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麼逗你家孩子,媽媽一定要當面回懟,關係再親近都不行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平時去親戚家串門,在小區裡溜達,很多人看到小孩可愛都喜歡逗逗孩子,但是有時話和行為過了,就令人不愉快了。有的媽媽面對這種情況會回懟,有的媽媽為了所謂“人情世故”卻默默忍了。孩子可以被逗,但是有幾種話和行為的雷區,一旦被觸碰,媽媽一定要懟回去。

有人這麼逗你家孩子,媽媽一定要當面回懟,關係再親近都不行

直接“懟人”的厲害媽媽

陸璐帶著孩子在婆家過年,剛好有親戚來做客。本來大家說說笑笑,逗逗孩子氣氛很融洽,過了一會孩子哭了要換尿布。陸璐正給兒子換紙尿褲,親戚非但不避諱,後來竟然還直接伸手去碰孩子的私處,一邊撥弄孩子的小雞雞,一邊說:“把你小雞割掉!”直接就把孩子嚇哭了。陸璐當時一股怒火沒忍住,就對孩子說:“奶奶沒見過小雞,寶寶別哭了”。然後,陸璐對著這個親戚說:“您的手乾淨嗎?就隨便摸孩子,況且也不看看你摸的是哪兒!”

親戚臉色馬上就變了,直接白了陸璐一眼就直接推門走了。陸璐心想,這次就算婆婆跟自己吵架,自己也必須要懟回去,不然真以為我們娘倆好欺負。結果,另外一個親戚馬上打圓場,說那個人就是沒深沒淺,你別計較。事後,婆婆稱讚了陸璐,婆婆說:“之前這個親戚也對別的孩子這樣過,但是人家就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說,還是你厲害,做得好。”

親朋好友做了對孩子不禮貌的行為,但是不少家長取卻礙於面子,常常不好意思說。可是尊重是互相的,如果遇到這幾種行為不能再忍了,必須馬上回懟。

有人這麼逗你家孩子,媽媽一定要當面回懟,關係再親近都不行

逗孩子碰“雷區”,就是“找懟”

1.摸孩子的私處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大人用這種“粗俗”的方式逗孩子,這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把孩子逗得驚慌失措,大人們便高興了。如果寶媽遇到這種事,什麼都不用想,馬上就懟回去,千萬不要慣病,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家長是會保護自己的人。另外,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影響到孩子,建議家長帶孩子走親戚的時候,要給孩子穿好紙尿褲,不給這種人可乘之機。

2.亂問問題

“你喜歡媽媽還是爸爸?媽媽是喜歡你還是弟弟”,這種讓孩子糾結的問題,真堪比“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而且這類問題最討厭的地方在於,發問者很狡猾,他提供的選項,是把兩個同等重要的人,放在天平秤上去做比較,使孩子左右為難,甚至是心裡充滿負罪感。

3.嚇唬孩子

一些家庭有打算生二胎的時候,總是有嘴欠的大人這樣對孩子說:“等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就沒人喜歡你了,還會把你所有的玩具都給弟弟”。這種成年人的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晴天霹靂。這個時候媽媽應該立刻告訴孩子,自己永遠會愛孩子的,同時提醒親戚別亂說話,甚至是直接回懟。

4.逗著讓孩子喝酒抽菸

逗小孩喝酒抽菸,看起來有種滑稽感,很多不懂事的大人卻常常這樣逗小孩,覺得是嘗試一點點沒什麼問題,實則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孩子肝臟發育未成熟,解酒能力較差,飲酒可能會損傷肝,嚴重的還會影響腦部發育!即使是二手菸讓孩子聞到了,都可能會讓他咳嗽,引起患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果有親戚這樣逗孩子,一定要及時阻止。以後再也不往來了,也不失為是一個好方法。

有人這麼逗你家孩子,媽媽一定要當面回懟,關係再親近都不行

直接回懟雖然有用,但是還是難免會尷尬,回懟也要講技巧

1. 搶在孩子前邊回答,並且快速轉移話題

小孩被問到難以回答的問題時,要搶在孩子面前回答,同時表示對孩子的愛,再快速轉移話題。比如,當有人問到,孩子喜歡奶奶還是姥姥時,媽媽可以回答說:“當然是都喜歡,寶貝,剛剛奶奶叫你,你去看一下怎麼了。”

2. 藉口帶孩子離開

實在拉不下臉,可以先借口帶孩子離開,事後和亂逗孩子的人好好溝通,如果逗孩子的人沒有惡意,是可以理解這樣對孩子不好,也避免了在孩子面前和別人起衝突嚇到孩子。

可能這些喜歡“逗”小孩的人沒有惡意,在某些大人看來,“逗一逗”“捏一捏”孩子是喜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可是一些不當言語和行為,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很有可能是一種傷害。所以,面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必須直接回懟,讓孩子知道媽媽的立場,才不會沒有安全感。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