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春節家書 發現佩奇 育兒喋喋說 2019-08-09
"

文丨桃夭夭

1

在你的想象中,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是怎樣的?是不是大家相親相愛,嬉戲打鬧?

其實,我想給你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是這樣的。

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見到過這樣的母子三人。

一個年輕的母親,推著一輛嬰兒推車,車裡坐著一個大概兩歲的男孩,旁邊還跟著一個五歲模樣的男孩。

哥哥手裡拿著一輛舊的小汽車玩具,正津津有味地玩著,這時弟弟想要,伸手去奪哥哥的,可是哥哥沒給,弟弟便轉頭向媽媽求助。

只聽得媽媽一聲大吼:把玩具給弟弟!

"

文丨桃夭夭

1

在你的想象中,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是怎樣的?是不是大家相親相愛,嬉戲打鬧?

其實,我想給你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是這樣的。

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見到過這樣的母子三人。

一個年輕的母親,推著一輛嬰兒推車,車裡坐著一個大概兩歲的男孩,旁邊還跟著一個五歲模樣的男孩。

哥哥手裡拿著一輛舊的小汽車玩具,正津津有味地玩著,這時弟弟想要,伸手去奪哥哥的,可是哥哥沒給,弟弟便轉頭向媽媽求助。

只聽得媽媽一聲大吼:把玩具給弟弟!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哥哥懵了,站在那裡沒有反應。

媽媽抬手給了哥哥一巴掌:"我讓你給他,沒聽見嗎!"然後奪走了哥哥手裡的玩具,一臉慈愛的遞給弟弟。

哥哥的眼淚流了出來,但仍然沒有說話。

看到這裡,我覺得很心疼哥哥。不知這樣的委屈,他還受了多少。

2

在《少年說》裡有一期節目,一個女孩站在天台對下面的爸爸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可不可以對我溫柔一點,不要再偏心弟弟了!

在她的講述中,爸爸總是更偏愛弟弟,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弟弟,自己沒有;自己和弟弟犯錯,受批評的總是自己,而弟弟呢,如果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爸爸總會一笑而過……

這讓女孩心裡很受傷。

再來說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

文丨桃夭夭

1

在你的想象中,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是怎樣的?是不是大家相親相愛,嬉戲打鬧?

其實,我想給你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是這樣的。

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見到過這樣的母子三人。

一個年輕的母親,推著一輛嬰兒推車,車裡坐著一個大概兩歲的男孩,旁邊還跟著一個五歲模樣的男孩。

哥哥手裡拿著一輛舊的小汽車玩具,正津津有味地玩著,這時弟弟想要,伸手去奪哥哥的,可是哥哥沒給,弟弟便轉頭向媽媽求助。

只聽得媽媽一聲大吼:把玩具給弟弟!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哥哥懵了,站在那裡沒有反應。

媽媽抬手給了哥哥一巴掌:"我讓你給他,沒聽見嗎!"然後奪走了哥哥手裡的玩具,一臉慈愛的遞給弟弟。

哥哥的眼淚流了出來,但仍然沒有說話。

看到這裡,我覺得很心疼哥哥。不知這樣的委屈,他還受了多少。

2

在《少年說》裡有一期節目,一個女孩站在天台對下面的爸爸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可不可以對我溫柔一點,不要再偏心弟弟了!

在她的講述中,爸爸總是更偏愛弟弟,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弟弟,自己沒有;自己和弟弟犯錯,受批評的總是自己,而弟弟呢,如果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爸爸總會一笑而過……

這讓女孩心裡很受傷。

再來說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我一個朋友生了兩個兒子,老大10歲,老二3歲,老大不如老二靈敏,天資稍微差一些。小兒子別看年紀小,鬼機靈得很,兩人在一起,吃虧的多半是哥哥。

只要聽得弟弟一哭,媽媽總會以為是哥哥欺負了弟弟,不問青紅皁白地罵哥哥一頓,可憐的哥哥嘴拙,雖感冤枉,卻又不知怎麼為自己辯解。

我朋友不懂什麼科學的育兒方法,喜歡在哥哥面前說他笨,不如弟弟聰明,每當這時,哥哥只會傻傻地盯著電視看,裝作聽不見。

長期的背鍋和語言冷暴力,讓哥哥養成了孤僻,敏感,自卑的性格,越來越不愛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感覺他看弟弟的眼神時而帶著敵意。

再後來,每當他和弟弟發生矛盾時,他會說:我討厭弟弟,我要把他拿去扔了,不想他在我家裡!

