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隨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否則,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個悲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常年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曾說過這樣的話:

  • 當孩子0~3歲時,我們要有恩於他;
  • 當孩子3~6歲時,我們要立威與他;
  • 當孩子6~12歲時,我們要引導孩子認清自我價值,更多地尊重他。

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不同,心理狀態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孩子5歲時有效的育兒方式,不一定在孩子15歲時依然有效。

《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喬英子的教育方式,也許在她15歲之前,都是有效的。不但幫助英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母女感情也比較不錯。

可是宋倩錯在沒有認識到孩子在不斷長大和變化。隨著孩子對自由和尊重的要求越來越高,宋倩的高壓政策就會越來越沒有效果,還會與她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看到喬英子站上橋頭的那一刻,我相信她是非常恐懼和後悔的。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隨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否則,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個悲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常年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曾說過這樣的話:

  • 當孩子0~3歲時,我們要有恩於他;
  • 當孩子3~6歲時,我們要立威與他;
  • 當孩子6~12歲時,我們要引導孩子認清自我價值,更多地尊重他。

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不同,心理狀態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孩子5歲時有效的育兒方式,不一定在孩子15歲時依然有效。

《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喬英子的教育方式,也許在她15歲之前,都是有效的。不但幫助英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母女感情也比較不錯。

可是宋倩錯在沒有認識到孩子在不斷長大和變化。隨著孩子對自由和尊重的要求越來越高,宋倩的高壓政策就會越來越沒有效果,還會與她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看到喬英子站上橋頭的那一刻,我相信她是非常恐懼和後悔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但是,我相信,宋倩再恐懼自責,也沒有聽到喬英子說下面這句話時傷心!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子一樣,戳到了宋倩的心上。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隨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否則,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個悲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常年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曾說過這樣的話:

  • 當孩子0~3歲時,我們要有恩於他;
  • 當孩子3~6歲時,我們要立威與他;
  • 當孩子6~12歲時,我們要引導孩子認清自我價值,更多地尊重他。

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不同,心理狀態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孩子5歲時有效的育兒方式,不一定在孩子15歲時依然有效。

《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喬英子的教育方式,也許在她15歲之前,都是有效的。不但幫助英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母女感情也比較不錯。

可是宋倩錯在沒有認識到孩子在不斷長大和變化。隨著孩子對自由和尊重的要求越來越高,宋倩的高壓政策就會越來越沒有效果,還會與她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看到喬英子站上橋頭的那一刻,我相信她是非常恐懼和後悔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但是,我相信,宋倩再恐懼自責,也沒有聽到喬英子說下面這句話時傷心!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子一樣,戳到了宋倩的心上。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辛辛苦苦、自我犧牲式的為孩子做一切,結果,孩子卻千方百計地想要逃開你。

——我想,每個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話,都會心如刀絞的!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隨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否則,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個悲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常年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曾說過這樣的話:

  • 當孩子0~3歲時,我們要有恩於他;
  • 當孩子3~6歲時,我們要立威與他;
  • 當孩子6~12歲時,我們要引導孩子認清自我價值,更多地尊重他。

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不同,心理狀態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孩子5歲時有效的育兒方式,不一定在孩子15歲時依然有效。

《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喬英子的教育方式,也許在她15歲之前,都是有效的。不但幫助英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母女感情也比較不錯。

可是宋倩錯在沒有認識到孩子在不斷長大和變化。隨著孩子對自由和尊重的要求越來越高,宋倩的高壓政策就會越來越沒有效果,還會與她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看到喬英子站上橋頭的那一刻,我相信她是非常恐懼和後悔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但是,我相信,宋倩再恐懼自責,也沒有聽到喬英子說下面這句話時傷心!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子一樣,戳到了宋倩的心上。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辛辛苦苦、自我犧牲式的為孩子做一切,結果,孩子卻千方百計地想要逃開你。

——我想,每個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話,都會心如刀絞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在劇中,劉靜對宋倩說的一段話非常好:

可能我們一股腦要給孩子的,永遠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 你想讓他保暖,他想的就是好看;
  • 你想給他補充營養,他想的只是好吃;
  • 你想給他講人生經驗,想讓他少走點彎路,可人家呢,光想的是自由!

