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不完美媽媽 御風者談育兒 2019-08-04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急於想表達觀點,亂髮脾氣

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一:不喜歡聽嘮叨

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卻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把淺顯的道理翻過來複過去地講。自以為是的孩子會從心底反感和牴觸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父母一開口就激怒了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特點二: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發火

首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父母的抗衡中很容易情緒失控;其次,為了儘快達到目的,用情緒爆發來震懾家長,逼迫家長就範,一旦嚐到甜頭,發火就成了他們的殺手鐗。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急於想表達觀點,亂髮脾氣

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一:不喜歡聽嘮叨

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卻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把淺顯的道理翻過來複過去地講。自以為是的孩子會從心底反感和牴觸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父母一開口就激怒了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特點二: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發火

首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父母的抗衡中很容易情緒失控;其次,為了儘快達到目的,用情緒爆發來震懾家長,逼迫家長就範,一旦嚐到甜頭,發火就成了他們的殺手鐗。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發火是他們的殺手鐗。

特點三:聽不進勸告,會和父母對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總想自己去嘗試,自信地以為會做得很好,有時會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甚至覺得父母處處和自己作對。

家裡有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樣應對

第一,用心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應對親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時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才願意跟你做朋友,肯跟你分享他的心事,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急於想表達觀點,亂髮脾氣

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一:不喜歡聽嘮叨

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卻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把淺顯的道理翻過來複過去地講。自以為是的孩子會從心底反感和牴觸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父母一開口就激怒了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特點二: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發火

首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父母的抗衡中很容易情緒失控;其次,為了儘快達到目的,用情緒爆發來震懾家長,逼迫家長就範,一旦嚐到甜頭,發火就成了他們的殺手鐗。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發火是他們的殺手鐗。

特點三:聽不進勸告,會和父母對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總想自己去嘗試,自信地以為會做得很好,有時會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甚至覺得父母處處和自己作對。

家裡有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樣應對

第一,用心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應對親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時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才願意跟你做朋友,肯跟你分享他的心事,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全身心陪伴孩子

第二,降低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會越大,就越不能接受孩子叛逆的樣子,在反覆努力無果後放任自流是最不可取的。

既然叛逆期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不妨對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寬容一些。孩子身上那些看不慣的、非原則性的問題都要無條件接納,因為人無完人,何況是一個孩子。

也只有順應孩子的心理,他才會尊重你、配合你,否則,一旦傷了感情,即使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裡也會留下陰影,親子關係也難以改善。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急於想表達觀點,亂髮脾氣

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一:不喜歡聽嘮叨

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卻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把淺顯的道理翻過來複過去地講。自以為是的孩子會從心底反感和牴觸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父母一開口就激怒了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特點二: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發火

首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父母的抗衡中很容易情緒失控;其次,為了儘快達到目的,用情緒爆發來震懾家長,逼迫家長就範,一旦嚐到甜頭,發火就成了他們的殺手鐗。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發火是他們的殺手鐗。

特點三:聽不進勸告,會和父母對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總想自己去嘗試,自信地以為會做得很好,有時會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甚至覺得父母處處和自己作對。

家裡有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樣應對

第一,用心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應對親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時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才願意跟你做朋友,肯跟你分享他的心事,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全身心陪伴孩子

第二,降低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會越大,就越不能接受孩子叛逆的樣子,在反覆努力無果後放任自流是最不可取的。

既然叛逆期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不妨對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寬容一些。孩子身上那些看不慣的、非原則性的問題都要無條件接納,因為人無完人,何況是一個孩子。

也只有順應孩子的心理,他才會尊重你、配合你,否則,一旦傷了感情,即使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裡也會留下陰影,親子關係也難以改善。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對孩子要寬容

第三,適當的肯定和表揚。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提到: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如何及時稱讚孩子做對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當他們身處叛逆期的時候,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會越來越多,這會讓他們更加煩躁。與其把目光都聚焦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不妨多稱讚一下孩子做對的事情。這樣,親子關係和溝通會順暢得多。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急於想表達觀點,亂髮脾氣

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一:不喜歡聽嘮叨

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卻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把淺顯的道理翻過來複過去地講。自以為是的孩子會從心底反感和牴觸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父母一開口就激怒了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特點二: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發火

首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父母的抗衡中很容易情緒失控;其次,為了儘快達到目的,用情緒爆發來震懾家長,逼迫家長就範,一旦嚐到甜頭,發火就成了他們的殺手鐗。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發火是他們的殺手鐗。

特點三:聽不進勸告,會和父母對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總想自己去嘗試,自信地以為會做得很好,有時會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甚至覺得父母處處和自己作對。

家裡有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樣應對

第一,用心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應對親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時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才願意跟你做朋友,肯跟你分享他的心事,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全身心陪伴孩子

第二,降低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會越大,就越不能接受孩子叛逆的樣子,在反覆努力無果後放任自流是最不可取的。

既然叛逆期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不妨對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寬容一些。孩子身上那些看不慣的、非原則性的問題都要無條件接納,因為人無完人,何況是一個孩子。

也只有順應孩子的心理,他才會尊重你、配合你,否則,一旦傷了感情,即使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裡也會留下陰影,親子關係也難以改善。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對孩子要寬容

