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雙亡,姨媽嫌棄,爺爺拒絕,孩子用樂觀的心溫暖了每一個人

1

最近有一個,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海蒂,從小父母雙亡,被寄養在姨媽家,姨媽家經濟條件也並不寬裕,並不想收養她,於是又把她送到了遠在阿爾卑斯山脈的爺爺。

爺爺是一個很古怪的老頭,第一次見到爺爺的時候,爺爺得知姨媽要把海蒂送給他撫養,氣得直接叫她們滾。

被爺爺嚇跑的姨媽用幾句好言好語就把海蒂勸留下來了,她一個人走了,於是便開始了海蒂跟爺爺之間的故事。

第一天,爺爺不接納海蒂,發了脾氣之後就直接把門關了起來,躲在屋內,偷偷觀察被留在外面的海蒂。

父母雙亡,姨媽嫌棄,爺爺拒絕,孩子用樂觀的心溫暖了每一個人

對一個幾歲的女孩來講,被姨們拋棄,被爺爺拒絕,可能有的孩子此時早已哭天搶地了,而海蒂沒有,即使這一切她都知道,她很平靜地去接受,爺爺不搭理,自己就一個人跑到馬廄裡去睡了一晚上。

第二天傍晚,外出遊玩的海蒂站在門口問爺爺:“今晚我還是睡馬廄嗎”?爺爺卻說她愛睡哪就睡哪,海蒂非常欣喜爺爺的轉變,閣樓上的一塊草垛上也能變成她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很多說這是一部溫暖又治癒的電影,因為海蒂的善良、純真讓裡面的他們每一個人都發生了變化。而我認為,在海蒂身上,最彌足珍貴的是,她有一顆樂觀的心,身處任何境況,她都是那個給別人帶來希望和快樂的人。

2

我們常常會看到身邊一些孩子,他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沮喪不已,抗挫能力差,他們常常否定自己,抑鬱,膽怯,缺乏勇氣。有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近30萬人,其中15~24歲上自殺總人數的26.64%,5~14歲少年兒童自殺佔總自殺數人數的1.02%,而且這個數據在逐年遞增。

除了自殺之外,全國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6-32.%,高校約有20%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其中15%屬於一般心理問題,3.5%有心理障礙,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

而這一切都與孩子們是否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心理學家說:樂觀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長,也更容易走上一條絕妙無比的成功之路。現實生活中,確實如此。

父母雙亡,姨媽嫌棄,爺爺拒絕,孩子用樂觀的心溫暖了每一個人

2018年7月,河北棗強的一個叫王心儀的女孩紅遍網絡。她既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又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孩。

她跟很多人一樣,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上有姥姥、姥爺、爸爸、媽媽,下有兩個弟弟,就這個一個家庭,姥姥在她8歲年因患乳腺癌而離世了,家中母親體弱多病,外公患有哮喘和高血壓,每年的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他與弟弟們都要上學,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

經濟拮据,使得她沒有錢買衣服,穿的都是別人的舊衣服,甚至被別人嘲笑,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她用自己的努力與貧窮去做抗爭,以707的高分考上北大中文系,她的老師這樣評價她: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始終樂觀向上,沒有任何自卑和抱怨。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3

如何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呢?美國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法著手:

一:樂觀需要從小培養

孩子在越小的時候,就該培養他們樂觀的心態,樂觀的心態是建立在孩子對自己行為可把控的基礎上。

比如,每一個孩子都是從嬰兒時期的無助到慢慢的學會掌控自己的身體,他們練習爬、練習走、練習說話,努力成為一個能夠自主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也會遇到困難,但如果在父母的協助下,一起幫助了孩子跨過了困難,孩子日後就很有可能養成面對挑戰不退縮以及克服困難的習慣。

父母雙亡,姨媽嫌棄,爺爺拒絕,孩子用樂觀的心溫暖了每一個人

二:積極的解釋風格

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對事件的原因有習慣的解釋或看法,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也將它稱為“解釋風格”,他認為,解釋風格從兒童時期開始發展,如果未經干預,就會保持一輩子。

大寶剛上幼兒園時,剛開始的那段時間,他在幼兒園適應得並不是很好,上課也不太認真。以至於有幾次不管做什麼,只要失敗了,他就會很沮喪地說:“我什麼都做不好”,孩子明明只有一件事情沒有嘗試成功,便用‘總是’這種永久性的詞來概括自己,這就是一種消極的解釋風格。

消極的解釋既不利於孩子成長,也不符合客觀實際,這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你只是暫時沒有把這件事情做好;你只是還沒有掌握到做好這件事的祕訣;多練習幾次,多嘗試幾次,熟練了就會做得更好。把孩子碰到的挫折解釋為暫時的、特殊的原因,並向孩子指出這是可以改變的因素,孩子聽到父母這樣的解釋,不僅心情得到安慰,自信心也會有所恢復,而且他可能認清自己,開始走向正確的方向。

三:讓孩子學會反駁

馬丁.塞利格曼說:不要盲目地接受對自己的侮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教會孩子在心中安裝一個過濾器,過濾掉那些惡意的諷刺和挖苦,如果孩子不懂得丟棄那些傷害,它就會變成利器一次次挫傷孩子的內心,讓孩子不斷地自我貶低。

父母雙亡,姨媽嫌棄,爺爺拒絕,孩子用樂觀的心溫暖了每一個人

朋友跟我分享了自己兒子的一個故事。有一段時間,她發現大寶回來之後,總會想各種辦法和機會嘲笑自己的妹妹是“傻逼,O蛋,該打XX”,這些話她從來沒有對孩子講過,她也能明顯感覺到,當妹妹聽到哥哥對她講話時是極不舒服的。於是找到大寶問他這些話是從哪裡學來的,大寶告訴她,是因為班上另外一個小朋友經常這樣嘲笑自己,並且,很明顯,孩子的心也從中受到了傷害。

孩子從別人那裡受到了傷害,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排解,於是又把這些話施加在自己妹妹身上。這時引導孩子學會反駁就很重要了,馬丁.塞利格曼告訴我們,教反駁最主要的原則是“正確”:反駁必須根據事實,必須是可證實的。

朋友後來是這樣開導孩子的:“我們不要說這樣的話,這樣的話會傷害別人的感情,是不好聽的話。你也不是傻瓜,你看,你一天就能學會數字1-10的寫法;你很會拼各種樂高,連遊樂場的阿姨都誇你,想讓自己的寶寶向你學習......孩子聽著媽媽列舉的一件件熟悉的事,眼神從之前的黯淡也變得更加光亮了起來。

當父母把拒絕傷害,拒絕悲觀的技能教會給孩子之後,孩子才會懂得學會發揮自身的力量去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尊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