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活隨談'

不完美媽媽 雞湯 讀書 籃球 月川 2019-08-12
"

這是一篇沒有什麼條理性的文章,只是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小感悟,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感興趣,可以一看。

"

這是一篇沒有什麼條理性的文章,只是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小感悟,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感興趣,可以一看。

思考|生活隨談

我這個人有個缺點就是執行力不強,容易拖拉。就像這個暑假,我原本是計劃學習打籃球的,但是籃球場離我家有一段距離,所以就遲遲沒去,假期過去了一大半,還沒有動起來,籃球就一直靜靜的躺在家裡。

"

這是一篇沒有什麼條理性的文章,只是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小感悟,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感興趣,可以一看。

思考|生活隨談

我這個人有個缺點就是執行力不強,容易拖拉。就像這個暑假,我原本是計劃學習打籃球的,但是籃球場離我家有一段距離,所以就遲遲沒去,假期過去了一大半,還沒有動起來,籃球就一直靜靜的躺在家裡。

思考|生活隨談

我就想,看了很多心靈雞湯,也讀了不少毒雞湯,筆記上摘抄了許多哲理深刻的句子,也看過不少反映人生的電影。可是真當要提筆寫點東西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東西幾乎都不屬於我,沒有成為我的思想。他們只是我能看到的一個個文字停留在紙上,而非腦子裡。我想不起運用它們,也沒有內化他們,只是在看到的那一刻覺得,哇!說的好有道理,我也應該這樣做。然而,現實卻並不是這樣。我會被電視劇誘惑,被淘寶推送的消息吸引,被微博上的新聞帶跑……卻唯獨很難被書上的知識吸引。除了完成必要的閱讀書目和作業,很少為之駐足。我會很懊悔,有負罪感。甚至有時會討厭自己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遲遲行動不起來,討厭自己自制力差。可是一邊又不停地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是環境使然嗎?或許有一部分原因,但也不全是吧,是自己吧!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所以每一次嘗試都很困難。所以,我需要做的,不是每天不停地給自己打氣,讀雞湯,激勵自己去做什麼。而是潛移默化地把每個小習慣養成,慢慢的、無聲無息地滲入自己的學習中,生活中。適時的逼自己一下,去讀一些用腦才能獲得知識的書,而不是快餐式閱讀;去做回憶性、記憶性的文摘,而不是機械的謄抄;嘗試去學一些能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技巧性的知識,而不是重複體力的勞動。這才是真正的成長與豐富自我,而不是表面上的用功,實則徒勞。

"

這是一篇沒有什麼條理性的文章,只是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小感悟,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感興趣,可以一看。

思考|生活隨談

我這個人有個缺點就是執行力不強,容易拖拉。就像這個暑假,我原本是計劃學習打籃球的,但是籃球場離我家有一段距離,所以就遲遲沒去,假期過去了一大半,還沒有動起來,籃球就一直靜靜的躺在家裡。

思考|生活隨談

我就想,看了很多心靈雞湯,也讀了不少毒雞湯,筆記上摘抄了許多哲理深刻的句子,也看過不少反映人生的電影。可是真當要提筆寫點東西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東西幾乎都不屬於我,沒有成為我的思想。他們只是我能看到的一個個文字停留在紙上,而非腦子裡。我想不起運用它們,也沒有內化他們,只是在看到的那一刻覺得,哇!說的好有道理,我也應該這樣做。然而,現實卻並不是這樣。我會被電視劇誘惑,被淘寶推送的消息吸引,被微博上的新聞帶跑……卻唯獨很難被書上的知識吸引。除了完成必要的閱讀書目和作業,很少為之駐足。我會很懊悔,有負罪感。甚至有時會討厭自己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遲遲行動不起來,討厭自己自制力差。可是一邊又不停地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是環境使然嗎?或許有一部分原因,但也不全是吧,是自己吧!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所以每一次嘗試都很困難。所以,我需要做的,不是每天不停地給自己打氣,讀雞湯,激勵自己去做什麼。而是潛移默化地把每個小習慣養成,慢慢的、無聲無息地滲入自己的學習中,生活中。適時的逼自己一下,去讀一些用腦才能獲得知識的書,而不是快餐式閱讀;去做回憶性、記憶性的文摘,而不是機械的謄抄;嘗試去學一些能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技巧性的知識,而不是重複體力的勞動。這才是真正的成長與豐富自我,而不是表面上的用功,實則徒勞。

