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長敞開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談談自己難過的時光,以及如何走過來的。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也經歷過類似的困惑和波動,她們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可以走得更近。

走過人生的父母可能會忘記自己當年的掙扎,取而代之對孩子說:我當年就沒有你這麼脆弱,你怎麼就不像我呢?父母站在高處對孩子指指點點、表達不滿,只需要一句話,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不值得把心裡話告訴你。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更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 告訴孩子,講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太傷人的話,以及不要過度曝光前任的隱私。

年輕人在感情中磕磕碰碰,難免一時衝動,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或在社交媒體曝光兩個人的私密對話,讓對方難堪等。

家長及時提醒孩子,為的不僅是保護對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學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到自己。父母的引導,而非指責,會給與孩子人生一份支持,讓她們獲得生活的智慧。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長敞開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談談自己難過的時光,以及如何走過來的。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也經歷過類似的困惑和波動,她們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可以走得更近。

走過人生的父母可能會忘記自己當年的掙扎,取而代之對孩子說:我當年就沒有你這麼脆弱,你怎麼就不像我呢?父母站在高處對孩子指指點點、表達不滿,只需要一句話,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不值得把心裡話告訴你。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更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 告訴孩子,講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太傷人的話,以及不要過度曝光前任的隱私。

年輕人在感情中磕磕碰碰,難免一時衝動,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或在社交媒體曝光兩個人的私密對話,讓對方難堪等。

家長及時提醒孩子,為的不僅是保護對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學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到自己。父母的引導,而非指責,會給與孩子人生一份支持,讓她們獲得生活的智慧。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6. 該不該在網上刪除前任?

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有這個困惑。分手後難道不能做朋友嗎?

但心理學家們建議:在剛剛分手的那段時間,家長應該建議孩子,可以屏蔽對方朋友圈,不看對方的動態。否則會一天到晚被情緒綁架,讓對方操控自己的情緒:看到對方微笑的照片,懷疑對方忘了自己;看到對方跟另一個異性的照片,也會胡思亂想。

讓孩子儘量遠離社交媒體,多和朋友們線下聚會,允許孩子邀請朋友來家玩,以及多做戶外運動。這些舉措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其他人牽著走。

丹麥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095名成年人發現,那些一週不上社交媒體的人,反而有更高的人生滿意度。真實世界的朋友圈、線下的聚會和擁抱,都能更好的讓孩子獲得人生幸福感。

十幾歲的人,尚未成熟,更加需要一種親密和被需要的感覺,因而更容易被周圍人和情感影響。臨行前處理好感情問題,獲得熟人的支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開始新的人生。

倘若舊的情感懸而未決,遠距離的溝通和誤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更容易被放大,給孩子造成傷害,有的孩子會因此生病。

父母還要記得一點:很多問題並非隨著年齡增長就能自動解決。一個人在情感和社交上的成熟度,與年齡無關,但與合理的家庭引導有關。年輕人開始新的人生,除了學業之外,方方面面都需要引導,而父母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長敞開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談談自己難過的時光,以及如何走過來的。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也經歷過類似的困惑和波動,她們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可以走得更近。

走過人生的父母可能會忘記自己當年的掙扎,取而代之對孩子說:我當年就沒有你這麼脆弱,你怎麼就不像我呢?父母站在高處對孩子指指點點、表達不滿,只需要一句話,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不值得把心裡話告訴你。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更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 告訴孩子,講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太傷人的話,以及不要過度曝光前任的隱私。

年輕人在感情中磕磕碰碰,難免一時衝動,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或在社交媒體曝光兩個人的私密對話,讓對方難堪等。

家長及時提醒孩子,為的不僅是保護對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學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到自己。父母的引導,而非指責,會給與孩子人生一份支持,讓她們獲得生活的智慧。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6. 該不該在網上刪除前任?

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有這個困惑。分手後難道不能做朋友嗎?

