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尷尬點破民進黨的虛假'

蔡英文 臺灣 政治 經濟 中國臺灣網 2019-07-25
"

【兩岸快評第93期】

"

【兩岸快評第93期】

蔡英文的尷尬點破民進黨的虛假

蔡英文

“自己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之後有什麼改變”?面對隨行記者的提問,蔡英文沉默了20秒,抓了抓頭,直接跳過。

這是蔡英文自2016年上臺以來的第七次“出訪”,也是她第五度借“出訪”之機“過境”美國。這次,同樣是面對媒體,與在紐約時抹黑大陸對臺散佈“假新聞”、打“訊息戰”的“連珠炮”相比,蔡英文日前回程路過丹佛時,卻在一個簡單的問題上啞了火,給意在擺功媒體茶敘帶來幾分尷尬。

尷尬抓頭的蔡英文女士,既是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也是島內事實上的“綠營共主”,這道被跳過的問題,答案似乎明擺在眼前——她的改變將牽扯到綠營政治集團的動向。現在,除了要影響2020選情朝著利己方向發展之外,民生、經濟等議題似乎都不在他們考量之內。

他們自己本身也不願意改變。從外部看,面對中美之間的角力,蔡英文和民進黨還抱有一絲僥倖心理,妄圖渾水摸魚。從內部看,“完全執政”的優勢,讓他們在打擊政治對手、切斷兩岸連接、操弄民粹方面屢試不爽,食髓知味。作為政治既得利益者,他們實在沒有改變的動力,哪怕絲毫動念。

這樣看來,蔡英文的無言以對,更像是刻意迴避。但如果非要說“改變”,蔡英文的身份確實在“九合一”選舉之後發生過兩次變化。

第一次是蔡英文在敗選當晚麻利地辭去了民進黨主席一職,這看似是為敗選負責,實則是以退為進,將“北中南盡輸”哀鴻遍野的民進黨拋在身後,使自己避開指責鋒芒,及時止損保存實力,為2020年大選積蓄力量。

但即便退位黨魁,蔡英文也不忘宣稱將“繼續完成臺灣的改革”(指政治上的轉型正義),釋放出的“民進黨不會交權”、“不會放棄‘臺獨’主張”的信號。經過兩年多的黨政經營,蔡英文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綠營“盟主”的地位,無論擔任黨主席與否,都能牢牢掌控著民進黨走向。這一點,在結束不久的2020黨內初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次變化,蔡英文在今年6月獲得民進黨2020參選提名。當時,距離民進黨上次選舉慘敗也只不過半年有餘。蔡英文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從一位為敗選負責而下臺的黨魁,搖身一變成為民進黨“全村的希望”,達到了以退為進的目的。

國臺辦發言人對“九合一”選舉結果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一結果反映了廣大臺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

顯然,蔡英文與民進黨並未吸取敗選的教訓,不僅無心改善經濟民生、修補兩岸關係,反而變本加厲,開始了新一波操作,完成“國安五法”將大陸視為“敵對勢力”,無端指控“紅色滲透”打壓立場不同的島內媒體,還意欲在臺灣立法機構新會期完成“中共代理人”“修法”,通過一系列操作鎖死兩岸交流,切斷兩岸同胞之間的聯結,不斷詆譭“一國兩制”,在“抗中”“仇中”升高兩岸對立的路上越走越遠。

蔡英文與民進黨招招針對大陸,渲染所謂“紅色滲透”來營造“綠色恐怖”,在選舉臨近的敏感時刻,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的真實意圖。當檯面下選舉的“奧步”演變為檯面上的政治陽謀,“隔山打牛”劍指競選對手的招數,難免不讓人看破手腳。難怪有島內媒體指出,蔡英文與民進黨為了勝選已經無所不用其極。

“虛心接受人民更高的要求”,蔡英文在民進黨上次慘敗後如是說。現在看,這句話只不過是當政者戀棧權位的託詞。只為政治利益而不顧民眾福祉,這次蔡英文沉默的尷尬即點破了民進黨的虛假嘴臉。即便不是如此,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的臺灣民眾,也早已將各種選舉手段盡收眼底,眼睛雪亮。畢竟,能夠真正能改變局面的,絕非島內檯面上走馬燈般的政治人物,而是嚮往美好生活的臺灣人民。 (白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