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這一週的電影院,你會聽到兩句“CAO”

一個是《海王》,滿銀幕想象力爆炸,直接刺激腦下垂體,你會不由自主發出驚歎。

另一個是《狗十三》。

輕描淡寫身藏利器,用一根細針輕輕扎向你的心房,你哭不出來又咽不下去,低頭沉默罵一句“CAO”。

根本不知道罵給誰聽。

就像它的片名一樣。

原名《狗13》,最初定於2013年上映,卻被勒令撤檔,五年封禁。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五年過後,它回來了。

片名看上去像是學乖了,改掉了懟天懟地的戾氣。

可看了兩版的Sir向你保證,除了片名變了,和名單上一位演員的名字打上了黑框。

那股狠勁兒,一點兒沒變。

還是曹保平

《狗十三》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別狗血,是對一部青春片的基本要求。

《狗十三》不僅不狗血,還在各個屬性上和“那些青春片”背道而馳。

它沒有明星出演、沒有IP加持、沒有流量助攻.....甚至還有著一個“不青春”的片名。

一不小心,就錯過了。

但,Sir絕不願這樣的事情發生。

先看看你會錯過什麼?

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所有人身上、被所有人遺忘的、再不被所有人談起的簡單故事。

曹保平用手術刀劃開一個口子,倒下一地苦水、怨恨、無奈,再分別碼放整齊。

你會指著這堆垃圾,說:這就是我。

豆瓣評分8.4,近幾年最好的青春片。

坐在影院座位上,Sir腦海一直盤旋著崔健的歌詞。

“我的心在疼痛,就像童年的委屈。”

童年

這委屈的開始,簡單到不可思議。

電影的英文名就可以概括:Einstein & Einstein,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

初中女孩李玩(張雪迎 飾)父母離異,住在爺爺奶奶家。

為了緩解女兒和自己的矛盾,父親(果靖霖 飾)送來了一隻狗,女孩為它取名愛因斯坦,形影不離。

爺爺一時疏忽,弄丟了狗。為了擺平李玩,家人又送來了一隻長得一樣的狗,告訴她:“這就是你的愛因斯坦”。

李玩清楚,這不是她的愛因斯坦。

但所有人都一口咬定:“這就是你的愛因斯坦。”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愛因斯坦是什麼?

愛因斯坦可以替換成很多東西——

你明明想報物理興趣班,他們卻說補英語,這才是你的瘸腿科目;

你乳糖不耐,他們卻說必須喝,牛奶長身體……

這,不是那種“人流不打麻藥”的疼。

你或你的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例子。

只不過,都忘了當時的疼。

要讓你回想起來,需要一股狠勁。

好在,導演是曹保平

從他為數不多的導演作品中,你很容易篩出兩個字:凶狠。

是的,他的作品總是野蠻生猛,展現小人物的困獸之鬥。

邊緣,犯罪,掙扎。

但他真正的狠,絕不是那明晃晃的刀尖。

《李米的猜想》,面對不認識自己的馬冰(方文),李米像狗一樣死纏爛打,馬冰“假裝”承認之後。

李米只能說出那句:“對不起,如果真的我認錯人了,我想你說一聲對不起。”

哭著、跑著,轉身離去。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烈日灼心》,想弄清楚到底為什麼,小夏脫光衣服,用她年輕的身體脅迫著阿道。

阿道只能露出自己胸口的紋身說:“我的命給你了。”

留下她和絕望,站在原地。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追凶者也》中,五星殺手小鳳在搞砸一切後回到了家,看見了警察的層層包圍。

沒有活路,他只能又講起,那個關於自己一生的笑話。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真正的刺,不在最凶猛的對峙。

真正的刺,是無可奈何和無路可逃。

在《狗十三》中,就是這樣。

家人搞丟了女孩的狗,她本來已經心生怨恨,偏偏又找來一隻“假狗”。

所有人逼著她:你要懂事,你要懂得順著臺階下。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為了安撫她,家人欺騙了她。所以她就應該配合家人的演出,要懂事?

這個邏輯,她搞不明白,想必你也是。

她拒絕表演、大吵大鬧、向家人發洩著自己的不滿,全家人變成了一場鬧劇。

直到一向寵愛她的爺爺受夠了她的鬧劇,大聲喝止。

鬧劇停止,所有人停下。

那根狠毒的刺,才慢慢紮了進來。

所有人圍著飯桌吃飯,一團和氣。大人們有說有笑,談論著不是愛因斯坦的“愛因斯坦”,之前的一切像是沒有發生。

只有李玩,沉默無言。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委屈。

“它不是愛因斯坦”這句話,她只能咽回去。

孤獨。

她堅持對錯的聲音,世界選擇了漠視。

恐懼。

這樣的場景,她只在童話裡見到過。

就像《皇帝的新衣》裡的那個喊著“皇帝沒穿衣服!”的那個孩子。

如果發生在現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在第一時間捂住孩子的嘴,掐住孩子的喉嚨,擰著孩子的耳朵:

穿著衣服呢!很好看!你不要亂說!你要懂事!

