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看點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一直常伴左右。因此,父母對孩子交流與表達技能的培養,比學校更為有效。文章通過介紹猶太家庭中,被稱為海沃塔的教育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親子交流的重要性。作為親子交流的主體,家長們應當充實自己,以自身為榜樣,在言傳身教中提升孩子多項能力。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硅谷生活家 (ID: silicon_valley_life)

文丨維立 編丨Travis

國內的朋友轉了一篇題為《扎克伯格父母和他的聊天模式,趕快用到你孩子身上》的文章,問我有什麼看法。

這是一篇介紹猶太精英家庭教育方式的文章。文章說,猶太家庭培養了扎克伯格、愛因斯坦、佛洛依德等優秀人才,其祕訣是一種叫海沃塔(Havruta)的教育方式。

Havruta跟英文Fellowship意思差不多,即夥伴關係,表示兩人一組,通過提問、對話、討論的方式來研習問題。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用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把父母與孩子的聊天,變成有問有答的探討,讓聊天更加透徹深入。

這是精英家庭與普通家庭,在聊天這件事上的差別。

普通家庭也和孩子聊天,但質量不高;精英家庭則有意識地運用海沃塔式的聊天,他們的聊天因此包含了更多信息,有了更高的含金量。

作者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經歷,詳細解釋了海沃塔式的聊天方法。

父母首先應該確立一個“海沃塔”時間,以不受干擾、心無旁騖地和孩子交談;在聊天過程中,父母應該做到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三點,以提高聊天質量、讓孩子從聊天中獲取更多養分。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我孤陋寡聞,從沒聽說過“海沃塔”。讀文後上網搜索,才發現這是一種猶太神學院常用的學習經書的方式。

兩個學識、能力相當的學生結成夥伴,一邊讀經,一邊互相提問,如果看法不同,則討論,說服,針鋒相對地展開辯論。

一般的圖書館一片寂靜,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有人不慎咳嗽一聲,都會招來旁人鄙夷的目光。

但據說猶太大學圖書館和一般圖書館不同。猶太大學圖書館吵吵嚷嚷,到處是講解和辯論的聲音,學生們都專注於自己的交流,這種氛圍對他們是家常便飯。

雖然起源於學習經書,“海沃塔”卻也可以用於經書之外。

聊天這件事情,顧名思義,內容和結構都很鬆散,父母和孩子也不算學識、能力相當的夥伴,把聊天硬套進海沃塔之中,有點舍近就遠的勉強,但我贊成作者關於父母應該跟孩子多聊天、聊好天的建議。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硅谷的中國人都知道,印度人比我們幹得好,對其中的原因也有很多討論和分析,但大家基本上都同意,印度人比我們能說是一個關鍵。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英文熟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表達能力強,有本事把任何事情講得清清楚楚,頭頭是道。

新一代的年輕人也許比我們強,但我們小時候,是沒有“能說會道”的教育的。不但沒有,父輩們還經常稱那些能說會道的同事“華而不實”,彷彿這是他們原本清白人格上,存在的一個汙點。

在我小時候被灌輸的文化裡,有本事的人是不屑於誇誇其談的;那些巧舌如簧的,一定是在掩蓋其敗絮其中的本質。

因為從小缺乏說話練習,更不要說一對一地傾聽、提問、挑戰和交鋒,很多人的辯論,一開始就與吵架無異。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表達能力並非只包括說話,但我們的教育對任何形式的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欠缺。

這個問題深究下去必然涉及社會制度和言論自由,但深層原因暫且不提,一個表面現象就是文科教育很薄弱。

理科當然也需要表達,我們的理科教育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夠,但理科的表達可以藉助公式和圖表,而學習人文科學時,不管是讀經書也好,讀歷史也好,讀小說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討論和發揮的空間大,對錶達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與說話相比,寫作尤其是訓練縝密精確的表達的工具。

在我們的學校,英美教育體制中的文理通識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完全不存在,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他們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能抱太高期望。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學校並不是培養表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唯一場所。

孩子在離家上大學前的十八年裡,有很多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和孩子聊天,當然是為了加強溝通,增進感情,將父母的人生智慧和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轉交給孩子,但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父母要跟孩子聊天,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跟孩子聊天

