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常態。

特別是父母或缺乏陪伴關心、或缺少正確方式的斷裂和疏離。不瞭解孩子,也就沒有溝通的路徑。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遇到問題和矛盾,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關係更緊張。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講自己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從中學開始,封閉自己,和父母很少溝通。整整3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父子倆一交流,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常態。

特別是父母或缺乏陪伴關心、或缺少正確方式的斷裂和疏離。不瞭解孩子,也就沒有溝通的路徑。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遇到問題和矛盾,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關係更緊張。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講自己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從中學開始,封閉自己,和父母很少溝通。整整3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父子倆一交流,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麥家說:“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而他與兒子的關係,也讓他反思與自己父親的關係。

因為在麥家14歲的時候,因為考試沒考好遭父親打,而從此把父親當仇人看待。

整整17年不理父親。給家裡寫信,抬頭只寫母親。

直到父親去世,他寫《致父信》,表達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內心真正和解。

當了父親的他也就開始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

他回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常態。

特別是父母或缺乏陪伴關心、或缺少正確方式的斷裂和疏離。不瞭解孩子,也就沒有溝通的路徑。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遇到問題和矛盾,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關係更緊張。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講自己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從中學開始,封閉自己,和父母很少溝通。整整3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父子倆一交流,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麥家說:“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而他與兒子的關係,也讓他反思與自己父親的關係。

因為在麥家14歲的時候,因為考試沒考好遭父親打,而從此把父親當仇人看待。

整整17年不理父親。給家裡寫信,抬頭只寫母親。

直到父親去世,他寫《致父信》,表達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內心真正和解。

當了父親的他也就開始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

他回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在耐心的陪伴下,兒子最後被美國頂尖的大學錄取。

出發時麥家在給兒子的筆記本里夾了一封信和2000美元。

當時這也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後來證明,父親關係也確實從兒子回覆信息的一個簡單笑臉開始緩解。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常態。

特別是父母或缺乏陪伴關心、或缺少正確方式的斷裂和疏離。不瞭解孩子,也就沒有溝通的路徑。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遇到問題和矛盾,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關係更緊張。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講自己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從中學開始,封閉自己,和父母很少溝通。整整3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父子倆一交流,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麥家說:“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而他與兒子的關係,也讓他反思與自己父親的關係。

因為在麥家14歲的時候,因為考試沒考好遭父親打,而從此把父親當仇人看待。

整整17年不理父親。給家裡寫信,抬頭只寫母親。

直到父親去世,他寫《致父信》,表達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內心真正和解。

當了父親的他也就開始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

他回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在耐心的陪伴下,兒子最後被美國頂尖的大學錄取。

出發時麥家在給兒子的筆記本里夾了一封信和2000美元。

當時這也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後來證明,父親關係也確實從兒子回覆信息的一個簡單笑臉開始緩解。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常態。

特別是父母或缺乏陪伴關心、或缺少正確方式的斷裂和疏離。不瞭解孩子,也就沒有溝通的路徑。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遇到問題和矛盾,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關係更緊張。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講自己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從中學開始,封閉自己,和父母很少溝通。整整3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父子倆一交流,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麥家說:“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而他與兒子的關係,也讓他反思與自己父親的關係。

因為在麥家14歲的時候,因為考試沒考好遭父親打,而從此把父親當仇人看待。

整整17年不理父親。給家裡寫信,抬頭只寫母親。

直到父親去世,他寫《致父信》,表達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內心真正和解。

當了父親的他也就開始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

他回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在耐心的陪伴下,兒子最後被美國頂尖的大學錄取。

出發時麥家在給兒子的筆記本里夾了一封信和2000美元。

當時這也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後來證明,父親關係也確實從兒子回覆信息的一個簡單笑臉開始緩解。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最近一期《圓桌派》,聊父母與孩子溝通不是一件簡單事。階段性,時機,方式方法都很重要。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話要多說,樹立規矩規則,但青春期開始父母要少說,遇到問題,點到即止。

用李玫瑾教授話說:孩子長大以後的很多復讀機式的嘮叨,都是垃圾。


"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一直關注熱播劇《小歡喜》。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母親,圍繞“高考”展開的攻堅戰。

海清一家相愛相親,但孩子是“學渣”,成績墊底。

陶紅是單親母親,金牌教師,女兒是學霸,母女倆相愛相殺。

詠梅為丈夫仕途,錯過陪伴兒子,每天周旋於緩和家庭氛圍、親子關係。

做為中國式家庭的群像和縮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擾。但我發現,他們相同的難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奢望。

海清對兒子慣性非打即罵,恨鐵不成鋼,屬於日常操作。

“教導”無處不在。開車時候教育,吃飯時候教育,張口閉口都是“媽媽為你付出了多少!”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生氣的時候還會追著兒子在學校操場跑。

在家中她是絕對權力,說一不二的媽媽。

好在家庭氛圍好,孩子性格贊,日常也會“哄”著親媽。但日積月累總會爆發。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比如,因為成績不提高,海清連飯都沒讓孩子吃,直接拉去輔導班,引發激烈爭吵,兒子怒懟“要上你自己去上!”