所以我覺得這當父母跟孩子吧,永遠是有時差的。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意識到,我們當下給孩子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那麼,也許我們也會如宋倩一樣,慢慢地與我們的孩子有時差,錯開。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隨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否則,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個悲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常年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曾說過這樣的話:

  • 當孩子0~3歲時,我們要有恩於他;
  • 當孩子3~6歲時,我們要立威與他;
  • 當孩子6~12歲時,我們要引導孩子認清自我價值,更多地尊重他。

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不同,心理狀態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孩子5歲時有效的育兒方式,不一定在孩子15歲時依然有效。

《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喬英子的教育方式,也許在她15歲之前,都是有效的。不但幫助英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母女感情也比較不錯。

可是宋倩錯在沒有認識到孩子在不斷長大和變化。隨著孩子對自由和尊重的要求越來越高,宋倩的高壓政策就會越來越沒有效果,還會與她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看到喬英子站上橋頭的那一刻,我相信她是非常恐懼和後悔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但是,我相信,宋倩再恐懼自責,也沒有聽到喬英子說下面這句話時傷心!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子一樣,戳到了宋倩的心上。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辛辛苦苦、自我犧牲式的為孩子做一切,結果,孩子卻千方百計地想要逃開你。

——我想,每個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話,都會心如刀絞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在劇中,劉靜對宋倩說的一段話非常好:

可能我們一股腦要給孩子的,永遠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 你想讓他保暖,他想的就是好看;
  • 你想給他補充營養,他想的只是好吃;
  • 你想給他講人生經驗,想讓他少走點彎路,可人家呢,光想的是自由!

所以我覺得這當父母跟孩子吧,永遠是有時差的。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意識到,我們當下給孩子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那麼,也許我們也會如宋倩一樣,慢慢地與我們的孩子有時差,錯開。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三)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保持足夠的信任感!

我想,如果喬英子能夠坦誠地告訴媽媽:

“媽媽,我已經好幾天都睡不著覺了,我什麼都做不下去,我好難受,總是很想哭,我是不是生病了?”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父母而言,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面前,分數、排名、甚至清華,都會變得沒那麼重要。

如果英子能這樣說出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她的媽媽一定會重視,而且會為英子的健康而改變自己,如同她在英子離家回來後做的那樣。

只是,在那個時刻,喬英子對媽媽的信任已經消失了,心門已經對媽媽關上了。她不願再繼續與媽媽溝通,她認為再多說什麼也沒有意義。媽媽不會改變主意,媽媽就想讓她按照媽媽的意願生活。

"

在育兒路上,最恐怖的莫過於:

  • 你認為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孩子發展的很如意;殊不知你的孩子卻處於煎熬之中,無法自拔!
  • 你認為你和孩子情感溝通很融洽;卻不知孩子正在對你關閉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在這幾集《小歡喜》中,當看到媽媽宋倩一如既往地關心女兒英子,而英子卻躲閃著目光,用禮儀的微笑對待媽媽,待媽媽走後,收起笑容,盡顯痛苦,默默流淚時,我既為宋倩感到失落,又心疼英子的煎熬。

當宋倩在超市,和同樣有高中生的媽媽童文潔聊天,說到因為睡不著覺出現精神問題、最終選擇跳樓的丁一時,還笑著說:“丁一的父母對丁一那是有名的嚴格!”

那一刻,宋倩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也在失眠,也在承受著和丁一相同的痛苦。她不知道,在她女兒的心裡,她也是控制型的媽媽,她對媽媽的信任已經直線下滑,慢慢把通向媽媽的心房關上了。

可是,在之前,喬英子是非常信任媽媽的,和媽媽溝通起來也非常和諧順暢。只是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越來越臨近,隨著媽媽對爸爸的排斥,喬英子對媽媽的感情才逐漸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了信任缺失。

已經數天失眠的痛苦,喬英子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個字。

這意味著怎樣的拒絕和失望?!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一)信任曲線

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與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程度;我們不同的言行,也會為孩子製出不同的信任曲線!

