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你,賞的是哪一種月色?'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今夜的你,不管身在何地,不論年紀幾何,也許都不會忘記,抬頭望一望那天上的圓月。走過一座橋,圓月貼在天邊,顆星也無,顯得它突兀而孤獨。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今夜的你,不管身在何地,不論年紀幾何,也許都不會忘記,抬頭望一望那天上的圓月。走過一座橋,圓月貼在天邊,顆星也無,顯得它突兀而孤獨。

今夜的你,賞的是哪一種月色?

“呀,這月亮!”幾個行人也發現了它。一對情侶在月下親吻,拍照留影。柳條憧憧,拍打著潮溼的江面,月兒似乎也被弄溼衣襟,邊角有發虛的黃漬。也許是我們自小都聽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遠古傳說,看那月,你我都呆呆的。各人看月,心境卻各有不一樣的光景。那麼,今夜的你,賞的是哪一種月色呢?

一 童趣

《月光堂堂》 作者:佚名 月光堂堂 照見汪洋 汪洋水 漫過菱塘 風吹蓮子香 ——選自《孩提時代,兩個傳教士眼中的中國兒童生活》

筆者小時生在農村,對於月亮,周邊人都一種類似神祇的敬意。

“媽媽,你看月亮出來了。”記憶裡,有一次我手指天邊月,對在屋內低頭洗洗刷刷的母親驚呼。媽媽並未抬頭看月,立馬向我跑來,“快,把手放下,不能手指月亮,你耳朵會壞掉的。”我嚇得趕緊縮了手指,並下意識摸摸自己的耳垂,整個秋天都過得惴惴不安,擔心不已。那件事不久後,鄰居小盤剛好耳垂長了癤子。

“你耳朵怎麼壞啦?”我很好奇。

“中秋節那晚,我用手指了月亮呢!”她壓低嗓子,悄悄說於我。媽媽的話,得到了現實的驗證,我便更加深信不疑,從此,對於月,多了幾分畏懼與敬意。

長大後,我當然知道村人手指不能指月的禁忌,這事無關緊要。但後來瞭解到自遠古以來,我們都有拜月的習俗。《禮記》有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天子祭拜月,民間也如此,這份敬畏便印在我們的文化底子裡,無法去除。

當然,除去敬畏,更多是喜愛。“月光光,照地頭,蝦仔你乖乖睡落著。”每當看到母親,這麼哄著弟弟入睡時,我便忍不住要去看窗外那月。

月光如水,是最深的印象。

二 心動

月光光,照才郎,騎白馬,過蓮塘。 ——客家童謠

上面說到拜月,在古代可不止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們也會偷偷拜月,這源自醜女無鹽的傳說。西施是千古美人,而無鹽作為反例,也眾人皆知。但是這位醜女,並未久居閨閣。她常常在月夜,一人祭拜月亮。在某個月色極美的夜裡,一位國王看到月下祈禱的無鹽,驚為天人。“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無鹽由此與國王結婚,成為一國之後。

《古詩十九首·其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所以,後代女子,面對著皎皎明月,也不由得思念起隱在心裡的那一位。

三 思念

《水調歌頭》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乃千古名句,當我們思念家人時,便以此為寬慰。

四 孤獨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今夜的你,不管身在何地,不論年紀幾何,也許都不會忘記,抬頭望一望那天上的圓月。走過一座橋,圓月貼在天邊,顆星也無,顯得它突兀而孤獨。

今夜的你,賞的是哪一種月色?

“呀,這月亮!”幾個行人也發現了它。一對情侶在月下親吻,拍照留影。柳條憧憧,拍打著潮溼的江面,月兒似乎也被弄溼衣襟,邊角有發虛的黃漬。也許是我們自小都聽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遠古傳說,看那月,你我都呆呆的。各人看月,心境卻各有不一樣的光景。那麼,今夜的你,賞的是哪一種月色呢?

一 童趣

《月光堂堂》 作者:佚名 月光堂堂 照見汪洋 汪洋水 漫過菱塘 風吹蓮子香 ——選自《孩提時代,兩個傳教士眼中的中國兒童生活》

筆者小時生在農村,對於月亮,周邊人都一種類似神祇的敬意。

“媽媽,你看月亮出來了。”記憶裡,有一次我手指天邊月,對在屋內低頭洗洗刷刷的母親驚呼。媽媽並未抬頭看月,立馬向我跑來,“快,把手放下,不能手指月亮,你耳朵會壞掉的。”我嚇得趕緊縮了手指,並下意識摸摸自己的耳垂,整個秋天都過得惴惴不安,擔心不已。那件事不久後,鄰居小盤剛好耳垂長了癤子。

“你耳朵怎麼壞啦?”我很好奇。

“中秋節那晚,我用手指了月亮呢!”她壓低嗓子,悄悄說於我。媽媽的話,得到了現實的驗證,我便更加深信不疑,從此,對於月,多了幾分畏懼與敬意。

長大後,我當然知道村人手指不能指月的禁忌,這事無關緊要。但後來瞭解到自遠古以來,我們都有拜月的習俗。《禮記》有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天子祭拜月,民間也如此,這份敬畏便印在我們的文化底子裡,無法去除。

當然,除去敬畏,更多是喜愛。“月光光,照地頭,蝦仔你乖乖睡落著。”每當看到母親,這麼哄著弟弟入睡時,我便忍不住要去看窗外那月。

月光如水,是最深的印象。

二 心動

月光光,照才郎,騎白馬,過蓮塘。 ——客家童謠

上面說到拜月,在古代可不止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們也會偷偷拜月,這源自醜女無鹽的傳說。西施是千古美人,而無鹽作為反例,也眾人皆知。但是這位醜女,並未久居閨閣。她常常在月夜,一人祭拜月亮。在某個月色極美的夜裡,一位國王看到月下祈禱的無鹽,驚為天人。“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無鹽由此與國王結婚,成為一國之後。

《古詩十九首·其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所以,後代女子,面對著皎皎明月,也不由得思念起隱在心裡的那一位。

三 思念

《水調歌頭》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乃千古名句,當我們思念家人時,便以此為寬慰。

四 孤獨

今夜的你,賞的是哪一種月色?

《月下獨酌·其一》 作者: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以前一直以為,喝酒的是三人,一塊做伴暢飲。直到一個夜晚,獨自回家的我,看到地上三個影子,才想起題目是獨酌。

五 悲寂

《嫦娥》 作者: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六 花好月圓夜

《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人世難居,願今夜的你,枕著月色,一夜好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