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爸爸媽媽們在問孩子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下面這3點?

有沒有幫孩子篩選優質的動畫資源

元旦去拜訪導師,遇見他4歲的小孫子,小小的年紀居然對眾多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梭魚、水滴魚、皇帶魚…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深深被碾壓,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從英國BBC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裡學到的。

一個動畫片,比製作精良更要的,是真正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瞭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國的早教片《天線寶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

但反觀國內很多動畫片,並不是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不過是成人世界改編的“動畫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豐富不了寶寶的認知,甚至連樹立榜樣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電視的寶寶來說,真正適宜的動畫片,最好是有豐富的衍生產品。

比如粉紅豬小妹、愛探險的朵拉,除了動畫片之外,還衍生出很多繪本以及配套玩具。

這樣就把動畫裡的角色延伸至了現實生活,尤其是繪本,電視沒看夠,可以繼續看繪本。

有了這些延伸,動畫的主角才會真的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了這些精神寄託,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你是不是隻把動畫片當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CC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帶孫兒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驕傲的說,我們家那小孫子可精了,才三歲就會自己打開手機找到《熊出沒》。

臨睡覺都不用哄,老倆自顧自的睡,孩子自己拿著手機看,看夠了自己一關就睡了。

語氣裡都是掩不住的自豪與得意。

再看CC,活到3歲依然不知道怎麼給手機滑動解鎖。

在我這滅絕親孃的精(心)心(機)調教下,唯一學會的,就是認識了遙控器上的關機鍵,不會播臺,不會找節目,真心古董。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爸爸媽媽們在問孩子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下面這3點?

有沒有幫孩子篩選優質的動畫資源

元旦去拜訪導師,遇見他4歲的小孫子,小小的年紀居然對眾多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梭魚、水滴魚、皇帶魚…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深深被碾壓,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從英國BBC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裡學到的。

一個動畫片,比製作精良更要的,是真正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瞭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國的早教片《天線寶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

但反觀國內很多動畫片,並不是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不過是成人世界改編的“動畫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豐富不了寶寶的認知,甚至連樹立榜樣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電視的寶寶來說,真正適宜的動畫片,最好是有豐富的衍生產品。

比如粉紅豬小妹、愛探險的朵拉,除了動畫片之外,還衍生出很多繪本以及配套玩具。

這樣就把動畫裡的角色延伸至了現實生活,尤其是繪本,電視沒看夠,可以繼續看繪本。

有了這些延伸,動畫的主角才會真的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了這些精神寄託,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你是不是隻把動畫片當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CC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帶孫兒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驕傲的說,我們家那小孫子可精了,才三歲就會自己打開手機找到《熊出沒》。

臨睡覺都不用哄,老倆自顧自的睡,孩子自己拿著手機看,看夠了自己一關就睡了。

語氣裡都是掩不住的自豪與得意。

再看CC,活到3歲依然不知道怎麼給手機滑動解鎖。

在我這滅絕親孃的精(心)心(機)調教下,唯一學會的,就是認識了遙控器上的關機鍵,不會播臺,不會找節目,真心古董。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把電視當做哄孩子的工具,是真心好使啊。

但是電視的一大弊端就是單向輸入,如果只是接受單方面的輸入,很多東西就會看完即止

對於兩歲之後的孩子,家長要幫他把從電視裡學到的東西,與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完成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

CC看了一年動畫片,還是隻看“朵拉”和“迪亞哥”這兩部。

起初我們是跟她一起看,遇到看不懂的就幫她講解,比如迪亞哥救援的很多工具:充氣小船、滑翔翼、救難繩索,到底為何物,如何使用。

看完之後在生活中遇到動畫片裡類似的環境會幫她聯想。比如看見小表弟了,想想朵拉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爸爸媽媽們在問孩子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下面這3點?

