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不完美媽媽 玩具 讀書 心理學 樹熊媽媽 2019-08-11
"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2.感謝性鼓勵:感謝過程或細節,而不是感謝結果。通常會以“我很欣賞”或者“十分感謝”開始。

比如:

  • 在媽媽午休的時候,你很安靜的在你房間自己玩,我很感謝你。
  • 十分感謝你,今天跟媽媽一起熱情又有禮貌,招待了安安阿姨一家。
  • 今天樂樂跟你搶玩具,你沒有跟他打架,而是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平息了爭吵,我很欣賞你想出的解決辦法。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2.感謝性鼓勵:感謝過程或細節,而不是感謝結果。通常會以“我很欣賞”或者“十分感謝”開始。

比如:

  • 在媽媽午休的時候,你很安靜的在你房間自己玩,我很感謝你。
  • 十分感謝你,今天跟媽媽一起熱情又有禮貌,招待了安安阿姨一家。
  • 今天樂樂跟你搶玩具,你沒有跟他打架,而是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平息了爭吵,我很欣賞你想出的解決辦法。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3.授權性鼓勵:傳遞我們對孩子的信任,通常以“我相信”,“我對......有信心”開始。

比如:

  •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和妹妹吵架的問題。
  • 我對你自己能把飯吃完有信心。
  • 我相信你在這次比賽中可以發揮正常,是因為我看到你在平時的每一次訓練時,都特別的投入。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2.感謝性鼓勵:感謝過程或細節,而不是感謝結果。通常會以“我很欣賞”或者“十分感謝”開始。

比如:

  • 在媽媽午休的時候,你很安靜的在你房間自己玩,我很感謝你。
  • 十分感謝你,今天跟媽媽一起熱情又有禮貌,招待了安安阿姨一家。
  • 今天樂樂跟你搶玩具,你沒有跟他打架,而是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平息了爭吵,我很欣賞你想出的解決辦法。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3.授權性鼓勵:傳遞我們對孩子的信任,通常以“我相信”,“我對......有信心”開始。

比如:

  •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和妹妹吵架的問題。
  • 我對你自己能把飯吃完有信心。
  • 我相信你在這次比賽中可以發揮正常,是因為我看到你在平時的每一次訓練時,都特別的投入。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2.感謝性鼓勵:感謝過程或細節,而不是感謝結果。通常會以“我很欣賞”或者“十分感謝”開始。

比如:

  • 在媽媽午休的時候,你很安靜的在你房間自己玩,我很感謝你。
  • 十分感謝你,今天跟媽媽一起熱情又有禮貌,招待了安安阿姨一家。
  • 今天樂樂跟你搶玩具,你沒有跟他打架,而是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平息了爭吵,我很欣賞你想出的解決辦法。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3.授權性鼓勵:傳遞我們對孩子的信任,通常以“我相信”,“我對......有信心”開始。

比如:

  •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和妹妹吵架的問題。
  • 我對你自己能把飯吃完有信心。
  • 我相信你在這次比賽中可以發揮正常,是因為我看到你在平時的每一次訓練時,都特別的投入。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注意的是,在上面3種鼓勵中,並沒有價值判斷的詞彙,像“好”,“棒”,“最佳”之類。

我們把孩子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以分享的方式,鼓勵他成為一個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孩子。

用鼓勵的句式,我們肯定的是孩子的行為和過程,而不是直接結果,激發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讓他感受到,他的好與不好,都能被父母看見,父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更好。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2.感謝性鼓勵:感謝過程或細節,而不是感謝結果。通常會以“我很欣賞”或者“十分感謝”開始。

比如:

  • 在媽媽午休的時候,你很安靜的在你房間自己玩,我很感謝你。
  • 十分感謝你,今天跟媽媽一起熱情又有禮貌,招待了安安阿姨一家。
  • 今天樂樂跟你搶玩具,你沒有跟他打架,而是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平息了爭吵,我很欣賞你想出的解決辦法。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3.授權性鼓勵:傳遞我們對孩子的信任,通常以“我相信”,“我對......有信心”開始。

比如:

  •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和妹妹吵架的問題。
  • 我對你自己能把飯吃完有信心。
  • 我相信你在這次比賽中可以發揮正常,是因為我看到你在平時的每一次訓練時,都特別的投入。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注意的是,在上面3種鼓勵中,並沒有價值判斷的詞彙,像“好”,“棒”,“最佳”之類。

我們把孩子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以分享的方式,鼓勵他成為一個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孩子。

用鼓勵的句式,我們肯定的是孩子的行為和過程,而不是直接結果,激發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讓他感受到,他的好與不好,都能被父母看見,父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更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有些家長會困惑,這麼說,我們只能用鼓勵,不能再說“你真棒”,也不能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嗎?

