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不完美媽媽 高考 心理健康 睡眠 大學 讀書 中考 文章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2019-07-04

之間我見過一個小女孩,三年級,每晚十一點左右睡覺。與她同理心溝通了半個小時,深深地感受到了她背後來自媽媽的焦慮

(一)來自媽媽的焦慮

這個三年級女孩對我說過一段典型的話,我記得很清楚:

【有一天晚上,我寫完了各種作業,不到十點,就拿起我喜歡的書來看。媽媽看到了,對我說:“別看書了,還是多做兩張卷子吧,鞏固一下知識。”

然後我就把書放下,接過媽媽給我的卷子,認真做完,十點半了。

然後媽媽看著表,又說了一句:“哎!今天又沒看成書,沒有閱讀時間了!以後你做題的時候快點做。”

我聽了以後,覺得有些無奈,但是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所以還是對媽媽說:“好的。”】

我能理解小女孩不忍心讓媽媽失望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媽媽望女成鳳的心情。

同時,我相信同類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也會出現,只是程度可能會輕一些。包括我,我在前年我兒子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有過一段時間的焦慮。

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在。

如果焦慮的程度不重,那也不影響什麼,也許還是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來源。

但若是過渡焦慮,那麼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身體、親子關係、家庭氛圍……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二)仔細看一看“焦慮”

比如文章開頭的這個案例中,媽媽的焦慮程度,在我看來就比較嚴重了。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每天晚上沒有玩的時間,學到十一點左右才能睡覺。連基本的八個小時睡眠都很難滿足。

這種情況下,媽媽的緊張、焦慮、控制,與孩子的壓力、緊張、小心翼翼……這些心情交織在一起,是不是有些複雜?

我們是否需要靜下來理一理?仔細看一看“焦慮”!

理一理焦慮,不意味著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更不意味著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要正視自己的焦慮,正視孩子的能力,不斷調整和平衡孩子身體/心理健康及學業進步之間的關係。

如果媽媽不及時意識到自己如此焦慮的狀態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和困擾,那麼不但媽媽走不出這個焦慮的圈子,孩子也會越來越有壓力,越來越疲憊。

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也許結局不樂觀。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三)焦慮的根源

“焦慮”這個詞,現在成了大多數人口中的高頻詞,更成了很多父母們的口頭禪。

不止父母們,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越來越焦慮。

有很多人說:“我也不想焦慮啊!現在節奏這麼快,我也沒辦法!”

引起我們焦慮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真的只是來自於社會的壓力和其他人的競爭嗎?

是否還有更深入更本質的根源呢?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我最近一直在學習非暴力溝通(即同理心溝通),前幾天剛剛聽了林鐵老師的一個微課,正好是關於焦慮的內容。

林老師提出,焦慮的根源來源於兩個方面:關切和威脅。

我對林老師的說法深表贊同。

(1)關切

我們越關心一個人,或者越關心一件事,我們就越容易產生焦慮。

比如:

當鄰居對我們說,他的孩子考試才考了85分,感覺很失望時,我們很容易說出這樣的話:

  • “孩子發展階段不同,沒準以後會學得越來越好。”
  • “現在才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彆著急了,努力追追就追上去了。”
  • “你看那麼多案例在說很多學習中游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上發展得更好;反而總是考第一第二的孩子,發展的沒那麼好。所以不用太擔心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可是,我們剛剛淡定地勸完別人,回頭看到了自己孩子也拿回一張八十多分的卷子,我們可能就無法淡定了。

尤其是看到老師在微信朋友圈中發的“95~100分的孩子有XX人;90~95分的孩子有XX人;80~90分的孩子有XX人……”這樣的信息,我們更無法淡定,越來越緊張和焦慮!

我們會想到很多:現在孩子學習這麼差,到了三四年級可怎麼辦?以後考不上好高中/大學怎麼辦?……

於是,叫過孩子一頓批,然後加大作業量或監督力度!

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因為非常關心,所以才會緊張和焦慮。

因為是鄰居的孩子,不那麼關切,才會輕易地說出一些“大道理”。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2)威脅

我們在意的人或事所處環境的競爭激烈程度越大,競爭越激烈,焦慮越嚴重。

比如下圖的985院校錄取率。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如果這個錄取率翻了好幾倍,是不是很多家長的焦慮之情就會淡很多?

不是我們對高考不關心了,而是威脅小了。


如果到了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了,是不是初中生的加上焦慮會淡很多?

