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不完美媽媽 李揚 戀愛 春節家書 大學 發現佩奇 跳槽那些事兒 合肥芝麻開門心理諮詢 2019-08-25
"

28歲的小夥李揚(化名)1米80的身高長相帥氣、舉止文雅、家境良好、工作穩定,可就是沒談過女朋友。

“我沒有性取向的問題,”李揚懊惱地說,“這幾年天天做夢都想娶個老婆,和和美美過日子。”

李揚父母的內心對此卻是疑慮重重,他們希望我能“打探”到李揚有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祕密,否則,單位那麼多女孩他怎麼一個也不接觸呢?下班就回家,沒見他和同事出去玩過;商量讓他去相親,他一次也沒答應過;親友間有飯局,他是能推就推;工作以後父母逼迫他與人多接觸些,他也不理。

父母感到李揚在家總是很煩躁,老愛向家人發火,在婚姻這件事上也不敢再多逼他,可是父母著急呀!這孩子在家還算能說會道,性格也不是太內向,怎麼一出去見人就張不開口那麼不自在呢?

當我和李揚單獨面談時,他說,自己在領導面前緊張拘束也就罷了,在女孩面前更是緊張的要死,渾身的不自在,常常是大腦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自己說了些什麼,與同齡男性交流相對會感覺輕鬆些,但是發揮也不穩定,與人接觸,經常事後非常難受,為不能正確表達自己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還反覆去分析別人哪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越來越討厭自己,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戀愛。

“我覺得你說話言語流暢,狀態也沒什麼問題啊?”我讚賞地對李揚說。

“唉,你是心理老師,所以我現在還算輕鬆,如果面對我喜歡的女孩,發揮就不理想了,我太敏感了。”

“敏感,這會使你可能更擔心不受女孩的歡迎?”

“是的,老師,我總想表現得最好,可越這樣想就越不盡人意,感覺內心太孤單了,我想要朋友,和別人相處總想製造好的氣氛,生怕交談中無話可說,讓人尷尬,可是自己又沒能力邁過心理那道坎。”李揚不好意思地說出心中隱藏已久的祕密。

“孤單”、“敏感”,這是當今多數獨生子女身上常有的感受,兩者加起來易形成被拒敏感。有被拒敏感的人,雖然很想交朋友,很想融入到眾人當中去,但有時候越想交朋友,越覺得大家可能不歡迎、不喜歡自己,實際上這些一般都是心理錯覺,並不是別人不喜歡自己,是被拒敏感在搞怪。

當我和李揚討論這個問題時,李揚皺著眉頭說:“對對對,這感覺特煩人。”

李揚與人交往,尤其與女性交往時,出現的這種不自在,不舒服,有時甚至緊張不安的體驗,是社交情緒的一種焦慮敏感狀態。

對於社交情緒,李子勳老師曾這樣描述:“人際焦慮、人際敏感是年輕人的一種伴隨狀態。”這說明,如果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人會可以更好地享受輕鬆人生。可是一些青少年常因缺乏人際鍛鍊和引導而變得膽小怯弱、遇事緊張繼而逃避與人交往,如果不及時調整,人際交往問題將會日益嚴重,最終可能發展為社交恐懼症,影響其正常生活。

"

28歲的小夥李揚(化名)1米80的身高長相帥氣、舉止文雅、家境良好、工作穩定,可就是沒談過女朋友。

“我沒有性取向的問題,”李揚懊惱地說,“這幾年天天做夢都想娶個老婆,和和美美過日子。”

李揚父母的內心對此卻是疑慮重重,他們希望我能“打探”到李揚有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祕密,否則,單位那麼多女孩他怎麼一個也不接觸呢?下班就回家,沒見他和同事出去玩過;商量讓他去相親,他一次也沒答應過;親友間有飯局,他是能推就推;工作以後父母逼迫他與人多接觸些,他也不理。

父母感到李揚在家總是很煩躁,老愛向家人發火,在婚姻這件事上也不敢再多逼他,可是父母著急呀!這孩子在家還算能說會道,性格也不是太內向,怎麼一出去見人就張不開口那麼不自在呢?

