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影響孩子的教養? 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裡寫道:“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可救藥的,也是不會受到教育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教養孩子這件事上

父母壓力如山大

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講的都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多重要。不僅如此,在中國古代的傳統家庭中,雖然大部分女性都不識字,經濟上也不獨立,但卻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人一直有“閨闈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之說。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也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

提到教養的重要性,看遍古今中外的主流觀點不難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決定性原因。那麼,現實的情況果真如此嗎?

誰更影響孩子的教養?  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

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真正原因在這裡

教育孩子這件事,父母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有教養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父母,但是優秀的父母卻不一定能教出有教養的孩子。家長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被質疑,我嘗試去書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看過《教養的迷思》這本書,我和作者一樣對這些常規的理論展開質疑。《教養的迷思》,作者茱蒂·哈里斯 (Judith R.Harris),在這本書裡哈里斯主要想解決的問題是:通過科學的論證和合理的懷疑來證明,多少年來為人們所公認的“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決定性原因”,這個主流觀點並不成立。

她在本書裡向我們證明,與我們的直覺和所信奉的主流理論相反,父母的教養不但不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決定性原因,甚至連主要原因都不是。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一個是遺傳自父母的基因,另一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同輩群體,也就是孩子所成長的那個由同齡人所組成的社會環境。

誰更影響孩子的教養?  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


基因的影響毋庸置疑,幾乎是沒有爭議的。那麼在後天的環境因素中,又可以分為家庭環境和家庭之外的環境,比如學校、社區等。那麼,哪一種環境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呢?

家庭環境vs家庭外環境

按照育兒專家的說法,家庭環境更重要。這是真的嗎?我們可以通過對照實驗來觀察以下兩個例子: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在很多移民家庭裡,父母作為第一代移民,講的英語是帶口音的。但是,子女作為第二代移民,很小的時候就到了美國,他們往往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在移民家庭的例子中,有家庭因素,也有家庭之外的社會因素。在這個例子中,家庭之外的社會因素顯然是更重要的。

雙胞胎一直是心理學家非常喜歡的研究題目。如果說家庭環境是很重要的,那麼,在控制了基因的影響作用之後,我們應該看到,在同一個屋簷底下長大的同卵雙胞胎性格相似之處,會大於在不同的領養家庭中長大的雙胞胎。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在同一個屋簷下,還是在不同的領養家庭中長大,同卵雙胞胎之間的性格差別不會有變化。換言之,決定他們性格差異的最顯著原因是基因,而不是家庭環境。

誰更影響孩子的教養?  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


教養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學會成為一名成年人。父母在家裡教的,只能用於家裡。到了學校裡,孩子還必須自己學會另外一套行為模式。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儘快成為集體中合格的一員。越是長大,他們對兒童群體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就越強烈。畢竟孩子們的未來不取決於父母有多愛他們,而取決於他們與集體中其他成員能否和諧相處,尤其是和同輩人的相處。

在孩童時期父母有選擇孩子同輩的權利。環境和同伴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說古時候的“孟母三遷”,今天的“學區房”的火爆,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會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而縮小。

誰更影響孩子的教養?  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


父母,請做土壤!

讀到這裡,家長們難免會油然而生一種無奈感。難道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就不干預了嗎?那還要教育有何用?其實文章讀到最後,你會發現,作者哈里斯並沒有全盤否定教養的意義,也沒有堅持基因決定論,作者甚至給了一章的篇幅(第14章《父母能做什麼》)表明,父母除了給出基因的力量,還應該有行動,只是父母給的影響沒有我們過去以為的那麼大,或者說我們自己錯會了影響的意義。這個很關鍵,這點倒是想起魯迅的話,魯迅先生提出了:做土壤。

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魯迅《未有天才之前》(1924年)

如果孩子愛罵人,那是家庭環境缺乏愛的體現。父母的輕言軟語就是最好的示範,宛如愛的光芒,孩子吸收了就自然擁有輕言軟語。一旦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愛的滋潤,嚴辭呵斥,那麼孩子這棵小苗長得也具有攻擊性。不過,這也是他在這種環境中不斷學習和調整自己後,所能長成的最好樣子了。

孩子是種子,父母是土壤、陽光、空氣和水。讓我們做最好的自己,給孩子最適宜的環境,願他們一生與溫良、知禮、教養相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