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孔融 敏感期 菁媽育兒 2019-09-17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3、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分享

研究證明三歲以下的孩子理解不了“分享”。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因為這其中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3、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分享

研究證明三歲以下的孩子理解不了“分享”。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因為這其中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要求孩子分享的壞處有哪些?

1、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然後強行的替孩子做出決定,把孩子的東西分出去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因為小朋友覺得一旦有其他小朋友喜歡自己的東西,家長就會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就會對其他小朋友產生牴觸心理,不願再去交朋友,變得越來越孤僻。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3、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分享

研究證明三歲以下的孩子理解不了“分享”。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因為這其中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要求孩子分享的壞處有哪些?

1、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然後強行的替孩子做出決定,把孩子的東西分出去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因為小朋友覺得一旦有其他小朋友喜歡自己的東西,家長就會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就會對其他小朋友產生牴觸心理,不願再去交朋友,變得越來越孤僻。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2、讓孩子對”愛”產生誤解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把你傷得最重?有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的媽媽把我唯一一個最喜歡的芭比娃娃送給了其他小朋友,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已經不再相信她說她愛我的話了。愛是什麼?愛是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沒有尊重自己的孩子時,他可能就開始懷疑你對他的愛了。

3、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強迫的贈與拿還有什麼意義呢?

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壓力。強迫孩子分享,他會變得不會拒絕他人,當他想要拒絕他人時,他會認為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並且會感到內疚自責。

《孔融讓梨》的故事誰都聽過,但是謙讓不是無底線的退讓,分享不是一味地犧牲,家長要教會孩子適當的分享,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分享是要建立在雙方都情願的基礎上的。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3、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分享

研究證明三歲以下的孩子理解不了“分享”。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因為這其中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要求孩子分享的壞處有哪些?

1、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然後強行的替孩子做出決定,把孩子的東西分出去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因為小朋友覺得一旦有其他小朋友喜歡自己的東西,家長就會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就會對其他小朋友產生牴觸心理,不願再去交朋友,變得越來越孤僻。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2、讓孩子對”愛”產生誤解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把你傷得最重?有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的媽媽把我唯一一個最喜歡的芭比娃娃送給了其他小朋友,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已經不再相信她說她愛我的話了。愛是什麼?愛是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沒有尊重自己的孩子時,他可能就開始懷疑你對他的愛了。

3、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強迫的贈與拿還有什麼意義呢?

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壓力。強迫孩子分享,他會變得不會拒絕他人,當他想要拒絕他人時,他會認為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並且會感到內疚自責。

《孔融讓梨》的故事誰都聽過,但是謙讓不是無底線的退讓,分享不是一味地犧牲,家長要教會孩子適當的分享,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分享是要建立在雙方都情願的基礎上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分享?

1、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

古龍說:快樂是件奇怪的東西,絕不因為你分給了別人而減少。有時你分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當你心甘情願地做事情時,你當然也會是開心的啦。

分享本來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開心分享”。孩子不願分享和小氣道德沒有任何關係,家長不要道德綁架孩子。孩子願意分享這件東西時,他會收穫到開心,收穫到朋友,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是自願的罷了。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3、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分享

研究證明三歲以下的孩子理解不了“分享”。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因為這其中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要求孩子分享的壞處有哪些?

1、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然後強行的替孩子做出決定,把孩子的東西分出去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因為小朋友覺得一旦有其他小朋友喜歡自己的東西,家長就會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就會對其他小朋友產生牴觸心理,不願再去交朋友,變得越來越孤僻。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2、讓孩子對”愛”產生誤解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把你傷得最重?有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的媽媽把我唯一一個最喜歡的芭比娃娃送給了其他小朋友,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已經不再相信她說她愛我的話了。愛是什麼?愛是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沒有尊重自己的孩子時,他可能就開始懷疑你對他的愛了。

3、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強迫的贈與拿還有什麼意義呢?

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壓力。強迫孩子分享,他會變得不會拒絕他人,當他想要拒絕他人時,他會認為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並且會感到內疚自責。

《孔融讓梨》的故事誰都聽過,但是謙讓不是無底線的退讓,分享不是一味地犧牲,家長要教會孩子適當的分享,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分享是要建立在雙方都情願的基礎上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分享?