還好,朋友及時發現了問題,她回想最開始弟弟出生時,哥哥也是很愛弟弟的,會輕輕撫摸弟弟的額頭,會把好吃的東西主動留一大半給弟弟……幡然悔悟,原來,都是自己做錯了,

3

總是聽到有人說,我們家的老大太不懂事了,也不知道讓著自己的弟弟妹妹。

也能聽到有人說,我們家的老二太沒教養了,從來都不知道尊重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

這怎麼能怪孩子?我倒是很贊成這句話:孩子只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什麼問題,請在原件身上找原因。

"

文丨桃夭夭

1

在你的想象中,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是怎樣的?是不是大家相親相愛,嬉戲打鬧?

其實,我想給你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是這樣的。

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見到過這樣的母子三人。

一個年輕的母親,推著一輛嬰兒推車,車裡坐著一個大概兩歲的男孩,旁邊還跟著一個五歲模樣的男孩。

哥哥手裡拿著一輛舊的小汽車玩具,正津津有味地玩著,這時弟弟想要,伸手去奪哥哥的,可是哥哥沒給,弟弟便轉頭向媽媽求助。

只聽得媽媽一聲大吼:把玩具給弟弟!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哥哥懵了,站在那裡沒有反應。

媽媽抬手給了哥哥一巴掌:"我讓你給他,沒聽見嗎!"然後奪走了哥哥手裡的玩具,一臉慈愛的遞給弟弟。

哥哥的眼淚流了出來,但仍然沒有說話。

看到這裡,我覺得很心疼哥哥。不知這樣的委屈,他還受了多少。

2

在《少年說》裡有一期節目,一個女孩站在天台對下面的爸爸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可不可以對我溫柔一點,不要再偏心弟弟了!

在她的講述中,爸爸總是更偏愛弟弟,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弟弟,自己沒有;自己和弟弟犯錯,受批評的總是自己,而弟弟呢,如果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爸爸總會一笑而過……

這讓女孩心裡很受傷。

再來說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我一個朋友生了兩個兒子,老大10歲,老二3歲,老大不如老二靈敏,天資稍微差一些。小兒子別看年紀小,鬼機靈得很,兩人在一起,吃虧的多半是哥哥。

只要聽得弟弟一哭,媽媽總會以為是哥哥欺負了弟弟,不問青紅皁白地罵哥哥一頓,可憐的哥哥嘴拙,雖感冤枉,卻又不知怎麼為自己辯解。

我朋友不懂什麼科學的育兒方法,喜歡在哥哥面前說他笨,不如弟弟聰明,每當這時,哥哥只會傻傻地盯著電視看,裝作聽不見。

長期的背鍋和語言冷暴力,讓哥哥養成了孤僻,敏感,自卑的性格,越來越不愛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感覺他看弟弟的眼神時而帶著敵意。

再後來,每當他和弟弟發生矛盾時,他會說:我討厭弟弟,我要把他拿去扔了,不想他在我家裡!

還好,朋友及時發現了問題,她回想最開始弟弟出生時,哥哥也是很愛弟弟的,會輕輕撫摸弟弟的額頭,會把好吃的東西主動留一大半給弟弟……幡然悔悟,原來,都是自己做錯了,

3

總是聽到有人說,我們家的老大太不懂事了,也不知道讓著自己的弟弟妹妹。

也能聽到有人說,我們家的老二太沒教養了,從來都不知道尊重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

這怎麼能怪孩子?我倒是很贊成這句話:孩子只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什麼問題,請在原件身上找原因。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對於父母來說,老大和老二之間的唯一差距只有年齡,而不是其他。

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把你的愛均等的分給你的孩子們,那麼你給孩子們構建的就是一個偏頗的原生家庭。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裡,得到的不是愛和手足,而是一對兒不公正的父母,以及自己的資源掠奪者。

在這樣失衡的環境之下,孩子的心裡怎麼會出現愛呢?又怎麼會知道什麼是手足之情呢?

如果你要二胎是為了給你的孩子在這世界上多一個手足,那麼請你一定要記得以下幾點——

第一,請時刻牢記,兩個都是你的孩子,不分大小,不分男女,你的愛一定要平等平均,這不僅僅體現在精神上,也體現在物質上。

第二,如果孩子們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你首先要嘗試的,不是做一個裁判官給他們進行評判,而是告訴他們:你們自己來解決。

"

文丨桃夭夭

1

在你的想象中,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是怎樣的?是不是大家相親相愛,嬉戲打鬧?

