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孩》的自我成長之路

最近討論度最高的國民大劇,莫過於《都挺好》了,幾乎每一天的劇情都能成功登上第二天的微博熱搜。

一部劇的大熱,除了演員陣容,最重要的莫過於大眾的心裡認同,也就是劇情的抓人度。《都挺好》中的蘇家幾乎就是當代中國家庭的縮影:厲害的媽媽,即便不學無術甘於啃老也被視為活寶的兒子,即使拼盡全力也得不到一絲認可的女兒……重男輕女幾乎是根植在了中國父母的心中。

兒子是金貴的,女兒就是無足輕重的

有好事網友指出中國婚姻的兩大陷阱:嫁人不嫁鳳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鳳凰男”從小吸著父母和姐姐妹妹的血變成鳳凰飛出山窩窩,成家後再吸妻子的血;而“扶弟魔”卻是一直被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吸血,即便成家後還要在父母的一再暗示和明示下,掏空了夫家去補貼孃家。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作下的孽。兒子是金貴的,好吃好喝好玩的都要緊著兒子。女兒卻是無足輕重的,是可以忽視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得小時候,媽媽因為生了兩個女兒,時常被左鄰右舍冷嘲熱諷。要說也奇怪,作為女人卻要瞧不起生了女兒的女人,難道自己不是從女兒開始成長為女人的嗎?她們在鄙視的時候存著怎樣一種心態呢?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隨著我們這一代人漸漸長大,當年生女兒的人家,父母反而過得更好,女兒嫁了人,也不會忘記時常回家看看父母,為他們置辦些吃的穿的,臨走還要塞些錢囑咐老人記得買些好吃好喝的,不能虧了自己。反觀那些生了兒子的,孫子都上學了,還要苦巴巴早出晚歸地打零工幹些體力活。生女兒生兒子到老了究竟是享誰的福,一目瞭然。

隨著《都挺好》的大熱,“原生家庭”一詞也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點。在中國式家庭中,女孩是怎樣一種存在?

沒有規劃自己人生的自由,一切需要遵循著父母設定的軌跡去成長。讀書,工作,戀愛到結婚生子,這些本該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生,卻不得不一次次遵從父母的安排。

《中國女孩》的自我成長之路

最近讀了王葦柯著的《中國女孩》,書中那個生在中國,五歲便跟隨父母去往美國的“我”,即便是後來連中文都說不太溜,依然活成了規規矩矩的“中國女孩”,可見,家庭對於人的影響,比環境對於人的影響要強大千萬倍。

王葦柯,1989年出生在南京,5歲時隨父母出國,輾轉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在讀公共衛生博士期間轉行寫作。她的小說經常發表於《阿拉斯加季刊評論》等多個文學刊物上。

《中國女孩》描寫了一個在波士頓著名學府裡攻讀化學博士學位的中國女孩的成長、情感和身份困惑。語言幽默、天真、直愣愣、一本正經,又自有其動人和深邃之處。該書描述的中國年輕人成長的典型經歷與心路歷程,不僅讓亞裔讀者,也讓許多美國本士年輕人產生了強烈共鳴。

《中國女孩》的自我成長之路

明明不喜歡,為什麼還要去堅持?

我母親會問:“你什麼時候能唸完博士?什麼時候找工作?”我父親會問:“你什麼時候能還助學貸款?什麼時候買房子?”

我曾經告訴父親:你一心盼我去做的只有學習,你一心盼我去做的只有成功。我已經厭倦了什麼都學。

書中的我其實是不想繼續讀博士的,只是在電話裡鼓起勇氣告訴媽媽時,媽媽卻用砸電話來表示自己的態度。

男友艾瑞克說,美式教育出個人,中式教育出“孝順”。言聽計從有時候也是“孝順”。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我戰勝了自己,勇敢地選擇了遵循內心。

《中國女孩》的自我成長之路

面對婚姻,最終不再選擇逃避

其實,媽媽又何嘗不是那個“中國式家庭”觀念的受害者?明明在中國有著很好的工作,有著比爸爸高的工資,卻要為了支持爸爸的前途,放棄自己的一切。到了異國他鄉,眼見著爸爸爸爸的工作越來越忙,自己卻成了找不到工作的閒人。

如此,在不平的婚姻關係裡便不再有愛。桌子翻了。一聲巨響。一陣靜寂。媽媽把電話線全部剪斷了,爸爸作為回報砸了很多東西......

我想不起自己什麼時候見過父母牽手,什麼時候見過父母相擁,什麼時候見過父母接吻。難道,這便是我一聽見深情款款的甜言蜜語就恨不得從萬丈高樓縱身跳下的原因?儘管我恐高得厲害。

面對父母在婚姻中關係,面對艾瑞克愛的表白,卻心生退縮。不敢面對婚姻成了兩人之間的阻礙......好在全書的結尾處,有了一封正在寫的短信。

《中國女孩》的自我成長之路

走出原生家庭,為自己而活!

在中文裡,“愛”還有另一種說法,它意味著“我為你受苦”

愛真的需要用“受苦”來詮釋嗎?太多的父母喜歡對孩子說,“為了你,我......”“如果不是你,我會......”這樣的愛就是偉大嗎?

不,這只是父母懦弱的表現,這還是父母掌控孩子的那張“親情牌”。

在書中,即使我的媽媽有幾次將我一個人丟在車道旁,獨自開車離去。即使她還做過別的什麼。我依然認為“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

蘇明玉即便在脫離了那個不待見自己的原生家庭後,面對媽媽的離去依然選擇料理後事,在劇的最終也依然選擇與爸爸和解。或許也是因著那句“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

J. K.羅琳曾說,“怪父母給你帶錯了路這個理由總有過期的一天。當長大成人開始掌舵的一刻,責任就落到了你的肩上。

男友艾瑞克說,“子女在18歲以後就是要和父母分開,成為自己獨立個體。”

18歲後的人生便是由你掌控的人生,無論是蘇明玉,還是“中國女孩”都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走出原生家庭,為自己而活!

那個在原生家庭中被設定了人生的中國女孩,在成長中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她又是如何做回自己的?

如果你也有著如此這般的“原生家庭”之梗,不妨翻開《中國女孩》一書,相信在書中你有所收穫。

正如《娛樂週刊》說的那樣,“卓越的獨創性......簡潔、漫不經心又妙不可言......她既新鮮又可親,也非常有趣,她不像是虛構人物,而是一個你一直認識的朋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