(1)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一直很恰當,一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就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他們的信任,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反而總是有底氣對父母坦誠,無論自己做得好與壞,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支持他們的。

(2)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冷漠、批評甚至打罵,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是這樣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孩子剛生下來,對媽媽有著極強的依賴和信任。可是,隨著他不斷地從父母那裡受到否定與傷害,那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3)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小歡喜》中宋倩對喬英子的方式。

在高中之前,學習壓力不大,高考距離遙遠的時候,英子學習優秀,宋倩對英子的關心和尊重想來應該是比較充分,親子關係相對融洽。

在高一的時候,母女倆因為氣球心願和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矛盾,喬英子能主動和媽媽道歉,給媽媽寫便條、做早飯,母女和解相擁……

那時候,英子還是信任媽媽,願意和媽媽溝通的。

可是,因為高考的臨近,導致媽媽越來越緊張焦慮,不斷抓緊孩子的每分每秒,連孩子的臥室都要隔音、加窗去時刻關注,孩子的自由越來越少,再加上英子想去南大的心願一再提出,一再被媽媽否定,英子便慢慢覺得沒有了希望和盼頭,那麼她對媽媽的心門便慢慢關上了。

此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曲線,也許會像一條拋物線的後半段,從頂點跌落下來。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隨之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否則,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個悲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常年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曾說過這樣的話:

  • 當孩子0~3歲時,我們要有恩於他;
  • 當孩子3~6歲時,我們要立威與他;
  • 當孩子6~12歲時,我們要引導孩子認清自我價值,更多地尊重他。

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不同,心理狀態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孩子5歲時有效的育兒方式,不一定在孩子15歲時依然有效。

《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喬英子的教育方式,也許在她15歲之前,都是有效的。不但幫助英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母女感情也比較不錯。

可是宋倩錯在沒有認識到孩子在不斷長大和變化。隨著孩子對自由和尊重的要求越來越高,宋倩的高壓政策就會越來越沒有效果,還會與她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看到喬英子站上橋頭的那一刻,我相信她是非常恐懼和後悔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但是,我相信,宋倩再恐懼自責,也沒有聽到喬英子說下面這句話時傷心!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子一樣,戳到了宋倩的心上。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辛辛苦苦、自我犧牲式的為孩子做一切,結果,孩子卻千方百計地想要逃開你。

——我想,每個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話,都會心如刀絞的!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在劇中,劉靜對宋倩說的一段話非常好:

可能我們一股腦要給孩子的,永遠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 你想讓他保暖,他想的就是好看;
  • 你想給他補充營養,他想的只是好吃;
  • 你想給他講人生經驗,想讓他少走點彎路,可人家呢,光想的是自由!

所以我覺得這當父母跟孩子吧,永遠是有時差的。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意識到,我們當下給孩子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那麼,也許我們也會如宋倩一樣,慢慢地與我們的孩子有時差,錯開。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三)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保持足夠的信任感!

我想,如果喬英子能夠坦誠地告訴媽媽:

“媽媽,我已經好幾天都睡不著覺了,我什麼都做不下去,我好難受,總是很想哭,我是不是生病了?”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父母而言,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面前,分數、排名、甚至清華,都會變得沒那麼重要。

如果英子能這樣說出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她的媽媽一定會重視,而且會為英子的健康而改變自己,如同她在英子離家回來後做的那樣。

只是,在那個時刻,喬英子對媽媽的信任已經消失了,心門已經對媽媽關上了。她不願再繼續與媽媽溝通,她認為再多說什麼也沒有意義。媽媽不會改變主意,媽媽就想讓她按照媽媽的意願生活。

孩子很痛苦,父母卻自以為養育得當!你的盲目自信正在毀掉安全感

別以為孩子對我們很信任,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為孩子決定一切,不容孩子反駁。這個信任,是會變化的,不是無堅不摧的。

如果我們忽視對孩子的安全感,動搖孩子對我們的信任,那會很麻煩!因為,一旦信任感消失,不但對孩子傷害很大,而且想重新建立起來,不容易。

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根據孩子的成長需要,給孩子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引導。

如果,我們實在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那麼我建議與其強硬地管教孩子,不如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們自我成長!

因為,錯誤的管教,不如不管教!

而且,無為而治,不止是很好的治國方式,也是很好的育兒方式。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同理心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文字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不一定全部準確,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若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媽媽,更好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