其實,我想給你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是這樣的。

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見到過這樣的母子三人。

一個年輕的母親,推著一輛嬰兒推車,車裡坐著一個大概兩歲的男孩,旁邊還跟著一個五歲模樣的男孩。

哥哥手裡拿著一輛舊的小汽車玩具,正津津有味地玩著,這時弟弟想要,伸手去奪哥哥的,可是哥哥沒給,弟弟便轉頭向媽媽求助。

只聽得媽媽一聲大吼:把玩具給弟弟!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哥哥懵了,站在那裡沒有反應。

媽媽抬手給了哥哥一巴掌:"我讓你給他,沒聽見嗎!"然後奪走了哥哥手裡的玩具,一臉慈愛的遞給弟弟。

哥哥的眼淚流了出來,但仍然沒有說話。

看到這裡,我覺得很心疼哥哥。不知這樣的委屈,他還受了多少。

2

在《少年說》裡有一期節目,一個女孩站在天台對下面的爸爸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可不可以對我溫柔一點,不要再偏心弟弟了!

在她的講述中,爸爸總是更偏愛弟弟,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弟弟,自己沒有;自己和弟弟犯錯,受批評的總是自己,而弟弟呢,如果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爸爸總會一笑而過……

這讓女孩心裡很受傷。

再來說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我一個朋友生了兩個兒子,老大10歲,老二3歲,老大不如老二靈敏,天資稍微差一些。小兒子別看年紀小,鬼機靈得很,兩人在一起,吃虧的多半是哥哥。

只要聽得弟弟一哭,媽媽總會以為是哥哥欺負了弟弟,不問青紅皁白地罵哥哥一頓,可憐的哥哥嘴拙,雖感冤枉,卻又不知怎麼為自己辯解。

我朋友不懂什麼科學的育兒方法,喜歡在哥哥面前說他笨,不如弟弟聰明,每當這時,哥哥只會傻傻地盯著電視看,裝作聽不見。

長期的背鍋和語言冷暴力,讓哥哥養成了孤僻,敏感,自卑的性格,越來越不愛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感覺他看弟弟的眼神時而帶著敵意。

再後來,每當他和弟弟發生矛盾時,他會說:我討厭弟弟,我要把他拿去扔了,不想他在我家裡!

還好,朋友及時發現了問題,她回想最開始弟弟出生時,哥哥也是很愛弟弟的,會輕輕撫摸弟弟的額頭,會把好吃的東西主動留一大半給弟弟……幡然悔悟,原來,都是自己做錯了,

3

總是聽到有人說,我們家的老大太不懂事了,也不知道讓著自己的弟弟妹妹。

也能聽到有人說,我們家的老二太沒教養了,從來都不知道尊重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

這怎麼能怪孩子?我倒是很贊成這句話:孩子只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什麼問題,請在原件身上找原因。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對於父母來說,老大和老二之間的唯一差距只有年齡,而不是其他。

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把你的愛均等的分給你的孩子們,那麼你給孩子們構建的就是一個偏頗的原生家庭。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裡,得到的不是愛和手足,而是一對兒不公正的父母,以及自己的資源掠奪者。

在這樣失衡的環境之下,孩子的心裡怎麼會出現愛呢?又怎麼會知道什麼是手足之情呢?

如果你要二胎是為了給你的孩子在這世界上多一個手足,那麼請你一定要記得以下幾點——

第一,請時刻牢記,兩個都是你的孩子,不分大小,不分男女,你的愛一定要平等平均,這不僅僅體現在精神上,也體現在物質上。

第二,如果孩子們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你首先要嘗試的,不是做一個裁判官給他們進行評判,而是告訴他們:你們自己來解決。

'媽媽,我討厭弟弟',本是骨肉同胞,為何活成了彼此討厭的模樣?

就像胡可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安吉和小魚,兄弟倆發生矛盾之後,她要哥哥和弟弟自己去協商,但是不可以互相傷害。結果沒有一會兒,兩個人就把問題解決好,兄弟倆又愉快的玩耍去了。

第三,引導大一點的那個孩子對小一點的孩子多一些照顧和關愛,引導小的那個孩子對大的孩子表達他的感謝和感激。

劉墉曾經說過,越付出越愛。當兩個孩子經常彼此付出的時候,不用你教,他們也學會去愛彼此了。

第四 不要去比較你的孩子,哪怕他們是親兄弟,是人都有嫉妒心和自尊,哪怕是小孩也是要面子的。長期的比較,會讓處於下風的孩子對對方充滿怨恨和對自身充滿否定,這是最愚蠢的父母才會做的事。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各有長處,但如果用會不會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隻魚,它會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愚蠢。

手足兄弟,是父母為我們留在世上最後的血緣;是讓我們在年老時,低谷時,還能緊緊依偎的人;是當他們不在時,提醒我們,還有人替代他們來守護我們。

所以,不要讓我們,想斬斷這份親情。

親愛的父母們,請你們一定要牢記:你如果想在未來看到一對親密的手足,那麼就不要在今天,用你的偏愛為他們埋下分裂的禍根。

不要以為流著相同的血,就一定會有愛,血緣的愛如果不好好經營,也會變成恨,而且這種恨,最是寒人心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