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
"
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揹負著各種期望,即便當時我們並不清楚這些期望都代表著什麼。後來我們在社會體系中成長,我們逐漸明白了這些事情,我們也期待自己能變得更好。我們在這一套社會評價體系中努力做出成績,渴望被認可。但許多時候事與願違,很多路走的磕磕絆絆,可是仍舊在努力。我們渴望被認可,被大眾認可,更渴望被權威認可。

試想,你辛辛苦苦準備的紀念日禮物,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會稱讚:“哇,好漂亮啊,你真的很用心,他/她一定會喜歡的!”你可能會開心,心裡也會憧憬。

你獲得了旁人的認可,可是這都不重要,關鍵是你的那個“他/她”到底喜不喜歡。在這件事中,“他/她”就是你的權威,你最渴望獲得的認可是從“他/她”那裡來的。

縱觀我們成長的路途上亦然如此,自戀是人類的本質之一,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是優秀的,你做的很棒。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這句讚美的影響力就越大。特別是當我們的自我還比較弱小的時候。

"
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揹負著各種期望,即便當時我們並不清楚這些期望都代表著什麼。後來我們在社會體系中成長,我們逐漸明白了這些事情,我們也期待自己能變得更好。我們在這一套社會評價體系中努力做出成績,渴望被認可。但許多時候事與願違,很多路走的磕磕絆絆,可是仍舊在努力。我們渴望被認可,被大眾認可,更渴望被權威認可。

試想,你辛辛苦苦準備的紀念日禮物,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會稱讚:“哇,好漂亮啊,你真的很用心,他/她一定會喜歡的!”你可能會開心,心裡也會憧憬。

你獲得了旁人的認可,可是這都不重要,關鍵是你的那個“他/她”到底喜不喜歡。在這件事中,“他/她”就是你的權威,你最渴望獲得的認可是從“他/她”那裡來的。

縱觀我們成長的路途上亦然如此,自戀是人類的本質之一,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是優秀的,你做的很棒。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這句讚美的影響力就越大。特別是當我們的自我還比較弱小的時候。

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假設我們把來自外界的反饋都比喻成鏡子,那麼在所有鏡子裡,有一面會對人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面鏡子叫做權威。

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自我認同較為弱小的人說:你真差勁,你是壞的,你是糟糕的。這種破壞力是驚人的且不可逆的。

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奏效。

心理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之為皮格瑪利翁效應。皮格瑪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的國王,性格很孤僻,喜歡獨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個美女,還愛上了這個雕像,祈求愛神阿芙洛蒂忒給這個雕像生命。愛神被他的誠意感動,答應了他,皮格瑪利翁如願以償。

無可避免的是,最初養育我們的人,像父母,是最最重要的權威,他們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待,就成就了我們最初的命運。

如果你遇到善於鼓勵和誇讚,並且真切相信且期望你能變得更為優秀的父母。那麼恭喜你,人生最好的饋贈便是如此了。孩子如果能從父母那裡獲得5000次的誇獎,那麼他就能獲得自信。

而父母們態度、情緒和潛意識的影響,遠遠勝過語言。

但是相信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會納悶:“我對孩子發出的期待是成為卓越的人,這可是非常正面的期待啊,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普通,甚至是失敗者?“

那是因為,雖然在意識上你認為自己給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在潛意識裡給他傳遞了負面期待。

"
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揹負著各種期望,即便當時我們並不清楚這些期望都代表著什麼。後來我們在社會體系中成長,我們逐漸明白了這些事情,我們也期待自己能變得更好。我們在這一套社會評價體系中努力做出成績,渴望被認可。但許多時候事與願違,很多路走的磕磕絆絆,可是仍舊在努力。我們渴望被認可,被大眾認可,更渴望被權威認可。

試想,你辛辛苦苦準備的紀念日禮物,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會稱讚:“哇,好漂亮啊,你真的很用心,他/她一定會喜歡的!”你可能會開心,心裡也會憧憬。

你獲得了旁人的認可,可是這都不重要,關鍵是你的那個“他/她”到底喜不喜歡。在這件事中,“他/她”就是你的權威,你最渴望獲得的認可是從“他/她”那裡來的。

縱觀我們成長的路途上亦然如此,自戀是人類的本質之一,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是優秀的,你做的很棒。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這句讚美的影響力就越大。特別是當我們的自我還比較弱小的時候。

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假設我們把來自外界的反饋都比喻成鏡子,那麼在所有鏡子裡,有一面會對人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面鏡子叫做權威。

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自我認同較為弱小的人說:你真差勁,你是壞的,你是糟糕的。這種破壞力是驚人的且不可逆的。

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奏效。

心理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之為皮格瑪利翁效應。皮格瑪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的國王,性格很孤僻,喜歡獨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個美女,還愛上了這個雕像,祈求愛神阿芙洛蒂忒給這個雕像生命。愛神被他的誠意感動,答應了他,皮格瑪利翁如願以償。

無可避免的是,最初養育我們的人,像父母,是最最重要的權威,他們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待,就成就了我們最初的命運。

如果你遇到善於鼓勵和誇讚,並且真切相信且期望你能變得更為優秀的父母。那麼恭喜你,人生最好的饋贈便是如此了。孩子如果能從父母那裡獲得5000次的誇獎,那麼他就能獲得自信。

而父母們態度、情緒和潛意識的影響,遠遠勝過語言。

但是相信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會納悶:“我對孩子發出的期待是成為卓越的人,這可是非常正面的期待啊,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普通,甚至是失敗者?“

那是因為,雖然在意識上你認為自己給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在潛意識裡給他傳遞了負面期待。

你做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相信孩子

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大多是這樣的邏輯:他們很少真正鼓勵和認可孩子,他們只是在批評孩子不卓越,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逼迫孩子變得卓越。他們中的多數人會失敗,而另外少數人就算表面上成功了,孩子真的在外在標準上變得卓越了,但內心深處卻會無比自卑。因為孩子會認為,父母想他們扔過來的期待還是“你怎麼這麼差勁”。

所以父母們集體制造了這麼一個稱呼——“別人家的孩子”,好像真存在一個永遠比自己家孩子更優秀、更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父母們都沒有知覺到,這是一種維護自己自戀的行為。他們在打擊孩子的時候,會體驗到一種感覺:看吧,你不如我,我本來應該生出更優秀的孩子的,他才配做我的孩子,而你,真差勁!

可想而知,當父母用這種方式維護自戀時,代價是昂貴的。

你為父母,你的孩子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請多些仁慈,多些真正的期盼與相信。

最後分享詩人魯米的作品

我們是鏡子,也是鏡中的容顏。

我們品嚐此刻,來自永生的味道,

我們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我們是甜蜜、清涼的水,也是潑水的罐子。

END

請一直相信,且真切相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