"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聖人就是開元盛世開創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幹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權力。所以對於他來說親人才是對權力最大的威脅。他一生都在打擊自己最親的人,首當其衝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用這一句話形容李隆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因為他始終認為權力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他貫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現的事情。

"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聖人就是開元盛世開創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幹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權力。所以對於他來說親人才是對權力最大的威脅。他一生都在打擊自己最親的人,首當其衝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用這一句話形容李隆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因為他始終認為權力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他貫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現的事情。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一、太子李瑛

李瑛是唐玄宗繼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開元二十五年被廢,被廢的原因很簡單。

唐玄宗對武惠妃很寵愛,武惠妃因為是武則天一脈的後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對,她就想到曲線方式,希望通過孩子被立為太子,然後再反過來自己成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說太子想害他們母子。同時他指使唐玄宗的駙馬楊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潛構異謀,欲害壽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當時就找宰相商量該怎麼處理。

張九齡力勸不可以這樣,同時他舉了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聽信了寵妃之言,最終禍而生亂。

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就是不能廢,請唐玄宗三思。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很明顯張九齡是支持不廢太子的,張九齡的態度從側面表達了太子的能,這讓唐玄宗很有壓力。

"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聖人就是開元盛世開創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幹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權力。所以對於他來說親人才是對權力最大的威脅。他一生都在打擊自己最親的人,首當其衝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用這一句話形容李隆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因為他始終認為權力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他貫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現的事情。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一、太子李瑛

李瑛是唐玄宗繼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開元二十五年被廢,被廢的原因很簡單。

唐玄宗對武惠妃很寵愛,武惠妃因為是武則天一脈的後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對,她就想到曲線方式,希望通過孩子被立為太子,然後再反過來自己成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說太子想害他們母子。同時他指使唐玄宗的駙馬楊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潛構異謀,欲害壽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當時就找宰相商量該怎麼處理。

張九齡力勸不可以這樣,同時他舉了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聽信了寵妃之言,最終禍而生亂。

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就是不能廢,請唐玄宗三思。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很明顯張九齡是支持不廢太子的,張九齡的態度從側面表達了太子的能,這讓唐玄宗很有壓力。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這個時候,武惠妃一派的也就是劇中的林九郞,歷史原型李林甫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結局是什麼?太子被廢,最後被殺。武惠妃陰謀得逞,張九齡的位置被李林甫頂替。

武惠妃笑到最後了嗎?

太子被廢之後,從理論上來說壽王也就是楊貴妃的原配老公該被立為太子。因為滿朝文武都支持立壽王。唐玄宗如此狠辣對待自己的原太子,讓大臣心寒,傳遞出來的一個最大的信號難道不是讓受寵的武惠妃孩子當太子?

李林甫也覺得這樣。

但關鍵的時候唐玄宗猶豫了,理由很簡單,當所有人都支持壽王,那就代表著壽王立後,就擁有可以動搖自己的權力了。所以他立了一個背景不強的忠王李璵為太子,理由就是李璵年齡最長。

李璵後來改名叫李紹,最後在《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生的年份,天寶三年才改名李亨。

"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聖人就是開元盛世開創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幹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權力。所以對於他來說親人才是對權力最大的威脅。他一生都在打擊自己最親的人,首當其衝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用這一句話形容李隆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因為他始終認為權力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他貫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現的事情。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一、太子李瑛

李瑛是唐玄宗繼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開元二十五年被廢,被廢的原因很簡單。

唐玄宗對武惠妃很寵愛,武惠妃因為是武則天一脈的後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對,她就想到曲線方式,希望通過孩子被立為太子,然後再反過來自己成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說太子想害他們母子。同時他指使唐玄宗的駙馬楊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潛構異謀,欲害壽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當時就找宰相商量該怎麼處理。

張九齡力勸不可以這樣,同時他舉了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聽信了寵妃之言,最終禍而生亂。

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就是不能廢,請唐玄宗三思。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很明顯張九齡是支持不廢太子的,張九齡的態度從側面表達了太子的能,這讓唐玄宗很有壓力。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這個時候,武惠妃一派的也就是劇中的林九郞,歷史原型李林甫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結局是什麼?太子被廢,最後被殺。武惠妃陰謀得逞,張九齡的位置被李林甫頂替。

武惠妃笑到最後了嗎?