當我和李揚單獨面談時,他說,自己在領導面前緊張拘束也就罷了,在女孩面前更是緊張的要死,渾身的不自在,常常是大腦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自己說了些什麼,與同齡男性交流相對會感覺輕鬆些,但是發揮也不穩定,與人接觸,經常事後非常難受,為不能正確表達自己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還反覆去分析別人哪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越來越討厭自己,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戀愛。

“我覺得你說話言語流暢,狀態也沒什麼問題啊?”我讚賞地對李揚說。

“唉,你是心理老師,所以我現在還算輕鬆,如果面對我喜歡的女孩,發揮就不理想了,我太敏感了。”

“敏感,這會使你可能更擔心不受女孩的歡迎?”

“是的,老師,我總想表現得最好,可越這樣想就越不盡人意,感覺內心太孤單了,我想要朋友,和別人相處總想製造好的氣氛,生怕交談中無話可說,讓人尷尬,可是自己又沒能力邁過心理那道坎。”李揚不好意思地說出心中隱藏已久的祕密。

“孤單”、“敏感”,這是當今多數獨生子女身上常有的感受,兩者加起來易形成被拒敏感。有被拒敏感的人,雖然很想交朋友,很想融入到眾人當中去,但有時候越想交朋友,越覺得大家可能不歡迎、不喜歡自己,實際上這些一般都是心理錯覺,並不是別人不喜歡自己,是被拒敏感在搞怪。

當我和李揚討論這個問題時,李揚皺著眉頭說:“對對對,這感覺特煩人。”

李揚與人交往,尤其與女性交往時,出現的這種不自在,不舒服,有時甚至緊張不安的體驗,是社交情緒的一種焦慮敏感狀態。

對於社交情緒,李子勳老師曾這樣描述:“人際焦慮、人際敏感是年輕人的一種伴隨狀態。”這說明,如果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人會可以更好地享受輕鬆人生。可是一些青少年常因缺乏人際鍛鍊和引導而變得膽小怯弱、遇事緊張繼而逃避與人交往,如果不及時調整,人際交往問題將會日益嚴重,最終可能發展為社交恐懼症,影響其正常生活。

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每天在我的諮詢工作中都可能接待此類型問題的來訪者,我相信,一個人如果成長的環境沒有人為的破壞,任何人都能體驗到日常社交的輕鬆愉快,自然而然形成人際交往的能力。

對於急於想擺脫這種消極痛苦體驗的李揚來說,不用我問原因,他就自顧分析開來........

10歲前李揚和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對於三代單傳的李揚,爺爺奶奶擔負的責任重大,他們不敢讓他一個人出去玩,怕掉河裡、怕小朋友欺負他、怕他和調皮的孩子學壞了.....上學後,爺爺奶奶更管著不讓李揚出去玩,怕他耽誤了學習。老人家覺得,李揚只有呆在家裡才能讓他們放心。小時原本活潑調皮的李揚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

10歲後李揚被父母帶到城市生活,初入陌生的環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李揚難免有些膽怯,父母如爺奶的教育模式一樣是封閉式的----不能出去玩,父母每天教育李揚的話就是千篇一律:“學習搞上去就行,不要和同學們瞎玩,耽誤時間,友情將來能當飯吃嗎?成績好才是正道。”如果哪天寫完作業,偷偷出去玩一會,李揚都深怕父母責備。

“小時候出去玩父母擔心有危險不讓玩,初高中怕影響學習父母更不讓玩,到大學父母不管可以玩了,自己卻無法融入到同學的交際和玩樂中去,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會玩、漸漸地也就不想出去玩了,於是就有了好多孩子選擇宅在家裡和遊戲、電子書玩,參加工作後家長放手讓去玩時,不敢不願出去玩了,是這樣嗎?”我幫談得正氣憤填膺的李揚總結道。

“是啊,老師!親友同事都說我耍大牌,有個什麼聚會難請得很吶!他們哪知道我的顧慮和痛楚!父母越說讓我放開,我越是做不到。”

相似的家教方式和環境,致使孩子到青少年期開始日益顯露的危害結果,李揚的父母和大多家長一樣的心緒:悔不當初。

由於與人際、社會接觸互動太少,導致心理上社會化不足,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交往的技巧能力明顯欠缺。如果一個孩子因此在學校社會上再碰到一些人際挫折,極易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學家認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和人際交往有關係。

小東,高二學生,同李揚小時一樣受到家庭限制太多,社會認知化嚴重不足,與同學交流常常詞不達意,行為怪異,儘管非常渴望朋友,用小東自己的話說:‘交友就是做不到從一而終。’玩著玩著同學就不願和他玩了,因為同學總覺得他說話冒失突兀,鬱悶的小東越來越敏感內向,學習上的好狀態一去不復返,整日沉寂在人際煩擾之中,無法正常學習生活。

