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平時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觀看園內小朋友的活動,順便講一些會發生的趣事。

這樣做,可以慢慢打消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最好能引起興趣。

同時,還可以創造和已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機會,在一起說話和玩遊戲當中,能夠讓孩子對入園產生好奇,培養交往能力。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平時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觀看園內小朋友的活動,順便講一些會發生的趣事。

這樣做,可以慢慢打消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最好能引起興趣。

同時,還可以創造和已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機會,在一起說話和玩遊戲當中,能夠讓孩子對入園產生好奇,培養交往能力。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一個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有獨立面對新環境的“條件”,他們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需要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會相應縮短,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緩解對入園的焦慮,更快的適應環境。

所以,在家裡,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吃飯,哪怕吃的衣服、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哪怕剛開始會有吃不飽的現象,父母可以多收拾,事後再喂一點,但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自己洗手,自己睡覺……這些能力都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培養。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平時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觀看園內小朋友的活動,順便講一些會發生的趣事。

這樣做,可以慢慢打消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最好能引起興趣。

同時,還可以創造和已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機會,在一起說話和玩遊戲當中,能夠讓孩子對入園產生好奇,培養交往能力。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一個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有獨立面對新環境的“條件”,他們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需要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會相應縮短,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緩解對入園的焦慮,更快的適應環境。

所以,在家裡,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吃飯,哪怕吃的衣服、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哪怕剛開始會有吃不飽的現象,父母可以多收拾,事後再喂一點,但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自己洗手,自己睡覺……這些能力都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培養。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多給孩子正面影響,幫助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從而形成安全感。

一定不能用威脅恐嚇和欺騙的語言,嚇唬孩子,“你再哭,我就不來接你了。”“好的,我們明天不去幼兒園了,我們去遊樂場。”

威脅和欺騙只會加重孩子的害怕和焦慮,可以多問學校的“好”,“今天,有交到新朋友嗎?”“老師,表揚你了嗎?”

家長的提問,能引發孩子思考,當好的印象在孩子心理積累的越來越多,對幼兒園的喜愛度會逐漸增加。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平時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觀看園內小朋友的活動,順便講一些會發生的趣事。

這樣做,可以慢慢打消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最好能引起興趣。

同時,還可以創造和已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機會,在一起說話和玩遊戲當中,能夠讓孩子對入園產生好奇,培養交往能力。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一個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有獨立面對新環境的“條件”,他們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需要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會相應縮短,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緩解對入園的焦慮,更快的適應環境。

所以,在家裡,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吃飯,哪怕吃的衣服、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哪怕剛開始會有吃不飽的現象,父母可以多收拾,事後再喂一點,但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自己洗手,自己睡覺……這些能力都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培養。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多給孩子正面影響,幫助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從而形成安全感。

一定不能用威脅恐嚇和欺騙的語言,嚇唬孩子,“你再哭,我就不來接你了。”“好的,我們明天不去幼兒園了,我們去遊樂場。”

威脅和欺騙只會加重孩子的害怕和焦慮,可以多問學校的“好”,“今天,有交到新朋友嗎?”“老師,表揚你了嗎?”

家長的提問,能引發孩子思考,當好的印象在孩子心理積累的越來越多,對幼兒園的喜愛度會逐漸增加。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和孩子約定接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在園的時間太長,從而對幼兒園產生恐懼。

按時接,可以給孩子一些安全感。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平時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觀看園內小朋友的活動,順便講一些會發生的趣事。

這樣做,可以慢慢打消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最好能引起興趣。

同時,還可以創造和已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機會,在一起說話和玩遊戲當中,能夠讓孩子對入園產生好奇,培養交往能力。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一個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有獨立面對新環境的“條件”,他們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需要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會相應縮短,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緩解對入園的焦慮,更快的適應環境。

所以,在家裡,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吃飯,哪怕吃的衣服、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哪怕剛開始會有吃不飽的現象,父母可以多收拾,事後再喂一點,但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自己洗手,自己睡覺……這些能力都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培養。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多給孩子正面影響,幫助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從而形成安全感。

一定不能用威脅恐嚇和欺騙的語言,嚇唬孩子,“你再哭,我就不來接你了。”“好的,我們明天不去幼兒園了,我們去遊樂場。”

威脅和欺騙只會加重孩子的害怕和焦慮,可以多問學校的“好”,“今天,有交到新朋友嗎?”“老師,表揚你了嗎?”

家長的提問,能引發孩子思考,當好的印象在孩子心理積累的越來越多,對幼兒園的喜愛度會逐漸增加。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和孩子約定接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在園的時間太長,從而對幼兒園產生恐懼。

按時接,可以給孩子一些安全感。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在學校,可能會尿褲子,鞋子、襪子會溼,多備一套。

同時,還要給孩子勤剪指甲,孩子們在一起玩,打鬧,可能會用手撓到別人,這樣避免傷害到其他小朋友。

"

9月來臨,意味著又有很多小朋友,要進入幼兒園了!

