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從右驍衛官署逃出後被甘守誠率豹騎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誠默默地揮手放了張小敬一行一條生路,而不像劇中那樣強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張小敬一行最後依靠郭力士的幫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實甘守誠在原著中的形象還是蠻正氣的。甘守誠放走張小敬的原因是因為不願得罪賀知章,所以賣了太子黨一個人情。甘守誠與賀知章打賭,如果當他返回衙署時三人已逃出右驍衛重門則放其自由,若沒有逃出重門則另行處置。當甘守誠回署時張小敬一行正好邁出重門,所以甘守誠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書中第190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從右驍衛官署逃出後被甘守誠率豹騎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誠默默地揮手放了張小敬一行一條生路,而不像劇中那樣強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張小敬一行最後依靠郭力士的幫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實甘守誠在原著中的形象還是蠻正氣的。甘守誠放走張小敬的原因是因為不願得罪賀知章,所以賣了太子黨一個人情。甘守誠與賀知章打賭,如果當他返回衙署時三人已逃出右驍衛重門則放其自由,若沒有逃出重門則另行處置。當甘守誠回署時張小敬一行正好邁出重門,所以甘守誠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書中第190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檀棋在炭盆上翩然起舞

22、原著中在靖安司審問曹破延的是張小敬而不是李泌,而且用的是突厥語,用的是吊命湯而非丹藥,但大致對話內容相似。(書中第205頁)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從右驍衛官署逃出後被甘守誠率豹騎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誠默默地揮手放了張小敬一行一條生路,而不像劇中那樣強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張小敬一行最後依靠郭力士的幫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實甘守誠在原著中的形象還是蠻正氣的。甘守誠放走張小敬的原因是因為不願得罪賀知章,所以賣了太子黨一個人情。甘守誠與賀知章打賭,如果當他返回衙署時三人已逃出右驍衛重門則放其自由,若沒有逃出重門則另行處置。當甘守誠回署時張小敬一行正好邁出重門,所以甘守誠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書中第190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檀棋在炭盆上翩然起舞

22、原著中在靖安司審問曹破延的是張小敬而不是李泌,而且用的是突厥語,用的是吊命湯而非丹藥,但大致對話內容相似。(書中第205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審問曹破延的是李泌,喂完丹藥後李泌被成功反殺

23、靖安司中還有右相安排的暗樁,他們是龐錄士和守門兵卒,這點在劇中沒有體現。

24、在原著中,當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後,崔器是奉甘守誠命令不得不留在靖安司,而不是劇中那樣主動請纓留下。(書中第228頁)

25、在景寺追趕殺害右殺的凶手時只有伊斯執事一人,此時張小敬與檀棋仍被關在懺悔室中。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從右驍衛官署逃出後被甘守誠率豹騎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誠默默地揮手放了張小敬一行一條生路,而不像劇中那樣強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張小敬一行最後依靠郭力士的幫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實甘守誠在原著中的形象還是蠻正氣的。甘守誠放走張小敬的原因是因為不願得罪賀知章,所以賣了太子黨一個人情。甘守誠與賀知章打賭,如果當他返回衙署時三人已逃出右驍衛重門則放其自由,若沒有逃出重門則另行處置。當甘守誠回署時張小敬一行正好邁出重門,所以甘守誠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書中第190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檀棋在炭盆上翩然起舞

22、原著中在靖安司審問曹破延的是張小敬而不是李泌,而且用的是突厥語,用的是吊命湯而非丹藥,但大致對話內容相似。(書中第205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審問曹破延的是李泌,喂完丹藥後李泌被成功反殺

23、靖安司中還有右相安排的暗樁,他們是龐錄士和守門兵卒,這點在劇中沒有體現。

24、在原著中,當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後,崔器是奉甘守誠命令不得不留在靖安司,而不是劇中那樣主動請纓留下。(書中第228頁)

25、在景寺追趕殺害右殺的凶手時只有伊斯執事一人,此時張小敬與檀棋仍被關在懺悔室中。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26、原著中伊斯執事是個逗比,說話文縐縐的喜歡用書面語,以顯示其文學淵博,卻時常搞的別人一頭霧水,因而屢屢遭到張小敬和檀棋的嫌棄,劇作中似乎沒有把伊斯逗逼的一面充分發揮出來。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從右驍衛官署逃出後被甘守誠率豹騎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誠默默地揮手放了張小敬一行一條生路,而不像劇中那樣強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張小敬一行最後依靠郭力士的幫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實甘守誠在原著中的形象還是蠻正氣的。甘守誠放走張小敬的原因是因為不願得罪賀知章,所以賣了太子黨一個人情。甘守誠與賀知章打賭,如果當他返回衙署時三人已逃出右驍衛重門則放其自由,若沒有逃出重門則另行處置。當甘守誠回署時張小敬一行正好邁出重門,所以甘守誠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書中第190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檀棋在炭盆上翩然起舞