太子被廢之後,從理論上來說壽王也就是楊貴妃的原配老公該被立為太子。因為滿朝文武都支持立壽王。唐玄宗如此狠辣對待自己的原太子,讓大臣心寒,傳遞出來的一個最大的信號難道不是讓受寵的武惠妃孩子當太子?

李林甫也覺得這樣。

但關鍵的時候唐玄宗猶豫了,理由很簡單,當所有人都支持壽王,那就代表著壽王立後,就擁有可以動搖自己的權力了。所以他立了一個背景不強的忠王李璵為太子,理由就是李璵年齡最長。

李璵後來改名叫李紹,最後在《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生的年份,天寶三年才改名李亨。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李亨白撿了一個太子位,但日子過的很不舒服

太子李瑛最終被殺的原因就在位太長,已經積聚很多力量,得到很多朝臣支持,唐玄宗感覺到威脅才借武惠妃的手殺了這個兒子,這叫先下手為強,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以及李世民太子謀反,還有他自己經歷過的殺韋后,殺太平公主的血腥奪權,使得他堅定地認為親人不可以擁有強大的權力。

武惠妃發現自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久就抑鬱而終了。

他很清楚李林甫恨太子,就故意放任李林甫衝擊太子,時不時的敲打太子。只要有一批人團結在太子身邊,他就利用李林甫除掉太子身邊的人。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提到的韋堅,皇甫惟明等人。

最慘的就是唐玄宗的養子,唐朝一代名將王忠嗣,也就是劇中元載的未來的老婆艾如演的王韞秀的父親。他北伐契丹,三戰三捷,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所以王韞秀說自己的父親很牛,這一點也不是吹牛的。但這麼牛的人僅僅因為李林甫的一句話,說他想奉李亨為帝。唐玄宗就想將他處以極刑,絲毫不念他與自己的關係以及為大唐立下的大功。最後在哥舒翰請求下保住了性命,四十五歲就抑鬱而終。

"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聖人就是開元盛世開創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幹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權力。所以對於他來說親人才是對權力最大的威脅。他一生都在打擊自己最親的人,首當其衝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用這一句話形容李隆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因為他始終認為權力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他貫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現的事情。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一、太子李瑛

李瑛是唐玄宗繼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開元二十五年被廢,被廢的原因很簡單。

唐玄宗對武惠妃很寵愛,武惠妃因為是武則天一脈的後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對,她就想到曲線方式,希望通過孩子被立為太子,然後再反過來自己成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說太子想害他們母子。同時他指使唐玄宗的駙馬楊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潛構異謀,欲害壽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當時就找宰相商量該怎麼處理。

張九齡力勸不可以這樣,同時他舉了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聽信了寵妃之言,最終禍而生亂。

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就是不能廢,請唐玄宗三思。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很明顯張九齡是支持不廢太子的,張九齡的態度從側面表達了太子的能,這讓唐玄宗很有壓力。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這個時候,武惠妃一派的也就是劇中的林九郞,歷史原型李林甫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結局是什麼?太子被廢,最後被殺。武惠妃陰謀得逞,張九齡的位置被李林甫頂替。

武惠妃笑到最後了嗎?

太子被廢之後,從理論上來說壽王也就是楊貴妃的原配老公該被立為太子。因為滿朝文武都支持立壽王。唐玄宗如此狠辣對待自己的原太子,讓大臣心寒,傳遞出來的一個最大的信號難道不是讓受寵的武惠妃孩子當太子?