但心理學家們建議:在剛剛分手的那段時間,家長應該建議孩子,可以屏蔽對方朋友圈,不看對方的動態。否則會一天到晚被情緒綁架,讓對方操控自己的情緒:看到對方微笑的照片,懷疑對方忘了自己;看到對方跟另一個異性的照片,也會胡思亂想。

讓孩子儘量遠離社交媒體,多和朋友們線下聚會,允許孩子邀請朋友來家玩,以及多做戶外運動。這些舉措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其他人牽著走。

丹麥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095名成年人發現,那些一週不上社交媒體的人,反而有更高的人生滿意度。真實世界的朋友圈、線下的聚會和擁抱,都能更好的讓孩子獲得人生幸福感。

十幾歲的人,尚未成熟,更加需要一種親密和被需要的感覺,因而更容易被周圍人和情感影響。臨行前處理好感情問題,獲得熟人的支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開始新的人生。

倘若舊的情感懸而未決,遠距離的溝通和誤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更容易被放大,給孩子造成傷害,有的孩子會因此生病。

父母還要記得一點:很多問題並非隨著年齡增長就能自動解決。一個人在情感和社交上的成熟度,與年齡無關,但與合理的家庭引導有關。年輕人開始新的人生,除了學業之外,方方面面都需要引導,而父母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02-

室友管理,孩子能與他人共處一室嗎?


分手需要管理,相處更加需要管理。

孩子離家後,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與陌生人共處同一個空間,共同清潔房間,共用一個洗手間,但彼此生活習慣、睡眠的時間表卻是不同的。

在家時,孩子習慣了父母以她為主,全家人的時間表圍繞孩子的生活起居制定。但之後的人生,將不再有人配合、甚至尊重她的時間表和睡眠規律。這在離家的頭幾年裡可能成為巨大的挑戰,甚至成為誘發疾病的導火索。

孩子離家前,不妨提前適應“以家庭每個人為主”,而不是“以我為主”的生活方式。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長敞開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談談自己難過的時光,以及如何走過來的。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也經歷過類似的困惑和波動,她們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可以走得更近。

走過人生的父母可能會忘記自己當年的掙扎,取而代之對孩子說:我當年就沒有你這麼脆弱,你怎麼就不像我呢?父母站在高處對孩子指指點點、表達不滿,只需要一句話,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不值得把心裡話告訴你。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更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 告訴孩子,講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太傷人的話,以及不要過度曝光前任的隱私。

年輕人在感情中磕磕碰碰,難免一時衝動,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或在社交媒體曝光兩個人的私密對話,讓對方難堪等。

家長及時提醒孩子,為的不僅是保護對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學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到自己。父母的引導,而非指責,會給與孩子人生一份支持,讓她們獲得生活的智慧。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6. 該不該在網上刪除前任?

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有這個困惑。分手後難道不能做朋友嗎?

但心理學家們建議:在剛剛分手的那段時間,家長應該建議孩子,可以屏蔽對方朋友圈,不看對方的動態。否則會一天到晚被情緒綁架,讓對方操控自己的情緒:看到對方微笑的照片,懷疑對方忘了自己;看到對方跟另一個異性的照片,也會胡思亂想。

讓孩子儘量遠離社交媒體,多和朋友們線下聚會,允許孩子邀請朋友來家玩,以及多做戶外運動。這些舉措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其他人牽著走。

丹麥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095名成年人發現,那些一週不上社交媒體的人,反而有更高的人生滿意度。真實世界的朋友圈、線下的聚會和擁抱,都能更好的讓孩子獲得人生幸福感。

十幾歲的人,尚未成熟,更加需要一種親密和被需要的感覺,因而更容易被周圍人和情感影響。臨行前處理好感情問題,獲得熟人的支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開始新的人生。

倘若舊的情感懸而未決,遠距離的溝通和誤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更容易被放大,給孩子造成傷害,有的孩子會因此生病。

父母還要記得一點:很多問題並非隨著年齡增長就能自動解決。一個人在情感和社交上的成熟度,與年齡無關,但與合理的家庭引導有關。年輕人開始新的人生,除了學業之外,方方面面都需要引導,而父母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02-

室友管理,孩子能與他人共處一室嗎?


