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科技創新按下“加速鍵”

材料科學 新能源汽車 創業 能源 中國江蘇網 2017-04-16

■記者唐筱葳

通訊員劉明愛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協同創新,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創新正成為科學跨越發展的主引擎。至去年,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當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54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90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的25.5%。

科技創新引領能力進一步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知識產權“零侵權”城市創建工作,制定出臺《淮安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規劃(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積極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保護創新的良性生態環境。先後召開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擴大)會議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全面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進行研究部署。著力深化財政科技投入機制改革,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券、科技貸款貼息等普惠性支持方式的比重,更多地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制定出臺《淮安市企業研發機構“十百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擇優遴選優勢企業建立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培育點,積極創建國家級重大研發機構。江蘇井神鹽業公司成功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制定出臺《淮安市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方案》,大力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去年新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1家,累計達302家,取得歷史性突破。組織開展落實省40條科技政策“百日行動”,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等各項激勵政策,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2016年全市企業專利申請量9667件,同比增長93.84%,增幅全省第一;企業專利授權量4307件,同比增長49.3%;企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佔全社會總申請量比率均超過50%,分別達54.98%和53.02%,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

科技創新園區集約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各類科技園區蓬勃發展,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聚集約發展的良好態勢。淮安高新區緊盯“中國製造2025”戰略,新開工建設了法國伊弗特汽車動力和駕駛系統製造、金展數控機床產業園、拉利發動機、華和智能叉車、德科碼半導體晶元製造、心裡程整機電腦、清華雲計算設備製造和大數據中心、韓國TSP觸屏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的高端裝備製造和信息產業項目。淮安高新區成功獲批為國家高新區。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創建省級蘇淮高新區獲得省政府批准。淮安區施河鎮教學體育裝備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基地成功獲批。

科技創新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大力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制定出臺《淮安市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聯盟建設管理辦法》,組織籌建食品產業、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組織開展重點產學研對接活動10餘場,英國牛津大學來淮設立分中心、清城創意谷對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在淮建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重點機構引進取得重要進展。加強引進研發機構績效評價,以橫向服務收入作為引進機構對地方貢獻度予以後補助經費支持,不斷優化管理機制和工作體系,彰顯淮安特色。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王愛勤研究員的科研成果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在淮設立的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孵化項目獲得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國賽第三名。科技與金融結合日趨緊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與培育成效明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