李林甫也覺得這樣。

但關鍵的時候唐玄宗猶豫了,理由很簡單,當所有人都支持壽王,那就代表著壽王立後,就擁有可以動搖自己的權力了。所以他立了一個背景不強的忠王李璵為太子,理由就是李璵年齡最長。

李璵後來改名叫李紹,最後在《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生的年份,天寶三年才改名李亨。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李亨白撿了一個太子位,但日子過的很不舒服

太子李瑛最終被殺的原因就在位太長,已經積聚很多力量,得到很多朝臣支持,唐玄宗感覺到威脅才借武惠妃的手殺了這個兒子,這叫先下手為強,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以及李世民太子謀反,還有他自己經歷過的殺韋后,殺太平公主的血腥奪權,使得他堅定地認為親人不可以擁有強大的權力。

武惠妃發現自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久就抑鬱而終了。

他很清楚李林甫恨太子,就故意放任李林甫衝擊太子,時不時的敲打太子。只要有一批人團結在太子身邊,他就利用李林甫除掉太子身邊的人。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提到的韋堅,皇甫惟明等人。

最慘的就是唐玄宗的養子,唐朝一代名將王忠嗣,也就是劇中元載的未來的老婆艾如演的王韞秀的父親。他北伐契丹,三戰三捷,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所以王韞秀說自己的父親很牛,這一點也不是吹牛的。但這麼牛的人僅僅因為李林甫的一句話,說他想奉李亨為帝。唐玄宗就想將他處以極刑,絲毫不念他與自己的關係以及為大唐立下的大功。最後在哥舒翰請求下保住了性命,四十五歲就抑鬱而終。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談到這裡再談一個人物,安䘵山。

李亨,王忠嗣曾多次上書說安䘵山會反,張九齡當年也力主殺掉安祿山。安䘵山與哥舒翰是死敵,唐玄宗知道他們不和,曾經設宴希望他們講和。所以哥舒翰死命相求自然也有共同的利益在。

為什麼要重要安䘵山?李林甫的一句話揭露了唐玄宗的心思。李林甫說安祿山是武人,又是寒族,容易控制,不會陷入黨爭,不但如此,如果重用安祿山,那麼他必會感恩戴德。

後來安祿山遇到太子不行禮,別人責他,他說我是蠻人,我只知道皇帝,不知道太子是誰。按理論上將你對儲君不敬這是大罪。唐玄宗聽完反而很開心。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唐玄宗對太子防到什麼程度。

所以他放任李林甫攻擊太子,使得太子每天坐立不安。太子恨到什麼程度,當唐肅宗稱帝之後與李泌也就是劇中的李必對話:

上嘗從容與泌語及李林甫,欲敕諸將克長安,發其冢,焚骨揚灰——《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四》

希望將李林甫挫骨揚灰,這如同殺父之仇,最終被李泌勸下。

"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在熱播,由何監組建的靖安司,這是屬於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璽主演的司丞李必,他與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張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為他覺得太子的新稅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盡心辦事是為了向聖人證明太子之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李必盡心辦事只是為了防止聖人抓住太子的把柄,盡此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聖人就是開元盛世開創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幹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權力。所以對於他來說親人才是對權力最大的威脅。他一生都在打擊自己最親的人,首當其衝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幹,皇帝越害怕,用這一句話形容李隆基沒有任何過分之處。因為他始終認為權力最大的威脅就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他貫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現的事情。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一、太子李瑛

李瑛是唐玄宗繼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開元二十五年被廢,被廢的原因很簡單。

唐玄宗對武惠妃很寵愛,武惠妃因為是武則天一脈的後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對,她就想到曲線方式,希望通過孩子被立為太子,然後再反過來自己成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說太子想害他們母子。同時他指使唐玄宗的駙馬楊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潛構異謀,欲害壽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當時就找宰相商量該怎麼處理。

張九齡力勸不可以這樣,同時他舉了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聽信了寵妃之言,最終禍而生亂。

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就是不能廢,請唐玄宗三思。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七》

很明顯張九齡是支持不廢太子的,張九齡的態度從側面表達了太子的能,這讓唐玄宗很有壓力。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這個時候,武惠妃一派的也就是劇中的林九郞,歷史原型李林甫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

結局是什麼?太子被廢,最後被殺。武惠妃陰謀得逞,張九齡的位置被李林甫頂替。

武惠妃笑到最後了嗎?