分手需要管理,相處更加需要管理。

孩子離家後,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與陌生人共處同一個空間,共同清潔房間,共用一個洗手間,但彼此生活習慣、睡眠的時間表卻是不同的。

在家時,孩子習慣了父母以她為主,全家人的時間表圍繞孩子的生活起居制定。但之後的人生,將不再有人配合、甚至尊重她的時間表和睡眠規律。這在離家的頭幾年裡可能成為巨大的挑戰,甚至成為誘發疾病的導火索。

孩子離家前,不妨提前適應“以家庭每個人為主”,而不是“以我為主”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同時,引導孩子預先樹立一個信念:室友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這跟運氣無關,而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當人與人住得太近,彼此來自不同家庭、國家、種族,一定會產生不和諧。

所以,預先把期望值降低,可以減少心理上的不適。家長還可以在孩子臨行前,嘗試以下的方法:

1. 與孩子討論她的底線。

引導孩子先清楚的瞭解自己,明確自己最不能接受什麼,而不是什麼都不能接受。

進行場景模擬:如果發生這些狀況,你該怎麼辦?

比如,你馬上要考試,10點必須休息,但室友帶朋友回來派對,你該如何應對?

讓孩子提前預估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明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提前跟室友溝通。

2. 引導孩子學習建立規則。

“同居”生活開始前,孩子可以主動提議建立寢室的規則,包括確立每個人的喜好、最不能容忍的事,以及房間清潔的時間表。

提前溝通,有助於更好的瞭解每個人,儘量避免小問題帶來的關係衝突。

3. 在抱怨室友奇葩前,先正視人與人的不同。

室友相處一段時間後,孩子可能覺得自己遇到的同伴是最奇葩的,有一系列無法容忍的習慣。家長不妨提前引導孩子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差異在所難免,先承認這一點,並調整預期。

家長可以談論自己的經歷,或者,更好的是介紹孩子認識大一些的師兄師姐,聽聽過來人的經歷。有時候,未必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孩子只需要知道,並不是只有她才會碰到這些問題,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這份情感支持格外重要。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長敞開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談談自己難過的時光,以及如何走過來的。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也經歷過類似的困惑和波動,她們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可以走得更近。

走過人生的父母可能會忘記自己當年的掙扎,取而代之對孩子說:我當年就沒有你這麼脆弱,你怎麼就不像我呢?父母站在高處對孩子指指點點、表達不滿,只需要一句話,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不值得把心裡話告訴你。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更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 告訴孩子,講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太傷人的話,以及不要過度曝光前任的隱私。

年輕人在感情中磕磕碰碰,難免一時衝動,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或在社交媒體曝光兩個人的私密對話,讓對方難堪等。

家長及時提醒孩子,為的不僅是保護對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學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到自己。父母的引導,而非指責,會給與孩子人生一份支持,讓她們獲得生活的智慧。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6. 該不該在網上刪除前任?

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有這個困惑。分手後難道不能做朋友嗎?

但心理學家們建議:在剛剛分手的那段時間,家長應該建議孩子,可以屏蔽對方朋友圈,不看對方的動態。否則會一天到晚被情緒綁架,讓對方操控自己的情緒:看到對方微笑的照片,懷疑對方忘了自己;看到對方跟另一個異性的照片,也會胡思亂想。

讓孩子儘量遠離社交媒體,多和朋友們線下聚會,允許孩子邀請朋友來家玩,以及多做戶外運動。這些舉措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其他人牽著走。

丹麥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095名成年人發現,那些一週不上社交媒體的人,反而有更高的人生滿意度。真實世界的朋友圈、線下的聚會和擁抱,都能更好的讓孩子獲得人生幸福感。

十幾歲的人,尚未成熟,更加需要一種親密和被需要的感覺,因而更容易被周圍人和情感影響。臨行前處理好感情問題,獲得熟人的支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開始新的人生。

倘若舊的情感懸而未決,遠距離的溝通和誤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更容易被放大,給孩子造成傷害,有的孩子會因此生病。

父母還要記得一點:很多問題並非隨著年齡增長就能自動解決。一個人在情感和社交上的成熟度,與年齡無關,但與合理的家庭引導有關。年輕人開始新的人生,除了學業之外,方方面面都需要引導,而父母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02-

室友管理,孩子能與他人共處一室嗎?