兒子想參加藝考,剛提個開頭,就被罵回去“想都不要想”。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紅對女兒盡心盡力,在家是專屬輔導教師和後勤保障。

但因為望女成鳳心切和自身婚姻失敗造成的安全感匱乏,讓母女之間始終有一層溝通屏障。

女兒心疼媽媽,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自由表達。

壓力之下寧願跑去親爹那裡疏導情緒,也沒辦法把不滿和壓力和母親如實相告。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親帶女兒看電影,發現女兒已經看過,瞬間爆炸。

“你看過還來看,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我是為了讓你高興啊!”

“我不用你讓我高興,我是為了讓你高興!”

學校組織放心願氣球。女兒想要寫自己的天文理想,媽媽搶過筆要她寫上高考考上700分。僵持之下氣球爆了。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媽媽會一氣之下扇女兒一巴掌。

女兒也會大喊“我討厭你!”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母女倆彼此相愛,卻像兩隻刺蝟無法擁抱對方,一不小心就成了互傷。

詠梅夫妻因為缺失六年對孩子的陪伴,親子關係疏離緊張,溝通渠道更封閉。

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回家,回家也是無話可說,大多沉默,和父親一言不合就會爭吵。

父母想要彌補自己缺席的時光。兒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孩子犯錯,父親因為考慮自己仕途在先,造成更大矛盾和嫌隙。

兒子公開指責父親:只為仕途,從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

這個家庭裡,一句彼此之間的“謝謝”,都是難得。

最近的劇裡,還上演了吐槽父母大會。

孩子們把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彼此分享,模仿父母語氣,吐槽爹媽毛病。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原來,只有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才能看見孩子們眼中的父母什麼樣。

啼笑皆非,卻又真實可感。

不論是因為母親強勢,還是原生家庭矛盾,不論是疏於陪伴,還是缺少合適的途徑和方式。

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溝通不暢,都是教育中的難題,親子關係中的痛點。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的絕望是什麼感覺?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是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掌控之中,長大了卻被責怪“不獨立,沒出息”。

永遠一邊說要放手,一邊緊緊拉住繩子。然後有朝一日再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飛不起來”。

是滿心歡喜想給家裡打電話,但說不上幾句就想直接掛掉電話。

你在談理想,父母在說名利,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卻覺得你在吃苦受累。

話不投機,多說無益。

還有人說,跟父母溝通,已經不會有絕望的感覺。

日積月累後,已經把親情消耗殆盡。常常覺得和父母之間只有血緣關係,卻恨不得形同陌路。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樣的疏離,讓我想起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的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

明明是愛,卻時常變傷害。這中間的距離,是無法好好溝通的障礙。

有個讀者,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很早就隻身一人來北京奮鬥。她說一開始一門心思就想擺脫父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高氣壓”。

從小到大,她從母親嘴裡聽到的就只有抱怨,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抱怨。

小時候她拿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一個心儀已久的本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第一反應卻是“你哪來的錢?有錢沒地方花是嗎,買這種東西?!”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去逛街,永遠不開心。因為她看中的衣服,就沒有被她媽認可過。要麼就是“這個不好看不耐髒”,要麼就是“你小孩子還不懂審美”。

工作第一個月發薪水,她給媽媽買了件新衣服:媽媽反而被氣炸肺。“你買之前問過我嗎?我根本不喜歡這種衣服。就知道亂花錢!”

她說,她媽還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母女倆關係都那麼好,你卻什麼也不和我說?

