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做一個“鴕鳥媽媽”,你的逃避也許會讓孩子走向深淵!

不完美媽媽 鴕鳥 睡眠 文章 心理學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2019-04-04

最近接觸到一位眉頭緊鎖、一說話就會掉眼淚、特別焦慮與無助的媽媽,感覺很心痛。

她是一個全職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上六年級,小兒子上四年級。見她時,她的大兒子也和她在一起,兩個人幾乎沒有目光交流,孩子的話很少,一直在玩手機遊戲。

她剛給孩子聯繫的私立學校,寄宿,費用不低。孩子上了一週,不想再去了。她不知如何是好。看到她焦慮的模樣,我能感到她的著急。但是當仔細瞭解情況後,我反而更加心疼孩子。

這位媽媽的行為,讓我想到了一個詞“鴕鳥心態”,索性叫她“鴕鳥媽媽”吧!

【鴕鳥心態】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這是一種沒有勇氣面對、逃避現實、視若無睹、推卸責任、自欺欺人的心理。

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

【駝鳥媽媽】

鴕鳥媽媽,這是我剛萌生出的一個詞,不知是否有他人提到過。

在本文就是指擁有“鴕鳥心態”的媽媽。明明知道孩子有問題,知道自己的方式不好,會自責,會反省,卻不去改變。然後不切實際的幻想著慢慢就會變好,或者乾脆期望著其他人能把孩子教育好,把孩子的問題解決掉。

切忌做一個“鴕鳥媽媽”,你的逃避也許會讓孩子走向深淵!

網絡圖

(一)駝鳥媽媽的表現

(1)迴避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明明沒睡醒,很困,睜不開眼睛,媽媽卻在一直催促孩子起床。

媽媽看不到孩子掙扎的“痛苦”感受,只看見了“孩子要遲到了”的這件事情。

當孩子寫了很長時間的作業,很想休息一下的時候,媽媽卻坐在旁邊不讓孩子離開座位。

媽媽看不到孩子長時間寫作業的“煩躁”或“疲憊”的感受,只看見了“還剩下幾項作業”的這件事情。

可是,媽媽們不知道:沒有關注感受,而直接去解決事情,是很難受的!只有感受好了,才能做得好!

我們也是如此。

如果你老公剛剛批評你“做飯怎麼做的這麼不仔細?你看看掉在地上的東西,太髒了,趕緊掃乾淨了,好好做飯!”之後,你會懷著滿腔的熱情重新給你老公做飯嗎?

想起來都覺得很過分、很搞笑是嗎?

可是,我們卻會經常做著這樣過分和搞笑的事情!

  • “你怎麼這麼懶!都幾點了還不起床?我早飯都做好了!你是不是還想遲到呀?真不懂事!快點穿衣服!”
  • “你的作業怎麼這麼亂?你看看這個字寫的歪歪扭扭的!趕緊擦了,給我重新好好寫!”

孩子聽了這些話,會知錯就改、滿懷熱情的行動嗎?

我們說了多少遍這樣的話,沒有效果,卻依然還在說?!

我們愚蠢到:總是重複同樣的話,卻期待著有不同的效果出現!

——這是個心酸的笑話吧!

切忌做一個“鴕鳥媽媽”,你的逃避也許會讓孩子走向深淵!

網絡圖

如果我們在看到孩子很掙扎的時候,能坐下來,用兩分鐘的時間同理一下孩子,清晨的基調馬上就可以從“痛苦”變為“溫馨”。

比如:媽媽看到你還沒睡醒呢,是嗎?是不是不太舒服?媽媽睡不醒的時候也覺得挺難受的。寶貝,需要媽媽幫你做什麼嗎?給你一個擁抱會不會讓你感覺好一些?

別小看這幾句好的分量,就是這樣的幾句同理共情的話,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了,孩子感覺好了,行為自然就順了。

一個愛的擁抱,就能讓孩子早起的痛苦減少大半!——這幾乎是我每天早上做的動作。

在這裡,還有個例外。

如果我們沒有真心說出這些話,只是為了讓他快點起床像背書一樣急躁的說出來,孩子如果不配合的話,請你不要意外。

因為孩子天生察覺能力很強,他能感覺到你的目的,他能感覺到你沒有真正體會到他的感受。

(2)看不到孩子的行為

  • 孩子明明很努力的思考了,可是我們沒有看到,只看到孩子做不出來的結果,批評孩子太笨!
  • 孩子明明很用心的背書了,可是我們沒有看到,只看到了孩子怎麼還沒背會?一會兒就到睡覺時間了!批評他太慢了!