分手需要管理,相處更加需要管理。

孩子離家後,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與陌生人共處同一個空間,共同清潔房間,共用一個洗手間,但彼此生活習慣、睡眠的時間表卻是不同的。

在家時,孩子習慣了父母以她為主,全家人的時間表圍繞孩子的生活起居制定。但之後的人生,將不再有人配合、甚至尊重她的時間表和睡眠規律。這在離家的頭幾年裡可能成為巨大的挑戰,甚至成為誘發疾病的導火索。

孩子離家前,不妨提前適應“以家庭每個人為主”,而不是“以我為主”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同時,引導孩子預先樹立一個信念:室友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這跟運氣無關,而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當人與人住得太近,彼此來自不同家庭、國家、種族,一定會產生不和諧。

所以,預先把期望值降低,可以減少心理上的不適。家長還可以在孩子臨行前,嘗試以下的方法:

1. 與孩子討論她的底線。

引導孩子先清楚的瞭解自己,明確自己最不能接受什麼,而不是什麼都不能接受。

進行場景模擬:如果發生這些狀況,你該怎麼辦?

比如,你馬上要考試,10點必須休息,但室友帶朋友回來派對,你該如何應對?

讓孩子提前預估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明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提前跟室友溝通。

2. 引導孩子學習建立規則。

“同居”生活開始前,孩子可以主動提議建立寢室的規則,包括確立每個人的喜好、最不能容忍的事,以及房間清潔的時間表。

提前溝通,有助於更好的瞭解每個人,儘量避免小問題帶來的關係衝突。

3. 在抱怨室友奇葩前,先正視人與人的不同。

室友相處一段時間後,孩子可能覺得自己遇到的同伴是最奇葩的,有一系列無法容忍的習慣。家長不妨提前引導孩子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差異在所難免,先承認這一點,並調整預期。

家長可以談論自己的經歷,或者,更好的是介紹孩子認識大一些的師兄師姐,聽聽過來人的經歷。有時候,未必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孩子只需要知道,並不是只有她才會碰到這些問題,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這份情感支持格外重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及時溝通,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當室友相處遇到問題時,家長需要鼓勵孩子及時溝通。

家長在場景模擬時,可以提醒孩子,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等到情緒冷靜時,及時溝通。

溝通時要具體,針對某件具體的事,不要翻舊賬,不要做人身攻擊,並提出改進的建議。很多矛盾升級,主要是因為缺乏及時的溝通,或溝通的方式欠妥。

5. 無法溝通時,儘量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家長可以提醒孩子,不是所有的溝通都有效,有些人也許過於自我,拒絕改變。

這時候,你可以做的便是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避免跟室友碰撞。比如,她的Party時間,你可以去圖書館學習。這並非退讓,而是給自己爭取獨處的時間。

6. 求助於宿管員,必要時換宿舍。

小問題可以溝通、或者避開,但大的問題無法協調時,孩子應該考慮更換宿舍。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會在她身邊,理解她所經歷的,並儘量給與支持。

"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前不久,跟朋友即將遠行留學的女兒吃飯。當我開始囉囉嗦嗦分享留學前的行李清單、安全問題時,我發現,小姑娘的眼神根本不在線……

一聊,原來小妹妹最憂慮的,並不是箱子裡要帶什麼,會有多重……而是:

馬上與男朋友相隔兩地該怎麼辦,提前分手,還是維繫感情?平時學習緊張,在家裡都睡不好覺,萬一今後遇到奇葩室友,更加無法睡好該怎麼辦?


再聯想一下我自己,的確啊,家鄉的情感牽絆、以及壓力下的睡眠問題,這真是遠在異國實實在在的挑戰!然而這些重要事情,又是如何在行前被我們忽略掉的呢?

-01-

你的孩子學會“分手管理”了嗎?


回想當年我們出發前,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旅行箱裡該帶些什麼,留下什麼,卻缺少一個有經驗的人與我們談一談:遠行時,情緒上應該帶走什麼,留下什麼。

如今18歲的孩子比我們當年成熟,很多人已經有交往時間較長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在熱絡聊天和互相依賴著。當這樣一段感情即將被距離挑戰,既思念又擔憂,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翻一翻英美的家庭教育讀物,孩子念大學前的分手管理,已經成了被反覆談論的問題。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青春期的親密關係,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迴避、打壓,不如給孩子一些正確引導。畢竟,瞞著家長搞地下工作,孩子可能遭受的傷害更加巨大。而那些完全缺乏經驗和引導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往往因為過於單純理想化,導致情感與婚姻的失敗。

在遠距離戀愛中,首先困擾孩子們的是:因為距離,我要不要主動提出分手?