李玩,曾經就是那個孩子。

後來她長大了,變成了我們。

少年

李玩的興趣愛好是物理。

在電影的一開始,她對著鏡頭露出她稚嫩的小鋼牙,暢想出了一個“平行宇宙”。

在這個“平行宇宙”中,人們不需要為自己每一個決定後悔,所有的設想都將在另一個世界得到。

去尋找“無限的可能性”,讓她對成長一詞充滿了渴望。

後來,她才慢慢發現,成長就是被環境,消滅掉所有可能性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在電影中,每當她碰撞成年人的世界,都有著一個標誌——摔跤

看見姐姐和早戀男友在角落親熱,她摔了一跤。

她意識到了“性”,會在家脫掉衣服打量起自己的身體,那隆起的胸部是在告訴她:成長,是她躲不掉的一關。

家人弄丟了狗卻沒人去找,她摔了一跤。

意識到,無論她怎麼堅持的道理(狗丟了就要去找),世界也不會以她的意願去轉動。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因為叛逆,她遭到了父親的懲罰,她摔了一跤。

她意識到,成年人的世界,如果試圖改變規則影響了別人,就會受到懲罰。

等等等等......

摔跤,是我們一次次摸清世界規則的過程。

看到的越多,就越能感受這變化帶來的失落。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就像李玩多次提到的相對論。

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速度有快有慢。

姐姐李堂,最聽話,最先熟稔成人世界的法則,不與環境對抗,已經成為她的常態。

甚至,可以駕輕就熟地“愛”與“不愛”一個人。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姐姐男友高放,最固執。

他會在身上紋上心愛女孩的名字,傻傻地追求他自以為的愛情。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選擇不改變,可以嗎?

電影中一個閒筆,給出了否定答案:

李玩總是能聽到樓上傳來鷹叫聲,她總是趴在窗口去聽,像是聽到了自由、天真、美好。

後來才發現,那叫聲來自樓上的瘋子。

她看著瘋子被救護車抬走,袖口上掛著象徵小學生幹部的“三道槓”。

所有美好想象,在此處破滅。

但他們最初,都是那第一隻“愛因斯坦”。

聽話、粘人、受盡寵愛。

完全不知道,這樣無條件的好,終有一個期限。

後來,他們變成了第二隻“愛因斯坦”。

暴戾、反叛、嘗試破壞秩序。

但最終,將會被這個世界所放逐,送到“狗肉店”。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一次次挫敗,一次次落空。

李玩終於在失落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微笑。

只有笑。

這才是成長真正的標誌。

接受了成長的唯一一種可能性:在環境中對抗、掙扎、妥協、順從、同化。

微微一笑,“這種(糟糕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成年

電影中確實刻畫出了一些“不正確”的形象。

尤其是在家庭一方:父權、單親家庭、重男輕女、“聽話”教育、虐待動物......甚至家庭暴力。

這是批判家庭教育問題?

千萬別小看曹保平。

他的角色,你妄想劃出好壞之分。

人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惡,沒有對錯,這就是人。

——《烈日灼心》

故事發生在06年,李玩是初中生,《狗十三》講的就是一個90後的故事。

它借用一個女孩的視角,展現與家庭的對立、摩擦,重現出每個90後的成長縮影。

你也不會忍心,將那些討論理想家庭教育的詞捆綁在這部電影。

那像是在捆綁自己。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其實有的東西,我們終將要丟掉。

而有些東西,我們始終丟不掉——李玩的父親。

遊走於體面、場面、情面,哄領導、拍馬屁。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在成年人的規則中熟練運轉,為的是扛起一家人的擔子。

影片結尾,李玩問了父親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當初和媽媽是怎麼開始的?”

瞬間,父親淚流滿面。

丟下了父親的形象,變成了那個孩子。

他一邊哭,一邊捂住了女兒的眼睛。

她不想讓女兒看見。

因為他也恥於面對,這個已經被扼殺過一次的自己。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成長,只不過是一箇中性詞。

他們終將長大。

他們終將變成我們。

回顧這些摔跤和微笑。

就能算出自己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說到這,Sir突然想起《皇帝的新衣》真正的結局。

其實,我們已不是那個孩子。

我們成了皇帝的抬轎人。

《狗十三》讓人只敢看上那麼一眼。

慌忙背過身,害怕與曾經的自己相認。

狗日的日子,又該叫你回去了。


消失5年,回來就「國片第一」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