有沒有幫孩子篩選優質的動畫資源

元旦去拜訪導師,遇見他4歲的小孫子,小小的年紀居然對眾多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梭魚、水滴魚、皇帶魚…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深深被碾壓,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從英國BBC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裡學到的。

一個動畫片,比製作精良更要的,是真正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瞭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國的早教片《天線寶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

但反觀國內很多動畫片,並不是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不過是成人世界改編的“動畫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豐富不了寶寶的認知,甚至連樹立榜樣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電視的寶寶來說,真正適宜的動畫片,最好是有豐富的衍生產品。

比如粉紅豬小妹、愛探險的朵拉,除了動畫片之外,還衍生出很多繪本以及配套玩具。

這樣就把動畫裡的角色延伸至了現實生活,尤其是繪本,電視沒看夠,可以繼續看繪本。

有了這些延伸,動畫的主角才會真的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了這些精神寄託,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你是不是隻把動畫片當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CC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帶孫兒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驕傲的說,我們家那小孫子可精了,才三歲就會自己打開手機找到《熊出沒》。

臨睡覺都不用哄,老倆自顧自的睡,孩子自己拿著手機看,看夠了自己一關就睡了。

語氣裡都是掩不住的自豪與得意。

再看CC,活到3歲依然不知道怎麼給手機滑動解鎖。

在我這滅絕親孃的精(心)心(機)調教下,唯一學會的,就是認識了遙控器上的關機鍵,不會播臺,不會找節目,真心古董。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把電視當做哄孩子的工具,是真心好使啊。

但是電視的一大弊端就是單向輸入,如果只是接受單方面的輸入,很多東西就會看完即止

對於兩歲之後的孩子,家長要幫他把從電視裡學到的東西,與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完成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

CC看了一年動畫片,還是隻看“朵拉”和“迪亞哥”這兩部。

起初我們是跟她一起看,遇到看不懂的就幫她講解,比如迪亞哥救援的很多工具:充氣小船、滑翔翼、救難繩索,到底為何物,如何使用。

看完之後在生活中遇到動畫片裡類似的環境會幫她聯想。比如看見小表弟了,想想朵拉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一年了,她已熟悉了動畫中的每一個人物、動物以及情節,不再需要我們幫忙。

看電視之餘,她就自己演繹。

  • 某天她會是迪亞哥,今天遇上麻煩的小動物是北極熊,( 我家陽臺沒地暖很冷,她就會把一個熊玩偶放在那裡),自己解釋:“這裡很冷很冷,北極熊就住在很冷的地方哦。Oh,no! 糟糕,冰面破裂了,北極熊的冰塊要飄到溫暖的海域去啦,我要用救難繩索(一根破繩子)去幫助它。”
  • 某天她也可能是朵拉,想過橋,遇到了難纏的grumpy小矮人,她先央求,拜託拜託讓我過橋吧,我有很重要的事,小矮人也許依然不同意,那就唱支歌給它聽吧?

這就是完成了電視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讓生活與電視完成對接。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那些學過以後能用到的東西,才會越來越清晰。

那些人際相處之道、職場處事指南,只有從別處實踐過,才能成為自己的經驗。

只能止步於眼前的,再好,慢慢也會淡忘。

你家的電視機是不是特權地

我看過很多的家庭,電視機完全成了小朋友的私有財產,孩子成了對電視節目唯一有話語權的人,看什麼全是他說了算,別人只能靠邊站。

還有的家庭,孩子在電視機上看,爸爸媽媽爭不過,只能各自窩在角落用手機看。

好不熱鬧!

這樣霸道的孩子,怎麼可能不越來越熊?

如果一個家庭能溫暖如春,一定是因為它能讓每個人如沐春風,能夠公平的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一味遷就孩子,他必然不能學會感恩。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爸爸媽媽們在問孩子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下面這3點?

有沒有幫孩子篩選優質的動畫資源

元旦去拜訪導師,遇見他4歲的小孫子,小小的年紀居然對眾多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梭魚、水滴魚、皇帶魚…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深深被碾壓,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從英國BBC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裡學到的。

一個動畫片,比製作精良更要的,是真正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瞭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國的早教片《天線寶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

但反觀國內很多動畫片,並不是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不過是成人世界改編的“動畫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豐富不了寶寶的認知,甚至連樹立榜樣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電視的寶寶來說,真正適宜的動畫片,最好是有豐富的衍生產品。

