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這是來自喜馬拉雅的

第 892 份禮物

●●●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當週肖像


今天的故事來自一位青海果洛的藏族攝影師當週。當週在果洛牧區長大,成為村子裡為數不多走出來的人。但在經歷了外面的世界以後,他最終選擇回到家鄉,開始攝影創業。

藏族人的面孔與這裡極其真實、樸實的日常,成為他鏡頭下最常捕捉的畫面。他說:“我屬於這裡。在家鄉的一切拍攝,成為了我表達內心獨一無二的方式。”

●●●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這位男子是我的姐夫公保,是生活在青海果洛拉加的純牧人,現在仍舊在牧區放牧。他的面孔極具藏族人的特性。這張攝於牧區老家。


畢業後不久,我在家鄉開了一個工作室,起名為野人攝影工作室。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野人是種很凶惡的怪物,但在我的理解中,“野人”是敢於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想要東西,敢於做真正的自己,它神奇、獨特,甚至具有善良單純的一面。

有時候,我會把自己當作是一個野人,去大膽追求自己的本心。就像當初我義無反顧地走上攝影這條路一樣。

不像是很多攝影師,他們一早就走上了攝影的路,我與攝影是近幾年才綁在一起的。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煙霧中的信徒:我去參加拉加寺的一場宗教儀式,寺廟小院子裡煨起了桑,僧人們把帽子拿在手裡,準備開始第二場。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儀式進行中,僧人們排著隊前去念經的大殿,隊伍中90%左右都是小僧人,他們很遵守儀式秩序。這些小僧人幾乎都是附近牧民家的孩子。


我從小在黃河邊的牧區長大,我們居住的村子比較偏僻,離城市很遙遠,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騎摩托到鎮上都要2天的時間。就連去找離得最近的鄰居,也要走很長的路。

小時候,我的生活完全就是最傳統的藏族家小孩的樣子。放牧的日子,一大早就趕著牛羊到山上去了,帶著糌粑、奶茶和饃饃,幾乎一整天都在外面。家裡的兄弟姐妹很多,我們經常會一起放羊、放牛,也是彼此的玩伴。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寺廟屋子裡的一位小僧人,屋子裡的光線很吸引人,我看到他時,覺得他眼神裡面有些憂鬱。

我的天地除了居住的黑帳篷,就是放牧時的山川大地。那裡安靜,沒有壓力,像是住在被世界遺忘的地方。

後來,我上了學,從村子走到鎮上。十多歲的時候,我走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西寧。真正走出我的舒適圈,走向外面,是我高中畢業去天津上學之後。

●●●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姐夫公保


火車從西寧出發,一路從西到東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經歷了23個小時,才到天津。那是我第一次遠離家鄉,第一次走那麼遠的路,第一次到大城市。

8月份的果洛,晚上還有些涼,走的時候我穿的有點厚,但是當我出了天津站,熱氣撲面而來,對於這座城市感觸上的震撼與氣溫一同向我襲來。

來到天津的一天,我和一同來的幾個朋友就差點“流落街頭”。我們拖著行李走了不少地方,一直到很晚才找到住的地方。那天,好像我的心也有點迷失了方向。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在北京的日子


在天津的3年裡,這種迷失時常伴隨著我。這個城市很大,人很多,耳邊有各種嘈雜的聲音,和家鄉的空曠、安靜不一樣。每當寒暑假放假回到家,家鄉那種安靜的舒適感,總能緩解在天津時會出現的焦慮。我似乎更喜歡家鄉的安靜,即便這裡有些偏僻、不發達。

在天津的迷失感,越臨近畢業,越是沉重。在那個時候,攝影就像是一束光,把我從迷茫中拯救了出來。

●●●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我在一座寺廟裡面,遇到了這位叫作秀吉的老人。她很喜歡轉經,每天都會去,轉經似乎已成為她生活的全部。秀吉老人一個人住,我有空時會去看她,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忘年交。這張照片是在轉經的時候,我給她拍的第一張照片。

對於攝影的認識,是因為上學的時候有過選修課,當時就喜歡上了這種捕捉光影的藝術。在即將畢業的時候,我買了一臺佳能6D,那是我的第一臺相機,但那時候也沒想過真的把它當做事業。

畢業前在家的那段日子,我一直思考自己以後想要做什麼。我不想一直靠父母,也不想和大多數藏族一樣去考公務員,要做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於是,我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那臺相機。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秀吉老人在寺院賣東西,我經常在寺院碰到她。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她正在寺院一個破舊的屋子裡唸經,背後是堆起的編織袋,我不太清楚裡面裝了什麼。


儘管那時候我幾乎沒有任何基礎,但卻堅信自己就想要去拍攝。起初,我常拿著相機去外面拍照,腦海中對於想拍什麼沒有任何想象,看到什麼就拍什麼。那段時間的拍攝很盲目,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拍,要去拍什麼。

更受打擊的是,我經常拍出的照片遠不及自己所看到的效果。每次看到網上的攝影作品,我總會想,我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照片?