小西:研二學生,因是女孩,父母、爺爺、奶奶更是保護有加,兒時的小西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千萬不要出去,外面騙子可多了!’小學時老師下課讓大家儘量坐在座位上,不要到處亂跑別不小心給碰著、磕著。中學時老師不讓同學相互多玩,尤其男女之間,怕耽誤學習。初中、高中一心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小西倒也安然渡過青春期。

讀大學時,小西才明白自己的性格根本不是文靜那麼簡單,意識到自己人際能力有問題,是因為小西發現身邊同學和自己不一樣。他們為人處世怎麼就那麼大方自在呀。小西好羨慕,小西怕和人說話,因為緊張、心跳加快,有時都怕自己會昏過去。自己緊張也怕給別人帶來不自在,好累呀!小西的辦法就是逃避和所有同學老師相處。小西怕坐公交、怕排隊、怕去買東西和人說價格,總之人多就難受。天生麗質知書達理的研二學生小西說自己毫無自信,只會丟人現眼。

在我對李揚描述其他來訪者的症狀時,我看到李揚稍輕鬆地說了句---:原來我不是最嚴重的呀!

“是呀,你和他們比小菜一碟。”我哈哈笑著肯定了李揚說的話。

這卻讓李揚又想起他的好多委屈煩惱,接著訴說,宣洩一番。當我為李揚做音樂放鬆治療時,李揚情緒一度失控。

"

28歲的小夥李揚(化名)1米80的身高長相帥氣、舉止文雅、家境良好、工作穩定,可就是沒談過女朋友。

“我沒有性取向的問題,”李揚懊惱地說,“這幾年天天做夢都想娶個老婆,和和美美過日子。”

李揚父母的內心對此卻是疑慮重重,他們希望我能“打探”到李揚有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祕密,否則,單位那麼多女孩他怎麼一個也不接觸呢?下班就回家,沒見他和同事出去玩過;商量讓他去相親,他一次也沒答應過;親友間有飯局,他是能推就推;工作以後父母逼迫他與人多接觸些,他也不理。

父母感到李揚在家總是很煩躁,老愛向家人發火,在婚姻這件事上也不敢再多逼他,可是父母著急呀!這孩子在家還算能說會道,性格也不是太內向,怎麼一出去見人就張不開口那麼不自在呢?

當我和李揚單獨面談時,他說,自己在領導面前緊張拘束也就罷了,在女孩面前更是緊張的要死,渾身的不自在,常常是大腦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自己說了些什麼,與同齡男性交流相對會感覺輕鬆些,但是發揮也不穩定,與人接觸,經常事後非常難受,為不能正確表達自己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還反覆去分析別人哪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越來越討厭自己,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戀愛。

“我覺得你說話言語流暢,狀態也沒什麼問題啊?”我讚賞地對李揚說。

“唉,你是心理老師,所以我現在還算輕鬆,如果面對我喜歡的女孩,發揮就不理想了,我太敏感了。”

“敏感,這會使你可能更擔心不受女孩的歡迎?”

“是的,老師,我總想表現得最好,可越這樣想就越不盡人意,感覺內心太孤單了,我想要朋友,和別人相處總想製造好的氣氛,生怕交談中無話可說,讓人尷尬,可是自己又沒能力邁過心理那道坎。”李揚不好意思地說出心中隱藏已久的祕密。

“孤單”、“敏感”,這是當今多數獨生子女身上常有的感受,兩者加起來易形成被拒敏感。有被拒敏感的人,雖然很想交朋友,很想融入到眾人當中去,但有時候越想交朋友,越覺得大家可能不歡迎、不喜歡自己,實際上這些一般都是心理錯覺,並不是別人不喜歡自己,是被拒敏感在搞怪。

當我和李揚討論這個問題時,李揚皺著眉頭說:“對對對,這感覺特煩人。”

李揚與人交往,尤其與女性交往時,出現的這種不自在,不舒服,有時甚至緊張不安的體驗,是社交情緒的一種焦慮敏感狀態。

對於社交情緒,李子勳老師曾這樣描述:“人際焦慮、人際敏感是年輕人的一種伴隨狀態。”這說明,如果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人會可以更好地享受輕鬆人生。可是一些青少年常因缺乏人際鍛鍊和引導而變得膽小怯弱、遇事緊張繼而逃避與人交往,如果不及時調整,人際交往問題將會日益嚴重,最終可能發展為社交恐懼症,影響其正常生活。

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每天在我的諮詢工作中都可能接待此類型問題的來訪者,我相信,一個人如果成長的環境沒有人為的破壞,任何人都能體驗到日常社交的輕鬆愉快,自然而然形成人際交往的能力。

對於急於想擺脫這種消極痛苦體驗的李揚來說,不用我問原因,他就自顧分析開來........