比如粉紅豬小妹、愛探險的朵拉,除了動畫片之外,還衍生出很多繪本以及配套玩具。

這樣就把動畫裡的角色延伸至了現實生活,尤其是繪本,電視沒看夠,可以繼續看繪本。

有了這些延伸,動畫的主角才會真的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了這些精神寄託,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你是不是隻把動畫片當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CC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帶孫兒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驕傲的說,我們家那小孫子可精了,才三歲就會自己打開手機找到《熊出沒》。

臨睡覺都不用哄,老倆自顧自的睡,孩子自己拿著手機看,看夠了自己一關就睡了。

語氣裡都是掩不住的自豪與得意。

再看CC,活到3歲依然不知道怎麼給手機滑動解鎖。

在我這滅絕親孃的精(心)心(機)調教下,唯一學會的,就是認識了遙控器上的關機鍵,不會播臺,不會找節目,真心古董。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把電視當做哄孩子的工具,是真心好使啊。

但是電視的一大弊端就是單向輸入,如果只是接受單方面的輸入,很多東西就會看完即止

對於兩歲之後的孩子,家長要幫他把從電視裡學到的東西,與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完成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

CC看了一年動畫片,還是隻看“朵拉”和“迪亞哥”這兩部。

起初我們是跟她一起看,遇到看不懂的就幫她講解,比如迪亞哥救援的很多工具:充氣小船、滑翔翼、救難繩索,到底為何物,如何使用。

看完之後在生活中遇到動畫片裡類似的環境會幫她聯想。比如看見小表弟了,想想朵拉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一年了,她已熟悉了動畫中的每一個人物、動物以及情節,不再需要我們幫忙。

看電視之餘,她就自己演繹。

  • 某天她會是迪亞哥,今天遇上麻煩的小動物是北極熊,( 我家陽臺沒地暖很冷,她就會把一個熊玩偶放在那裡),自己解釋:“這裡很冷很冷,北極熊就住在很冷的地方哦。Oh,no! 糟糕,冰面破裂了,北極熊的冰塊要飄到溫暖的海域去啦,我要用救難繩索(一根破繩子)去幫助它。”
  • 某天她也可能是朵拉,想過橋,遇到了難纏的grumpy小矮人,她先央求,拜託拜託讓我過橋吧,我有很重要的事,小矮人也許依然不同意,那就唱支歌給它聽吧?

這就是完成了電視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讓生活與電視完成對接。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那些學過以後能用到的東西,才會越來越清晰。

那些人際相處之道、職場處事指南,只有從別處實踐過,才能成為自己的經驗。

只能止步於眼前的,再好,慢慢也會淡忘。

你家的電視機是不是特權地

我看過很多的家庭,電視機完全成了小朋友的私有財產,孩子成了對電視節目唯一有話語權的人,看什麼全是他說了算,別人只能靠邊站。

還有的家庭,孩子在電視機上看,爸爸媽媽爭不過,只能各自窩在角落用手機看。

好不熱鬧!

這樣霸道的孩子,怎麼可能不越來越熊?

如果一個家庭能溫暖如春,一定是因為它能讓每個人如沐春風,能夠公平的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一味遷就孩子,他必然不能學會感恩。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最初CC看動畫片的時候也有這個苗頭,因為我跟C爸幾乎從不看電視,所以家裡唯一開電視就是給CC看,慢慢的她也覺得那是私有財產。

後來我開始決定“追劇”,表示,老孃也要看!

CC當然不肯,只要我開電視,她就要看朵拉,不許我看。

我跟她說,電視不是你一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電視時間。

你有你想看的,我也有我想看的。如果你不許我看,我也會考慮不許你看。

她還是覺得委屈,後來商議,一人一集怎樣?

要麼輪流,要麼都沒有。

成交!

之後每次她看完還會自覺地說,我看完一集了,媽媽你可以看張小凡了。

看她不再獨霸,我自然也就不必在打著“追劇”的幌子跟她爭。

所以現在即便去奶奶、姥姥家,也會盡量尊重他們的習慣。

CC姥爺每天晚飯前都會看戲曲頻道的小品節目。我們每次回去,也跟著看,阻止他刻意為CC播成動畫片。

最喜歡的東西,最難捨棄。

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培養好習慣、練習自律能力,最適合的地方。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爸爸媽媽們在問孩子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下面這3點?

