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不完美媽媽 語文 幼兒園 平涼家長之家 2019-08-21
"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全部都備妥了,而且都是孩子自己挑得最喜歡的。萬事具備,只差開學。可是吧,越接近開學,這心裡頭越沒底兒。作為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家長,應當怎麼做呢?

答:謝邀。作為一年級小學生家長,當務之急最需要準備好的,不是孩子的學習用具,更不是要求孩子考第一的高期望值和學習成績,而是家長自己的面對”小學生家長“這個新身份時候”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態!如何判斷新身份和新角色中的自己心態是否平和呢?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有沒有撕孩子作業的衝動或行為!“撕作業的衝動或行為,為什麼可以作為判斷”小學生家長“是不是功利心太重、是不是身份適應不良的依據呢?原因也簡單:”容錯胸懷“是一個家長是否合格的最起碼標尺。

"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全部都備妥了,而且都是孩子自己挑得最喜歡的。萬事具備,只差開學。可是吧,越接近開學,這心裡頭越沒底兒。作為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家長,應當怎麼做呢?

答:謝邀。作為一年級小學生家長,當務之急最需要準備好的,不是孩子的學習用具,更不是要求孩子考第一的高期望值和學習成績,而是家長自己的面對”小學生家長“這個新身份時候”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態!如何判斷新身份和新角色中的自己心態是否平和呢?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有沒有撕孩子作業的衝動或行為!“撕作業的衝動或行為,為什麼可以作為判斷”小學生家長“是不是功利心太重、是不是身份適應不良的依據呢?原因也簡單:”容錯胸懷“是一個家長是否合格的最起碼標尺。

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1、被撕掉作業,沒人體諒他也會絕望

孩兒從幼兒園的無序狀態,升入小學之後的第一年第一學期頭倆月,是我至今想起來都一堆亂麻各種焦灼熬煎、針氈上坐、油鍋裡烹的兩個月。

那個時候,我莫名其妙的就堅定的認定,作業本上鮮紅色的對號和試卷上鮮紅色的雙百,就意味著孩兒美好的、光輝燦爛的前程和未來,是他一輩子或黯淡無光或閃閃發光的分界線——是的,我自己過得不怎麼好。我希望他作業上清一色都是紅色對號,希望他試卷上清一色都是紅色雙百,似乎只有這樣他的人生才有希望,我的人生才有希望。

我回憶不起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候是怎麼樣對待作業的,但我對孩兒作業的要求之嚴格,絕對超過我自己上小學一年級時候的十倍甚至百倍。我希望他每一個生字都寫得整整齊齊,希望他每一道題都做得漂漂亮亮,希望每一次考試題捲上都是大大的、含笑的100分,希望每一道答案後面都是太陽光一樣明亮耀眼的對勾。所以,孩兒每天的作業時間幾乎都成了我與他之間一場艱苦卓絕的拉鋸戰。他寫,我不在旁邊看,我自以為“只要結果”是對他良好習慣、責任心等等最好的培養。孩兒很盡力,但卻並不能使我滿意。答題對了,我嫌他字寫的不好,橫畫不夠平、豎畫不夠直、一筆一畫都不在它們該在的地方,如此等等,我總有理由不滿意——不滿意最極致和頂峰的表達就是撕作業!

每次撕了還不解恨,還要揉碎了,扔了,恨不得再踩上幾腳才能表達我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惱怒和失望!

孩兒每次都默默地撿拾起來鋪開來照著重抄一遍,就連這樣的小動作我都覺得不能容忍,我希望他自己動腦子獨立思考著重寫一遍,而不是照著已經被我撕掉的再抄一遍,類似於這樣的細節這樣的折磨每天都在上演——一個成年人,一個為人母親的,得是有多蠢啊,才會這樣無休無止無度的傷害一個年幼的孩子!

我把作業撕了,我甚至都沒告訴他,為什麼被撕了。我頂多是冠冕堂皇說怎麼能這麼做?或者字怎麼能這麼寫?太難看了。是的,我只憑我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下判斷,我沒有給他標準,沒有給他嚴格的標準和具體的、可行的、可操作的規範,我只憑一時之喜之惡就把他付出一小時甚至更多時間認認真真寫的作業給撕了!