10歲前李揚和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對於三代單傳的李揚,爺爺奶奶擔負的責任重大,他們不敢讓他一個人出去玩,怕掉河裡、怕小朋友欺負他、怕他和調皮的孩子學壞了.....上學後,爺爺奶奶更管著不讓李揚出去玩,怕他耽誤了學習。老人家覺得,李揚只有呆在家裡才能讓他們放心。小時原本活潑調皮的李揚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

10歲後李揚被父母帶到城市生活,初入陌生的環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李揚難免有些膽怯,父母如爺奶的教育模式一樣是封閉式的----不能出去玩,父母每天教育李揚的話就是千篇一律:“學習搞上去就行,不要和同學們瞎玩,耽誤時間,友情將來能當飯吃嗎?成績好才是正道。”如果哪天寫完作業,偷偷出去玩一會,李揚都深怕父母責備。

“小時候出去玩父母擔心有危險不讓玩,初高中怕影響學習父母更不讓玩,到大學父母不管可以玩了,自己卻無法融入到同學的交際和玩樂中去,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會玩、漸漸地也就不想出去玩了,於是就有了好多孩子選擇宅在家裡和遊戲、電子書玩,參加工作後家長放手讓去玩時,不敢不願出去玩了,是這樣嗎?”我幫談得正氣憤填膺的李揚總結道。

“是啊,老師!親友同事都說我耍大牌,有個什麼聚會難請得很吶!他們哪知道我的顧慮和痛楚!父母越說讓我放開,我越是做不到。”

相似的家教方式和環境,致使孩子到青少年期開始日益顯露的危害結果,李揚的父母和大多家長一樣的心緒:悔不當初。

由於與人際、社會接觸互動太少,導致心理上社會化不足,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交往的技巧能力明顯欠缺。如果一個孩子因此在學校社會上再碰到一些人際挫折,極易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學家認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和人際交往有關係。

小東,高二學生,同李揚小時一樣受到家庭限制太多,社會認知化嚴重不足,與同學交流常常詞不達意,行為怪異,儘管非常渴望朋友,用小東自己的話說:‘交友就是做不到從一而終。’玩著玩著同學就不願和他玩了,因為同學總覺得他說話冒失突兀,鬱悶的小東越來越敏感內向,學習上的好狀態一去不復返,整日沉寂在人際煩擾之中,無法正常學習生活。

小西:研二學生,因是女孩,父母、爺爺、奶奶更是保護有加,兒時的小西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千萬不要出去,外面騙子可多了!’小學時老師下課讓大家儘量坐在座位上,不要到處亂跑別不小心給碰著、磕著。中學時老師不讓同學相互多玩,尤其男女之間,怕耽誤學習。初中、高中一心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小西倒也安然渡過青春期。

讀大學時,小西才明白自己的性格根本不是文靜那麼簡單,意識到自己人際能力有問題,是因為小西發現身邊同學和自己不一樣。他們為人處世怎麼就那麼大方自在呀。小西好羨慕,小西怕和人說話,因為緊張、心跳加快,有時都怕自己會昏過去。自己緊張也怕給別人帶來不自在,好累呀!小西的辦法就是逃避和所有同學老師相處。小西怕坐公交、怕排隊、怕去買東西和人說價格,總之人多就難受。天生麗質知書達理的研二學生小西說自己毫無自信,只會丟人現眼。

在我對李揚描述其他來訪者的症狀時,我看到李揚稍輕鬆地說了句---:原來我不是最嚴重的呀!

