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跟勝男打電話,希望勝男能全力配合,否則只能退園回家改造好再回來。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要求做一件事,就表現的極不情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出各種要求,強迫父母強制性執行,比如“讓我做可以,必須滿足我一個條件……”當面對孩子這些條件時,家長們總是出於怕麻煩,所以便會直截了當的答應,殊不知越是滿足孩子的這些要求,孩子的“胃口”就越大。

一、孩子是如何懂得“討價還價”的?

“討價還價”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孩子愛“討價還價”的毛病並不是單方原因引起的,主要還是受以下兩點因素的影響: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跟勝男打電話,希望勝男能全力配合,否則只能退園回家改造好再回來。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要求做一件事,就表現的極不情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出各種要求,強迫父母強制性執行,比如“讓我做可以,必須滿足我一個條件……”當面對孩子這些條件時,家長們總是出於怕麻煩,所以便會直截了當的答應,殊不知越是滿足孩子的這些要求,孩子的“胃口”就越大。

一、孩子是如何懂得“討價還價”的?

“討價還價”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孩子愛“討價還價”的毛病並不是單方原因引起的,主要還是受以下兩點因素的影響: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1、自我意識增強,物權意識逐漸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希望擁有自己的權利和選擇,在物權意識的驅使下,他們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的”等,萌發出跟父母談條件的慾望,而此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能有理有據的跟父母談條件。

2、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已經習慣被“引誘”

不少家長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照做執行,於是便會使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屈服,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解,只要爸媽要求做的,一定會有獎勵的,若這時候自己主動去做,便可以提一些條件以作為自己的獎勵。

若孩子在多次跟父母講條件後,得到滿足,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只要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就要討價還價,甚至還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通過談條件所得的這些都是應得的。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跟勝男打電話,希望勝男能全力配合,否則只能退園回家改造好再回來。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要求做一件事,就表現的極不情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出各種要求,強迫父母強制性執行,比如“讓我做可以,必須滿足我一個條件……”當面對孩子這些條件時,家長們總是出於怕麻煩,所以便會直截了當的答應,殊不知越是滿足孩子的這些要求,孩子的“胃口”就越大。

一、孩子是如何懂得“討價還價”的?

“討價還價”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孩子愛“討價還價”的毛病並不是單方原因引起的,主要還是受以下兩點因素的影響: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1、自我意識增強,物權意識逐漸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希望擁有自己的權利和選擇,在物權意識的驅使下,他們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的”等,萌發出跟父母談條件的慾望,而此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能有理有據的跟父母談條件。

2、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已經習慣被“引誘”

不少家長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照做執行,於是便會使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屈服,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解,只要爸媽要求做的,一定會有獎勵的,若這時候自己主動去做,便可以提一些條件以作為自己的獎勵。

若孩子在多次跟父母講條件後,得到滿足,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只要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就要討價還價,甚至還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通過談條件所得的這些都是應得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從某種層面上講孩子會跟父母講條件是思維成熟的標誌,但家長一直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間接的告訴孩子,努力其實就是索取,再加上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的爆發期,任何條件都能有理有據的讓父母啞口無言,結果是孩子佔據上風,家長反而被“反控制”,那時候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二、“講條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健康嗎?

1、被動成長,唯利是圖

孩子要自己主動的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成長也是最有利的,當孩子養成了凡是都要“討價還價”的習慣後,就失去了主動探索的精神,認為只有父母要求做的,才會有獎勵,從而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動成長。

除此之外孩子在做事之前都會權衡利弊,認為這件事對自己有利才會去做,若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他們便不會主動去做,久而久之每一次的探索和學習就變成了一次次的交易,這樣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唯利是圖不正確的價值觀。