22、原著中在靖安司審問曹破延的是張小敬而不是李泌,而且用的是突厥語,用的是吊命湯而非丹藥,但大致對話內容相似。(書中第205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審問曹破延的是李泌,喂完丹藥後李泌被成功反殺

23、靖安司中還有右相安排的暗樁,他們是龐錄士和守門兵卒,這點在劇中沒有體現。

24、在原著中,當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後,崔器是奉甘守誠命令不得不留在靖安司,而不是劇中那樣主動請纓留下。(書中第228頁)

25、在景寺追趕殺害右殺的凶手時只有伊斯執事一人,此時張小敬與檀棋仍被關在懺悔室中。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26、原著中伊斯執事是個逗比,說話文縐縐的喜歡用書面語,以顯示其文學淵博,卻時常搞的別人一頭霧水,因而屢屢遭到張小敬和檀棋的嫌棄,劇作中似乎沒有把伊斯逗逼的一面充分發揮出來。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伊斯執事

27、原著中龍波一行突襲靖安司時,人數足足有數十人之多,而且均是身穿黑衣手執弓弩從靖安司後院的水閘祕密潛入偷襲,而不像劇中那樣帶領幾位猛士身穿重鎧手執利器大搖大擺地殺入司中。(書中第238頁)

28、“蚍蜉”小分隊襲擊監牢時,被崔器、姚汝能、聞染、岑參聯手反殺,這段經典情節未在劇作中得以體現很是可惜。另外崔器在此戰中的表現也遠沒有劇作中那般悲壯慘烈,是不小心被一箭射中腹部流血過多而亡。

"

最近猛烈刷屏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雖然目前故事情節才進展了一半,人氣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的確,這部作品雖然談不上大牌雲集,但憑藉用心考究的服化道製作,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絲,成為暑假檔期的當紅炸子雞。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作為一名原著黨,看完了原著再來欣賞劇集,發現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十二小時》原著

都說適當的改編是藝術的昇華,此話不假。電視劇版的《長安》製作精良、場面恢宏、劇情熱血,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劇。但是讀過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劇情合理性與邏輯性而言劇作與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長安》作為一本偵探類小說,邏輯性與合理性可以說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對參數,特別是有“文字鬼才”之稱,曾創作過懸疑類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長在情節上設局的馬伯庸而言,沒能感受馬親王在這一方面的精雕細琢可以說是不小的遺憾。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長安》一劇的服化道設計製作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個人而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麼今天就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長安》中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也順便聊一聊那些在劇作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讓我們先從時間、地點、人物開始。

時間

原著與劇作在時間上都有交待,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上元節當日巳正(上午十點鐘)至第二日巳正,歷時24小時,因此很多人將此劇稱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

其實馬伯庸重點突出時間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以時間作為敘述主線,讓整個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緊迫性,同時也讓情節更具邏輯性。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暗喻正處於全盛巔峰的大唐即將由盛轉衰,有如當午旭日,陽盈而虧,距離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時大唐已享國祚126載,玄武門之變已過去118載,女皇武則天的時代已過去39載,看似如日中天,實則距離安史之亂只剩區區11年,距離吐蕃大軍攻陷長安只有19年。不過也別太喪氣,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離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尚有163年,大唐還可以活很久,只是強盛不再。

