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和幼兒園小朋友聊天,當然不能找個專門時間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認為這樣非常有儀式感,但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行不通。因為,首先,2~7歲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做不到長時間和父母深入溝通;其次,孩子好奇心會讓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過分的儀式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誤以為你要教育他。

其實,平時放學路上,孩子睡覺前,或晚飯後大家一起放鬆的時間這都是可以用來了解孩子一天狀況的好時機。在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比較放鬆,對家長問題的牴觸情緒最低。當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時間過長,免得他認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從哪開始聊?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和幼兒園小朋友聊天,當然不能找個專門時間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認為這樣非常有儀式感,但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行不通。因為,首先,2~7歲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做不到長時間和父母深入溝通;其次,孩子好奇心會讓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過分的儀式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誤以為你要教育他。

其實,平時放學路上,孩子睡覺前,或晚飯後大家一起放鬆的時間這都是可以用來了解孩子一天狀況的好時機。在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比較放鬆,對家長問題的牴觸情緒最低。當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時間過長,免得他認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從哪開始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後,見面第一句會問“今天開心嗎?”“有沒有乖乖吃飯?”“今天拉臭臭了嗎?”“有沒有好好睡午覺?”等類似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適合作為開場白。因為我們知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模式單一,在他們眼裡也許吃幾口飯、睡幾分鐘午覺就算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了。而這些基礎信息又關係著孩子健康,所以建議從老師那獲取更精準的信息。一般老師發給家長的視頻、照片中基本都會包含這些信息。如果沒有,建議家長最好能在接孩子時,先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基本狀態。

既然前面這些不適合開場,那要怎樣開始和孩子聊天呢?因為家長已經從老師那獲取了基礎信息,那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開啟話題了。比如,把“在幼兒園玩的開心麼?”換成“聽老師說,中午玩獨木橋的時候,你很勇敢,還幫助了別的小朋友!能告訴媽媽,你怎麼幫其他小朋友的嗎?”。再比如,把“今天拉臭臭了嗎?”換成“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幼兒園拉臭臭了,寶寶是蹲在那?還是坐在小馬桶上呢”

總之,通過了解到的基本信息,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時刻關注他的情況,這樣寶寶就會對媽媽和幼兒園同時充滿好奇,為什麼我在幼兒園的事情,媽媽會知道的這麼清楚呢?媽媽好厲害呀!而這往往就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最後,要怎麼聊?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和幼兒園小朋友聊天,當然不能找個專門時間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認為這樣非常有儀式感,但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行不通。因為,首先,2~7歲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做不到長時間和父母深入溝通;其次,孩子好奇心會讓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過分的儀式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誤以為你要教育他。

其實,平時放學路上,孩子睡覺前,或晚飯後大家一起放鬆的時間這都是可以用來了解孩子一天狀況的好時機。在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比較放鬆,對家長問題的牴觸情緒最低。當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時間過長,免得他認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從哪開始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後,見面第一句會問“今天開心嗎?”“有沒有乖乖吃飯?”“今天拉臭臭了嗎?”“有沒有好好睡午覺?”等類似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適合作為開場白。因為我們知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模式單一,在他們眼裡也許吃幾口飯、睡幾分鐘午覺就算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了。而這些基礎信息又關係著孩子健康,所以建議從老師那獲取更精準的信息。一般老師發給家長的視頻、照片中基本都會包含這些信息。如果沒有,建議家長最好能在接孩子時,先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基本狀態。

既然前面這些不適合開場,那要怎樣開始和孩子聊天呢?因為家長已經從老師那獲取了基礎信息,那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開啟話題了。比如,把“在幼兒園玩的開心麼?”換成“聽老師說,中午玩獨木橋的時候,你很勇敢,還幫助了別的小朋友!能告訴媽媽,你怎麼幫其他小朋友的嗎?”。再比如,把“今天拉臭臭了嗎?”換成“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幼兒園拉臭臭了,寶寶是蹲在那?還是坐在小馬桶上呢”

總之,通過了解到的基本信息,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時刻關注他的情況,這樣寶寶就會對媽媽和幼兒園同時充滿好奇,為什麼我在幼兒園的事情,媽媽會知道的這麼清楚呢?媽媽好厲害呀!而這往往就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最後,要怎麼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一,不要用命令口吻,和孩子聊天。

經常有家長會跟孩子說“你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不能跟小朋友打架”、“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在學校裡再不許這樣了!”等等,身為家長會不由自主的認為自己是權威,孩子小不懂事就得聽父母的。但這種命令式聊天口吻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聊天的積極性。