有沒有幫孩子篩選優質的動畫資源

元旦去拜訪導師,遇見他4歲的小孫子,小小的年紀居然對眾多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梭魚、水滴魚、皇帶魚…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深深被碾壓,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從英國BBC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裡學到的。

一個動畫片,比製作精良更要的,是真正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瞭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國的早教片《天線寶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

但反觀國內很多動畫片,並不是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不過是成人世界改編的“動畫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豐富不了寶寶的認知,甚至連樹立榜樣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電視的寶寶來說,真正適宜的動畫片,最好是有豐富的衍生產品。

比如粉紅豬小妹、愛探險的朵拉,除了動畫片之外,還衍生出很多繪本以及配套玩具。

這樣就把動畫裡的角色延伸至了現實生活,尤其是繪本,電視沒看夠,可以繼續看繪本。

有了這些延伸,動畫的主角才會真的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了這些精神寄託,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你是不是隻把動畫片當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CC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帶孫兒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驕傲的說,我們家那小孫子可精了,才三歲就會自己打開手機找到《熊出沒》。

臨睡覺都不用哄,老倆自顧自的睡,孩子自己拿著手機看,看夠了自己一關就睡了。

語氣裡都是掩不住的自豪與得意。

再看CC,活到3歲依然不知道怎麼給手機滑動解鎖。

在我這滅絕親孃的精(心)心(機)調教下,唯一學會的,就是認識了遙控器上的關機鍵,不會播臺,不會找節目,真心古董。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把電視當做哄孩子的工具,是真心好使啊。

但是電視的一大弊端就是單向輸入,如果只是接受單方面的輸入,很多東西就會看完即止

對於兩歲之後的孩子,家長要幫他把從電視裡學到的東西,與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完成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

CC看了一年動畫片,還是隻看“朵拉”和“迪亞哥”這兩部。

起初我們是跟她一起看,遇到看不懂的就幫她講解,比如迪亞哥救援的很多工具:充氣小船、滑翔翼、救難繩索,到底為何物,如何使用。

看完之後在生活中遇到動畫片裡類似的環境會幫她聯想。比如看見小表弟了,想想朵拉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一年了,她已熟悉了動畫中的每一個人物、動物以及情節,不再需要我們幫忙。

看電視之餘,她就自己演繹。

  • 某天她會是迪亞哥,今天遇上麻煩的小動物是北極熊,( 我家陽臺沒地暖很冷,她就會把一個熊玩偶放在那裡),自己解釋:“這裡很冷很冷,北極熊就住在很冷的地方哦。Oh,no! 糟糕,冰面破裂了,北極熊的冰塊要飄到溫暖的海域去啦,我要用救難繩索(一根破繩子)去幫助它。”
  • 某天她也可能是朵拉,想過橋,遇到了難纏的grumpy小矮人,她先央求,拜託拜託讓我過橋吧,我有很重要的事,小矮人也許依然不同意,那就唱支歌給它聽吧?

這就是完成了電視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讓生活與電視完成對接。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那些學過以後能用到的東西,才會越來越清晰。

那些人際相處之道、職場處事指南,只有從別處實踐過,才能成為自己的經驗。

只能止步於眼前的,再好,慢慢也會淡忘。

你家的電視機是不是特權地

我看過很多的家庭,電視機完全成了小朋友的私有財產,孩子成了對電視節目唯一有話語權的人,看什麼全是他說了算,別人只能靠邊站。

還有的家庭,孩子在電視機上看,爸爸媽媽爭不過,只能各自窩在角落用手機看。

好不熱鬧!

這樣霸道的孩子,怎麼可能不越來越熊?

如果一個家庭能溫暖如春,一定是因為它能讓每個人如沐春風,能夠公平的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一味遷就孩子,他必然不能學會感恩。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最初CC看動畫片的時候也有這個苗頭,因為我跟C爸幾乎從不看電視,所以家裡唯一開電視就是給CC看,慢慢的她也覺得那是私有財產。

後來我開始決定“追劇”,表示,老孃也要看!

CC當然不肯,只要我開電視,她就要看朵拉,不許我看。

我跟她說,電視不是你一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電視時間。

你有你想看的,我也有我想看的。如果你不許我看,我也會考慮不許你看。

她還是覺得委屈,後來商議,一人一集怎樣?