2、衝動易怒

相信不少家長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以一種尊重平和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談判”的,但經過長時間的溝通無效時,雙方之間原本平穩的心態就慢慢起了波瀾,當家長的耐心消磨殆盡後,便會選擇爆發並責怪批評孩子“不懂事”,孩子就會跟父母進行辯論,若孩子在承受了父母的責備後最終依舊沒有任何進展,那麼積蓄在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就會選擇在某個節點爆發,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衝動易怒的情緒。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跟勝男打電話,希望勝男能全力配合,否則只能退園回家改造好再回來。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要求做一件事,就表現的極不情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出各種要求,強迫父母強制性執行,比如“讓我做可以,必須滿足我一個條件……”當面對孩子這些條件時,家長們總是出於怕麻煩,所以便會直截了當的答應,殊不知越是滿足孩子的這些要求,孩子的“胃口”就越大。

一、孩子是如何懂得“討價還價”的?

“討價還價”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孩子愛“討價還價”的毛病並不是單方原因引起的,主要還是受以下兩點因素的影響: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1、自我意識增強,物權意識逐漸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希望擁有自己的權利和選擇,在物權意識的驅使下,他們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的”等,萌發出跟父母談條件的慾望,而此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能有理有據的跟父母談條件。

2、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已經習慣被“引誘”

不少家長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照做執行,於是便會使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屈服,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解,只要爸媽要求做的,一定會有獎勵的,若這時候自己主動去做,便可以提一些條件以作為自己的獎勵。

若孩子在多次跟父母講條件後,得到滿足,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只要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就要討價還價,甚至還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通過談條件所得的這些都是應得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從某種層面上講孩子會跟父母講條件是思維成熟的標誌,但家長一直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間接的告訴孩子,努力其實就是索取,再加上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的爆發期,任何條件都能有理有據的讓父母啞口無言,結果是孩子佔據上風,家長反而被“反控制”,那時候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二、“講條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健康嗎?

1、被動成長,唯利是圖

孩子要自己主動的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成長也是最有利的,當孩子養成了凡是都要“討價還價”的習慣後,就失去了主動探索的精神,認為只有父母要求做的,才會有獎勵,從而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動成長。

除此之外孩子在做事之前都會權衡利弊,認為這件事對自己有利才會去做,若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他們便不會主動去做,久而久之每一次的探索和學習就變成了一次次的交易,這樣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唯利是圖不正確的價值觀。

2、衝動易怒

相信不少家長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以一種尊重平和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談判”的,但經過長時間的溝通無效時,雙方之間原本平穩的心態就慢慢起了波瀾,當家長的耐心消磨殆盡後,便會選擇爆發並責怪批評孩子“不懂事”,孩子就會跟父母進行辯論,若孩子在承受了父母的責備後最終依舊沒有任何進展,那麼積蓄在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就會選擇在某個節點爆發,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衝動易怒的情緒。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要明白一昧通過“談條件”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慾望,是不利於孩子良好品格養成的,若條件一旦無法滿足,不僅會對孩子自身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正常的親子關係,只有當面對“討價還價”時,學會見招拆招,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三、面對孩子講條件,家長需學會“見招拆招”

1、面對原則性問題,抓大放小

對於一些事情家長不可一昧妥協,更不能全部拒絕,當面對一些原則性問題時,家長要學會拒絕,並且態度要溫和且堅決,以免碰觸孩子的自尊心激怒孩子,比如,晚上刷牙後不能吃東西、飯前要洗手等等,這種原則性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要讓步。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家長可以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讓步。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跟勝男打電話,希望勝男能全力配合,否則只能退園回家改造好再回來。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要求做一件事,就表現的極不情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出各種要求,強迫父母強制性執行,比如“讓我做可以,必須滿足我一個條件……”當面對孩子這些條件時,家長們總是出於怕麻煩,所以便會直截了當的答應,殊不知越是滿足孩子的這些要求,孩子的“胃口”就越大。

一、孩子是如何懂得“討價還價”的?