思考|生活隨談

最近有在看一部電視劇《小歡喜》,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長本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兒

這些孩子總覺得父母讓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理解他們,讓他們很痛苦,根本不懂孩子的內心。而不去反思自己的做法究竟有沒有問題,從父母的角度出發想,為什麼父母要求他們一定要這樣做。父母怎麼可能完全不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也是從那個時期過來的,只不過長大之後懂得了,哪樣才是正確的,所以儘量讓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要不怎麼會有這樣一句話:養兒方知父母恩。

但是,“成長”是不分年齡段的,不要認為成長只是屬於孩子。就像這部劇中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需要去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屬於孩子自己的,有些道理還是要他們自己經歷過挫折才會明白。在這其中,少不了矛盾、爭吵,所以父母也會傷心,會痛苦,會覺得孩子不理解自己。

"

這是一篇沒有什麼條理性的文章,只是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小感悟,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感興趣,可以一看。

思考|生活隨談

我這個人有個缺點就是執行力不強,容易拖拉。就像這個暑假,我原本是計劃學習打籃球的,但是籃球場離我家有一段距離,所以就遲遲沒去,假期過去了一大半,還沒有動起來,籃球就一直靜靜的躺在家裡。

思考|生活隨談

我就想,看了很多心靈雞湯,也讀了不少毒雞湯,筆記上摘抄了許多哲理深刻的句子,也看過不少反映人生的電影。可是真當要提筆寫點東西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東西幾乎都不屬於我,沒有成為我的思想。他們只是我能看到的一個個文字停留在紙上,而非腦子裡。我想不起運用它們,也沒有內化他們,只是在看到的那一刻覺得,哇!說的好有道理,我也應該這樣做。然而,現實卻並不是這樣。我會被電視劇誘惑,被淘寶推送的消息吸引,被微博上的新聞帶跑……卻唯獨很難被書上的知識吸引。除了完成必要的閱讀書目和作業,很少為之駐足。我會很懊悔,有負罪感。甚至有時會討厭自己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遲遲行動不起來,討厭自己自制力差。可是一邊又不停地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是環境使然嗎?或許有一部分原因,但也不全是吧,是自己吧!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所以每一次嘗試都很困難。所以,我需要做的,不是每天不停地給自己打氣,讀雞湯,激勵自己去做什麼。而是潛移默化地把每個小習慣養成,慢慢的、無聲無息地滲入自己的學習中,生活中。適時的逼自己一下,去讀一些用腦才能獲得知識的書,而不是快餐式閱讀;去做回憶性、記憶性的文摘,而不是機械的謄抄;嘗試去學一些能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技巧性的知識,而不是重複體力的勞動。這才是真正的成長與豐富自我,而不是表面上的用功,實則徒勞。

思考|生活隨談

最近有在看一部電視劇《小歡喜》,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長本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兒

這些孩子總覺得父母讓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理解他們,讓他們很痛苦,根本不懂孩子的內心。而不去反思自己的做法究竟有沒有問題,從父母的角度出發想,為什麼父母要求他們一定要這樣做。父母怎麼可能完全不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也是從那個時期過來的,只不過長大之後懂得了,哪樣才是正確的,所以儘量讓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要不怎麼會有這樣一句話:養兒方知父母恩。

但是,“成長”是不分年齡段的,不要認為成長只是屬於孩子。就像這部劇中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需要去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屬於孩子自己的,有些道理還是要他們自己經歷過挫折才會明白。在這其中,少不了矛盾、爭吵,所以父母也會傷心,會痛苦,會覺得孩子不理解自己。

思考|生活隨談

可是,沒辦法,成長本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教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做到儘量完滿。

有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小時候就是小時候,現實就是現實。看到自己過去有多幼稚和不成熟,所以會變成小時候的自己所不喜歡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