要麼輪流,要麼都沒有。

成交!

之後每次她看完還會自覺地說,我看完一集了,媽媽你可以看張小凡了。

看她不再獨霸,我自然也就不必在打著“追劇”的幌子跟她爭。

所以現在即便去奶奶、姥姥家,也會盡量尊重他們的習慣。

CC姥爺每天晚飯前都會看戲曲頻道的小品節目。我們每次回去,也跟著看,阻止他刻意為CC播成動畫片。

最喜歡的東西,最難捨棄。

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培養好習慣、練習自律能力,最適合的地方。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附: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建議

美國兒科學會始終堅持2歲以下的寶寶不要看電視,但前段時間的最新建議,把2歲提前到了1歲半。

很多媽媽如蒙大赦,但,真的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嗎?

一起看看兒科學會最新公佈的兒童觀看視頻時間以及正確打開方式:

  • 18-24個月,儘量避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視頻聊天除外)。
  • 18-24個月,如果您想引進,請選擇高質量的節目,並與孩子一起觀看,幫她講述他看到什麼?在這個年齡段避免讓孩子獨自觀看視頻。
  • 2-5歲,限制每天觀看視頻的時間為1個小時(這個比之前更嚴格,之前是規定不超過2個小時),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把他看到的、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周圍的世界。
"

關於電視這貨,咱們寫過很多次了。(本文電視泛指電視、手機、IPAD等一切電子產品)

之前寫過關於過早讓孩子看電視的危害;2歲之前遠離電視的套路;2歲之後開始看電視的正確引導。

如今CC快3歲,看電視的時間已經接近一年。

是的,C媽又有話要說了。

這一年,都是在看電視,你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了電視,語言表達實現了完美逆襲,詞彙量飆升;不僅學到了動畫片裡倡導的好禮貌、好習慣;還學會了自控和自律。
  • 而有的孩子只學會了打打殺殺;脾氣和修養一點沒見長;不僅沒學會自律,反而學會了沉迷?

同是在一起看電視的兩個小夥伴,最後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尼?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爸爸媽媽們在問孩子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下面這3點?

有沒有幫孩子篩選優質的動畫資源

元旦去拜訪導師,遇見他4歲的小孫子,小小的年紀居然對眾多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梭魚、水滴魚、皇帶魚…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深深被碾壓,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從英國BBC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裡學到的。

一個動畫片,比製作精良更要的,是真正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瞭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國的早教片《天線寶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

但反觀國內很多動畫片,並不是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不過是成人世界改編的“動畫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豐富不了寶寶的認知,甚至連樹立榜樣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電視的寶寶來說,真正適宜的動畫片,最好是有豐富的衍生產品。

比如粉紅豬小妹、愛探險的朵拉,除了動畫片之外,還衍生出很多繪本以及配套玩具。

這樣就把動畫裡的角色延伸至了現實生活,尤其是繪本,電視沒看夠,可以繼續看繪本。

有了這些延伸,動畫的主角才會真的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了這些精神寄託,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電視。

你是不是隻把動畫片當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CC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帶孫兒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驕傲的說,我們家那小孫子可精了,才三歲就會自己打開手機找到《熊出沒》。

臨睡覺都不用哄,老倆自顧自的睡,孩子自己拿著手機看,看夠了自己一關就睡了。

語氣裡都是掩不住的自豪與得意。

再看CC,活到3歲依然不知道怎麼給手機滑動解鎖。

在我這滅絕親孃的精(心)心(機)調教下,唯一學會的,就是認識了遙控器上的關機鍵,不會播臺,不會找節目,真心古董。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把電視當做哄孩子的工具,是真心好使啊。

但是電視的一大弊端就是單向輸入,如果只是接受單方面的輸入,很多東西就會看完即止

對於兩歲之後的孩子,家長要幫他把從電視裡學到的東西,與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完成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

CC看了一年動畫片,還是隻看“朵拉”和“迪亞哥”這兩部。

起初我們是跟她一起看,遇到看不懂的就幫她講解,比如迪亞哥救援的很多工具:充氣小船、滑翔翼、救難繩索,到底為何物,如何使用。

看完之後在生活中遇到動畫片裡類似的環境會幫她聯想。比如看見小表弟了,想想朵拉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一年了,她已熟悉了動畫中的每一個人物、動物以及情節,不再需要我們幫忙。