不是我們對中考對孩子不關心了,而是上不了高中的威脅沒有了,剩下的只是上什麼高中的問題。


如果有人對你說,孩子晚點學會走路,更多的時間去爬,會讓孩子提高智力,是不是會讓你對孩子遲遲不會走路的焦慮淡很多?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四)緩解焦慮的方式

上面我們分析了焦慮的兩個根源,這兩個因素累加在一起,便產生了我們的焦慮。

關切+威脅=焦慮

兩個因素,同時具備才會有焦慮。缺一個,都不會產生焦慮。

比如剛剛過去的高考:

高考的家長們,學霸級的父母或者已經拿到保送資格的父母可能不那麼焦慮,因為他們雖然關切孩子及孩子的成績,可是他們看不到太大的威脅,所以會相對淡定很多;

成績居中的家長們焦慮程度可能會嚴重一些;

不關注孩子也不關注高考成績的家長們,不會太焦慮,因為競爭雖然激烈,威脅雖然很大,但是他不在意,所以也沒什麼焦慮。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那麼,想要消除焦慮,就可以從這兩個根源入手。

(1)減少關切之情

減少關切之情,這裡指的是“減少對事的關切之情”,而不是減少“對孩子這個人的關愛之情”。

這兩者的區別,一定要劃分開。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孩子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

人生,也是孩子的人生,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孩子培養的獨立、自信,慢慢放手,讓他們有能力展翅翱翔!

我們不要把孩子學習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更不要把孩子的人生扛在自己的肩上。

(a)

我們可以接送孩子去上特長課、輔導班;

但是我們不應該比孩子對進度更在意、更緊張,因為這是他們應該自己拿起並承擔的事情。

——你越在意、越緊張,孩子越有壓力,越牴觸,越不想學。


(b)

我們可以陪孩子寫作業,引導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個責任攬過來,時刻指揮著孩子7點做什麼,8點做什麼,讓孩子毫無自主性。

——你越控制、越焦慮,孩子越依賴、越放鬆、越不往心裡去。


(c)

我們可以在意孩子的成績,但是我們應該更關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而不應該對成績比孩子更緊張。

——你越批評、越施壓,孩子會有挫敗感,越牴觸學習。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看到成績的重要性,讓他去感受、去主動地調整行為。

總之,我們適當減少對事情的關切之情,就會減少我們的焦慮。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必須要說的話】

我們減少對事的關切,並不意味著我們減少對孩子的關切。

我們依然愛孩子,支持孩子,理解孩子;

只是我們用更合理的方式與孩子慢慢分開,引導孩子越來越獨立和自信的面對不同成長階段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同時,我們不代勞,不過度干預,而是在旁邊全心的關注他、愛著他。在他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去支持他,引導他更好地成長!

我們是個引導孩子成長的人,我們不是代替孩子成長的人!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2)正確看待威脅

我們認識到的孩子面對的威脅就是:

  • 考不好高分,就上不了好高中;
  • 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
  • 考不上好大學,就過不了幸福人生!

所以,一定要削尖了腦袋使勁學習,分數越高越好,排名越前越好,211、985甚至名牌大學,考得學校越好,就意味著將來的生活越幸福。

是的,考得分數越高,考得學校越好,是會幫助我們緩解生活壓力和提高幸福指數。

但是,為了提高分數,讓一個9歲的三年級孩子現在就學到十一點,那麼孩子到了五六年級,要熬到幾點?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又該怎麼更加努力?

如果真的以如此方式考入了名牌大學,這些光環給她的益處更多?還是這十多年的緊張與焦慮對她身心負向影響更多?

名校中出現各種抑鬱或者惡性事件的案例已經不少了,我們一定要以犧牲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式讓孩子去競爭和成長嗎?

弄清焦慮的兩個根源,讓家長們少些焦慮,孩子們多些獨立

網絡圖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入清華北大,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高分!

但是,高考考出一個好成績,絕不是從小學就開始高壓政策、從一年級就熬夜才能實現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多關注在孩子的品質方面,比如:

獨立性、感恩、樂觀、自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這些才是孩子成長的根基!根基穩了,這棵大樹才能茁壯成長!

(否則,即使升入名校,他也無法擁抱幸福。)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這些根基品質上!

一旦孩子具備了這些品質,那麼隨著孩子長大,他自然就會明白什麼對他更重要,他應該如何去做!而這種行動,就是他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更有動力,更有效率!

如果我們總是推著他前進,你會越推越累,總有一天你推不動!

我們要做的是,喚醒孩子內心的動力,讓他用這些優秀的品質,會描繪自己優秀的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