“討價還價”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孩子愛“討價還價”的毛病並不是單方原因引起的,主要還是受以下兩點因素的影響: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1、自我意識增強,物權意識逐漸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希望擁有自己的權利和選擇,在物權意識的驅使下,他們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的”等,萌發出跟父母談條件的慾望,而此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能有理有據的跟父母談條件。

2、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已經習慣被“引誘”

不少家長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照做執行,於是便會使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屈服,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解,只要爸媽要求做的,一定會有獎勵的,若這時候自己主動去做,便可以提一些條件以作為自己的獎勵。

若孩子在多次跟父母講條件後,得到滿足,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只要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就要討價還價,甚至還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通過談條件所得的這些都是應得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從某種層面上講孩子會跟父母講條件是思維成熟的標誌,但家長一直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間接的告訴孩子,努力其實就是索取,再加上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的爆發期,任何條件都能有理有據的讓父母啞口無言,結果是孩子佔據上風,家長反而被“反控制”,那時候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二、“講條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健康嗎?

1、被動成長,唯利是圖

孩子要自己主動的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成長也是最有利的,當孩子養成了凡是都要“討價還價”的習慣後,就失去了主動探索的精神,認為只有父母要求做的,才會有獎勵,從而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動成長。

除此之外孩子在做事之前都會權衡利弊,認為這件事對自己有利才會去做,若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他們便不會主動去做,久而久之每一次的探索和學習就變成了一次次的交易,這樣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唯利是圖不正確的價值觀。

2、衝動易怒

相信不少家長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以一種尊重平和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談判”的,但經過長時間的溝通無效時,雙方之間原本平穩的心態就慢慢起了波瀾,當家長的耐心消磨殆盡後,便會選擇爆發並責怪批評孩子“不懂事”,孩子就會跟父母進行辯論,若孩子在承受了父母的責備後最終依舊沒有任何進展,那麼積蓄在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就會選擇在某個節點爆發,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衝動易怒的情緒。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要明白一昧通過“談條件”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慾望,是不利於孩子良好品格養成的,若條件一旦無法滿足,不僅會對孩子自身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正常的親子關係,只有當面對“討價還價”時,學會見招拆招,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三、面對孩子講條件,家長需學會“見招拆招”

1、面對原則性問題,抓大放小

對於一些事情家長不可一昧妥協,更不能全部拒絕,當面對一些原則性問題時,家長要學會拒絕,並且態度要溫和且堅決,以免碰觸孩子的自尊心激怒孩子,比如,晚上刷牙後不能吃東西、飯前要洗手等等,這種原則性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要讓步。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家長可以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讓步。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2、精神鼓勵多於物質鼓勵

經常會聽見不少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只要你怎麼樣,我就同意給你買……”等等這種圍繞物質獎勵來進行的“談判”,這樣孩子很容易養成用物質獎勵來換取行動的習慣,一旦在家長那得不到滿足,就會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都是物質慾望膨脹的惡果。

其實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家長的一個擁抱,一句言語上安慰的話語,這些要比那些沒有任何溫情的物質獎勵充盈的多,當孩子接收到這些信息時,自然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的。

3、以身作則、守住底線

很多時候還沒等孩子開口談條件,家長就率先提出了條件,一開始就跟孩子談上條件,那麼孩子日後也學會了討價還價,所以說無論家長選用哪種獎勵方式,一定要以身作則,守住自己的原則,否則孩子將發展到連家長也無法控制的局面。

"

小欣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勝男家有個人見人愛、活潑可愛的女兒,家裡人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等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女兒卻死活不肯去,勝男也出於心疼女兒害怕會被欺負,所以又過了一年才把女兒送進幼兒園,但是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打電話說女兒太任性,什麼都愛提條件,比如午休的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聽話的乖乖睡覺,只有她一人哭鬧不止,除非讓她看一集動畫片才肯安靜,她既是班裡年齡最大的,也是最不聽話的一個。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跟勝男打電話,希望勝男能全力配合,否則只能退園回家改造好再回來。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要求做一件事,就表現的極不情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提出各種要求,強迫父母強制性執行,比如“讓我做可以,必須滿足我一個條件……”當面對孩子這些條件時,家長們總是出於怕麻煩,所以便會直截了當的答應,殊不知越是滿足孩子的這些要求,孩子的“胃口”就越大。

一、孩子是如何懂得“討價還價”的?