看電視之餘,她就自己演繹。

  • 某天她會是迪亞哥,今天遇上麻煩的小動物是北極熊,( 我家陽臺沒地暖很冷,她就會把一個熊玩偶放在那裡),自己解釋:“這裡很冷很冷,北極熊就住在很冷的地方哦。Oh,no! 糟糕,冰面破裂了,北極熊的冰塊要飄到溫暖的海域去啦,我要用救難繩索(一根破繩子)去幫助它。”
  • 某天她也可能是朵拉,想過橋,遇到了難纏的grumpy小矮人,她先央求,拜託拜託讓我過橋吧,我有很重要的事,小矮人也許依然不同意,那就唱支歌給它聽吧?

這就是完成了電視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讓生活與電視完成對接。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那些學過以後能用到的東西,才會越來越清晰。

那些人際相處之道、職場處事指南,只有從別處實踐過,才能成為自己的經驗。

只能止步於眼前的,再好,慢慢也會淡忘。

你家的電視機是不是特權地

我看過很多的家庭,電視機完全成了小朋友的私有財產,孩子成了對電視節目唯一有話語權的人,看什麼全是他說了算,別人只能靠邊站。

還有的家庭,孩子在電視機上看,爸爸媽媽爭不過,只能各自窩在角落用手機看。

好不熱鬧!

這樣霸道的孩子,怎麼可能不越來越熊?

如果一個家庭能溫暖如春,一定是因為它能讓每個人如沐春風,能夠公平的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一味遷就孩子,他必然不能學會感恩。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最初CC看動畫片的時候也有這個苗頭,因為我跟C爸幾乎從不看電視,所以家裡唯一開電視就是給CC看,慢慢的她也覺得那是私有財產。

後來我開始決定“追劇”,表示,老孃也要看!

CC當然不肯,只要我開電視,她就要看朵拉,不許我看。

我跟她說,電視不是你一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電視時間。

你有你想看的,我也有我想看的。如果你不許我看,我也會考慮不許你看。

她還是覺得委屈,後來商議,一人一集怎樣?

要麼輪流,要麼都沒有。

成交!

之後每次她看完還會自覺地說,我看完一集了,媽媽你可以看張小凡了。

看她不再獨霸,我自然也就不必在打著“追劇”的幌子跟她爭。

所以現在即便去奶奶、姥姥家,也會盡量尊重他們的習慣。

CC姥爺每天晚飯前都會看戲曲頻道的小品節目。我們每次回去,也跟著看,阻止他刻意為CC播成動畫片。

最喜歡的東西,最難捨棄。

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培養好習慣、練習自律能力,最適合的地方。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附: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建議

美國兒科學會始終堅持2歲以下的寶寶不要看電視,但前段時間的最新建議,把2歲提前到了1歲半。

很多媽媽如蒙大赦,但,真的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嗎?

一起看看兒科學會最新公佈的兒童觀看視頻時間以及正確打開方式:

  • 18-24個月,儘量避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視頻聊天除外)。
  • 18-24個月,如果您想引進,請選擇高質量的節目,並與孩子一起觀看,幫她講述他看到什麼?在這個年齡段避免讓孩子獨自觀看視頻。
  • 2-5歲,限制每天觀看視頻的時間為1個小時(這個比之前更嚴格,之前是規定不超過2個小時),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把他看到的、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周圍的世界。
同樣看電視,為什麼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精,你家的越看越傻?

C媽說

科學技術不斷創新,也改變了新媒體在嬰幼兒生活中的作用,讓現在的寶寶杜絕電子產品,幾乎不可能。

這大概也許就是美國兒科學會放寬觀看視頻的年齡限制的原因。但同時也必須指出,引入電視,可以,但是,家長絕不能置身事外,反而還要傾情投入。

動畫片從來不是洪水猛獸,無論是從提高寶寶認知、培養行為習慣,還是提升教養方面,它都可以有重大意義。

只看你,會不會用這把雙刃劍。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快手輔食,移步微信公眾號:CC爸媽(cc-bama)

覺得文章還不錯,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