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何以為家》是影片《迦百農》在內地的移名,但是個人覺得“迦百農”的名字更能夠展現影片的內涵:在《聖經》裡面,迦百農是一個地名,位於今天的以色列加利海附近,在英語和法語裡,迦百農還有“雜亂無規則”的含義。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黎巴嫩小男孩贊恩的故事,贊恩出生在一個貧民窟裡,一直和父母兄弟姐妹七個人住在破舊的閣樓裡,過著拮据而辛苦的生活。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經常去給別人打零工,還要受到家長的打罵和羞辱。

因為這個家族的父母都是被下令驅逐的非法居民,所以孩子們沒有能夠證明自己的出生證明,他們的父母甚至不清楚孩子的出生日期!

經歷了生活的艱難和困苦,為了保護妹妹他刺傷了壞人,進入監獄,絕望之餘他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贊恩狀告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要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為什麼不給他愛,呵護和受教育權。這個12歲的男孩子幾乎是發出了憤怒的吶喊,句句話錘在父母心上: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聽到的最溫柔的話就是,'滾開,你這個狗孃養的東西'!”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值錢。”

......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家長有沒有權利將孩子帶到世界上?

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明薰陶下,很多的家長都遵循著“延續香火”、“傳承基業”這樣的想法,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伴隨的往往是巨大的責任感,所謂的“生養”,生和養是分不開的,也不會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生孩子容易,但是將孩子教育成人的這個交付過程,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交付出完美的答卷的,這十幾年猶如一項前途未卜的投資,耗時耗力同時充滿了不確定性。

於是,很多的丁克家族不願意來承擔這樣的風險,覺得這一項投資風險太大。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的一句話猶如一記耳光打在了父親臉上:

“你們生了我,卻不好好養我,為什麼還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

這句話和《迦百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是來自孩子們的質問,家長把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上,經過他們的同意了嗎?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而這個永遠都無法得到確切答案的問題,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沒有經過孩子們的同意和選擇,就將他們帶到這個美好和艱難並存的世界上,家長們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也就是說,生孩子是一個責任與義務並存的投資,當你打算做這個投資的時候,不妨先考慮清楚:

你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提供給孩子良好的受教育權和相對健康的成長環境?

即使是生活拮据,也應該考慮一下儘自己最大努力給予孩子充足的關愛?

是否有時間有能力去竭盡全力的照顧和教育孩子,讓其成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積極向上的人,而不是被社會所拋棄?

而不是在現在很多輿論和觀念的壓力下,到了所謂的年經就草草將孩子帶到世界,甚至“無意中讓孩子降生到這裡!如果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還不如不生!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2,養孩子不是為了“做男人”的面子

讓我們再看一下父親在法庭上對自己的辯解:

“我有什麼錯,我也是被生出來的,都是這樣長大的!”

“周圍人都說‘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

“人們都說‘孩子是我的脊樑骨’”

多麼的冠冕堂皇,你延續香火,怕成為別人眼中“不是男人”的譴責對象,而不顧自己的能力盲目多育。讓全家五個孩子跟著你顛沛流離,讓12歲的大兒子出去打工貼補家用,讓11歲的女孩嫁人換取你的乾糧,讓全家人為你所謂的“面子”買單,這不比別人戳你的脊樑骨更加令人心痛嗎?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願意以“愛”之名誕生到一個讓他小小年紀就承受不該承受的痛苦家族裡。

你可以因為自己的無能指責孩子拿起刀子刺向傷害妹妹的壞人;也可以冠冕堂皇的宣告著自己所為的“面子理論”,但是卻失了裡子,也耽誤了孩子一生,這樣的生育豈不是對孩子終身的傷害!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3,“我生下你,你就要學會感恩,你就是欠我的”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的家長為了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和希望,將孩子當成了攀比的工具,每科都要90分以上,連體育成績都要第一,從不讓孩子喘一口氣;

有的家長缺乏育兒經驗和疏忽大意,燙傷孩子,摔傷孩子,丟失孩子;

有的家長重男輕女,剝奪女孩子的受教育權,讓她賺錢貼補家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家長骨子裡“我生下你,你就要感恩,你就是欠我的”的思想觀念,讓孩子小小年紀都揹負上了這樣的恩情債,覺得自己歇一會偷一會懶都是對家長的不負責,他們的內心怎麼能健康,孩子的成長怎麼能茁壯?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真正的愛是需要潤物細無聲的關懷和呵護,理解和尊重孩子,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去引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在健康向上的環境中成長,甚至需要去學習改變自身死板傳統的思想和教育方法。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家長在女兒受到委屈之後,這樣跟孩子說:

“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做的不好還請你多多擔待!”

說的很好,作為家長,在逼迫孩子學習的時候,請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家長應該做到的?是否自己也在接受著教育?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孩子們的吶喊是無助而失望的,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力量,認知,經驗方面都不足以對抗自己的家長,面對家長高大魁梧的身影,他們不會再家長面前表現出來,只會躲在角落,採用自己的方法默默承受!

心理素質好一些孩子,也許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堅強,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心理素質較差的孩子,也許在家長的威逼之下,走上極端和相反的那一條路。

如同《迦百農》中的12歲贊恩一樣,

“我希望自己能做好人,被社會所愛,但是上帝不希望這樣,他們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孩子想做好人,可是家長連機會都不給......

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吶喊,你聽到了嗎?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12歲孩子的吶喊紮了誰的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