家長們往往根據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喜好,給與孩子建議。比如:這個人不值得,你這麼優秀,在當地能找到更好的;

或者,這個人很優秀,你可千萬別放手,回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家長們一聽到戀愛,想到的常常是未來的婚姻。但事實上,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她與不同的人交往,主要是為了瞭解什麼是親密關係,人與人有哪些差異,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學到的是人際交往和自我認同的一堂課。

當距離遠了,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處理一段關係,如何既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傷害到別人;如何維持與故人的聯結。她需要的是人與人關係,而並非婚姻的一堂課。一旦處理不好,無論自己受傷,還是對方受傷,孩子都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她的學習和生活。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更麻煩的一種情況是,孩子的交往對象首先提出了分手,而孩子仍然放不下。遠行前很難過,即使到了當地,一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仍然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綜合國內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讀物,以及過來人的經驗教訓,給與以下建議:

1. 充分重視孩子的情感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這點事不算什麼。很多父母覺得,十幾歲時候的戀情,不是認真的,即使受到傷害,也不過是成長中的一課。

然而實際上,調研跟蹤的結果發現,很多人因為十幾歲時缺乏引導,沒有成年人跟他們談論情感的問題,結果在愛情上受傷,影響一輩子的親密關係。

特別是那些父母過於繁忙,或者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缺少親人、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當中,分手會更加劇不安全感。

一旦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孩子的應激性自我保護,難以再次投入親密關係,影響未來的生活。

2. 多傾聽、少評論。

孩子在遠行前,與父母的溝通與信任關係很重要。當父母評判孩子的男女朋友,流露出對於對方的不滿,等於否定了孩子的判斷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難以溝通。

每個人都有兩面,在讚揚和否定一個人之前,不妨也聽聽孩子的表達,引導孩子關注到人和事的多面性,理性的討論問題。

3. 允許孩子傾訴。

假如孩子被分手了,父母先不用著急安慰說:很快會好的,你會遇到更好的。雖然,我們過來人知道這是事實,然而孩子的情感還不夠成熟,她的關注點仍在前一任身上。

這時候,家長應該允許他傾訴,允許她表達傷心,並告訴她,你能夠理解她,你永遠愛她。

假如孩子付出了太多,放手時不甘心,忍不住想要聯繫。家長在表達理解的同時,可以跟孩子談談:你喜歡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有沒有把對方理想化?

很多時候,過度投入又收不回來的感情,就是一種“沉沒成本(Sunk Cost)”,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最初想要的是什麼。假如一個伴侶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忽略你的需要,那就應該及時止損,果斷分手。在錯誤的人身上繼續耗費時間,只會加重你的沉沒成本。

有些孩子擔心的並不是分手本身,而是同學們的反應。家長充分聽取孩子的傾訴,瞭解她擔心的重點,可以幫她及時重建自信,讓她有能力主動獲得戀愛之外的友情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長敞開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談談自己難過的時光,以及如何走過來的。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也經歷過類似的困惑和波動,她們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可以走得更近。

走過人生的父母可能會忘記自己當年的掙扎,取而代之對孩子說:我當年就沒有你這麼脆弱,你怎麼就不像我呢?父母站在高處對孩子指指點點、表達不滿,只需要一句話,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不值得把心裡話告訴你。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更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 告訴孩子,講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太傷人的話,以及不要過度曝光前任的隱私。

年輕人在感情中磕磕碰碰,難免一時衝動,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或在社交媒體曝光兩個人的私密對話,讓對方難堪等。

家長及時提醒孩子,為的不僅是保護對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學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到自己。父母的引導,而非指責,會給與孩子人生一份支持,讓她們獲得生活的智慧。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6. 該不該在網上刪除前任?

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有這個困惑。分手後難道不能做朋友嗎?

