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一個少年犯站在法庭上,因為前不久他用刀傷害了一個人,少年帶著手銬,法官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站在法庭,少年的回答是“我要起訴我的父母”,為什麼起訴你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這是一部叫《何以為家》的國外電影中的片段,該電影講述了現實裡的很多問題,要真正算起來,真的太多了,我指責不過來,只能拿出一兩點來分析--貧窮和養育孩子。

整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貧困的家庭,家裡有很多孩子,男孩贊恩從小就開始工作,幹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忽然有一天,自己未成年的妹妹要被父母嫁給一個雜貨店老闆,贊恩想辦法阻撓,甚至計劃帶著妹妹離家出走,但是最終妹妹還是被父親嫁給了雜貨店老闆,贊恩離家出走,飢餓交加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帶著小寶寶的單親媽媽,但是這位媽媽也是生活非常困難,後來因為犯事被抓了起來,贊恩開始獨自照顧小寶寶,因為無力撫養,贊恩將孩子放到街道上,希望有人好心領回去,但是沒有人領養孩子,最終贊恩將孩子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答應會好好照看孩子。

《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贊恩也回到了家,卻發現自己那位被嫁的妹妹去世的消息,他判斷一定是妹妹嫁的那位雜貨店老闆害的,他拿起刀,奔跑著衝向雜貨店老闆的家,所以因為持刀傷害罪,贊恩被抓了起來。

站在法庭上,贊恩和父母都發表了自己的言論

孩子的話: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皮帶,我聽過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 婊子的兒子”“滾,你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裡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我以為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孩子的父親:這是為了讓她擺脫痛苦,和我在一起,她沒有希望,她連睡覺的床都沒有,吃的喝的都不夠,也不能洗澡,電視也看不上。我對自己說,嫁了她,起碼能有大床睡,真正的床,有毯子的床。

你有沒有想過,這不是我們的錯。我也是這樣出生,這樣長大的,我做錯了什麼?如果我有選擇的話,我可能會比你們所有人都好。這不是我想要的。

有人告訴我,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你的孩子將會是你的脊樑。但他們打斷了我的脊樑,傷了我的心,我詛咒結婚的那一天,我為什麼要過得這麼悲慘?

《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孩子的母親:我這一生都奴隸,你還敢批評我?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你永遠不會,因為你活不下去,你連做噩夢都活不下去,換成你是我,你早就已經上吊自殺了。為了讓孩子活下去,我願意犯下千種罪,他們是我的孩子,沒人有權批評我,我是我自己的法官。

《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貧窮與養育孩子

貧窮讓贊恩失去了童年,他從一開始就是個成熟的孩子,他從懂事開始就沒有享受過一個孩子應有的寵愛和權益,他四處工作,照顧小孩,處理家事,甚至妹妹突如其來的生理期,他也知道是妹妹要被嫁出去的信號,他早就體會貧窮像大山一樣橫在在自己前面。

貧窮,讓贊恩的父母急需將妹妹嫁出去,因為將妹妹嫁出去,至少妹妹能有張床睡,能有吃的,能不在跟著父母受苦。

貧窮讓除了生存之外的事情都變成了奢望,只要能保證生存,做的什麼事情都是正確的,贊恩的父母嫁女兒是為了讓女兒生活更好一點,在他們認識中是沒有錯誤的,因為他們小的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

所以在贊恩離家出走,遇到另外一位媽媽,並且因為一些意外,擔任起養小孩的時候,當他無力養小孩的時候,他的選擇跟當初他的父母的選擇如出一轍。

他將孩子放到大街上,希望有好心人將孩子撿走,但是他卻不考慮,撿走孩子的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因為他沒多餘的精力考慮,最後贊恩將孩子交給了一個“好心的商人”,但是後來才發現,這個商人是人口販子,或許小孩子的結局很可能跟他的妹妹一樣。

《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他終於體會到作為父母的難處,不是父母不想好好養育孩子,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面對貧窮,這些事都不可能,所以最終贊恩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無法撫養孩子,就不要生”。

自己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是否要將孩子也帶到水深火熱中去,這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人可以貧窮,但是不能用自己狹隘的思想養育孩子,最後將孩子也變成跟自己一樣,這是很多父母意識不到的。

《何以為家》請不要再生孩子了,一個孩子對父母說道

在很多時候,這世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由於各種壓力,生活在邊緣的人在面對命運的時候,除了掙扎和犯錯,其實沒有其他辦法,貧窮導致了教育問題,教育問題促使更多的“愚蠢父母”的誕生,這是一個循環,更多的悲劇在重演,哪怕是現在生活條件還可以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