我以強勢的、高高在上的上帝的姿態,希望撕作業這件事能夠有類似於佛家“當頭棒喝”的良好成效,我從不曾站在一個七歲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他的感受,我不知道他在教室裡在學校裡的任何狀態,包括遭受某位不配堪為人師的老師不管時間地點不問前因後果的、長達兩年的欺凌(這件事以後會單獨作一個專題)。那個時候,我眼睛裡和心裡似乎空空如也,就只會且只懂得關注作業完成了沒有、完成的好不好;有沒有考試、在班裡排名第幾。

如果非得要再加上點關注內容,不過就兩條,一是飯吃飽了沒,二是加減了衣裳沒——如今想起來覺得自己神經質的近乎可笑,一個7歲的孩子,吃飽還是沒吃飽、冷了還是暖了他自己能不知道嗎?而我,卻以我的感受替代了他的感受,我使他必須認同並且順從這世間有一種餓叫”媽覺得你餓“、這世間有一種冷叫”媽覺得你冷“!

真是恐怖啊,那兩個月!那兩個月是我在一張白紙一樣的孩兒的心靈上重重塗上了汙點的兩個月,那汙點永不可能抹去,那時光永不可能重新再來!真是可惡啊,我連最基本的做人都不曾學會,更遑論乎一個”足夠好“的母親?

且讓我們回過頭去,以如今的悔恨與反思,再回望多年前的這個”撕作業“事件!

"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全部都備妥了,而且都是孩子自己挑得最喜歡的。萬事具備,只差開學。可是吧,越接近開學,這心裡頭越沒底兒。作為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家長,應當怎麼做呢?

答:謝邀。作為一年級小學生家長,當務之急最需要準備好的,不是孩子的學習用具,更不是要求孩子考第一的高期望值和學習成績,而是家長自己的面對”小學生家長“這個新身份時候”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態!如何判斷新身份和新角色中的自己心態是否平和呢?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有沒有撕孩子作業的衝動或行為!“撕作業的衝動或行為,為什麼可以作為判斷”小學生家長“是不是功利心太重、是不是身份適應不良的依據呢?原因也簡單:”容錯胸懷“是一個家長是否合格的最起碼標尺。

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1、被撕掉作業,沒人體諒他也會絕望

孩兒從幼兒園的無序狀態,升入小學之後的第一年第一學期頭倆月,是我至今想起來都一堆亂麻各種焦灼熬煎、針氈上坐、油鍋裡烹的兩個月。

那個時候,我莫名其妙的就堅定的認定,作業本上鮮紅色的對號和試卷上鮮紅色的雙百,就意味著孩兒美好的、光輝燦爛的前程和未來,是他一輩子或黯淡無光或閃閃發光的分界線——是的,我自己過得不怎麼好。我希望他作業上清一色都是紅色對號,希望他試卷上清一色都是紅色雙百,似乎只有這樣他的人生才有希望,我的人生才有希望。

我回憶不起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候是怎麼樣對待作業的,但我對孩兒作業的要求之嚴格,絕對超過我自己上小學一年級時候的十倍甚至百倍。我希望他每一個生字都寫得整整齊齊,希望他每一道題都做得漂漂亮亮,希望每一次考試題捲上都是大大的、含笑的100分,希望每一道答案後面都是太陽光一樣明亮耀眼的對勾。所以,孩兒每天的作業時間幾乎都成了我與他之間一場艱苦卓絕的拉鋸戰。他寫,我不在旁邊看,我自以為“只要結果”是對他良好習慣、責任心等等最好的培養。孩兒很盡力,但卻並不能使我滿意。答題對了,我嫌他字寫的不好,橫畫不夠平、豎畫不夠直、一筆一畫都不在它們該在的地方,如此等等,我總有理由不滿意——不滿意最極致和頂峰的表達就是撕作業!

每次撕了還不解恨,還要揉碎了,扔了,恨不得再踩上幾腳才能表達我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惱怒和失望!

孩兒每次都默默地撿拾起來鋪開來照著重抄一遍,就連這樣的小動作我都覺得不能容忍,我希望他自己動腦子獨立思考著重寫一遍,而不是照著已經被我撕掉的再抄一遍,類似於這樣的細節這樣的折磨每天都在上演——一個成年人,一個為人母親的,得是有多蠢啊,才會這樣無休無止無度的傷害一個年幼的孩子!

