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來源 | 教師E家(ID:jiaoshiEjia)

“為什麼別的孩子能考第一,你就不能?”

“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等著去乞討吧!”

……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學習就是孩子的事,孩子成績差,就是因為懶,,不好學,不求上進。

但其實,家長置身事外,孩子的學習都不會好。

學習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的參與,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成敗。

1

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小明父母對兒子“無為而治”,從來不管他的學習,也不過問他的成績。

有時候,小明不會做作業,考試考砸了,他們都不在意,還說: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別指望爸媽。

結果是,小明的表現差強人意,上課經常開小差,做作業也胡寫一通,考試甚至經常交白卷。

這就導致小明越來越自卑,學習也越來越差。

小紅媽媽是家庭主婦,孩子上學期間她一直“陪讀”。

包括平時督促她學習,解答作業上的問題,給孩子聽寫,監督孩子背書等等。

但媽媽沒有唯分數論,只是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看她學會了沒有,遇到了什麼困難等等。

在媽媽的陪伴下,小紅覺得很安心,也學得很快樂。

因為有媽媽的監督,小紅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一直很認真,成績也穩居班級前十。

家長的態度,關乎孩子學習的好壞。

那些置身事外的家長,最終都輸在了孩子身上。

"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來源 | 教師E家(ID:jiaoshiEjia)

“為什麼別的孩子能考第一,你就不能?”

“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等著去乞討吧!”

……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學習就是孩子的事,孩子成績差,就是因為懶,,不好學,不求上進。

但其實,家長置身事外,孩子的學習都不會好。

學習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的參與,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成敗。

1

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小明父母對兒子“無為而治”,從來不管他的學習,也不過問他的成績。

有時候,小明不會做作業,考試考砸了,他們都不在意,還說: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別指望爸媽。

結果是,小明的表現差強人意,上課經常開小差,做作業也胡寫一通,考試甚至經常交白卷。

這就導致小明越來越自卑,學習也越來越差。

小紅媽媽是家庭主婦,孩子上學期間她一直“陪讀”。

包括平時督促她學習,解答作業上的問題,給孩子聽寫,監督孩子背書等等。

但媽媽沒有唯分數論,只是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看她學會了沒有,遇到了什麼困難等等。

在媽媽的陪伴下,小紅覺得很安心,也學得很快樂。

因為有媽媽的監督,小紅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一直很認真,成績也穩居班級前十。

家長的態度,關乎孩子學習的好壞。

那些置身事外的家長,最終都輸在了孩子身上。

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2

一次,哲學家羅素帶兒子去海灘玩。

兒子看到一塊很漂亮的石頭,搬不動,就請父親幫忙。

可羅素只扔下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冷漠地走開了,不知道身後的兒子被傷透了心。

兒子長大後,很少回家,跟父親的關係也不親近,這讓羅素後悔莫及。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與成長的路上,有意無意地選擇了忽視。

他們在老師提醒要多督促孩子學習時,敷衍著答應,但因為各種各樣原因,經常忘了管孩子。

等發現孩子退步了,就怪老師沒教好。

平時不關心,出問題了就怪別人,很多孩子沒學好,就因為家長的置身事外。

老師一個人要教幾十個學生,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家長要教的只有自己的孩子,假如孩子確實越學越差,老師要反思,家長更應該反省自己。

學習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的參與,必不可少。

不懂事的孩子就像一隻迷途羔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不知該往哪兒走。

父母及時指一條路,孩子才有了方向。哪怕孩子再不喜歡這條路,只要他願意嘗試,若干年後總會感激你的。

3

經常聽到有人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就不要多參與了。

然而無數經驗都說明了一個真相:

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父母的格局。

很多家長所以為的“教育”,其實是不大正確的。

有家長愛掏錢,把孩子送上好學校,送進昂貴的補習班,然後就心安理得了。

覺得孩子學得好不好,全看老師會不會教。

有家長更是以為教育孩子,就等同於責備孩子。

孩子犯錯了,那就批評他,讓他知錯能改;

孩子考差了,那就痛罵他,讓他學會努力。

“你真不像話”、“你怎麼那麼笨”、“xxx比你聰明多了”等等這些話,逐漸成了家長的口頭禪。

遺憾的是,這並不是教育,只是家長單方面的情緒發洩。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過,責備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給他們一些主動性與成就感,他們就會越學越好,相反,如果總讓孩子有壓迫感和內疚感,他們就會越學越差。

決定孩子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環境、教學資源等等,但在後天的教育中,家庭的影響最大。

家長的大格局與高素質,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

文化素質越高的家庭,孩子的發展就越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4

一個孩子的發展如何,關鍵要看父母給予他們怎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怎樣的學習力與成長力。

愛學習本是人類的天性,孩子生來並不討厭學習,相反,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

只要家長正確引導與監督,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不再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

以下這4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好。

·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家庭教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孩子在和諧、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才能安心學習。

·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父母高高在上,孩子只能聽從,但內心很不滿。

只有放低身段,平等地和孩子溝通,我們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孩子才願意把心裡話說出來。

· 督促孩子改正壞習慣

孩子很努力,就是成績上不去,那一定是方法出問題了。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發現並改正其壞習慣,找到好方法,培養好習慣,孩子的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 經常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有家長陪伴的孩子,學習效率會更高。

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更幸福的未來,這不正是我們所期許的嗎?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但首先,父母要是一個成熟型父母。

讓我們都做成長型父母,才能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 END —

版權說明:本文經「教師E家」(ID:jiaoshiEjia)授權轉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是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教育交流平臺!教師E家 為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教學心得,教育時事分析,願您在教育路上不再憂心~

"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來源 | 教師E家(ID:jiaoshiEjia)

“為什麼別的孩子能考第一,你就不能?”