換個角度,如果別人每天都在用命令式口吻跟你說話你受得了嗎?這幾天熱播的《中餐廳》,黃曉明因霸道總裁範被網友吐槽“沒什麼好商量的,一切聽我的!”這種命令式口吻,讓眾多網友覺得不爽,大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內心脆弱的孩子。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和幼兒園小朋友聊天,當然不能找個專門時間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認為這樣非常有儀式感,但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行不通。因為,首先,2~7歲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做不到長時間和父母深入溝通;其次,孩子好奇心會讓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過分的儀式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誤以為你要教育他。

其實,平時放學路上,孩子睡覺前,或晚飯後大家一起放鬆的時間這都是可以用來了解孩子一天狀況的好時機。在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比較放鬆,對家長問題的牴觸情緒最低。當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時間過長,免得他認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從哪開始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後,見面第一句會問“今天開心嗎?”“有沒有乖乖吃飯?”“今天拉臭臭了嗎?”“有沒有好好睡午覺?”等類似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適合作為開場白。因為我們知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模式單一,在他們眼裡也許吃幾口飯、睡幾分鐘午覺就算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了。而這些基礎信息又關係著孩子健康,所以建議從老師那獲取更精準的信息。一般老師發給家長的視頻、照片中基本都會包含這些信息。如果沒有,建議家長最好能在接孩子時,先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基本狀態。

既然前面這些不適合開場,那要怎樣開始和孩子聊天呢?因為家長已經從老師那獲取了基礎信息,那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開啟話題了。比如,把“在幼兒園玩的開心麼?”換成“聽老師說,中午玩獨木橋的時候,你很勇敢,還幫助了別的小朋友!能告訴媽媽,你怎麼幫其他小朋友的嗎?”。再比如,把“今天拉臭臭了嗎?”換成“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幼兒園拉臭臭了,寶寶是蹲在那?還是坐在小馬桶上呢”

總之,通過了解到的基本信息,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時刻關注他的情況,這樣寶寶就會對媽媽和幼兒園同時充滿好奇,為什麼我在幼兒園的事情,媽媽會知道的這麼清楚呢?媽媽好厲害呀!而這往往就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最後,要怎麼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一,不要用命令口吻,和孩子聊天。

經常有家長會跟孩子說“你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不能跟小朋友打架”、“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在學校裡再不許這樣了!”等等,身為家長會不由自主的認為自己是權威,孩子小不懂事就得聽父母的。但這種命令式聊天口吻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聊天的積極性。

換個角度,如果別人每天都在用命令式口吻跟你說話你受得了嗎?這幾天熱播的《中餐廳》,黃曉明因霸道總裁範被網友吐槽“沒什麼好商量的,一切聽我的!”這種命令式口吻,讓眾多網友覺得不爽,大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內心脆弱的孩子。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二,不要誘導式詢問。

很多家長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生怕孩子受委屈,於是會問:“今天有沒有同學欺負你?”“你今天是不是沒午睡?是不是沒好好吃飯”“你是不是又在課堂上亂跑了?”這種聊天,看似是家長十分掛念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把潛在的危險都過問一遍。但實際上,這是在給孩子一種暗示,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有壞孩子欺負人的,我就是不喜歡睡午覺、不喜歡吃飯,喜歡在課堂上跑來跑去。

心理學上有個羅森塔爾效應,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則他成功的可能新就會變的很大。孩子也是一樣,如果總用一些負面的問題誘導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幼兒園越來越可怕,從而拒絕再去幼兒園。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和幼兒園小朋友聊天,當然不能找個專門時間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認為這樣非常有儀式感,但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行不通。因為,首先,2~7歲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做不到長時間和父母深入溝通;其次,孩子好奇心會讓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過分的儀式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誤以為你要教育他。

其實,平時放學路上,孩子睡覺前,或晚飯後大家一起放鬆的時間這都是可以用來了解孩子一天狀況的好時機。在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比較放鬆,對家長問題的牴觸情緒最低。當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時間過長,免得他認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從哪開始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後,見面第一句會問“今天開心嗎?”“有沒有乖乖吃飯?”“今天拉臭臭了嗎?”“有沒有好好睡午覺?”等類似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適合作為開場白。因為我們知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模式單一,在他們眼裡也許吃幾口飯、睡幾分鐘午覺就算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了。而這些基礎信息又關係著孩子健康,所以建議從老師那獲取更精準的信息。一般老師發給家長的視頻、照片中基本都會包含這些信息。如果沒有,建議家長最好能在接孩子時,先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基本狀態。

既然前面這些不適合開場,那要怎樣開始和孩子聊天呢?因為家長已經從老師那獲取了基礎信息,那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開啟話題了。比如,把“在幼兒園玩的開心麼?”換成“聽老師說,中午玩獨木橋的時候,你很勇敢,還幫助了別的小朋友!能告訴媽媽,你怎麼幫其他小朋友的嗎?”。再比如,把“今天拉臭臭了嗎?”換成“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幼兒園拉臭臭了,寶寶是蹲在那?還是坐在小馬桶上呢”