我把作業撕了,我甚至都沒告訴他,為什麼被撕了。我頂多是冠冕堂皇說怎麼能這麼做?或者字怎麼能這麼寫?太難看了。是的,我只憑我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下判斷,我沒有給他標準,沒有給他嚴格的標準和具體的、可行的、可操作的規範,我只憑一時之喜之惡就把他付出一小時甚至更多時間認認真真寫的作業給撕了!

我以強勢的、高高在上的上帝的姿態,希望撕作業這件事能夠有類似於佛家“當頭棒喝”的良好成效,我從不曾站在一個七歲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他的感受,我不知道他在教室裡在學校裡的任何狀態,包括遭受某位不配堪為人師的老師不管時間地點不問前因後果的、長達兩年的欺凌(這件事以後會單獨作一個專題)。那個時候,我眼睛裡和心裡似乎空空如也,就只會且只懂得關注作業完成了沒有、完成的好不好;有沒有考試、在班裡排名第幾。

如果非得要再加上點關注內容,不過就兩條,一是飯吃飽了沒,二是加減了衣裳沒——如今想起來覺得自己神經質的近乎可笑,一個7歲的孩子,吃飽還是沒吃飽、冷了還是暖了他自己能不知道嗎?而我,卻以我的感受替代了他的感受,我使他必須認同並且順從這世間有一種餓叫”媽覺得你餓“、這世間有一種冷叫”媽覺得你冷“!

真是恐怖啊,那兩個月!那兩個月是我在一張白紙一樣的孩兒的心靈上重重塗上了汙點的兩個月,那汙點永不可能抹去,那時光永不可能重新再來!真是可惡啊,我連最基本的做人都不曾學會,更遑論乎一個”足夠好“的母親?

且讓我們回過頭去,以如今的悔恨與反思,再回望多年前的這個”撕作業“事件!

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2、家長為什麼會幹出“撕作業”的蠢事?

影響非常深刻有兩件事:

一是一年級上半學期語文生字裡有“地”這個字,天地的“地”,很簡單吧?對我們作家長的來說很簡單,對如今的孩兒來說也很簡單。可是我曾經花了3個小時去教他,我費了很大功夫把他那天學習的六個生字都做了卡片,並且非常用心地在每個卡片背面都畫上了相應的、他能夠識字的圖案,其他五個字他很快就認下了,可就是這個“地”字,他無論如何也記不住。反反覆覆無數遍,過幾分鐘再回頭檢查,他依舊一臉茫然,要不就胡亂猜著答一個;我強壓了心頭煩燥想了個玩找字找卡片的遊戲,每次他都能從打亂的六張卡片中按圖索驥迅速準確的找到相應的字,唯獨這個“地”字,卡片他倒是能找著(除卻那五個剩下的就這一個啊),可當我卡片正面朝上指著那個“地”字問他是什麼字的時候,他總是會說“天地的‘天’!”我重複強調說,“天地的‘地’!”他會很認真地跟著念幾遍。可過會兒繼續回頭去找卡片,對著那張他又會說是天地的“天”。若不是他小臉上滿滿的純真和稚氣,我幾乎都要疑心他那是故意給我添堵的了!那三個小時的後半部分,我幾乎處於某種弦隨時會錚一聲崩斷的狀態,那個大約就叫崩潰的邊緣吧?憤怒、生氣、焦燥和無邊無際的無力感幾乎將吞沒……在堪堪將要暴發的那一刻,我咬咬牙讓自己停下來離開他的房間走到我自己的房間,我無力地靠在窗前無意識望向外頭,那一刻,大地是那樣的沉靜,夜色是那樣的迷人,月光一點點灑下來,窗臺上的花兒開得正豔——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大地這個“地”字,這個一天天成長著的小生命終究是要學會的,只不過此刻不是他學會的那個時間,此刻的我也不是那個教會他並見證他學會了的人,僅此而已。

差不多是同一兩天,發生的類似的第二件事是關於數學,有道題是10+1等於幾,他每次都做錯。我特別不能想象這怎麼會錯呢?這麼簡單的呀!每一次錯,我每一次的情緒都在高峰與低谷之間跌宕。所幸是有過大地的“地”那個字的啟蒙,那換個角度的不一樣的體驗使我很快就明白,10+1等於11在成年人來看簡直簡單的不像話,可是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完全的另一個質的變化,十以內的加減法,只是十以內的,都是一位數;10+1,這是一個邊界,這牽扯到兩位數,牽扯到二進位問題,他一時半會兒無法理解這完全是正常的呀,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他今天不明白,明天不明白,後天不明白,難道他八歲時候十八歲時候還不明白嗎?