不用那麼絕對。

鼓勵和表揚的關係,表揚像糖果,偶爾吃很開心,但是吃多了不健康,而且容易上癮。

鼓勵像主食,是你每天需要給自己和家人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多用鼓勵,慎用表揚。

"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期末散學典禮上,鄰居家的詩詩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放學的路上,她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拿著老師發的獎品,走得滿面春風。

旁邊的奶奶也是眉開眼笑,一路上,見到熟人,就讓詩詩把獎品獎狀展示給大家看,自然,詩詩收到了很多的表揚:

「哇,詩詩,你真棒!」「你太優秀了!」「詩詩,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們把孩子培養得真好!」

詩詩開心得快蹦起來了,詩詩的奶奶也很得意,說:「詩詩的爸爸說了,拿到三好學生,會帶她去香港迪士尼,孩子這下開心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開心的詩詩,讓我想起之前網上那個拿了獎狀,走路帶風,六親不認的小朋友。

他的媽媽也是答應他,期末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可以給他買單車。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這是許多家長都喜歡用的方式,孩子表現得好,會不吝嗇的表揚他,或者給他物質獎勵。

在家長看來,用獎勵或者表揚,可以激勵出孩子更多的好行為。

在孩子看來,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人的獎勵,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起來皆大歡喜,不過不能長遠。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獎勵的的長期影響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會對下級的好行為進行獎賞,而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中,孩子做完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本身需要完成,是因為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實際上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德雷克斯說:

「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讓孩子培養出“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信念。」

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這件事沒有給我任何獎勵,那我就違抗他們,比如說:

“爸爸媽媽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做作業了”,“今天奶奶不給我買冰淇淋,我就不吃飯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過度表揚的長期影響

許多家長還喜歡用表揚的方式,本意是好的——用正面的語言,去激勵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經常被表揚,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之前有個故事。

說一桌人吃飯,桌上有個3歲的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媽媽餵飯的時候,她竟然哭著鬧脾氣了。

原因竟是,3歲的小朋友發現,桌上那個20多歲的大姐姐,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她吃飯的時候,給她鼓掌,說“你真棒”。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平時在家,3歲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看她吃一口,全家人都要鼓掌豎大拇指,說“你真棒”。

習慣在別人的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覺得別人不表揚她,是別人的不對。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經濟學上有個名字叫做“擠出效應”,用在心理學方面,可以解釋為:外在動機往往會排擠內在動機。

家長的表揚是外在動機,過度使用的話,會將孩子內在追求好行為的慾望排擠出去,失去主動性,甚至會發展成表演型人格。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而實際上,德魯克斯也說了:

「孩子其實都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

孩子天生想有好行為,而家長經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毀了孩子想要“好行為”的積極性。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如何正確的激勵孩子?

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感覺被賦予力量做我自己,去提高自己。我感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

而這,只需要家長學會這3種鼓勵的句式就可以了。

1.描述性鼓勵:描述發生的事情,通常用“我注意到”,“我發現”,“我看到”開始,而且不一定要用肯定的語言。

比如:

  • 我注意到你為這次考試做了充足的複習準備。
  • 我發現你每天在睡覺前都會閱讀。
  • 我看到你最近的作業都是在晚飯前就做完了的。
  • 我注意到你今天心情不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2.感謝性鼓勵:感謝過程或細節,而不是感謝結果。通常會以“我很欣賞”或者“十分感謝”開始。

比如:

  • 在媽媽午休的時候,你很安靜的在你房間自己玩,我很感謝你。
  • 十分感謝你,今天跟媽媽一起熱情又有禮貌,招待了安安阿姨一家。
  • 今天樂樂跟你搶玩具,你沒有跟他打架,而是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平息了爭吵,我很欣賞你想出的解決辦法。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3.授權性鼓勵:傳遞我們對孩子的信任,通常以“我相信”,“我對......有信心”開始。

比如:

  •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和妹妹吵架的問題。
  • 我對你自己能把飯吃完有信心。
  • 我相信你在這次比賽中可以發揮正常,是因為我看到你在平時的每一次訓練時,都特別的投入。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注意的是,在上面3種鼓勵中,並沒有價值判斷的詞彙,像“好”,“棒”,“最佳”之類。

我們把孩子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以分享的方式,鼓勵他成為一個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孩子。

用鼓勵的句式,我們肯定的是孩子的行為和過程,而不是直接結果,激發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讓他感受到,他的好與不好,都能被父母看見,父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更好。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有些家長會困惑,這麼說,我們只能用鼓勵,不能再說“你真棒”,也不能用物質來獎勵孩子嗎?

不用那麼絕對。

鼓勵和表揚的關係,表揚像糖果,偶爾吃很開心,但是吃多了不健康,而且容易上癮。

鼓勵像主食,是你每天需要給自己和家人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多用鼓勵,慎用表揚。

孩子拿了獎狀就可以“六親不認”?正確激勵,這3句話就夠了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你更喜歡用哪種鼓勵句式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