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還想和爸媽一起睡,兩點原因和四個做法家長需要了解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孩子在是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會單獨睡,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出於種種原因不想自己睡,晚上纏著媽媽講故事,故事講完了一個又一個,可是孩子還是不想睡。要麼就是跟媽媽講被子不舒服或者一個人睡覺總是做噩夢。

對於長期和父母睡覺的孩子看書來說,突然讓他適應單獨睡覺在情感和心理上都會讓他感覺不適應,但是分房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階段,孩子情緒有波動,家長應該重視並採取正確的方式引導,儘量安撫孩子不安的情緒,讓孩子慢慢適應。

孩子大了還想和爸媽一起睡,兩點原因和四個做法家長需要了解

“媽媽,我想跟你睡”

張浩家的孩子五歲了,於是她就想安排孩子自己睡,但沒想到晚上孩子眼淚汪汪地看著她,問媽媽是不是不要他了?孩子的問題讓張浩很難受,在決定讓孩子獨自睡覺之前,張浩也做了很多的功課,給孩子挑選了他喜歡的床單和被子,換上了孩子喜歡的燈具,還買了很多孩子喜歡的童話故事書做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可是張浩做的所有努力,在聽到孩子這個問題之後,都變成了徒勞。她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覺得媽媽不要自己了?

可是張浩也知道這是一個過程,就像斷奶一樣,孩子和父母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張浩告訴孩子,她不是不要他了,是他長大了,媽媽要用另外一種方式愛他,那就是信任,媽媽相信他可以獨自面對黑暗了。張浩知道分房睡或許現在對孩子來說是痛苦的,可是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是有益的。

孩子大了還想和爸媽一起睡,兩點原因和四個做法家長需要了解

孩子不想一個人睡的原因

1. 害怕

孩子一個人睡會產生害怕和恐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的豐富的,他們一個人睡覺的時候,會想到動畫片裡的一些壞人或者怪物就潛伏在自己的周圍。當孩子感受到外界的威脅的時候,他們本能的會產生對黑暗的恐懼。

除了對鬼怪的恐懼,還有對和父母分離的恐懼。從出生他們就習慣了,在媽媽的懷抱裡入睡,他們在媽媽的懷抱裡能感覺到溫暖和安全,所以一旦和媽媽分離,這種溫暖和安全,也隨即和他們分離,這時候他們開始有意識知道自己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生命,這種對生命新的認知也是引起恐懼的一個原因。

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意識形態的進階,從無我到自我就像細胞的分裂,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標誌。

2. 習慣了和父母一起睡

孩子習慣了媽媽的懷抱,一個人睡需要適應的過程,媽媽的懷抱多麼溫暖呀,媽媽的懷抱不僅承載著孩子甜甜的夢,還給了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在爸爸厚實的臂彎裡,即便是黑暗也並不是那麼可怕,爸爸和媽媽中間就是全世界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

這是每一個和爸爸媽媽一起睡的孩子共同的認知,所以一旦面對自己睡覺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焦慮,當獨自睡覺他們半夜翻身或者醒來的時候身邊的溫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未知的黑暗,他們會懷念和父母睡的時候那種安定和溫暖。

所以對於那些習慣了和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在適應獨自睡覺的時候,他們的過渡期會比一般的孩子更長。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這場情感和理智的長線戰役裡,幫助孩子順利平穩的過渡。

孩子大了還想和爸媽一起睡,兩點原因和四個做法家長需要了解

四個做法讓孩子擺脫困境

1. 引導孩子一個人睡

家長可以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首先要克服他們對黑暗的恐懼,可以在平常的時候做一些小遊戲,比如讓孩子去沒有開燈的房間拿一件小東西,或者蒙上孩子的眼睛來捉迷藏,讓他們知道晚上和白天家裡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光線不夠充足而已。

然後家長要克服孩子對怪物的恐懼,白天孩子看電視時候如果對哪一個卡通人物表現出了恐懼,家長不能聽之任之,要提起重視,儘可能地給孩子描述這個卡通人物可愛的地方,讓孩子知道動畫片裡的反面人物也有可愛的地方。

最後家長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某一事物的恐懼,家長的恐懼是能完全影響到孩子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會不斷地把家長恐懼的事物放大,這個事物就會成為他們心裡的一道坎,等黑暗來臨的時候也是人神經最脆弱的時候,他們對這一事物的恐懼會幻化成一個具體的怪物形狀,並且認為這個怪物就在自己的身邊,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對某一事物的恐懼,不管多害怕,也要儘量的表現平靜。

家長可以陪孩子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或者給孩子看一些鍛鍊一個人睡覺的書籍,讓孩子知道人總要長大,總要習慣一個人睡覺。

2. 佈置一個溫馨的房間

溫馨的房間會讓孩子有嚮往和憧憬,房間的佈局和構造以及傢俱的擺放多參考孩子的意見,白天的時候儘可能多地在這個房間裡和孩子玩耍,讓孩子適應這個房間的氣息。

讓孩子平常玩的一些玩具陪著他,給他講一些童話故事的時候,儘量以溫馨的房間為背景,等孩子對這個房間熟悉以後,可以鍛鍊孩子在這個房間獨自午睡,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靜,一旦孩子醒來就要立刻趕到孩子身邊,讓孩子知道即使爸爸媽媽不在我身邊,他們也在不遠的地方關注著我。

孩子房間牆壁的顏色,要儘量挑選他們喜歡的顏色,然後讓他們開動聰明的小腦袋想象動畫片裡,他們喜歡的人物在他們睡覺的時候都會在他的房間裡陪著他。

3. 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晚上要和孩子分離,白天要就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即使不和爸爸媽媽在一個房間睡覺,爸爸媽媽依然是最愛他的。還有平常的時候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告訴他們,他們已經是大孩子了,大孩子就什麼都不怕了。

孩子睡覺之前的步驟,儘可能的不要改變。比如孩子習慣聽媽媽給他講一個故事,然後給他一個晚安吻再甜甜的進入夢鄉,即使孩子獨自一個人睡覺,這個步驟也不能改變。孩子的枕頭和被子要用他一直用的因為枕頭和被子上有他熟悉的味道,也會給他帶來安全感。

家長的情緒穩定也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不能因為孩子拒絕一個人睡覺而情緒失控,要時刻給孩子營造一個寬容的大度的平和的家庭氛圍。

4. 耐心對待孩子的恐懼

家長要明白孩子一個人睡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的孩子時間長,有的孩子時間短,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作比較。孩子對黑暗的恐懼是一種天性,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恐懼,鬼怪或許在大人看來很可笑,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鬼怪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能切切實實地讓他們感覺害怕。

家長要學會分析孩子恐懼的原因,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裡聽誰講過恐怖的故事,或者在哪裡看過恐怖的書籍或影像,家長要從根源上找出孩子恐懼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恐懼。

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不能只是輕飄飄地說一句鬼有什麼可怕的可以嘗試讓孩子說出他恐懼的人物形象,然後家長將這個人物形象進行美化,讓孩子知道他們所恐懼的東西,也可以有萌萌的可愛的一面。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