總之,通過了解到的基本信息,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時刻關注他的情況,這樣寶寶就會對媽媽和幼兒園同時充滿好奇,為什麼我在幼兒園的事情,媽媽會知道的這麼清楚呢?媽媽好厲害呀!而這往往就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最後,要怎麼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一,不要用命令口吻,和孩子聊天。

經常有家長會跟孩子說“你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不能跟小朋友打架”、“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在學校裡再不許這樣了!”等等,身為家長會不由自主的認為自己是權威,孩子小不懂事就得聽父母的。但這種命令式聊天口吻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聊天的積極性。

換個角度,如果別人每天都在用命令式口吻跟你說話你受得了嗎?這幾天熱播的《中餐廳》,黃曉明因霸道總裁範被網友吐槽“沒什麼好商量的,一切聽我的!”這種命令式口吻,讓眾多網友覺得不爽,大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內心脆弱的孩子。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二,不要誘導式詢問。

很多家長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生怕孩子受委屈,於是會問:“今天有沒有同學欺負你?”“你今天是不是沒午睡?是不是沒好好吃飯”“你是不是又在課堂上亂跑了?”這種聊天,看似是家長十分掛念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把潛在的危險都過問一遍。但實際上,這是在給孩子一種暗示,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有壞孩子欺負人的,我就是不喜歡睡午覺、不喜歡吃飯,喜歡在課堂上跑來跑去。

心理學上有個羅森塔爾效應,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則他成功的可能新就會變的很大。孩子也是一樣,如果總用一些負面的問題誘導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幼兒園越來越可怕,從而拒絕再去幼兒園。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三,如果孩子情緒低落,則需要轉移話題。

如果碰到孩子情緒低落,有牴觸情緒,媽媽就應該換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孩子拒絕回答在幼兒園做了什麼遊戲,你就可以和孩子聊聊週末想去哪玩、晚上吃點什麼。這種輕鬆快樂的話題,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提高對幼兒園的好感。

▼第四,少問寬廣性問題,多找些孩子容易回答的具體話題。

比如,你問孩子“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這樣的寬廣性問題,孩子會不知道從哪回答。而如果你說:寶貝,我發現剛才有個小朋友好像很喜歡你啊,他主動過來跟你拉手了,他叫什麼名字?這種具體問題,集中在孩子幼兒園的細節中,會讓孩子不由自主的回憶、思考,從而更容易接納幼兒園的一切。

"

幼兒園已經開學一週了,朋友圈我們這些喊著“等娃上學後一起約”的老母親,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多了許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沒吃飽?飯菜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哭?會不會被欺負等等,這些都成了寶媽們這幾天最擔心的事。有位讀者私信問我:“孩子已經中班了,按理說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剛開學的這幾天,每次我問:‘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呀?有沒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嗎?’他都會擺臭臉,要麼就裝沒聽見。不過他想說時,就會滔滔不絕說一大堆。我該怎麼跟他聊天,才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感受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相信和這位媽媽有一樣困惑的寶媽並不在少數。由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也還未發展完備,要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並不容易。大多數寶媽平時只能通過老師發的視頻、照片來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但不管是視頻、圖片,還是有些幼兒園提供給家長看的監控,這些終究只能瞭解個表象,孩子當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視頻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要了解這些,親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於2~7歲的學齡前兒童,恰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又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得不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與2~7歲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聊天。

什麼是前運算階段?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前運算階段來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會出現與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歲的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他們才開始逐漸形成因果關係的認知,因為媽媽愛我,所以會跟我玩。到了2~7歲認知就會進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識,“媽媽和我玩,不止是媽媽愛我,還因為我可愛”等等。總之,雖然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發展速度經歷著這幾個階段,但是都不可能跳過某一個發展階段。

而從年齡階段來看,上幼兒園的孩子正好就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1,萬物有靈論(泛靈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一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當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所以我們經常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在你看來只是讓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對孩子來說,那就是在剝奪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開學時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痛的不上幼兒園問題。在孩子看來,不喜歡被約束的氛圍、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歡接觸不認識的小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講,幼兒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書,媽媽要上班沒辦法照顧你等,這些在孩子看來都沒有用,因為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

▼3.思維不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模式比較單一,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不會思維轉換。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愛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證媽媽還是很愛你,一放學就來接你,但孩子的思維轉變仍需要一段時間。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幼兒園環境,接納了老師,如果老師一旦表現出對別的小朋友關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會很失落。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老師才會對自己關注度降低。所以,這個階段親子溝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沒有守恆概念:這裡的守恆是指事物表面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變,而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你給他一杯牛奶,某種原因不得不給他換個杯子,但孩子往往會拒絕大哭,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你換了杯子,這杯牛奶也就跟著換了,它已經不是剛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剛才那杯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所以你看,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們,由於所處的特殊階段,讓他們的思維和家長差距比較大。所以,如果我們以成人的思維去和他們聊天,難免孩子會不配合。

到底要怎樣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經歷、想法和情緒呢?