1、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

古龍說:快樂是件奇怪的東西,絕不因為你分給了別人而減少。有時你分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當你心甘情願地做事情時,你當然也會是開心的啦。

分享本來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開心分享”。孩子不願分享和小氣道德沒有任何關係,家長不要道德綁架孩子。孩子願意分享這件東西時,他會收穫到開心,收穫到朋友,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是自願的罷了。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2、接納並且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比起教會孩子分享,家長更重要的是接受孩子的不分享,並且尊重孩子的擁有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也一樣,孩子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支配權,家長不要用所謂的分享才是好孩子的話語來壓制孩子的自由。

3、在生活中發現”分享”

分享存在於生活的每個地方,每件瑣事上。家長在不經意間的教育,才會讓孩子刻骨銘心,受益終身。比如在飯桌上,爸爸給媽媽夾菜,在看電視時,媽媽把遙控器讓給爸爸等這些小事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他們善於觀察和模仿的小能手,他們也會在生活中發現”分享”。

"

4歲玲瓏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對她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她做錯了事也就是稍微的說兩句,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週末玲瓏的姑姑帶著小表妹到家裡來做客,兩個小朋友剛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的功夫,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嚎啕大哭。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玲瓏沒有把玩具分給小表妹,兩個孩子也因此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才開始大哭。

這時候,玲瓏的爺爺奶奶就跟玲瓏說:“玲瓏,你長大了,你是個大孩子了,要懂得讓著表妹,不能那麼小氣,知道了嗎?”玲瓏媽媽站在一旁沒有出聲,因為媽媽並不是完全贊同女兒爺爺奶奶的話。

孩子還小,大人教會孩子謙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孩子是真的小氣嗎?其實並非如此,孩子不分享不是他們小氣,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識還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有非常強烈的物權意識,不允許其他人碰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相互謙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並且告訴孩子會謙讓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家長並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謙讓不分享就是小氣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擁有權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丟,不要隨手亂放。所以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這件東西是自己的,他們是這件東西的主人,這件東西的擁有權在自己的手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有的東西是特別的,孩子不願意分享

每一件東西對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有著你不知道的深意。就像是這個禮物是你爸爸送給你的成人禮物,你不捨得用也不捨得給別人碰,因為它對你的意義非凡。孩子也是一樣的,總會有某件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凡的,他也不捨得分享給他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3、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分享

研究證明三歲以下的孩子理解不了“分享”。

寶寶還小,你不能一步登天的告訴他什麼是分享,並且要求他立即就學會分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很難以實現的。分享需要父母慢慢的言傳身教,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分享。

所謂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對孩子來說對分享這個詞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的,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意時,家長應該耐心地告訴他該如何去做,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因為這其中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要求孩子分享的壞處有哪些?

1、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然後強行的替孩子做出決定,把孩子的東西分出去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因為小朋友覺得一旦有其他小朋友喜歡自己的東西,家長就會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就會對其他小朋友產生牴觸心理,不願再去交朋友,變得越來越孤僻。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2、讓孩子對”愛”產生誤解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把你傷得最重?有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的媽媽把我唯一一個最喜歡的芭比娃娃送給了其他小朋友,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已經不再相信她說她愛我的話了。愛是什麼?愛是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沒有尊重自己的孩子時,他可能就開始懷疑你對他的愛了。

3、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強迫的贈與拿還有什麼意義呢?

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壓力。強迫孩子分享,他會變得不會拒絕他人,當他想要拒絕他人時,他會認為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並且會感到內疚自責。

《孔融讓梨》的故事誰都聽過,但是謙讓不是無底線的退讓,分享不是一味地犧牲,家長要教會孩子適當的分享,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分享是要建立在雙方都情願的基礎上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分享?

1、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

古龍說:快樂是件奇怪的東西,絕不因為你分給了別人而減少。有時你分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當你心甘情願地做事情時,你當然也會是開心的啦。

分享本來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開心分享”。孩子不願分享和小氣道德沒有任何關係,家長不要道德綁架孩子。孩子願意分享這件東西時,他會收穫到開心,收穫到朋友,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是自願的罷了。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2、接納並且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比起教會孩子分享,家長更重要的是接受孩子的不分享,並且尊重孩子的擁有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也一樣,孩子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支配權,家長不要用所謂的分享才是好孩子的話語來壓制孩子的自由。

3、在生活中發現”分享”

分享存在於生活的每個地方,每件瑣事上。家長在不經意間的教育,才會讓孩子刻骨銘心,受益終身。比如在飯桌上,爸爸給媽媽夾菜,在看電視時,媽媽把遙控器讓給爸爸等這些小事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他們善於觀察和模仿的小能手,他們也會在生活中發現”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小氣?家長莫大驚小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怪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大方,但是你不要用強硬的方式去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每一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更懂孩子的內心,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要做”爛好人”,成全了別人的孩子而委屈了自己孩子。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