“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等著去乞討吧!”

……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學習就是孩子的事,孩子成績差,就是因為懶,,不好學,不求上進。

但其實,家長置身事外,孩子的學習都不會好。

學習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的參與,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成敗。

1

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小明父母對兒子“無為而治”,從來不管他的學習,也不過問他的成績。

有時候,小明不會做作業,考試考砸了,他們都不在意,還說: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別指望爸媽。

結果是,小明的表現差強人意,上課經常開小差,做作業也胡寫一通,考試甚至經常交白卷。

這就導致小明越來越自卑,學習也越來越差。

小紅媽媽是家庭主婦,孩子上學期間她一直“陪讀”。

包括平時督促她學習,解答作業上的問題,給孩子聽寫,監督孩子背書等等。

但媽媽沒有唯分數論,只是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看她學會了沒有,遇到了什麼困難等等。

在媽媽的陪伴下,小紅覺得很安心,也學得很快樂。

因為有媽媽的監督,小紅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一直很認真,成績也穩居班級前十。

家長的態度,關乎孩子學習的好壞。

那些置身事外的家長,最終都輸在了孩子身上。

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2

一次,哲學家羅素帶兒子去海灘玩。

兒子看到一塊很漂亮的石頭,搬不動,就請父親幫忙。

可羅素只扔下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冷漠地走開了,不知道身後的兒子被傷透了心。

兒子長大後,很少回家,跟父親的關係也不親近,這讓羅素後悔莫及。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與成長的路上,有意無意地選擇了忽視。

他們在老師提醒要多督促孩子學習時,敷衍著答應,但因為各種各樣原因,經常忘了管孩子。

等發現孩子退步了,就怪老師沒教好。

平時不關心,出問題了就怪別人,很多孩子沒學好,就因為家長的置身事外。

老師一個人要教幾十個學生,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家長要教的只有自己的孩子,假如孩子確實越學越差,老師要反思,家長更應該反省自己。

學習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的參與,必不可少。

不懂事的孩子就像一隻迷途羔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不知該往哪兒走。

父母及時指一條路,孩子才有了方向。哪怕孩子再不喜歡這條路,只要他願意嘗試,若干年後總會感激你的。

3

經常聽到有人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就不要多參與了。

然而無數經驗都說明了一個真相:

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父母的格局。

很多家長所以為的“教育”,其實是不大正確的。

有家長愛掏錢,把孩子送上好學校,送進昂貴的補習班,然後就心安理得了。

覺得孩子學得好不好,全看老師會不會教。

有家長更是以為教育孩子,就等同於責備孩子。

孩子犯錯了,那就批評他,讓他知錯能改;

孩子考差了,那就痛罵他,讓他學會努力。

“你真不像話”、“你怎麼那麼笨”、“xxx比你聰明多了”等等這些話,逐漸成了家長的口頭禪。

遺憾的是,這並不是教育,只是家長單方面的情緒發洩。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過,責備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給他們一些主動性與成就感,他們就會越學越好,相反,如果總讓孩子有壓迫感和內疚感,他們就會越學越差。

決定孩子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環境、教學資源等等,但在後天的教育中,家庭的影響最大。

家長的大格局與高素質,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

文化素質越高的家庭,孩子的發展就越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4

一個孩子的發展如何,關鍵要看父母給予他們怎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怎樣的學習力與成長力。

愛學習本是人類的天性,孩子生來並不討厭學習,相反,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

只要家長正確引導與監督,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不再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

以下這4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好。

·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家庭教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孩子在和諧、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才能安心學習。

·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父母高高在上,孩子只能聽從,但內心很不滿。

只有放低身段,平等地和孩子溝通,我們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孩子才願意把心裡話說出來。

· 督促孩子改正壞習慣

孩子很努力,就是成績上不去,那一定是方法出問題了。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發現並改正其壞習慣,找到好方法,培養好習慣,孩子的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 經常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有家長陪伴的孩子,學習效率會更高。

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更幸福的未來,這不正是我們所期許的嗎?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但首先,父母要是一個成熟型父母。

讓我們都做成長型父母,才能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 END —

版權說明:本文經「教師E家」(ID:jiaoshiEjia)授權轉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是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教育交流平臺!教師E家 為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教學心得,教育時事分析,願您在教育路上不再憂心~

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