3、家長怎麼做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一年級新生家長”?

如果我在他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時候,就同時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那麼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的這兩個月,這摧殘他也摧殘我的兩個月就不會有!

多麼遺憾啊,那時候年輕,不懂太多,自以為是的太多,愛孩子的那顆心,簡直就是一片鈞瓷,是一不小心就會碎成渣渣的脆弱,是“黃金萬兩不如鈞瓷一片”的昂貴!所幸是,那樣的近乎神經質的狀態只有兩個月,兩個月足夠教會我明白,考試成績低了高了沒什麼,作業做好做壞沒什麼;現在不懂沒關係總有一天會懂,現在不會沒關係總有一會能會,我教不會他沒關係總有人能教會他。

從此以後,在孩兒學習事上,我完全撒手了,我只負責把自己做好,把自己活好,每天開開心心上班,每天漂漂亮亮回來,每天多讀幾頁書多進步一點點。慢慢地,神奇地,孩兒的作業竟是越來越好了,那夢寐以求的鮮紅色的對號越來越多,分數也緩慢而堅定的處於螺旋式上升狀態了。最讓我無限欣慰和感動的是,有段時間我身體出了點問題,孩兒小小年紀,竟是每天下學之後主動會帶這樣那樣我喜歡吃的回來,會力所能及地動手做飯,數九寒天進門時候桌上冒著熱氣的一鍋子燴菜、一碗軟糯糯的米飯,催生了多少為人母親的驕傲與眼淚啊!

浸淫家庭教育以來,經手的無數案例中,發現居然有無數”小學一年級家長“前赴後繼幹著我當年幹過的蠢事!每一雙本該”扶上馬送一程“的慈母溫柔之手,都曾暴烈而”愛之深“地撕過孩子的作業——我們撕作業只憑自己一時情緒和怒其不爭的激憤,就像我們的上級毫無理由地把我們辛辛苦苦熬了幾個小時趕出來的文案一次又一次撕碎了扔到我們臉上一樣,我們會難受、會憤怒、會絕望,孩子也是人,是比我們更弱更小的人、是對我們更親更信的人,來自於我們的傷害與作踐,他的難受、憤怒與絕望只會更深更恆久!

如果,我們事先與孩子有一個嚴格的、標準的、可操作的約定,比如一頁作業要寫50個字,那麼就必須保證45個字都是對的,都是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如果錯字和歪七扭八的字高於5個,那就必須重寫,不是整篇重寫,是把錯了的字在下一頁重寫,每一個字加寫兩遍;當然,如果清晰度和錯字高於45個就必須整篇重寫,重寫時候將寫錯的那份作業與重寫的作業裝訂在一起,像黑檔案與紅檔案一樣相互比對以昭示變化,該有多好。再比如數學,一頁題有10道,那就必須保證7道以上是對的,錯了的3道必須在下一頁重做;如果整頁錯題超過7道,那整頁就得重做的。這樣的話,孩子有了明確的標準和方向,自然就會以此為目標的,不合乎這標準,不用我們開口,孩子自己就會知道怎麼處理——而留存下來的錯作業和錯題本,都是最具個性化、最能幫助到孩子的學習資料,更是孩子”眼見為實“的成長史詩與記錄。

“要允許你們的孩子去追尋他們自己的生活,犯他們自己的錯誤。在這個隨時重新洗牌的社會裡,有激情,有膽魄,會處世的孩子一定錯不了!”

所幸是,我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後半段認識到了這一點,也打心底裡明白了身為母親的定位。我不是他的任課老師,我可以不必教他過多的學科知識;我只是他的媽媽,我必須要做的是春風化雨引領他的德行。家不是學校,家只是他累了之後回來靠岸加油、提拔精神、再次出發的地方,他在學校裡會一路跟著老師學習更專業、更精深的知識,他在家裡更需要完成的是做人之路,正如陳獨秀所說,“蒙學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進行道德的啟蒙!”