“是呀,你和他們比小菜一碟。”我哈哈笑著肯定了李揚說的話。

這卻讓李揚又想起他的好多委屈煩惱,接著訴說,宣洩一番。當我為李揚做音樂放鬆治療時,李揚情緒一度失控。

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壓抑、封閉的家庭教育和家長過高的期望造成了李揚懦弱敏感又追求完美的個性,他不喜歡自己,他每天都太煩太累。

家長不是育兒專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可能會給孩子的人生之路帶來困擾,常常孩子出現心理障礙時,家長還在雲霧裡不知其然。

諮詢中李揚已能理解到: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他要找方法讓自己儘快成長,接納過去,不再抱怨。

我為李揚佈置了兩份作業:

一: 看心理電影《全民情敵》

二: 要解決問題首先不能逃避,面對才能解決。從症狀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地方。

聽到第二份作業,李揚幾乎要怪叫起來:“我都這麼痛苦了,老師你還讓我感激我的症狀?”

李揚參加幾期青少年人際交往團體活動後,通過系統脫敏、社交技能訓練、積極心理暗示、遊戲等療法,李揚說他的內心真正開始有了自如自在的感覺,好舒暢啊!

不久李揚再次約談,用明顯比上次輕鬆舒暢的語氣對我說:“我真的找到症狀對我有益的地方!我發現,由於我太緊張難受,就很想擺脫這種不好的感覺,我必須要找辦法自救啊,我感到,我開始慢慢變得風趣幽默了,因為風趣幽默能緩解我的緊張啊!有一位同事還特地告訴我他也看到了我的這個良好的變化。至於那部電影,也給了我不少鼓舞。我相信老師的比喻,‘任何能力都是在不斷鍛鍊中得來,就像打球,我不能天天在家裡想,如何接球如何發球,那樣還是打不好,我得出去練習才行。

我很高興,雖然李揚的路還有很多艱辛,可是聰明的他已經開了個好頭,他會逐漸樹立更大信心。

回顧此類來訪者,我常常感嘆:不歷經此類心路歷程的人是很難理解他們感受和痛苦的。

人是屬於社會的,社會交往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由此心理上一旦產生孤獨焦慮,更加渴望朋友,可又害怕人際交往,一個人內心有多大矛盾衝突就會有多大痛苦。

一些大學畢業幾年長期宅在家裡不工作的年輕人,有不少人最大的困擾,就是人際交往中無法排解的敏感焦慮,甚至社交恐懼等嚴重心理障礙。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工作兩年職位一路飆升,手下幾位職員中不乏有比他年齡大、學歷高的名牌大學生。原因是這個年輕人情商很高和誰都能談得來,男女老少都喜歡他,和他在一起由不得你就心情舒暢,再看他的成長環境,父母性格開朗,家中常是高朋滿座,大家庭,親友多,假期不去這家去那家,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打小父母從不限制他和同伴玩,認為玩好,心情愉悅才能保持好的學習生活狀態。

"

28歲的小夥李揚(化名)1米80的身高長相帥氣、舉止文雅、家境良好、工作穩定,可就是沒談過女朋友。

“我沒有性取向的問題,”李揚懊惱地說,“這幾年天天做夢都想娶個老婆,和和美美過日子。”

李揚父母的內心對此卻是疑慮重重,他們希望我能“打探”到李揚有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祕密,否則,單位那麼多女孩他怎麼一個也不接觸呢?下班就回家,沒見他和同事出去玩過;商量讓他去相親,他一次也沒答應過;親友間有飯局,他是能推就推;工作以後父母逼迫他與人多接觸些,他也不理。

父母感到李揚在家總是很煩躁,老愛向家人發火,在婚姻這件事上也不敢再多逼他,可是父母著急呀!這孩子在家還算能說會道,性格也不是太內向,怎麼一出去見人就張不開口那麼不自在呢?

當我和李揚單獨面談時,他說,自己在領導面前緊張拘束也就罷了,在女孩面前更是緊張的要死,渾身的不自在,常常是大腦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自己說了些什麼,與同齡男性交流相對會感覺輕鬆些,但是發揮也不穩定,與人接觸,經常事後非常難受,為不能正確表達自己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還反覆去分析別人哪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越來越討厭自己,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戀愛。

“我覺得你說話言語流暢,狀態也沒什麼問題啊?”我讚賞地對李揚說。

“唉,你是心理老師,所以我現在還算輕鬆,如果面對我喜歡的女孩,發揮就不理想了,我太敏感了。”

“敏感,這會使你可能更擔心不受女孩的歡迎?”

