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父母幾乎等同於孩子的全部,而父母的情緒也會始終牽動著孩子的心。父母不開心,就會把這種情緒帶給孩子,等父母開心了,自己會很快忘了剛才的不愉快,但對孩子而言卻可能是一輩子的陰影所在。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被父母“垃圾情緒”控制的孩子

就像朵朵媽媽,為了讓朵朵能吃得好長高個,寶媽總是想方設法地換著樣給朵朵做好吃的。有的時候朵朵很愛吃,這個時候寶媽很高興,覺得自己的付出有回報。可是趕上孩子不願意吃新花樣時,寶媽往往就氣的不打一處來。

寶媽覺得,自己這麼辛苦為孩子準備食物,結果她還不領情,而內心更為擔憂的則是孩子個子矮,長不起來。每次一想到這點,寶媽就忍不住大發脾氣,她有次甚至在朵朵面前摔了碗,飯撒得滿地都是,朵朵嚇得崩潰大哭,此後好幾天吃飯前都在小心翼翼地用餘光觀察媽媽的狀況。

事後寶媽也非常後悔,她畢竟是個孩子,肯定有愛吃和不愛吃的東西,自己應該多嘗試,而不是把自己的辛苦賬算在孩子頭上。想到這點,朵朵媽媽感到非常愧疚,她自己也說,不該對孩子發那麼大的火。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現實生活中像朵朵媽媽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有時候孩子穿不上衣服,大吵大鬧,或者挑食不愛吃飯,家長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發雷霆。等過了那個勁兒,家長也知道不對,轉而對孩子溫柔相待,搞的孩子莫名其妙,完全摸不著頭腦。

事實上,在家長看來一時興起的“垃圾情緒”,卻可能對娃的一生產生不良影響,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依戀關係是母嬰關係中重要的一環

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貝(J.Bowlby)於1969年最早提出了依戀(attachment)這一概念。所謂依戀指的是撫養者與孩子之間一種特殊的情感上的聯結。在這裡撫養者主要是指母親。在發展心理學中,依戀特指嬰兒與成人(父母或其他看護者)所形成的情感聯結。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斯霍勒博士,是“依戀關係理論”的先驅,他將日益發展的腦科學應用於發展心理學領域,指出嬰兒從出生時起就具備了情緒機制的基礎,但嬰兒顯然還不會自己管理情緒,而是通過撫養人,大部分情況下是母親來引導自己管理情緒。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實際上,依戀關係有四個階段的發展:

NO1.前依戀階段(0-6周):

剛出生的嬰兒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孩子還屬於混沌的、懵懂的狀態,他們已經能夠辨認出母親的聲音和氣味,但是尚未形成和母親的依戀關係,也就是說他們並不介意和母親分離。

NO2.正在形成的依戀階段(6周-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仍然不會介意和母親發生分離,但他們對母親有著更親熱的反應,比如他們開始對著媽媽笑,或者發出模糊不清的話語,對寶寶作各種豐富的小表情。這個時候如果寶寶哭了,他們更渴望得到媽媽的擁抱,當媽媽抱起來後寶貝會明顯安靜下來。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NO3.明確的依戀階段(8個月至18個月):

8個月到1歲半的孩子,將出現第一個“分離焦慮期”,這個時候寶寶已經形成了對媽媽的依戀關係,如果媽媽離開會感到焦躁不安,常以哭泣相對抗。

NO4.雙向關係的形成(18個月-2歲以後):

這個階段已經形成了穩定的依戀關係,隨著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他開始懂得媽媽離開並不是永遠,而是會回來的,孩子基本的安全感就此形成。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還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存在,在雙向關係形成之前,特別是在嬰兒階段,小寶寶會將母親的情緒反應作為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們並不能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和母親是完全一體的。

可以說,母親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情緒,當孩子餓了、渴了,他們往往會大聲哭泣,因此來發出信號尋求幫助,這時候母親的情緒對孩子有著直接的影響。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母親的積極安撫和互動,會讓孩子學會最初的情緒管理,並直到他們可以和母親分離,內化成自己的情緒處理機制,這個時候孩子的安全感也完全建立起來了。所以你看,監護人特別是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家長的負面情緒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家長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負面情緒爆棚,將會給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

1、 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3年時間內跟蹤調查了169名5至10歲兒童,要求父母記錄自己當天的情緒狀況,並記錄孩子的患病情況和體溫狀態。同時,研究人員每半年為這些父母進行一次心理健康評估。結果發現,父母具有較高的情緒壓力,存在焦慮或抑鬱問題,其子女的患病次數明顯高於父母健康的孩子。

父母常將不良情緒帶回家,會對孩子的免疫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家長“垃圾情緒”的傾瀉下孩子更容易發燒、感冒。抵抗力變弱,雖然大病不常有,但往往小病不斷。還會出現食慾不振,睡眠不佳的情況。

還有研究表明,家長的壞情緒會讓孩子產生緊張焦慮感,從而影響到正常的生長激素分泌,給孩子的身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那些常年被家長負面情緒包圍的孩子,身高上普遍要比在家庭氛圍良好中長大的孩子落後。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2、 易造成孩子性格缺陷

父母要麼拿孩子做出氣筒,發洩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滿,要麼對孩子嚴厲過度,總是大聲呵斥孩子的不好之處,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極度喪失安全感,甚至造成親子關係畸形發展。

這樣的孩子心靈被父母摧殘得太多,很容易形成各種性格缺陷。比如變得和父母一樣暴躁易怒,不懂得正常的情緒管理,總是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遇到問題怨天尤人。時間長了,這部分慣性積累會成為孩子性格中的一部分沉澱下來,積習難改。

要麼就是在父母的壞情緒下變得異常乖巧,其實卻是壓抑了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不敢大聲說話,不敢提反對意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容易缺乏主見和創新能力,變成小心翼翼的討好型人格。

父母情緒不好,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方面,時間長了難挽回

家長要如何排解掉自己的“垃圾情緒”?

意識到自己的垃圾情緒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後,家長就要積極尋求解決,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到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1、 爸爸的幫助尤為重要

不可否認,在帶娃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是寶媽在起主要作用,特別是很多全職寶媽更是容易被生活的壓力所擊垮。拒絕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爸爸的幫助顯得尤為重要。爸爸也要肩負起帶娃的重任,儘量幫媽媽分擔家務,參與到育兒中來。

2、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有了孩子後家長更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出現不良情緒時學會及時排解掉。可以通過運動或者娛樂來轉移掉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通過和親人傾訴等途徑來打開心結,還應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3、 讀懂孩子的行為動機

小孩子由於認知水平有限,表達能力受限制,很多時候他們的無理取鬧都有背後的原因。家長在發脾氣前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去分析一下孩子的內心需求,不要一味呵斥,那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