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說,孩子長大後情感淡漠,很可能是小時候畫畫出了問題

小區裡一個認識的孩子去年剛考上重點高中,平時看起來斯斯文文,不怎麼講話,挺正常的一個大男孩。前幾天他媽媽卻跟我哭訴,這孩子白養了,一點不像小時候那麼乖巧、聽話,越來越不像是自己兒子了。這考上重點高中,本是件好事,這孩子卻迷上了玩手機,成績急速下降,當媽的就沒收了手機。這天中午,孩子看電視看了很久,當媽的說了幾句,一家人正在吃飯,這孩子就在飯桌上,把手裡的筷子猛地扔到桌上,拍案而起,指著媽媽罵道:“媽的X,老子要玩手機,不給玩,看電視,也不給看,那你要老子怎麼樣?”這一罵把媽媽罵傻了。沒想到自己兒子竟然變成這樣了。那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哪裡去了呢?

孩子真的是突然就變成這樣沒心肝的嗎?

想想前一段時間剛被捉拿歸案的弒母逆子吳謝宇,那也是一個從小懂事,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存在啊,誰能想到竟能對自己的母親下那樣的毒手!

父母,是孩子的骨肉至親,孩子能對之謾罵,毒打,甚至痛下毒手,這些孩子的情感已經淡漠冷漠到了什麼程度?

我們不由想問,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日本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鳥居昭美說,有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突然發生人格扭曲,情感淡漠,成為問題少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根源還是在之前情感能力成熟的關鍵時期出了問題。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人的情感成熟期是八歲左右,而智能的成熟是十六歲之後,人的感情能力的成熟時間是多麼早啊。而情感能力的成熟,是每個孩子品格形成的基礎。

鳥居昭美說:“品格的基礎伴隨著情感能力的成熟,在學齡前階段已經建造完成。“

可見,父母如果在孩子八九歲之前沒有重視孩子的情感能力培養,當時也許看不出來什麼,隨著孩子的成長,問題會慢慢累積,直至某一天突然爆發出來。

可是孩子的情感能力的培養這個命題太大,那有沒有一個抓手,能夠直接作用於情感能力的培養呢?

還真有這麼一個情感能力培養的載體,那就是繪畫活動。

為什麼是繪畫,而不是其他的方面呢?

因為只有繪畫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並且貫穿整個幼兒、少兒期的,自發的,擋也擋不住的活動。

繪畫,對於大人來說,就是一個興趣而已,畫不畫,畫得好不好,都不會對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但繪畫對於孩子來說,愛不愛畫畫,遠不止繪畫本身那麼簡單。幼兒期及少兒期的繪畫活動,對於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尤其孩子的情感能力和道德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鳥居昭美的經典教育力作《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就詳細透徹地闡釋了繪畫對幼兒及少兒期孩子的成長,尤其對情感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育專家說,孩子長大後情感淡漠,很可能是小時候畫畫出了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在學齡前,繪畫是孩子用來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和情感的方式,所以能作為孩子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繪畫活動能促進情感能力的發展。如果從幼兒期就反對孩子亂塗亂畫,或者拔苗助長,導致孩子繪畫積極性消退,極有可能造成孩子日後人格方面的扭曲。所以科學用好繪畫教育,對於兒童階段的情感教育至關重要。

正確理解孩子的畫,尊重孩子的真實情感

兒童繪畫的天性和音樂的天性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繪畫是兒童天然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畫畫就像一個孩子要說話那麼自然。

孫瑞敏老師在其著作《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裡指出:所有小孩子基本都是一歲剛過,就可以自然地拿起筆來亂畫,這時候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就來了,而一直要到六歲之後,孩子基本才度過了繪畫的敏感期。

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基本貫穿了孩子的童年階段,能否引導好,對父母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父母首先不能誤解孩子的畫,而拿孩子的畫和大人的畫比較來進行評價更是大錯特錯的做法。

教育專家說,孩子長大後情感淡漠,很可能是小時候畫畫出了問題

不要無意識地拿大人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和大人的畫相比,有明顯的不同。

第一,孩子的畫是要傾聽的。

大人畫的畫,基本是一看就懂。但孩子的畫,在很長的時間內,不聽孩子的講解,基本很難明白他們的繪畫內容和表達意圖。對於孩子的畫,不僅要看,還要傾聽,這是孩子的畫跟大人的畫的最大區別。

第二,孩子畫畫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從孩子能夠拿住筆開始,就有一種阻擋不住的要塗塗畫畫的熱情,一不小心,他就能對雪白的粉牆下手。

第三,孩子用繪畫來真實地表達自己。

我們的孩子到三四歲的時候,就有意識地用繪畫作為表達想法和情感的手段了。孩子用繪畫替代文字來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心理,而且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保持著完全的自由,為自己而畫,因快樂而畫畫,他們的畫作成為整個人格的純真反映。

大人只有正確地理解了孩子的畫的獨有的特點,不誤解孩子的畫,通過繪畫去讀懂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通過繪畫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孩子的真情實感的表達才不會被阻遏,情感能力才能得到正常的發展。

瞭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繪畫特點,科學進行情感教育

前面說過,人的情感成熟期是八歲左右。而九歲之前的孩子的繪畫活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年齡段:

01 一到三歲的塗鴉階段

孩子的一般孩子一歲左右就能拿起筆亂寫亂畫了,這就是塗鴉。孩子三歲之前的繪畫活動基本處於這種塗鴉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畫的基本都是以點、線條和圓圈為主,所不同的是兩歲之前的塗鴉主要是手的活動,毫無意義。

到兩歲左右,孩子會在畫好之後對塗鴉內容進行解釋說明,畫個圈圈說這是土豆,太陽什麼的,不過此時的意義還是不確定的,可以隨便變化。比如孩子說自己畫的是太陽,父母說不對呀,這個看起來更像土豆,是個土豆吧?這時孩子就會說,嗯,我畫的是土豆。

一般到三歲左右,孩子在畫畫之前就會想好要畫什麼,這個意義就不會改變了。比如他一開始就想的就是畫個太陽,大人再說這個更像土豆。他一定會反駁你,不,這個就是太陽。

一到三歲的塗鴉階段,首先運用手的能力,然後加入視覺的能力,最後是語言的能力,當三者能綜合運用時,塗鴉時段結束,繪畫作品正式產生了。

02 四到六歲的繪畫活動階段

四到七歲,是語言能力引導著繪畫能力的發展。在四歲之前,孩子還不能掌握語言概念,當狗不在眼前的時候,大人對孩子說,寶貝,我們來畫一條狗吧。此時,孩子的腦海裡是無法出現具體的某條狗的模樣的。而到了四歲,跟孩子說,我們來畫樓下的泰迪時,他能憑印象畫出來一條他理解的泰迪狗。

因此,隨著見到、瞭解更多的東西,孩子的繪畫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孩子到了六歲左右,開始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產生濃厚的興趣,熱衷於在畫作中表現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孩子會在畫中畫上一條線作為參照,把空間分出上下左右,然後把繪畫內容有序地安排進去。比如畫釣魚,孩子會用水平面區分出池塘的上面和下面,把釣魚的人畫在上面,魚蝦畫在線的下面。

03 七到九歲的繪畫活動階段

從七歲開始,孩子能夠畫出讓人一看就懂的畫。即使不用語言來解釋,我們也能輕鬆看出孩子畫的是什麼內容,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意思。孩子到九歲時,才開始跟成人差不多按照親眼所見的真實情況來繪畫。從繪畫的角度來說,這時候孩子比較適合開始學習寫生了。而很多繪畫興趣班教幼兒園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寫生,這是多麼可笑的行為。

大致瞭解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繪畫特點,能幫助我們正確評價孩子的繪畫活動,根據孩子相應的年齡段來引導他們用繪畫真實地記錄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幫助情感教育水到渠成的發展。

教育專家說,孩子長大後情感淡漠,很可能是小時候畫畫出了問題

孩子用繪畫表達他們對世界的感受

保護孩子的繪畫熱情,促進情感能力的成長

孩子繪畫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他們用繪畫的方式展示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千萬不要用畫得像不像去評價孩子的畫。孩子怎麼感受世界,就怎麼畫世界。

孩子在七歲之前畫汽車時會把從外面是看不見人的下半身的全部畫出來,他們畫懷孕的女人會連肚子裡的胎兒也畫出來,好像一切都是透明的,看得見的,這就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如果大人覺得孩子畫得不對,畫得不像,而忍不住教孩子畫畫,或者把孩子過早地送到繪畫培訓班學習繪畫技巧,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反而適得其反,貽害無窮。

如果大人過早地教孩子畫畫,那麼孩子自己的感受,就會被大人所教授的繪畫形式阻礙,而不能自由真實地表達出來。因為有先入為主的畫法,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模仿複製成人教過的東西,從而很難畫出真實情感的作品。

就拿畫自己的媽媽來說,不同年齡的孩子畫出來的媽媽應該是不同的,如果一個孩子畫出的媽媽總是一個公主或是洋娃娃的模樣,那麼十有八九是曾經被教過這種畫人的方法。孩子越早學會這種形式化的畫法,他的情感能力的發展受到的損害越嚴重。

教育專家說,孩子長大後情感淡漠,很可能是小時候畫畫出了問題

形式化畫法會阻礙孩子正常的情感表達

大人不僅不能干涉孩子自發的繪畫活動,更必須保護他們自發的情感和熱情,允許並鼓勵他們多塗多畫,讓他們的情感能源熊熊燃燒起來。這遠比掌握更新更高的繪畫技巧,多認識幾個字,多學一點外語,重要得多。孩子只有順應自身的能力和必然規律,自由自主地畫畫才是情感教育最自然的一種狀態。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參加主題比賽的兒童畫,雖然畫面內容很豐富,但從中看不出一絲融入真實情感的表達。平時的繪畫活動中,應該儘量減少這種主題繪畫,孩子不是因為自己想要表達什麼而畫,為了應付差事而畫,他們就不會投入任何情感,久而久之,孩子的情感能力容易消退。

在整個兒童時期,大人都要通過鼓勵孩子自發自然的繪畫活動來保護孩子的情感,讓他們用

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促使情感能力不斷髮展,逐漸成熟,這樣才能幫助培養出情感

豐富,人格健全的人。

教育專家說,孩子長大後情感淡漠,很可能是小時候畫畫出了問題

藉由繪畫培養情感豐富的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