地點

顯然,故事發生地點為長安。不過與劇作中依靠特效畫面展現長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來的更為詳實考究。比如原著在開頭就描寫到“咋們長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無論你是吃飯、玩樂、談生意還是住店,都得在坊裡頭。尋常晚上,可不能出來,會犯夜禁…不過今天不必擔心,晚上有上元節燈會,暫馳宵禁…”一句話就把長安城裡的建築、風土、人情描寫得細緻詳盡,同時也會後期劇情展開鋪墊。此外,馬伯庸還著重筆墨描寫長安城內的各處細節,比如描寫西市“迎面的是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四條寬巷的兩側皆是店鋪行肆。從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細鋪、樂器行一應俱全。這些店鋪的屋頂和長安建築不太一樣,頂平如臺——倒不是因為胡商思鄉,而是因為這裡寸土寸金,屋頂平闊,可以堆積更多貨物。”;描寫朱雀大道“…是一條寬闊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個長安城的南北軸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兩側有深溝,東西寬約一百五十步。路面覆著一層厚厚的滻河沙,有如一條青白色大江,將長安外郭城區分成長安、萬年兩縣。道路兩側種著高大挺拔的槐樹與榆樹,每隔一百步還有一堆東西對立的石雕,氣勢宏大莊嚴。”;描寫平康坊青樓“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若是入夜時分,只怕更勝十倍。…平康坊雖然稱坊,內里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數筆,就將一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長安日常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彷彿置身其中,這些都是單純地依靠特效畫面無法做到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另外,原著還附贈了一張劇中狼衛們心心念唸的長安輿圖,讀者們看書之餘在輿圖上指點江山想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比如書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衛們巳正時分從長安金光門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貨棧,在此遇旅賁軍埋伏,曹破延孤身脫出從水渠逃至昌明坊廢舊貨棧,並最終在此死守身負重傷。而麻格兒等早先入城的狼衛則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後逃至修政坊萬全宅,遭張小敬突襲後從曲江池逃出,再從最近的城門返回,最後趕赴昌明坊廢舊貨棧駕駛三輛裝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奔襲至光德懷遠,並最終在此折戟。光看劇作觀眾心中可能會對這一席地名摸不著頭腦,如果結合地圖則能夠對時局一清二楚瞭然於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角色宅邸

△我標記的狼衛行動地圖,紅色標記:曹破延行動軌跡;紫色標記:麻格兒行動軌跡;橙色標記: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發現,劇作中很多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變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賀知章被叫做何執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將出場的楊玉環也被叫做了嚴羽幻,搞的觀眾一頭霧水很是彆扭。編劇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廣電的“限古令”,即不能對歷史人物事蹟進行篡改。當然在馬親王的原著中,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嚴太真”楊玉環

除此以外,劇作還有一個很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魚腸、何孚、陸三等人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劇情的走勢和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魚腸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陸三

說完了時間、地點、人物,下面讓我們詳細八一八到底原著與劇作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同

1、主角張小敬人設與原著不同。在劇作中由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縝密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那麼原著中這位拯救長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樣一個設定呢?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總體上劇作人物還原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劇作嚴重將主角進行了完美化,比如打鬥方面,主角能夠以一敵十毫不費勁,這主角光環不是一般的強大。在原著中,張小敬的確也是很能打,不過並沒有強悍到電視劇中的水平。在面對守捉郎的圍攻時,張小敬就寡不敵眾,身負重傷,最後靠葛老幫助才得以脫身。在外形還原度上劇作也差了點意思,原著中張小敬只有一隻眼睛,他的經典動作是彈一彈眼眶中的灰塵。另外他的體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驍衛被困時,檀棋打算將自己的服飾與張小敬對換,達到李代桃僵的目的,這與劇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區別。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這才是最貼近張小敬的形象

2、一眾配角人設與原著有所出入。《長安》中有許多配角,很多是撐起劇情的關鍵性人物。在原著中,這些配角的人設與劇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劇作中他是武周時期名相姚崇之後,且頗有心計與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處處視張小敬為榜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姚汝能

再如岑參,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聞染等一干人的關鍵性人物,並且總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過人,而在劇作中卻成為了一個整天在獄中嚷嚷著乞食的逗逼;聞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沒有什麼心機城府,而在劇作中卻與龍波相互勾結利用;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聞染

麻格兒在劇作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略帶幾分憨厚,比如他為馱馬取名“麻哥”,相依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兒是一個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綁架王韞秀和聞染之後還意圖和諧她們,甚至已經脫了褲子;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麻格兒

龍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隻碩大的鷹鉤鼻,遠沒有劇中週一圍飾演的那麼高大帥氣;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龍波

而右殺在原著中只是一位乾癟瘦弱的老頭,並且曾經被唐軍陌刀重傷過,在劇作中則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關於狼衛的背景,劇作中沒有過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動的描寫:在成為狼衛後,戰士會被突厥可汗賜予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待狼衛的傑寶勃起時,會紋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當傑寶疲軟時,名字正好會縮變成狼衛的本名。因此在懷遠坊追擊偷盜長安輿圖的狼衛時,張小敬曾恐嚇道,不用開口也能查出狼衛的名字和故鄉,並向狼衛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後者立馬嚇得渾身直哆嗦。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真實的突厥精銳