"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全部都備妥了,而且都是孩子自己挑得最喜歡的。萬事具備,只差開學。可是吧,越接近開學,這心裡頭越沒底兒。作為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家長,應當怎麼做呢?

答:謝邀。作為一年級小學生家長,當務之急最需要準備好的,不是孩子的學習用具,更不是要求孩子考第一的高期望值和學習成績,而是家長自己的面對”小學生家長“這個新身份時候”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態!如何判斷新身份和新角色中的自己心態是否平和呢?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有沒有撕孩子作業的衝動或行為!“撕作業的衝動或行為,為什麼可以作為判斷”小學生家長“是不是功利心太重、是不是身份適應不良的依據呢?原因也簡單:”容錯胸懷“是一個家長是否合格的最起碼標尺。

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1、被撕掉作業,沒人體諒他也會絕望

孩兒從幼兒園的無序狀態,升入小學之後的第一年第一學期頭倆月,是我至今想起來都一堆亂麻各種焦灼熬煎、針氈上坐、油鍋裡烹的兩個月。

那個時候,我莫名其妙的就堅定的認定,作業本上鮮紅色的對號和試卷上鮮紅色的雙百,就意味著孩兒美好的、光輝燦爛的前程和未來,是他一輩子或黯淡無光或閃閃發光的分界線——是的,我自己過得不怎麼好。我希望他作業上清一色都是紅色對號,希望他試卷上清一色都是紅色雙百,似乎只有這樣他的人生才有希望,我的人生才有希望。

我回憶不起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候是怎麼樣對待作業的,但我對孩兒作業的要求之嚴格,絕對超過我自己上小學一年級時候的十倍甚至百倍。我希望他每一個生字都寫得整整齊齊,希望他每一道題都做得漂漂亮亮,希望每一次考試題捲上都是大大的、含笑的100分,希望每一道答案後面都是太陽光一樣明亮耀眼的對勾。所以,孩兒每天的作業時間幾乎都成了我與他之間一場艱苦卓絕的拉鋸戰。他寫,我不在旁邊看,我自以為“只要結果”是對他良好習慣、責任心等等最好的培養。孩兒很盡力,但卻並不能使我滿意。答題對了,我嫌他字寫的不好,橫畫不夠平、豎畫不夠直、一筆一畫都不在它們該在的地方,如此等等,我總有理由不滿意——不滿意最極致和頂峰的表達就是撕作業!

每次撕了還不解恨,還要揉碎了,扔了,恨不得再踩上幾腳才能表達我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惱怒和失望!

孩兒每次都默默地撿拾起來鋪開來照著重抄一遍,就連這樣的小動作我都覺得不能容忍,我希望他自己動腦子獨立思考著重寫一遍,而不是照著已經被我撕掉的再抄一遍,類似於這樣的細節這樣的折磨每天都在上演——一個成年人,一個為人母親的,得是有多蠢啊,才會這樣無休無止無度的傷害一個年幼的孩子!

我把作業撕了,我甚至都沒告訴他,為什麼被撕了。我頂多是冠冕堂皇說怎麼能這麼做?或者字怎麼能這麼寫?太難看了。是的,我只憑我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下判斷,我沒有給他標準,沒有給他嚴格的標準和具體的、可行的、可操作的規範,我只憑一時之喜之惡就把他付出一小時甚至更多時間認認真真寫的作業給撕了!

我以強勢的、高高在上的上帝的姿態,希望撕作業這件事能夠有類似於佛家“當頭棒喝”的良好成效,我從不曾站在一個七歲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他的感受,我不知道他在教室裡在學校裡的任何狀態,包括遭受某位不配堪為人師的老師不管時間地點不問前因後果的、長達兩年的欺凌(這件事以後會單獨作一個專題)。那個時候,我眼睛裡和心裡似乎空空如也,就只會且只懂得關注作業完成了沒有、完成的好不好;有沒有考試、在班裡排名第幾。

如果非得要再加上點關注內容,不過就兩條,一是飯吃飽了沒,二是加減了衣裳沒——如今想起來覺得自己神經質的近乎可笑,一個7歲的孩子,吃飽還是沒吃飽、冷了還是暖了他自己能不知道嗎?而我,卻以我的感受替代了他的感受,我使他必須認同並且順從這世間有一種餓叫”媽覺得你餓“、這世間有一種冷叫”媽覺得你冷“!