如果父母不重視跟孩子聊天,沒時間跟孩子聊天,沒興趣跟孩子聊天,或每時每刻都在尋找機會來對孩子批評、說教,以至於孩子厭倦了和父母聊天,這個天就聊不成,孩子也就失去了通過與父母的交往來學習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機會。

假設父母認識到了跟孩子聊天的重要性,創造了機會,孩子也沒有拂袖而去,才有必要考慮如何聊天這個問題。

聊天不是沒有技巧,但其效果歸根結底取決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是否對世界有敏感和好奇心,是否對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知識,並能使用適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表達方式。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換句話說,要讓跟孩子的聊天有意思,父母首先要充實自己。有人說做父母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這正是原因之一。

我以前時不時會坐在電視機前吃飯,有孩子之後不這麼做了,因為不想讓孩子學到壞習慣。即使父母自己懶惰,工作不求上進,下班只想看電視,為了給孩子做榜樣,也應該咬咬牙,推自己一把,多做有意義的事情,跟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華人父母都重視教育,在教育上一擲千金也面不改色,像蒸汽機一樣永不知疲倦地推著孩子向前跑。但言傳不如身教,自己做出榜樣,比每天督促孩子,給孩子報一大堆夏令營、補習班更有效。

每次去圖書館,都會看到父母一手牽著孩子,另一隻手提著一隻塞滿書的大包。每次看到這幅畫面,我就希望包裡不全是兒童圖書,父母自己也會借幾本書回家看看。

有些父母以為自己多了幾十年人生經驗,教育孩子還不是小菜一碟。但事情還真不一定是這樣。

環顧四周,偏執、無知、淺薄的人到處都有,他們不也是父母,不也要回家和他們的孩子說話嗎?我們自己,說不定也是別人眼中的偏執、無知、淺薄的人呢?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我們不在美國長大,沒在這裡上過中小學,大部分也沒在這裡上過大學。要和孩子有話說,尤其是在他們成長為有獨立意識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以後還有話說,真的要付出一些努力。

比如說,在美國的華人如果只讀微信,不讀英文媒體,跟孩子沒話說是遲早的事。

聊天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朋友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飯,喝茶,嗑瓜子,一邊天南海北地閒聊,交流八卦、炒股、教育、養生的信息是有趣的,討論文學、藝術、政治、旅遊又是另一番風味。

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奇談怪論,精彩見解,都值得分享,都可以激盪思維,讓多巴胺暢流,讓時間飛逝。

這時,即使暫時忘記教育孩子的重要職責,沒有刻意地聊深、聊透,孩子也會從聊天中得到營養;甚至正是因為忘記了教育孩子的重要職責和聊天的科學技巧,聊天才更加隨意、飛揚、率性、有趣。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讀書跟聊天有異曲同工之妙。

讀書的好處,是可以讀沒機會遇見的人的書,比如羅素這麼聰明的人,已經去世多年,親眼看見其人、親耳聆聽他說話是不可能了,即使他還在世恐怕也沒空理我。但讀他的書,就像聽他說話一樣。

不過聊天也有讀書沒有的優點,因為話題雜,因為參與和互動。

讀書是一個人坐在火車上,靜靜地欣賞窗外的風景;聊天則像開一輛大篷車,把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人,比如朋友,比如家人,比如孩子,都熱熱鬧鬧地一併帶上。

這篇“海沃塔”文章指出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與孩子聊天的方式有差別,雖然聽起來有些令人反胃的精英主義的味道,但大體是沒錯的。

研究表明,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差距確實越來越大,因為精英家庭對教育的重視和支出,也因為他們和孩子交流的質量。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提高和孩子交流的質量,不是一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技巧,而是靠平時的生活積累

而且這也不是猶太人的專利,肯尼迪一家就擅長在餐桌上天南海北地交談,就各種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我很懷疑愛因斯坦,是否具備這樣的成長環境。

但不管怎麼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朋友轉來的這篇文章,提醒大家要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多跟孩子聊天,並提高聊天的質量,這一點,海沃塔與否,確實很重要。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中國孩子缺乏的表達能力,猶太精英家庭這樣來培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