4、什麼是“闕勒霍多”?劇作中只是含糊地將“闕勒霍多”解釋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闕勒霍多”是將提煉後的石脂(闕勒霍多的靈魂)灌入竹筒(闕勒霍多的肉身),製成“猛火雷”。再以維護的名義將預處理後的“猛火雷”替換掉長安城裡的燈架,以此達到大面積爆炸的效果。(書中第298頁)

5、“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聞無忌事件的詳細經過是,虞部為興建小勃律來使賓館徵收聞記香鋪的地皮,並想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從中漁利。聞無忌堅決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幫眾人毆打致死,聞染也險些被強姦。聞染好不容易逃竄至街上,卻被縣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監。縣尉強迫聞染供述聞無忌勾結盜匪,分贓不均被毆死。張小敬聽說此事後,將熊火幫連根拔起,並怒殺萬年縣縣尉,最後挾持永王逼迫縣衙釋放聞染,因此張小敬才在故事開頭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貨棧曹破延識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貨棧外的馱馬趕走了,因為突厥人天生對馬嘶鳴聲敏感,突然沒有了馬叫,曹破延察覺出了危險。(書中第9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開場即被崔器用弓弩射傷,報廢了一條胳膊,所以導致後來在昌明坊貨棧決戰中戰鬥力低下。(書中第1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昌明坊貨棧生死決鬥

8、原著中曹破延從西市水渠逃走後自行從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後的焦燧,遂將其殺害,而不是上演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書中第19頁)

9、原著中安西撥換城一戰僅倖存三人,張小敬歸國敘功,被授勳兵部飛騎尉,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與上司起了齟齬,才解甲歸田轉了萬年縣不良帥。(書中第36頁)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對人體無害,並不像劇作中能夠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書中第59頁)

11、原著中聞染是為了逃避熊火幫的追殺才誤打誤撞上了王韞秀的奚車,最後一起被麻格兒等一干狼衛綁走,而不是劇作中故意設計引誘王韞秀至修政坊萬全宅。(書中第63頁)

12、劇作中對葛老與小乙的感情線進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則相對簡單。原著中小乙暗樁身份被點破後只是向後退了幾步,隨即被張小敬用刀斬殺,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另外張小敬斷指是為了留下印記。(書中第7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葛老

13、原著中蘇記車行腳伕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殺,並不是劇作中魚腸所為。(書中第82頁)

14、原著中對麻格兒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萬全宅有詳細描述,狼衛先從曲江池園林小道逃往城外,再從最近的城門(啟廈門或延興門)混入城內,以此逃避九關鼓的追捕。(書中第106頁,此段可謂馬親王神來之筆,腦洞之大,設計之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15、原著中麻格兒將王韞秀和聞染搞錯的原因是聞染身上比較香,突厥人可真是簡單粗暴。

16、原著中的細犬是張小敬從宣徽院直接搶出的,而不是崔器憑藉舊情借出。(書中第118頁)

17、原著中聞染為了逃避曹破延主動跳井,而不是劇作中受魚腸蠱惑的麻格兒逼迫而為。(書中第125頁)

18、原著中麻格兒駕駛最後一輛載有“猛火雷”的馬車一路闖到了光德懷遠街口,距離皇城僅一步之遙,與守備皇城外圍的右驍衛展開了對峙,並欲壓迫右驍衛繼續前進,最後被張小敬趁亂偷襲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圍遠觀,而不是像劇作中先被李泌騎馬接近挑釁,後被張小敬踹下車。(書中第158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狼衛的馬車還未接觸右驍衛封鎖線即被消滅了

19、劇作中對張小敬如何從爆炸的馬車中逃出未有詳細描述,在原著中張小敬是藉助猛火雷爆照時的衝擊波躍起,並抓住岸邊佛堂前的石經幢才得以生還,並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領的旅賁軍圍捕。(書中第162頁)

20、救張小敬從右驍衛官署逃脫的關鍵性道具“李花玉佩”並非右相舊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贈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趙參軍聯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這個梗設計得可以說是很完美了。但在劇作中因為將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個“右相舊物”的標籤,顯得有些突兀,可見姓氏不能亂改啊。(書中第182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從右驍衛官署逃出後被甘守誠率豹騎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誠默默地揮手放了張小敬一行一條生路,而不像劇中那樣強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張小敬一行最後依靠郭力士的幫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實甘守誠在原著中的形象還是蠻正氣的。甘守誠放走張小敬的原因是因為不願得罪賀知章,所以賣了太子黨一個人情。甘守誠與賀知章打賭,如果當他返回衙署時三人已逃出右驍衛重門則放其自由,若沒有逃出重門則另行處置。當甘守誠回署時張小敬一行正好邁出重門,所以甘守誠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書中第190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檀棋在炭盆上翩然起舞