真是恐怖啊,那兩個月!那兩個月是我在一張白紙一樣的孩兒的心靈上重重塗上了汙點的兩個月,那汙點永不可能抹去,那時光永不可能重新再來!真是可惡啊,我連最基本的做人都不曾學會,更遑論乎一個”足夠好“的母親?

且讓我們回過頭去,以如今的悔恨與反思,再回望多年前的這個”撕作業“事件!

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2、家長為什麼會幹出“撕作業”的蠢事?

影響非常深刻有兩件事:

一是一年級上半學期語文生字裡有“地”這個字,天地的“地”,很簡單吧?對我們作家長的來說很簡單,對如今的孩兒來說也很簡單。可是我曾經花了3個小時去教他,我費了很大功夫把他那天學習的六個生字都做了卡片,並且非常用心地在每個卡片背面都畫上了相應的、他能夠識字的圖案,其他五個字他很快就認下了,可就是這個“地”字,他無論如何也記不住。反反覆覆無數遍,過幾分鐘再回頭檢查,他依舊一臉茫然,要不就胡亂猜著答一個;我強壓了心頭煩燥想了個玩找字找卡片的遊戲,每次他都能從打亂的六張卡片中按圖索驥迅速準確的找到相應的字,唯獨這個“地”字,卡片他倒是能找著(除卻那五個剩下的就這一個啊),可當我卡片正面朝上指著那個“地”字問他是什麼字的時候,他總是會說“天地的‘天’!”我重複強調說,“天地的‘地’!”他會很認真地跟著念幾遍。可過會兒繼續回頭去找卡片,對著那張他又會說是天地的“天”。若不是他小臉上滿滿的純真和稚氣,我幾乎都要疑心他那是故意給我添堵的了!那三個小時的後半部分,我幾乎處於某種弦隨時會錚一聲崩斷的狀態,那個大約就叫崩潰的邊緣吧?憤怒、生氣、焦燥和無邊無際的無力感幾乎將吞沒……在堪堪將要暴發的那一刻,我咬咬牙讓自己停下來離開他的房間走到我自己的房間,我無力地靠在窗前無意識望向外頭,那一刻,大地是那樣的沉靜,夜色是那樣的迷人,月光一點點灑下來,窗臺上的花兒開得正豔——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大地這個“地”字,這個一天天成長著的小生命終究是要學會的,只不過此刻不是他學會的那個時間,此刻的我也不是那個教會他並見證他學會了的人,僅此而已。

差不多是同一兩天,發生的類似的第二件事是關於數學,有道題是10+1等於幾,他每次都做錯。我特別不能想象這怎麼會錯呢?這麼簡單的呀!每一次錯,我每一次的情緒都在高峰與低谷之間跌宕。所幸是有過大地的“地”那個字的啟蒙,那換個角度的不一樣的體驗使我很快就明白,10+1等於11在成年人來看簡直簡單的不像話,可是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完全的另一個質的變化,十以內的加減法,只是十以內的,都是一位數;10+1,這是一個邊界,這牽扯到兩位數,牽扯到二進位問題,他一時半會兒無法理解這完全是正常的呀,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他今天不明白,明天不明白,後天不明白,難道他八歲時候十八歲時候還不明白嗎?

3、家長怎麼做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一年級新生家長”?

如果我在他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時候,就同時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那麼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的這兩個月,這摧殘他也摧殘我的兩個月就不會有!

多麼遺憾啊,那時候年輕,不懂太多,自以為是的太多,愛孩子的那顆心,簡直就是一片鈞瓷,是一不小心就會碎成渣渣的脆弱,是“黃金萬兩不如鈞瓷一片”的昂貴!所幸是,那樣的近乎神經質的狀態只有兩個月,兩個月足夠教會我明白,考試成績低了高了沒什麼,作業做好做壞沒什麼;現在不懂沒關係總有一天會懂,現在不會沒關係總有一會能會,我教不會他沒關係總有人能教會他。

從此以後,在孩兒學習事上,我完全撒手了,我只負責把自己做好,把自己活好,每天開開心心上班,每天漂漂亮亮回來,每天多讀幾頁書多進步一點點。慢慢地,神奇地,孩兒的作業竟是越來越好了,那夢寐以求的鮮紅色的對號越來越多,分數也緩慢而堅定的處於螺旋式上升狀態了。最讓我無限欣慰和感動的是,有段時間我身體出了點問題,孩兒小小年紀,竟是每天下學之後主動會帶這樣那樣我喜歡吃的回來,會力所能及地動手做飯,數九寒天進門時候桌上冒著熱氣的一鍋子燴菜、一碗軟糯糯的米飯,催生了多少為人母親的驕傲與眼淚啊!

