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商業街在東西市,其中東市主打國內市場,達官貴人聚集於此,而西市則是國際性市場,自古至今是最大的商貿中心,這也就是現代詞語“買東西”的由來。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商業街在東西市,其中東市主打國內市場,達官貴人聚集於此,而西市則是國際性市場,自古至今是最大的商貿中心,這也就是現代詞語“買東西”的由來。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西域的葡萄美酒,北方的動物皮草,東方的珍珠,南方的絲綢,只要有錢,你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一切。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商業街在東西市,其中東市主打國內市場,達官貴人聚集於此,而西市則是國際性市場,自古至今是最大的商貿中心,這也就是現代詞語“買東西”的由來。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西域的葡萄美酒,北方的動物皮草,東方的珍珠,南方的絲綢,只要有錢,你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一切。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諾大的長安海納百川、包容萬象,它向一匹野獸,將美好的一切都納入其中。

長安是全國最繁華的中心,站在世界的中心,無論經濟、政治還是文化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

在長安有許多西方傳來的優秀的文化被民眾所採納、學習,中西文化進行融合、碰撞,許多風俗、唐妝都是從我們中國傳到外國的。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商業街在東西市,其中東市主打國內市場,達官貴人聚集於此,而西市則是國際性市場,自古至今是最大的商貿中心,這也就是現代詞語“買東西”的由來。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西域的葡萄美酒,北方的動物皮草,東方的珍珠,南方的絲綢,只要有錢,你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一切。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諾大的長安海納百川、包容萬象,它向一匹野獸,將美好的一切都納入其中。

長安是全國最繁華的中心,站在世界的中心,無論經濟、政治還是文化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

在長安有許多西方傳來的優秀的文化被民眾所採納、學習,中西文化進行融合、碰撞,許多風俗、唐妝都是從我們中國傳到外國的。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長安城》手繪地圖局部


那時的百姓活得肆意而盡興,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盛世王朝,豈能讓它輕易顛覆。


"

大唐盛世,表面上熙攘繁華,海晏河清,暗地裡卻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有人謀劃著顛覆這偉大的長安,有人臨危受命誓死捍衛這片故土河山。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拉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營救。

由於背景、妝發、禮儀、職稱等方面高度還原歷史,不少人開0.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懂,因此我梳理了觀看本劇時需要惡補的知識點。

故事發生在唐代天寶三年的上元節,即元宵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實行宵禁,每到夜晚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等到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可開禁通行,否則就要被鞭打。

但上元節期間,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暫停宵禁,人們徹夜狂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古代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長安城的24小時。

按照古代的計時方法,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電視劇一開頭,除了展示時刻,還有三個字“大荒落”格外醒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大荒落。

緊接著就有人說:“大荒落,眼前這盛世,未必能長久。”

短短一句話,映射著當時的政治背景,天寶年間,大唐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蠢蠢欲動。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是靖安司司丞,少年天才,七歲與張九齡稱友,九歲與太子結交。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是長安城的情報中心和反恐部門,三省六部、一臺九寺的機密文件匯聚於此,他們在本劇的終極目的就是抓狼衛守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擔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而狼衛就是混入長安城的恐怖分子,企圖製造混亂,密謀造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混的是黑白兩道,身上揹負了34條人命,還殺過自己的上司,犯下滔天大罪,但求生欲很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良人”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個壞蛋,其實是好人。

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維護社會治安,不良人的頭兒,名叫不良帥,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為官府辦事,但並不在體制之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兩個身份懸殊、天壤之別的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大案牘術”的古代高科技,它相當於現在的大數據。

“案牘”是古代辦公的文書,而“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記憶對長安各部門的文書卷宗歸納整理成大唐檔案庫。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要抓住一組潛入長安的狼衛,於是用大案牘術選出兩位死囚,一個是靖安司軍官崔器的哥哥崔六郎,一個就是張小敬。

然而,一開始派去的崔六郎卻出了岔子,16個狼衛死了15個,狼衛頭領曹破延逃走,崔六郎被殺,於是張小敬臨危受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馬伯庸原著裡一句話概括了即將面臨的險境: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等待他們的是場吞噬一切的劫難。

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毀滅長安城的齒輪開始轉動。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個時辰。”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個望樓系統,長安108坊,每300步設一望樓,士兵可以觀敵預警,還可以遠程通信。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過,這是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望樓只具備觀測敵情的作用,然而《長安十二時辰》卻單獨為望樓做了一套密碼機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根據手裡的密碼本對應的暗語,破解望樓上12塊信號板的內容,以此來傳遞信息。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靖安司的祕密武器,不止望樓,還有用來計時的火鬧鐘。

有一集,陳參軍率人突襲靖安司,李必搬出火鬧鐘,立下軍令狀,提出一個時辰內找到狼衛線索。

火鬧鐘是焚香計時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民間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了時長不一的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出現了一個叫“金魚袋”的東西,它主要是“明貴賤,應召命”。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其中裝的是魚符,用木頭或金屬製成,是唐代官員的一種身份憑證,上面刻有姓名、衙門任職、位居幾品、俸祿幾許。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魚符的質地不同,裝魚符的魚袋裝飾也不相同。

唐代三品以上官員著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著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著綠袍,無魚袋。

因此唐代官員的品階高低,只要看一下腰間的魚袋便可一目瞭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對於狼衛曹破延來說,它更是出入宮禁的必備,因此他才會不顧一切殺人搶奪金魚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除了金魚袋,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我們而言一頭霧水的詞彙。