第三,適當的肯定和表揚。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提到: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如何及時稱讚孩子做對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當他們身處叛逆期的時候,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會越來越多,這會讓他們更加煩躁。與其把目光都聚焦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不妨多稱讚一下孩子做對的事情。這樣,親子關係和溝通會順暢得多。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情緒管理很重要

第四,情緒管理。

找一個適當的機會,給愛發脾氣的孩子上一堂情緒管理課。讓孩子明白以下道理:發脾氣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發脾氣;先搞明白為什麼要發脾氣;發脾氣前先嚐試跟父母交流,看能否達到目的;情緒上來的時候嘗試做喜歡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還是忍不住,要遵守三個原則: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財物。

也可以給孩子買情緒管理的繪本,比如《生氣湯》、《生氣的亞瑟》、《菲菲生氣了》等,讓孩子通過故事慢慢學會了疏導自己的情緒,減少發脾氣的頻率和程度。

"

在超市裡看到前同事在購物,打過招呼順便問了一句:“怎麼沒帶兒子來啊?小傢伙該上小學了吧?”

上次見她兒子是幾年前,粉雕玉琢的剛滿週歲的樣子,長得像畫裡的娃娃,香噴噴的特別可愛。

“上學前班了,過了暑假才讀小學,”同事頓了頓,“兒子過完6週歲生日,像變了一個人,我現在出來能不帶他就不帶。孩子不該越長大越懂事嗎?我兒子可好,越長越成小魔頭了,有時候怎麼著都不成,你和顏悅色,他就頑皮得不行,咋說也不聽。你來硬的,他馬上頂嘴、撒潑打滾,氣得人肝疼。”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被兒子氣得肝疼

我沒答話,同事繼續吐槽:

“看看現在他那樣子,豁牙露齒的,就知道在外面瘋玩,又瘦又黑,用他爸爸的話說,除了睡覺的時候看著挺乖,其它的時候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用戶體驗太差了,好想重新設計一款啊!”

我被同事的幽默逗笑了,瞬間腦補出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猴精猴精的熊孩子形象。看來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邊被各種問題困擾著,一邊跟熊孩子鬥智鬥勇,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

我告訴同事:“不是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狗都嫌嗎?不是你的孩子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一生中需要度過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6-8歲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叫做“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七歲八歲狗都嫌

現在我們來看看兒童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6-8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隨著矛盾升級,孩子為了證實自己,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上東,我偏要上西,你讓我鬥狗,我偏要攆雞。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2、你能,為什麼我不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你就不要做低頭族,你要求孩子多看書,你就不要跟電視劇死磕。家長做不到的,必然會遭到孩子的公然反抗。

3、投石問路,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他想知道父母對他的頂撞會有什麼反應,哪些是家長能忍耐的,哪些是觸及底線不能碰的。通過察言觀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步步創造條件。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測試家長的耐心

4、找存在感,想受到關注。

這種情況二胎家庭尤其多見。因為缺乏經驗,孩子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你們不關注我,那麼我就頂個嘴、幹個壞事惹怒你,這樣你就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了,即使受到責罰我也不怕。

5、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一旦有急於想表達出來的觀點,孩子就會找其它途徑來表達。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急於想表達觀點,亂髮脾氣

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一:不喜歡聽嘮叨

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卻拿他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把淺顯的道理翻過來複過去地講。自以為是的孩子會從心底反感和牴觸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父母一開口就激怒了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特點二: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發火

首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父母的抗衡中很容易情緒失控;其次,為了儘快達到目的,用情緒爆發來震懾家長,逼迫家長就範,一旦嚐到甜頭,發火就成了他們的殺手鐗。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發火是他們的殺手鐗。

特點三:聽不進勸告,會和父母對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總想自己去嘗試,自信地以為會做得很好,有時會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甚至覺得父母處處和自己作對。

家裡有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樣應對

第一,用心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應對親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時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才願意跟你做朋友,肯跟你分享他的心事,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全身心陪伴孩子

第二,降低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會越大,就越不能接受孩子叛逆的樣子,在反覆努力無果後放任自流是最不可取的。

既然叛逆期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不妨對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寬容一些。孩子身上那些看不慣的、非原則性的問題都要無條件接納,因為人無完人,何況是一個孩子。

也只有順應孩子的心理,他才會尊重你、配合你,否則,一旦傷了感情,即使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裡也會留下陰影,親子關係也難以改善。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對孩子要寬容

第三,適當的肯定和表揚。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提到: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如何及時稱讚孩子做對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當他們身處叛逆期的時候,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會越來越多,這會讓他們更加煩躁。與其把目光都聚焦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不妨多稱讚一下孩子做對的事情。這樣,親子關係和溝通會順暢得多。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情緒管理很重要

第四,情緒管理。

找一個適當的機會,給愛發脾氣的孩子上一堂情緒管理課。讓孩子明白以下道理:發脾氣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發脾氣;先搞明白為什麼要發脾氣;發脾氣前先嚐試跟父母交流,看能否達到目的;情緒上來的時候嘗試做喜歡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還是忍不住,要遵守三個原則: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財物。

也可以給孩子買情緒管理的繪本,比如《生氣湯》、《生氣的亞瑟》、《菲菲生氣了》等,讓孩子通過故事慢慢學會了疏導自己的情緒,減少發脾氣的頻率和程度。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家長要重視

每個孩子都有他開花的季節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人的一生很長,育兒是一個靜等花開的過程。守望的父母只要用愛心陪伴,每個孩子都有他開花的季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