“是的,老師,我總想表現得最好,可越這樣想就越不盡人意,感覺內心太孤單了,我想要朋友,和別人相處總想製造好的氣氛,生怕交談中無話可說,讓人尷尬,可是自己又沒能力邁過心理那道坎。”李揚不好意思地說出心中隱藏已久的祕密。

“孤單”、“敏感”,這是當今多數獨生子女身上常有的感受,兩者加起來易形成被拒敏感。有被拒敏感的人,雖然很想交朋友,很想融入到眾人當中去,但有時候越想交朋友,越覺得大家可能不歡迎、不喜歡自己,實際上這些一般都是心理錯覺,並不是別人不喜歡自己,是被拒敏感在搞怪。

當我和李揚討論這個問題時,李揚皺著眉頭說:“對對對,這感覺特煩人。”

李揚與人交往,尤其與女性交往時,出現的這種不自在,不舒服,有時甚至緊張不安的體驗,是社交情緒的一種焦慮敏感狀態。

對於社交情緒,李子勳老師曾這樣描述:“人際焦慮、人際敏感是年輕人的一種伴隨狀態。”這說明,如果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人會可以更好地享受輕鬆人生。可是一些青少年常因缺乏人際鍛鍊和引導而變得膽小怯弱、遇事緊張繼而逃避與人交往,如果不及時調整,人際交往問題將會日益嚴重,最終可能發展為社交恐懼症,影響其正常生活。

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每天在我的諮詢工作中都可能接待此類型問題的來訪者,我相信,一個人如果成長的環境沒有人為的破壞,任何人都能體驗到日常社交的輕鬆愉快,自然而然形成人際交往的能力。

對於急於想擺脫這種消極痛苦體驗的李揚來說,不用我問原因,他就自顧分析開來........

10歲前李揚和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對於三代單傳的李揚,爺爺奶奶擔負的責任重大,他們不敢讓他一個人出去玩,怕掉河裡、怕小朋友欺負他、怕他和調皮的孩子學壞了.....上學後,爺爺奶奶更管著不讓李揚出去玩,怕他耽誤了學習。老人家覺得,李揚只有呆在家裡才能讓他們放心。小時原本活潑調皮的李揚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

10歲後李揚被父母帶到城市生活,初入陌生的環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李揚難免有些膽怯,父母如爺奶的教育模式一樣是封閉式的----不能出去玩,父母每天教育李揚的話就是千篇一律:“學習搞上去就行,不要和同學們瞎玩,耽誤時間,友情將來能當飯吃嗎?成績好才是正道。”如果哪天寫完作業,偷偷出去玩一會,李揚都深怕父母責備。

“小時候出去玩父母擔心有危險不讓玩,初高中怕影響學習父母更不讓玩,到大學父母不管可以玩了,自己卻無法融入到同學的交際和玩樂中去,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會玩、漸漸地也就不想出去玩了,於是就有了好多孩子選擇宅在家裡和遊戲、電子書玩,參加工作後家長放手讓去玩時,不敢不願出去玩了,是這樣嗎?”我幫談得正氣憤填膺的李揚總結道。

“是啊,老師!親友同事都說我耍大牌,有個什麼聚會難請得很吶!他們哪知道我的顧慮和痛楚!父母越說讓我放開,我越是做不到。”

相似的家教方式和環境,致使孩子到青少年期開始日益顯露的危害結果,李揚的父母和大多家長一樣的心緒:悔不當初。

由於與人際、社會接觸互動太少,導致心理上社會化不足,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交往的技巧能力明顯欠缺。如果一個孩子因此在學校社會上再碰到一些人際挫折,極易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學家認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和人際交往有關係。

小東,高二學生,同李揚小時一樣受到家庭限制太多,社會認知化嚴重不足,與同學交流常常詞不達意,行為怪異,儘管非常渴望朋友,用小東自己的話說:‘交友就是做不到從一而終。’玩著玩著同學就不願和他玩了,因為同學總覺得他說話冒失突兀,鬱悶的小東越來越敏感內向,學習上的好狀態一去不復返,整日沉寂在人際煩擾之中,無法正常學習生活。

小西:研二學生,因是女孩,父母、爺爺、奶奶更是保護有加,兒時的小西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千萬不要出去,外面騙子可多了!’小學時老師下課讓大家儘量坐在座位上,不要到處亂跑別不小心給碰著、磕著。中學時老師不讓同學相互多玩,尤其男女之間,怕耽誤學習。初中、高中一心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小西倒也安然渡過青春期。