“討價還價”是不少孩子的通病,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孩子愛“討價還價”的毛病並不是單方原因引起的,主要還是受以下兩點因素的影響: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1、自我意識增強,物權意識逐漸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希望擁有自己的權利和選擇,在物權意識的驅使下,他們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的”等,萌發出跟父母談條件的慾望,而此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能有理有據的跟父母談條件。

2、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已經習慣被“引誘”

不少家長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照做執行,於是便會使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屈服,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解,只要爸媽要求做的,一定會有獎勵的,若這時候自己主動去做,便可以提一些條件以作為自己的獎勵。

若孩子在多次跟父母講條件後,得到滿足,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只要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就要討價還價,甚至還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通過談條件所得的這些都是應得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從某種層面上講孩子會跟父母講條件是思維成熟的標誌,但家長一直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間接的告訴孩子,努力其實就是索取,再加上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的爆發期,任何條件都能有理有據的讓父母啞口無言,結果是孩子佔據上風,家長反而被“反控制”,那時候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二、“講條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健康嗎?

1、被動成長,唯利是圖

孩子要自己主動的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成長也是最有利的,當孩子養成了凡是都要“討價還價”的習慣後,就失去了主動探索的精神,認為只有父母要求做的,才會有獎勵,從而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動成長。

除此之外孩子在做事之前都會權衡利弊,認為這件事對自己有利才會去做,若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他們便不會主動去做,久而久之每一次的探索和學習就變成了一次次的交易,這樣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唯利是圖不正確的價值觀。

2、衝動易怒

相信不少家長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以一種尊重平和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談判”的,但經過長時間的溝通無效時,雙方之間原本平穩的心態就慢慢起了波瀾,當家長的耐心消磨殆盡後,便會選擇爆發並責怪批評孩子“不懂事”,孩子就會跟父母進行辯論,若孩子在承受了父母的責備後最終依舊沒有任何進展,那麼積蓄在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就會選擇在某個節點爆發,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衝動易怒的情緒。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要明白一昧通過“談條件”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慾望,是不利於孩子良好品格養成的,若條件一旦無法滿足,不僅會對孩子自身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正常的親子關係,只有當面對“討價還價”時,學會見招拆招,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三、面對孩子講條件,家長需學會“見招拆招”

1、面對原則性問題,抓大放小

對於一些事情家長不可一昧妥協,更不能全部拒絕,當面對一些原則性問題時,家長要學會拒絕,並且態度要溫和且堅決,以免碰觸孩子的自尊心激怒孩子,比如,晚上刷牙後不能吃東西、飯前要洗手等等,這種原則性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要讓步。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家長可以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讓步。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2、精神鼓勵多於物質鼓勵

經常會聽見不少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只要你怎麼樣,我就同意給你買……”等等這種圍繞物質獎勵來進行的“談判”,這樣孩子很容易養成用物質獎勵來換取行動的習慣,一旦在家長那得不到滿足,就會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都是物質慾望膨脹的惡果。

其實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家長的一個擁抱,一句言語上安慰的話語,這些要比那些沒有任何溫情的物質獎勵充盈的多,當孩子接收到這些信息時,自然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的。

3、以身作則、守住底線

很多時候還沒等孩子開口談條件,家長就率先提出了條件,一開始就跟孩子談上條件,那麼孩子日後也學會了討價還價,所以說無論家長選用哪種獎勵方式,一定要以身作則,守住自己的原則,否則孩子將發展到連家長也無法控制的局面。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孩子討價還價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不少家長總是對孩子愛“討價還價”這一點感到無可奈何而又無能為力,其實很簡單的一點就是要分清孩子的這個要求是否合理,並且持以既不全盤否定,也不全部滿足的態度,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今日互動話題:您家孩子是否也會經常“討價還價”?您是如何應對的?歡迎大家留言與小欣媽媽一起探討!

小欣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