“干謁詩”相當於古人的求職信,自我舉薦,多以詩歌來詠物抒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仕途緊密相連,寫好了就能逆風翻盤,走上人生巔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食五穀。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崑崙奴”,你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人物叫葛老,是一位黑人,他手段殘忍狠毒,建立了地下長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張小敬向他打聽狼衛下落,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然而,這個葛老原本是個“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唐代特指黑色,崑崙奴力氣大能幹活,還脾氣溫順,大多數是被販賣甚至強行掠奪的東南亞人或非洲黑人,用得起崑崙奴的家庭非富即貴。

劇裡用詞頗為考究,唐代不稱皇帝為皇上、陛下,而是“聖人”“天家”。

父親也不稱為爹、父親,而是“阿爺”,《木蘭辭》的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正反映了當時的稱謂不同。

爺爺輩的成為“阿翁”,奶奶輩的稱為“阿婆”。

稱自己的上級為“官人”,宰執以上要稱作“相公”。

官員的稱呼為“姓+官名簡稱”,青年男子叫“郎”“郎君”,歲數大的男性叫稱作“姓+排行”或“姓+丈”。

除了用詞講究,吃的東西也很講究,不少人差點被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饞哭。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當時的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羊肉,因為吃牛犯法,豬肉稀少。

熬製水盆羊肉的高湯不僅需要上等羊骨,出鍋後還要撒上蔥花、香菜。

講究的人還會加入摩伽陀國的胡椒去除羶味,在當年算是一道高檔料理。

而他嘬的火晶柿子堪稱唐代流行,“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胡餅,相當於現在的燒餅。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吃完再嚼一片薄荷。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最讓人驚歎的,是對大唐的服飾和裝束的完美還原。

李必的簪發是從前往後插的,這與之前電視劇裡看到的完全不同,並且完全符合身份和史實。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在唐朝,道教是國教,李必的裝扮是清派道士的打扮,頭戴連冠,身著道裙,手拿拂塵。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李必的道冠叫“上清芙蓉冠”,狀若蓮花,是道門三冠之一,與其匹配的束髮方式叫做“子午簪”,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朝男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身穿圓領袍衫,頭戴襆頭,腳蹬烏皮六合靴,腰繫革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不同身份,不同裝束。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性則有獨特的穿搭方式,襦裙裝,半袖、披帛。

上身穿偏窄的袖衫或襦,再套上齊胸長裙,腰繫長帶,肩披帔帛,腳穿高頭鞋。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後來款式越來越繁雜,穿著也更為開放,有的人直接褪去袖衫,套上長裙,效果類似於現在的抹胸裙。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女子的唐妝也十分流行多樣,注重修飾眉形,有柳葉眉、八字眉、月眉等近十種,用石黛來畫。

有胭脂為主的紅妝、鉛粉為主的白妝、還有淚妝、飛霞妝等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但當時並不流行耳飾,劇中即便女子身著再華麗,也不見任何耳飾,因為唐代女子不尚穿耳。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一群體態豐腴的仕女抱團為當時的大理寺評事元載取暖。

“公子沒錢買碳,用人取暖。”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實際上,古代真的有讓女子為身份高貴之人遮風取暖的做法,叫“妓圍”。

史料記載,唐玄宗的弟弟申王,體質不好,冬季容易受寒,他讓宮中的妓女圍坐在一側,給他遮蔽寒冷。

劇中經常能見到的禮節,便是叉手禮。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有的一邊做,一邊說應答“喏”,以示尊重。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行使,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禮,以示尊敬。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李唐江山,這是一幅唐代長安圖,當年的長安城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唐朝實行坊市制度,長安城坊市林立,當時店鋪種類非常多,其中酒肆特別出名,還有金銀玉器的、坊氈、樂器、茶、各類小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應有盡有。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光德坊,就是靖安司所在地。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陶冶藝術情操,就去“安興坊”,唐朝的樂官院匯聚於此,長安還有兩個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左邊擅長跳舞,右邊擅長唱歌。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平康坊”是娛樂中心,供朝廷官宦尋歡作樂,詩人雅士找尋靈感,“延壽坊”多賣金銀珠寶。

最富貴的要數“興化坊”,這裡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帶。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商業街在東西市,其中東市主打國內市場,達官貴人聚集於此,而西市則是國際性市場,自古至今是最大的商貿中心,這也就是現代詞語“買東西”的由來。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西域的葡萄美酒,北方的動物皮草,東方的珍珠,南方的絲綢,只要有錢,你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一切。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諾大的長安海納百川、包容萬象,它向一匹野獸,將美好的一切都納入其中。

長安是全國最繁華的中心,站在世界的中心,無論經濟、政治還是文化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

在長安有許多西方傳來的優秀的文化被民眾所採納、學習,中西文化進行融合、碰撞,許多風俗、唐妝都是從我們中國傳到外國的。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唐長安城》手繪地圖局部


那時的百姓活得肆意而盡興,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盛世王朝,豈能讓它輕易顛覆。


深扒《長安十二時辰》:這才是中國人最不該遺忘的東西


蒼穹浩浩,萬劫茫茫。

世人只知巨龍之怒,伏屍百萬,卻不知蚍蜉之怒,也能摧城撼樹,明與暗的較量讓這場十二時辰的破案倒計時,從荒落起,到新生終。

演員蘆芳生感嘆:

“看《長安十二時辰》,似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朗朗乾坤,別來無恙。

熙攘繁盛,恢宏萬年,夢迴李唐,無上榮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