但心理學家們建議:在剛剛分手的那段時間,家長應該建議孩子,可以屏蔽對方朋友圈,不看對方的動態。否則會一天到晚被情緒綁架,讓對方操控自己的情緒:看到對方微笑的照片,懷疑對方忘了自己;看到對方跟另一個異性的照片,也會胡思亂想。

讓孩子儘量遠離社交媒體,多和朋友們線下聚會,允許孩子邀請朋友來家玩,以及多做戶外運動。這些舉措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其他人牽著走。

丹麥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095名成年人發現,那些一週不上社交媒體的人,反而有更高的人生滿意度。真實世界的朋友圈、線下的聚會和擁抱,都能更好的讓孩子獲得人生幸福感。

十幾歲的人,尚未成熟,更加需要一種親密和被需要的感覺,因而更容易被周圍人和情感影響。臨行前處理好感情問題,獲得熟人的支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開始新的人生。

倘若舊的情感懸而未決,遠距離的溝通和誤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更容易被放大,給孩子造成傷害,有的孩子會因此生病。

父母還要記得一點:很多問題並非隨著年齡增長就能自動解決。一個人在情感和社交上的成熟度,與年齡無關,但與合理的家庭引導有關。年輕人開始新的人生,除了學業之外,方方面面都需要引導,而父母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02-

室友管理,孩子能與他人共處一室嗎?


分手需要管理,相處更加需要管理。

孩子離家後,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與陌生人共處同一個空間,共同清潔房間,共用一個洗手間,但彼此生活習慣、睡眠的時間表卻是不同的。

在家時,孩子習慣了父母以她為主,全家人的時間表圍繞孩子的生活起居制定。但之後的人生,將不再有人配合、甚至尊重她的時間表和睡眠規律。這在離家的頭幾年裡可能成為巨大的挑戰,甚至成為誘發疾病的導火索。

孩子離家前,不妨提前適應“以家庭每個人為主”,而不是“以我為主”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同時,引導孩子預先樹立一個信念:室友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這跟運氣無關,而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當人與人住得太近,彼此來自不同家庭、國家、種族,一定會產生不和諧。

所以,預先把期望值降低,可以減少心理上的不適。家長還可以在孩子臨行前,嘗試以下的方法:

1. 與孩子討論她的底線。

引導孩子先清楚的瞭解自己,明確自己最不能接受什麼,而不是什麼都不能接受。

進行場景模擬:如果發生這些狀況,你該怎麼辦?

比如,你馬上要考試,10點必須休息,但室友帶朋友回來派對,你該如何應對?

讓孩子提前預估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明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提前跟室友溝通。

2. 引導孩子學習建立規則。

“同居”生活開始前,孩子可以主動提議建立寢室的規則,包括確立每個人的喜好、最不能容忍的事,以及房間清潔的時間表。

提前溝通,有助於更好的瞭解每個人,儘量避免小問題帶來的關係衝突。

3. 在抱怨室友奇葩前,先正視人與人的不同。

室友相處一段時間後,孩子可能覺得自己遇到的同伴是最奇葩的,有一系列無法容忍的習慣。家長不妨提前引導孩子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差異在所難免,先承認這一點,並調整預期。

家長可以談論自己的經歷,或者,更好的是介紹孩子認識大一些的師兄師姐,聽聽過來人的經歷。有時候,未必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孩子只需要知道,並不是只有她才會碰到這些問題,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這份情感支持格外重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4. 及時溝通,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當室友相處遇到問題時,家長需要鼓勵孩子及時溝通。

家長在場景模擬時,可以提醒孩子,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等到情緒冷靜時,及時溝通。

溝通時要具體,針對某件具體的事,不要翻舊賬,不要做人身攻擊,並提出改進的建議。很多矛盾升級,主要是因為缺乏及時的溝通,或溝通的方式欠妥。

5. 無法溝通時,儘量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家長可以提醒孩子,不是所有的溝通都有效,有些人也許過於自我,拒絕改變。

這時候,你可以做的便是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避免跟室友碰撞。比如,她的Party時間,你可以去圖書館學習。這並非退讓,而是給自己爭取獨處的時間。

6. 求助於宿管員,必要時換宿舍。

小問題可以溝通、或者避開,但大的問題無法協調時,孩子應該考慮更換宿舍。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會在她身邊,理解她所經歷的,並儘量給與支持。

在美國,戀愛、相處、分手……都是孩子十八歲前的必修課


孩子漫長的人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意義將越來越淡化,而生活與溝通的能力將變得格外重要。

許多衝突,以及身心疾病,都是長期不懂得如何面對情感問題,如何與身邊人溝通,而慢慢累積下來的。

父母送孩子遠行,在準備行囊的同時,也請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智慧打包進去,那將是一生無價的禮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