22、原著中在靖安司審問曹破延的是張小敬而不是李泌,而且用的是突厥語,用的是吊命湯而非丹藥,但大致對話內容相似。(書中第205頁)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審問曹破延的是李泌,喂完丹藥後李泌被成功反殺

23、靖安司中還有右相安排的暗樁,他們是龐錄士和守門兵卒,這點在劇中沒有體現。

24、在原著中,當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後,崔器是奉甘守誠命令不得不留在靖安司,而不是劇中那樣主動請纓留下。(書中第228頁)

25、在景寺追趕殺害右殺的凶手時只有伊斯執事一人,此時張小敬與檀棋仍被關在懺悔室中。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26、原著中伊斯執事是個逗比,說話文縐縐的喜歡用書面語,以顯示其文學淵博,卻時常搞的別人一頭霧水,因而屢屢遭到張小敬和檀棋的嫌棄,劇作中似乎沒有把伊斯逗逼的一面充分發揮出來。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伊斯執事

27、原著中龍波一行突襲靖安司時,人數足足有數十人之多,而且均是身穿黑衣手執弓弩從靖安司後院的水閘祕密潛入偷襲,而不像劇中那樣帶領幾位猛士身穿重鎧手執利器大搖大擺地殺入司中。(書中第238頁)

28、“蚍蜉”小分隊襲擊監牢時,被崔器、姚汝能、聞染、岑參聯手反殺,這段經典情節未在劇作中得以體現很是可惜。另外崔器在此戰中的表現也遠沒有劇作中那般悲壯慘烈,是不小心被一箭射中腹部流血過多而亡。

你所不知道的《長安十二時辰》:細說原著與劇作的不同之處

△劇作中的崔器以一敵百,殺身成仁,形象要偉大正面的多

29、原著中靖安司在此役中損失近百人,最後剩餘人數不到三分之一。(書中第274頁)

30、原著中靖安司遇襲後張小敬被全城武侯和守捉人圍捕追殺,但此時城中的望樓仍在張小敬的假節之下,甚至在主望樓失聯後張小敬成為了全城望樓的指揮中樞,由此成就了令人歎為觀止的一幕——望樓上的武侯不斷地向張小敬報告前方武侯實況,並指引其逃脫的路線。

31、原著中張小敬與守捉人火師並不相識,且張小敬到達火點時真正的火師已經遇害。(書中第279頁)

32、劇作中最遭人詬病的是張小敬與不良人之間的情愫羈絆被無限誇大,甚至不良人前一秒還指摘張小敬不顧情誼殺害暗樁,從此恩義兩絕,後一秒卻為其捨身忘死,奮死抵抗右驍衛的進攻以爭取時間幫張小敬逃脫。雖然劇作這樣處理無形之中渲染了張小敬的人格魅力,但在邏輯性上說不通,更與原著嚴重不符。原著在這一方面就處理得就比較真實,眾不良人雖敬佩張小敬,甚至願意在暗中幫助一把,但絕無可能為了他們的張頭兒犧牲自己的生命。


由於截止目前電視劇劇情只進展到一半,為了不劇透影響後續觀賞體驗,所以暫時只為大家整理出以上條目。當然雖然原著與劇作有著眾多不同,但並不妨礙電視劇版的《長安》成為一部經典之作。說到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我還是那句話:原著更加縝密合理,符合邏輯性,劇作更加熱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劇作中為了烘托氣氛將許多角色的人設徹底改變,雖煽情有餘,卻失了幾分真實。比如劇作將崔器塑造為一名不拘小節、捨身忘死、忠於大義的勇士形象,這與其叛投右驍衛冤捕張小敬有所矛盾。而在原著中崔器只是一名逐利之輩,甚至最後的犧牲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再如主角張小敬,在雷佳音的演繹下幾乎成為了一名沒有缺點的完人,並且能讓眾人心甘情願為其犧牲,不免顯得偉大有餘,真實不足。

希望電視劇版的《長安十二時辰》在下半部劇情開展中,能夠在熱血刺激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合理性,突出邏輯性,將原著中馬伯庸精雕細琢的一面原汁原味展現在觀眾的面前,使其成為一部真正經典的名作。

最後用一段唐朝樂隊的《夢迴唐朝》結束今天的文章:

憶昔開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膠漆

眼界無窮世界寬

安得廣廈千萬間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紙香墨飛詞賦滿江

豪傑英氣大千錦亮

霓虹閃爍歌舞昇平

沿著宿命走入迷思

夢裡回到唐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