文章開始的那個媽媽,看到孩子下午在睡覺,她心裡都覺得很著急,都要把他叫醒寫作業。她兒子做什麼都不能讓她心情好一些,除非看到他認真學習,她的心裡才覺得舒服。

孩子累了,想要睡一會,媽媽卻連孩子睡覺都看不得。

——這是一種多麼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控制!

她總是重複“我走不進孩子的心裡”這句話,卻一直不明白她為什麼走不進去。

她的眼裡只有孩子的學習和成績,她看不到孩子任何的其他方面值得認可的行為。

她很自責,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慾太強,知道她說的話太傷人。可是,她卻覺得自己無力改變。

我相信,每一個媽媽都在給著孩子她目前能給出的最好的愛。

但是,如此“好”的愛,孩子接受起來,真的挺痛苦的。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死亡。

孩子痛苦到極致便開始反彈,現在媽媽意識到了之前對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也在承擔著這種方式帶來的後果。

  • 當孩子像媽媽吼他一樣對媽媽吼時,媽媽無力反抗;
  • 當孩子不顧媽媽的感受,指著媽媽的鼻子讓媽媽去改變行為時,媽媽是難過的,無法招架的。
切忌做一個“鴕鳥媽媽”,你的逃避也許會讓孩子走向深淵!

網絡圖

(3)不去體會孩子的內在需求

有一個媽媽平時不常給孩子做早飯,總是麵包加牛奶。有一天這位媽媽特別用心的給孩子做了一碗麵,上面精心的擺好了牛肉和大蝦。

可是她發現孩子在吃的時候,把上面的牛肉和大蝦都挑出來了。她覺得她的良苦用心,孩子一點也沒珍惜,於是說:“你這孩子,媽媽辛辛苦苦給你做的早飯,你怎麼還挑食呢?真不懂事!”

孩子聽到後,很難過,含著淚花說:“媽媽,我是想留給你吃的,起那麼早很辛苦。”

當時媽媽特別愧疚。

如果她能耐心地問問孩子,而不是直接指責似的批評,那該是一個多麼溫馨地早上!

可是,媽媽沒有想到去體會孩子“對媽媽表達愛”的需求,只是看到了孩子挑東西的行為。

  • 難道校正了孩子所有的不良行為就可以了嗎?
  • 難道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不需要體會和了解了嗎?

這是典型的“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做法。

只有關注到孩子的感受與需求,孩子的行為自然就會變好。因為,每個人都有向好性。

而沒有情感的溝通,遲早有一天,孩子的行為你再也無法插手!

就如同這位媽媽。

當孩子就是不想去上學,瞪著他的媽媽,一板一眼的告訴她:“我就是不去上學!”時,她媽媽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剩下了無奈。

小的時候這個媽媽打她兒子,一打就有效果,行為就得到了改正,所以她當時認為“打”真有效果,經常打!可是,現在孩子大了,已經比媽媽高了,媽媽根本不敢再打,一說話孩子就會說“別叨叨了!”給堵回去。當孩子一發脾氣,她更是不敢吭聲。因為她擔心孩子做出過激行為。

那麼,如何繼續走下去?

這位媽媽想到了一個辦法:給孩子送寄宿學校,讓老師和同學們去改善他。

也許這就是她鴕鳥心態下的選擇。

作為親媽,都不再思考如何去與孩子溝通,幫助他改善,卻在指望著讓他在那麼一個學業壓力很重、超重視升學率的學校裡得到改善!

我真的很為這個孩子擔憂。

媽媽的“鴕鳥心態”,會讓他感覺到被拋棄,他會認為:因為媽媽看到他就會失望生氣,所以把他丟到寄宿學校,眼不見心不煩。“被放棄”的感受,也許是絕望。

真心希望他能看到媽媽無奈背後的用心,看到媽媽失望後面的愛,不至於去自暴自棄,或者走向極端。

正是這種擔憂,促使我寫出這篇文章。

  • 已經建成的路發現錯了,去改路,很困難;
  • 但若我們還沒開始建路,修改圖紙,相對簡單的多。

真心希望年輕的父母們,不要有“鴕鳥心態”,別做一個“駝鳥媽媽”。我們主動的關注孩子的感受,體會孩子的需求,保持與孩子情感交流的暢通。

只有這樣,無論孩子多大,我們才可以一直保持友好的交流,我們才可以一直給到孩子愛與支持!

這裡,我需要說明一點:

  • 關注與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意味著我們與孩子情意相通,意味著我們能夠理解孩子,能同理孩子。
  • 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認同孩子所有的想法,要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要許可孩子所有的行為。

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希望大家能分清楚。

【鴕鳥的力量】

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

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要相信我們能給予孩子力量,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為更好的彼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