讀大學時,小西才明白自己的性格根本不是文靜那麼簡單,意識到自己人際能力有問題,是因為小西發現身邊同學和自己不一樣。他們為人處世怎麼就那麼大方自在呀。小西好羨慕,小西怕和人說話,因為緊張、心跳加快,有時都怕自己會昏過去。自己緊張也怕給別人帶來不自在,好累呀!小西的辦法就是逃避和所有同學老師相處。小西怕坐公交、怕排隊、怕去買東西和人說價格,總之人多就難受。天生麗質知書達理的研二學生小西說自己毫無自信,只會丟人現眼。

在我對李揚描述其他來訪者的症狀時,我看到李揚稍輕鬆地說了句---:原來我不是最嚴重的呀!

“是呀,你和他們比小菜一碟。”我哈哈笑著肯定了李揚說的話。

這卻讓李揚又想起他的好多委屈煩惱,接著訴說,宣洩一番。當我為李揚做音樂放鬆治療時,李揚情緒一度失控。

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壓抑、封閉的家庭教育和家長過高的期望造成了李揚懦弱敏感又追求完美的個性,他不喜歡自己,他每天都太煩太累。

家長不是育兒專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可能會給孩子的人生之路帶來困擾,常常孩子出現心理障礙時,家長還在雲霧裡不知其然。

諮詢中李揚已能理解到: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他要找方法讓自己儘快成長,接納過去,不再抱怨。

我為李揚佈置了兩份作業:

一: 看心理電影《全民情敵》

二: 要解決問題首先不能逃避,面對才能解決。從症狀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地方。

聽到第二份作業,李揚幾乎要怪叫起來:“我都這麼痛苦了,老師你還讓我感激我的症狀?”

李揚參加幾期青少年人際交往團體活動後,通過系統脫敏、社交技能訓練、積極心理暗示、遊戲等療法,李揚說他的內心真正開始有了自如自在的感覺,好舒暢啊!

不久李揚再次約談,用明顯比上次輕鬆舒暢的語氣對我說:“我真的找到症狀對我有益的地方!我發現,由於我太緊張難受,就很想擺脫這種不好的感覺,我必須要找辦法自救啊,我感到,我開始慢慢變得風趣幽默了,因為風趣幽默能緩解我的緊張啊!有一位同事還特地告訴我他也看到了我的這個良好的變化。至於那部電影,也給了我不少鼓舞。我相信老師的比喻,‘任何能力都是在不斷鍛鍊中得來,就像打球,我不能天天在家裡想,如何接球如何發球,那樣還是打不好,我得出去練習才行。

我很高興,雖然李揚的路還有很多艱辛,可是聰明的他已經開了個好頭,他會逐漸樹立更大信心。

回顧此類來訪者,我常常感嘆:不歷經此類心路歷程的人是很難理解他們感受和痛苦的。

人是屬於社會的,社會交往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由此心理上一旦產生孤獨焦慮,更加渴望朋友,可又害怕人際交往,一個人內心有多大矛盾衝突就會有多大痛苦。

一些大學畢業幾年長期宅在家裡不工作的年輕人,有不少人最大的困擾,就是人際交往中無法排解的敏感焦慮,甚至社交恐懼等嚴重心理障礙。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工作兩年職位一路飆升,手下幾位職員中不乏有比他年齡大、學歷高的名牌大學生。原因是這個年輕人情商很高和誰都能談得來,男女老少都喜歡他,和他在一起由不得你就心情舒暢,再看他的成長環境,父母性格開朗,家中常是高朋滿座,大家庭,親友多,假期不去這家去那家,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打小父母從不限制他和同伴玩,認為玩好,心情愉悅才能保持好的學習生活狀態。

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開心!心理學家追蹤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要與人打交道,人際交往---這個生活工作的基本保障能力,被現在多少家庭、學校忽略!見過補英文、數學的、見過學習繪畫音樂的、你們見過補習輔導說話人際交往能力的嗎?當家長意識到孩子的人際能力有問題,開始關注修補時,孩子其實早已患上心理障礙。原本,在孩子的成長中,只要給予常規的環境,即可以自然而然獲得的能力,急功近利的我們,在孩子成長早期,總是易於忽視一些成年後重要的素質!

遵循自然又科學地陪伴孩子成長,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太多現代家長需要學習的課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