首先,確定什麼時候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和幼兒園小朋友聊天,當然不能找個專門時間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認為這樣非常有儀式感,但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行不通。因為,首先,2~7歲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做不到長時間和父母深入溝通;其次,孩子好奇心會讓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過分的儀式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誤以為你要教育他。

其實,平時放學路上,孩子睡覺前,或晚飯後大家一起放鬆的時間這都是可以用來了解孩子一天狀況的好時機。在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比較放鬆,對家長問題的牴觸情緒最低。當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時間過長,免得他認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從哪開始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後,見面第一句會問“今天開心嗎?”“有沒有乖乖吃飯?”“今天拉臭臭了嗎?”“有沒有好好睡午覺?”等類似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適合作為開場白。因為我們知道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模式單一,在他們眼裡也許吃幾口飯、睡幾分鐘午覺就算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了。而這些基礎信息又關係著孩子健康,所以建議從老師那獲取更精準的信息。一般老師發給家長的視頻、照片中基本都會包含這些信息。如果沒有,建議家長最好能在接孩子時,先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基本狀態。

既然前面這些不適合開場,那要怎樣開始和孩子聊天呢?因為家長已經從老師那獲取了基礎信息,那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開啟話題了。比如,把“在幼兒園玩的開心麼?”換成“聽老師說,中午玩獨木橋的時候,你很勇敢,還幫助了別的小朋友!能告訴媽媽,你怎麼幫其他小朋友的嗎?”。再比如,把“今天拉臭臭了嗎?”換成“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幼兒園拉臭臭了,寶寶是蹲在那?還是坐在小馬桶上呢”

總之,通過了解到的基本信息,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時刻關注他的情況,這樣寶寶就會對媽媽和幼兒園同時充滿好奇,為什麼我在幼兒園的事情,媽媽會知道的這麼清楚呢?媽媽好厲害呀!而這往往就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最後,要怎麼聊?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一,不要用命令口吻,和孩子聊天。

經常有家長會跟孩子說“你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不能跟小朋友打架”、“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在學校裡再不許這樣了!”等等,身為家長會不由自主的認為自己是權威,孩子小不懂事就得聽父母的。但這種命令式聊天口吻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聊天的積極性。

換個角度,如果別人每天都在用命令式口吻跟你說話你受得了嗎?這幾天熱播的《中餐廳》,黃曉明因霸道總裁範被網友吐槽“沒什麼好商量的,一切聽我的!”這種命令式口吻,讓眾多網友覺得不爽,大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內心脆弱的孩子。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二,不要誘導式詢問。

很多家長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生怕孩子受委屈,於是會問:“今天有沒有同學欺負你?”“你今天是不是沒午睡?是不是沒好好吃飯”“你是不是又在課堂上亂跑了?”這種聊天,看似是家長十分掛念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把潛在的危險都過問一遍。但實際上,這是在給孩子一種暗示,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有壞孩子欺負人的,我就是不喜歡睡午覺、不喜歡吃飯,喜歡在課堂上跑來跑去。

心理學上有個羅森塔爾效應,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則他成功的可能新就會變的很大。孩子也是一樣,如果總用一些負面的問題誘導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幼兒園越來越可怕,從而拒絕再去幼兒園。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第三,如果孩子情緒低落,則需要轉移話題。

如果碰到孩子情緒低落,有牴觸情緒,媽媽就應該換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孩子拒絕回答在幼兒園做了什麼遊戲,你就可以和孩子聊聊週末想去哪玩、晚上吃點什麼。這種輕鬆快樂的話題,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提高對幼兒園的好感。

▼第四,少問寬廣性問題,多找些孩子容易回答的具體話題。

比如,你問孩子“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這樣的寬廣性問題,孩子會不知道從哪回答。而如果你說:寶貝,我發現剛才有個小朋友好像很喜歡你啊,他主動過來跟你拉手了,他叫什麼名字?這種具體問題,集中在孩子幼兒園的細節中,會讓孩子不由自主的回憶、思考,從而更容易接納幼兒園的一切。

入園一週只能等老師照片瞭解情況?這樣聊天孩子主動講述在園生活

總之,面對2~7歲的寶寶,通過聊天掌握他一天的動向,是一件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事。新環境和變化會刺激部分孩子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時候就需要每位父母掌握科學的聊天方法,希望這篇文章對受此問題困擾的你有所幫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