她很想說:不是我不說,而是從小到大,你就沒有給過我機會好好說好麼。總是第一時間否定或指責。

多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最後最平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句“好的”。

多的是一開口,就分分鐘變吵架現場。

一種父母是關心則亂,掌控欲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謂的溝通,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單方面強行施壓,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並不接受任何反駁。

就像《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媽媽,對孩子百分百關心,但沒有真正聆聽過孩子想法。

孩子說“我努力了,但可能就是智商不如別人,可我情商高。”

媽媽說“但高考就是看分數,情商有什麼用”。

孩子就覺得你永遠看不到我的好。總在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而黃磊飾演的父親說得好:你總覺得孩子長不大,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十八歲了,什麼都明白。

網絡上有一個話題,關於多少人把父母屏蔽在自己朋友圈之外。

因為兩代人思想的差異,溝通的匱乏,讓你生活的驚喜,往往成為他們的驚嚇。

或者你的煩惱,在他們的“關心”下,更會原地爆炸。

記得有人說,自己有一天加班大半夜感慨一句“又加班,真是醉了”。

結果他爸第一時間電話就打來了,問他“怎麼回事?怎麼加班還把自己喝醉了?!”

騰訊有一個紀錄片式的節目叫《不好說特想聽》。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關於孩子找工作,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分歧,彼此的不理解。

比如有一個叫王俊翔的職業電競選手,32歲,父母對他職業不懂不瞭解,覺得是不務正業。

關心的是“收入多少”,“是否有五險一金”,能不能養活自己。

而兒子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在父親介紹的車檢所裡每天千篇一律度日。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還有一對母子在節目裡表達,母親不希望兒子吃苦,希望他少走些彎路;但兒子不想活成媽媽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因為母親比較強勢,平時很少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反而節目裡是第一次難得坦誠相見。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常態。

特別是父母或缺乏陪伴關心、或缺少正確方式的斷裂和疏離。不瞭解孩子,也就沒有溝通的路徑。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遇到問題和矛盾,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關係更緊張。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講自己和兒子的關係。

兒子從中學開始,封閉自己,和父母很少溝通。整整3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父子倆一交流,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麥家說:“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而他與兒子的關係,也讓他反思與自己父親的關係。

因為在麥家14歲的時候,因為考試沒考好遭父親打,而從此把父親當仇人看待。

整整17年不理父親。給家裡寫信,抬頭只寫母親。

直到父親去世,他寫《致父信》,表達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內心真正和解。

當了父親的他也就開始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

他回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在耐心的陪伴下,兒子最後被美國頂尖的大學錄取。

出發時麥家在給兒子的筆記本里夾了一封信和2000美元。

當時這也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後來證明,父親關係也確實從兒子回覆信息的一個簡單笑臉開始緩解。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最近一期《圓桌派》,聊父母與孩子溝通不是一件簡單事。階段性,時機,方式方法都很重要。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話要多說,樹立規矩規則,但青春期開始父母要少說,遇到問題,點到即止。

用李玫瑾教授話說:孩子長大以後的很多復讀機式的嘮叨,都是垃圾。


陶虹罵女兒: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說說都不行嗎?


親子關係中,比愛更重要的是尊重。

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

想想米粒媽自己,青春期的時候也和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完全無法交流。

當我覺得矛盾實在無法調和,就堅決選擇出國。當時在國內上大學的時候,我被調劑到一個很不喜歡的專業,這剛好成了我出國讀書的助推器。

米粒姥姥覺得我一旦出了國,天各一方,再見一面就難了,死活不同意。我那時候除了每天拼命學習,準備考試,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說服、安慰以淚洗面的米粒姥姥。

後來,在地球的另一邊,我終於有機會、有空間能完全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歷練、跌撞成長。大洋彼岸,讓我們雙方從一個屋簷下的矛盾重重,變成遙遠距離的思念,每週一次的視頻,變成了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方式。

米粒姥姥看到我的努力和改變,看到我一個人在國外生活得獨立、充實、精彩,漸漸從反對,到妥協,最後也變成了全力支持。

《圓桌派》裡,馬未都說的一點米粒媽很贊同。

絕大多數父母不是心理學家,不是專家,不可能做到完美的迴應。但謹記一點,就是守護住那條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渠道。

這扇通往彼此內心的門,不能讓它關閉。一旦關閉,很難打開。

而當孩子一旦發覺被否定、不被理解,那扇門會“砰”地一聲關得特別快。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曾寫道: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相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如何表達愛、正確溝通,是為人父母的我們需要學習的一課。

最後分享李玫瑾教授的一段話:

養孩子雖然辛苦,但最辛苦的那個階段恰好是積累資本的階段。

教育的資本,就是當孩子長大,他還能聽從你、信服你,是因為你之前在教育上的累積,付出,擁有的資本。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