浸淫家庭教育以來,經手的無數案例中,發現居然有無數”小學一年級家長“前赴後繼幹著我當年幹過的蠢事!每一雙本該”扶上馬送一程“的慈母溫柔之手,都曾暴烈而”愛之深“地撕過孩子的作業——我們撕作業只憑自己一時情緒和怒其不爭的激憤,就像我們的上級毫無理由地把我們辛辛苦苦熬了幾個小時趕出來的文案一次又一次撕碎了扔到我們臉上一樣,我們會難受、會憤怒、會絕望,孩子也是人,是比我們更弱更小的人、是對我們更親更信的人,來自於我們的傷害與作踐,他的難受、憤怒與絕望只會更深更恆久!

如果,我們事先與孩子有一個嚴格的、標準的、可操作的約定,比如一頁作業要寫50個字,那麼就必須保證45個字都是對的,都是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如果錯字和歪七扭八的字高於5個,那就必須重寫,不是整篇重寫,是把錯了的字在下一頁重寫,每一個字加寫兩遍;當然,如果清晰度和錯字高於45個就必須整篇重寫,重寫時候將寫錯的那份作業與重寫的作業裝訂在一起,像黑檔案與紅檔案一樣相互比對以昭示變化,該有多好。再比如數學,一頁題有10道,那就必須保證7道以上是對的,錯了的3道必須在下一頁重做;如果整頁錯題超過7道,那整頁就得重做的。這樣的話,孩子有了明確的標準和方向,自然就會以此為目標的,不合乎這標準,不用我們開口,孩子自己就會知道怎麼處理——而留存下來的錯作業和錯題本,都是最具個性化、最能幫助到孩子的學習資料,更是孩子”眼見為實“的成長史詩與記錄。

“要允許你們的孩子去追尋他們自己的生活,犯他們自己的錯誤。在這個隨時重新洗牌的社會裡,有激情,有膽魄,會處世的孩子一定錯不了!”

所幸是,我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後半段認識到了這一點,也打心底裡明白了身為母親的定位。我不是他的任課老師,我可以不必教他過多的學科知識;我只是他的媽媽,我必須要做的是春風化雨引領他的德行。家不是學校,家只是他累了之後回來靠岸加油、提拔精神、再次出發的地方,他在學校裡會一路跟著老師學習更專業、更精深的知識,他在家裡更需要完成的是做人之路,正如陳獨秀所說,“蒙學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進行道德的啟蒙!”

當你怒不可遏撕掉孩子作業時候,你可曾體諒他也會絕望?

小結:小學一年級家長如何面對新身份和新責任?

小學一年級家長如何面對新身份和新責任呢?具有唯一性和絕對不替代性的答案是四個字:做好自己!你看,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第三個月之後,我再沒為孩兒的學習焦躁過、憤怒過、失控過,我甚至都不怎麼操心他的學習的,至於考試成績,拿了第一名或者第十、第二十名於我而言都是一樣的,這每一個名次都是孩子”努力的結果“,區別無非是這個努力的效果是在短時間內有好體現還是長時間後才體現?我學會放手了,孩兒慢慢地明白: ”工作是媽媽的事兒,學習是我自己的事!“小學三年級之前吃著幼兒園時候的老本,三年級之後他其實還沒能明白身為一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可他能看見我每天為我自己生活負責的所有積極的狀態;進入四五年級後,他開始主動加力了,因為是他自己由心而發的力、向上的力、學習的力,這些由生命本身而迸發的力的能量只會越來越強,且將強勢地、持續地伴隨終身。如果是我施加給他的力,他迫於外力、壓力的許多個“不得不”的話,就算小學門門功課都Good,初中呢?高中呢?大學呢?如今這個時代,一個人應對生存和生活的知識儲備90%以上得靠進入社會以後的自學力。而我,我需要做的,就只是在他身近處像欣賞一朵花開那樣,安寧和甜蜜地欣悅著他的一切!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原創版權: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plqiyu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