入園,對一些孩子來說,不會那麼順利,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離焦慮。

鄰居家有個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提前把幼兒園定好,近期就開始試聽課了。第一次帶他去,當媽媽要離開時,他哭喊著不讓走,無奈之下,媽媽只好一起陪聽了一下午的課程。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當第二天問起要不要上幼兒園時,這孩子直搖頭。

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分離焦慮,但這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收穫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

從孩子七八個月起,其實分離焦慮就開始了。

記得女兒經歷分離焦慮的那段時期,每當我消失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她看不到的地方,就會著急的喊,小手也快速地擺動著。每次上班出門前,都要來一場心理拉鋸戰,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正常現象,大概十四個月到二十個月,處於分離高峰期,然後,分離的強度會逐漸減弱。

等到三歲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時,其實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支撐,可以度過分離焦慮了。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原因也很簡單。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成長中,需要經歷最基本的三次分離: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出生後,營養和需要主要由媽媽來滿足,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你我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慢慢明白,媽媽是媽媽,我是我。

我的很多需求會得不到滿足,我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變得敏感,對媽媽的離開會感到驚慌失措。

甚至,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離開後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時的孩子,在向外探索著世界的同時,需要回到媽媽的懷抱,尋求安全感。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很多的陌生,這種焦慮壓力值是很大的,很可能會伴隨哭鬧、生病等現象。

在“分離與個性化”時期的孩子,那可不可以再等一等,等他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再上幼兒園。

不,幼兒入園年齡是一個有魔力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3歲,一個“魔力”時間點

在瑞典,孩子1週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時的很多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生活無法自理。

據一位在瑞典定居的媽媽講述,孩子入園時,家長可以有幾天的陪同期,陪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玩具和遊戲。

之後,等寶寶可以獨立入園,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靈活掌握接送時間。

比如,今天感覺寶寶在幼兒園有點不適應,可以早點去接,隨著寶寶適應的越來越好,接送時間也可以慢慢延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因為有父母的陪同,可以緩解孩子的部分入園焦慮;但最終,孩子還是要獨自面對分離。

當孩子需要獨自學會分離時,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當孩子三歲,無論是從認知發展、心理需求上,孩子都已經做好了進入到集體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分離,孩子非常不喜歡分離,但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忍受一次次分離帶來的痛苦。

再且說,有分離焦慮的只有孩子嗎?不是,大人也一樣有分離焦慮,有的更嚴重,就像微博上幾位爸爸,送孩子入園後,他們哭成了淚人。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大人的分離焦慮,才是導致讓孩子的分離異常困難的原因。

我們讓孩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要忍受著痛苦,也要成全孩子的愛。

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心理和身體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淡化孩子的分離焦慮,

可以這麼做

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剔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知乎上一位媽媽說起,孩子入園的經歷:

入園第一天,哭得比較激烈,上課不哭,下課就哭,但中午睡覺會乖乖的躺在床上;

第二天,哭著進學校,但進去以後就不哭了;

第三天,進校門前,還讓我幫他擦乾眼淚;

第四天,早上起來哭了半個多小時;

第五天,早上起來哭了兩分鐘。

第二週,孩子可以開心的上學去了。

這位孩子的適應能力算是不錯的,有些孩子可能時間要更長一些,一般一個月以內都屬於正常。

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入園的過程中,孩子在忍受著分離焦慮,不斷的與之抗爭,不斷的接受,最終學會了適應。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一課,需要忍受像破繭成蝶前的那一些痛苦,過程雖不易,但孩子可以收穫很多。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平時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觀看園內小朋友的活動,順便講一些會發生的趣事。

這樣做,可以慢慢打消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最好能引起興趣。

同時,還可以創造和已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機會,在一起說話和玩遊戲當中,能夠讓孩子對入園產生好奇,培養交往能力。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一個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有獨立面對新環境的“條件”,他們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需要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會相應縮短,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緩解對入園的焦慮,更快的適應環境。

所以,在家裡,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吃飯,哪怕吃的衣服、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哪怕剛開始會有吃不飽的現象,父母可以多收拾,事後再喂一點,但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自己洗手,自己睡覺……這些能力都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培養。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多給孩子正面影響,幫助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從而形成安全感。

一定不能用威脅恐嚇和欺騙的語言,嚇唬孩子,“你再哭,我就不來接你了。”“好的,我們明天不去幼兒園了,我們去遊樂場。”

威脅和欺騙只會加重孩子的害怕和焦慮,可以多問學校的“好”,“今天,有交到新朋友嗎?”“老師,表揚你了嗎?”

家長的提問,能引發孩子思考,當好的印象在孩子心理積累的越來越多,對幼兒園的喜愛度會逐漸增加。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和孩子約定接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在園的時間太長,從而對幼兒園產生恐懼。

按時接,可以給孩子一些安全感。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在學校,可能會尿褲子,鞋子、襪子會溼,多備一套。

同時,還要給孩子勤剪指甲,孩子們在一起玩,打鬧,可能會用手撓到別人,這樣避免傷害到其他小朋友。

入園了,孩子分離焦慮?父母做到這些,讓孩子分離而不焦慮

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家長可以及時和老師溝通,或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有助於孩子,順利入園。

最怕的是家長有什麼問題,不提出來,老師不知情,問題也就一直得不到解決。

最後,有很重要的一點,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安全感建立的較好的孩子,當父母離開後,不會非常的黏人。

3歲以前,是建立孩子好的安全感的基礎,家長要多關注孩子,多愛他,給予他愛的勇氣。安全感好的孩子,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我們家長要深深的相信,孩子是一顆種子,種子要破土而出的過程,一定不是愉悅的。就像小雞要破殼而出,也需要掙扎一番。

所以,當一個生命要伸展,需要突破重重的障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恰恰也彰顯了生命的力量。

分離,讓孩子逐漸走向獨立;分離,見證孩子一次次的成長。

請溫和而堅定的擁抱這樣的分離,為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搭橋牽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