太子被廢之後,從理論上來說壽王也就是楊貴妃的原配老公該被立為太子。因為滿朝文武都支持立壽王。唐玄宗如此狠辣對待自己的原太子,讓大臣心寒,傳遞出來的一個最大的信號難道不是讓受寵的武惠妃孩子當太子?

李林甫也覺得這樣。

但關鍵的時候唐玄宗猶豫了,理由很簡單,當所有人都支持壽王,那就代表著壽王立後,就擁有可以動搖自己的權力了。所以他立了一個背景不強的忠王李璵為太子,理由就是李璵年齡最長。

李璵後來改名叫李紹,最後在《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生的年份,天寶三年才改名李亨。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李亨白撿了一個太子位,但日子過的很不舒服

太子李瑛最終被殺的原因就在位太長,已經積聚很多力量,得到很多朝臣支持,唐玄宗感覺到威脅才借武惠妃的手殺了這個兒子,這叫先下手為強,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以及李世民太子謀反,還有他自己經歷過的殺韋后,殺太平公主的血腥奪權,使得他堅定地認為親人不可以擁有強大的權力。

武惠妃發現自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久就抑鬱而終了。

他很清楚李林甫恨太子,就故意放任李林甫衝擊太子,時不時的敲打太子。只要有一批人團結在太子身邊,他就利用李林甫除掉太子身邊的人。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提到的韋堅,皇甫惟明等人。

最慘的就是唐玄宗的養子,唐朝一代名將王忠嗣,也就是劇中元載的未來的老婆艾如演的王韞秀的父親。他北伐契丹,三戰三捷,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所以王韞秀說自己的父親很牛,這一點也不是吹牛的。但這麼牛的人僅僅因為李林甫的一句話,說他想奉李亨為帝。唐玄宗就想將他處以極刑,絲毫不念他與自己的關係以及為大唐立下的大功。最後在哥舒翰請求下保住了性命,四十五歲就抑鬱而終。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談到這裡再談一個人物,安䘵山。

李亨,王忠嗣曾多次上書說安䘵山會反,張九齡當年也力主殺掉安祿山。安䘵山與哥舒翰是死敵,唐玄宗知道他們不和,曾經設宴希望他們講和。所以哥舒翰死命相求自然也有共同的利益在。

為什麼要重要安䘵山?李林甫的一句話揭露了唐玄宗的心思。李林甫說安祿山是武人,又是寒族,容易控制,不會陷入黨爭,不但如此,如果重用安祿山,那麼他必會感恩戴德。

後來安祿山遇到太子不行禮,別人責他,他說我是蠻人,我只知道皇帝,不知道太子是誰。按理論上將你對儲君不敬這是大罪。唐玄宗聽完反而很開心。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唐玄宗對太子防到什麼程度。

所以他放任李林甫攻擊太子,使得太子每天坐立不安。太子恨到什麼程度,當唐肅宗稱帝之後與李泌也就是劇中的李必對話:

上嘗從容與泌語及李林甫,欲敕諸將克長安,發其冢,焚骨揚灰——《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四》

希望將李林甫挫骨揚灰,這如同殺父之仇,最終被李泌勸下。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太子越不利,這是為什麼?

所以這裡可以想象太子過的是什麼日子,但偏偏太子又很懂得隱忍,不犯錯,讓唐玄宗抓不到把柄,所以這讓唐玄宗很糾結也更害怕,所以只能不斷地打擊和打壓太子,太子因為壓力大年輕之時就已生白髮。所以《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越盡心辦案,越會讓太子被聖人猜忌,越會讓聖人借林九郎的手去打壓太子。因為太子越能,聖人越怕,這或許就是唐朝的怪圈了。

結語

最終的大結局就是安史之亂開啟,太子在靈武稱帝,唐玄宗跑到四川去了,在臨走前,太子誘惑陳玄禮發動兵諫,殺了楊貴妃一夥人,也算出了一口惡氣。最後父子反目,甚至縱容李輔國去欺壓唐玄宗。

唐玄宗的一生精力都在防太子,最終還是沒有防住

有人說權力是藥可以讓人發狂,的確,為了權力,父子之間已無一絲親情,只剩爾虞我詐,這是皇家之悲哀,也是權力害人之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