在深思熟慮之後,我和父母說,想去北京進行攝影培訓。我的父母是很傳統的藏族,他們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安安穩穩考公務員,在家裡做穩定的工作,非要搞連我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的攝影?儘管不理解,但是看我那麼堅持,他們也沒過多阻攔。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在北京


剛去北京學習的時候,我的壓力很大。其他大多同學都有很好的攝影基礎,只有我幾乎沒有什麼經驗,所以一開始,我跟不上大家的節奏。這樣的差距,讓我很難受,我知道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

當時大多數人一起住在上課地方的宿舍,每天9:30上課,我基本6點就已經起床開始準備,想讓自己儘快跟上節奏。那時候老師也很喜歡我,出去外拍的時候,經常會帶上我,有時候還會手把手教我一些拍攝的技巧。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學習攝影


後來,我關於攝影的想法慢慢變得深刻,開始去嘗試、感受不同的拍攝,我想在其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風格。這時候,我的腦海中出現的是家鄉的山野、寺廟以及那些極具特色的藏族人面孔。

在結束了北京的學習後,我放棄了在那裡更多的機會,回到了遠在千里的家鄉。

●●●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我在家鄉的學校遇到的小姑娘多傑英措

看到她的一眼,我就被她的眼神所吸引


從開始接觸攝影開始,我一直在思考,我為什麼選擇攝影。或許相對於語言和文字,那些真實畫面的記錄,更能夠表達我自己吧。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我更希望拍出故事,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偏愛拍人像,在人像裡面,我更多地會去拍老人和小孩。孩子是生命的初始,單純可愛,而老人經歷了世事,又是另一種人生狀態。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我記得我曾經回到我們村子,想拍一段宣傳視頻。我在村子裡的小學裡,發現了一位很好看的小女孩。她叫多傑英措,第一眼看到她,我就覺得她很特別,眼神很乾淨,擁有藏族人特有的靈氣。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那個眼神一下子吸引了我,讓我想到了一位畫家筆下的藏族姑娘,那一刻,我想留住這份美好。在徵得她的同意後,我給她拍了一組肖像,這好像是她第一次拍照。一般小孩子第一次拍照都會緊張或者害羞,但這位小女孩卻很自然、平靜。

我把這些照片發給了她的父母,他們告訴我,小姑娘很開心。後來我也知道,這位小姑娘好像是他們班學習最好的。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這張照片是我在家鄉的時候,參加一場傳統活動的時候拍的。我站在人群裡,一位小僧人突然轉過頭,不知道對著什麼在笑,我就拍下了這個瞬間。我認為,攝影奇妙的地方有時候就在這些不經意間,捕捉到的精彩。

後來,這張照片在聖山“藏式美學”攝影大賽中,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獲得了不錯的獎項。現在,我和小僧人成了朋友,雖然聯繫不多,但是每次聽他講他在寺院唸經學習、偶爾去打籃球比賽的日常,內心都有說不出的溫暖。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老人與信仰:在一場宗教儀式上,一位老人身體不再靈便,動作緩慢,但仍舊堅持完整地磕了頭。


而拍攝老人時,總會帶給我很多思考。

老人有一種獨特的滄桑感,當人老了之後,可能身體、生活上不能獨立,我們更多的時候需要給到他們更多的關心。但事實上,當你和他們真正去交流、溝通,聊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就會發現他們經歷了一生,對生活的見解簡單而獨到。

拍攝之前,我通常會先和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我慢慢發現,大多數藏族老人都很豁達。

他們其中很多人的生活狀況並不優渥,吃、住、行沒有過多保障,或許有人會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老人會抑鬱,但現實並非如此。他們並沒有過多的慾望,每天去寺院轉轉經,或者和老朋友們坐在太陽下面一起聊天,面上都會常帶笑容。也許是因為信仰,他們的內心世界仍然是幸福的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乞討老人,神情似有些無奈,身上的衣服也早已破舊


但我也曾遇到過生活並不好的老人。今年3月份,我從一家超市出來的時候,看到菜場門口有一位老人在乞討,老人穿著一身髒髒的藏袍,看起來是很久沒有換過了。在藏地,其實是很少見到乞討的人的,尤其還是老人。我走上前詢問了老人的情況。

老人說他是本地人,已經70多歲,被老婆甩了之後就流落街頭在外乞討了。老人在和我說他的情況的時候,並沒有很傷心的樣子,反而十分平靜。當他告訴我,他也想有個家的時候,我有些心疼。

在徵得同意後,我給老人拍了照片。我認為每個老人老了之後,都不應該有這樣的處境。如果我看到這張照片的話,我想我是會想幫助他的。或許拍攝的意義有時候就是這樣,有生活的小幸福,也會有讓人難過的現實。通過拍攝,去表達自己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情緒。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照片裡是我的母親和我兩個侄子 。我因為工作不太經常回家,那天我回家後,看到阿媽正在給兩個侄子做糌粑,侄子們正在期待美味的誕生。我想,我的童年應該也是這樣,在樸實的母愛中長大。


我回到家鄉是因為這裡是我的根源,這裡的一切都在我的血液裡;我拍攝藏族人,是因為我就是藏人,我所拍攝的每個人的滴滴點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種狀態,都會讓我明白自己所在的這片世界。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在走入攝影這條路之後,每一次按動快門,就是一次我當下內心的呈現。拍攝漸漸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表達自己、尋找自己的過程。每次的拍攝我都很享受過程,感覺是在做真正的自己——即便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我的照片,瞭解我的內心,我的表達。

我想,攝影就是我的語言

●●●

牧區走出的攝影師:越樸實的藏人故事,越打動人心


“發現喜馬拉雅——西藏當代藝術展”

成都IFS古蹟廣場、L7藝術館及天台

4月19日—5月5日

每天10:00—21::00

免費對外開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