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

前幾天接了一個case,是一位剛剛離異的單身媽媽,她的寶寶只有6個月大。

“Vivian,我知道,’爸爸缺失’會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我想知道,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輕,它對我閨女的影響?”

“我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我跟著媽媽。在家庭中,一直沒有男性角色。所以到了很大,我才逐漸學會,如何和男性交往。”

“但是,畢竟,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我對男性有天然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所以,我的婚姻,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但是我明白,我對於老公的不接受,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已經到我的血液裡了,我的人生和婚姻已經這樣的。但是,我實在不希望,我閨女,再受到同樣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不希望看到,因為她出生在離異家庭中,等她長大後,再對男性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我不希望,她再次經歷失敗的婚姻!”

“我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

前幾天接了一個case,是一位剛剛離異的單身媽媽,她的寶寶只有6個月大。

“Vivian,我知道,’爸爸缺失’會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我想知道,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輕,它對我閨女的影響?”

“我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我跟著媽媽。在家庭中,一直沒有男性角色。所以到了很大,我才逐漸學會,如何和男性交往。”

“但是,畢竟,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我對男性有天然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所以,我的婚姻,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但是我明白,我對於老公的不接受,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已經到我的血液裡了,我的人生和婚姻已經這樣的。但是,我實在不希望,我閨女,再受到同樣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不希望看到,因為她出生在離異家庭中,等她長大後,再對男性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我不希望,她再次經歷失敗的婚姻!”

“我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一位長期抑鬱的互聯網公司高管,在約我給他做催眠,來調節他的狀態的時候,是這樣描述他的情況的。

“雖然我的老闆和團隊,都很認可我。但是我自己,總是很糾結,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我的自信心,就一直被自我否定著,從而導致情緒長期消沉。”

“父母看出我情緒不好,會經常開導我,說我做的已經很好了。但是我明白,其實從小,他們對我,就是沒有什麼要求的。所以,我怎麼做,他們都會覺得很好的。”

“從小,我的學習和各方面,都還好。所以,他們從來,都不過多要求我什麼。給我的反饋,也從來都是積極健康的。我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很好。”

“照理來說,我的原生家庭,應該是很健康的那種。但是,為什麼我現在還會很抑鬱和糾結呢?”

你怎麼看?

"

前幾天接了一個case,是一位剛剛離異的單身媽媽,她的寶寶只有6個月大。

“Vivian,我知道,’爸爸缺失’會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我想知道,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輕,它對我閨女的影響?”

“我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我跟著媽媽。在家庭中,一直沒有男性角色。所以到了很大,我才逐漸學會,如何和男性交往。”

“但是,畢竟,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我對男性有天然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所以,我的婚姻,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但是我明白,我對於老公的不接受,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已經到我的血液裡了,我的人生和婚姻已經這樣的。但是,我實在不希望,我閨女,再受到同樣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不希望看到,因為她出生在離異家庭中,等她長大後,再對男性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我不希望,她再次經歷失敗的婚姻!”

“我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一位長期抑鬱的互聯網公司高管,在約我給他做催眠,來調節他的狀態的時候,是這樣描述他的情況的。

“雖然我的老闆和團隊,都很認可我。但是我自己,總是很糾結,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我的自信心,就一直被自我否定著,從而導致情緒長期消沉。”

“父母看出我情緒不好,會經常開導我,說我做的已經很好了。但是我明白,其實從小,他們對我,就是沒有什麼要求的。所以,我怎麼做,他們都會覺得很好的。”

“從小,我的學習和各方面,都還好。所以,他們從來,都不過多要求我什麼。給我的反饋,也從來都是積極健康的。我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很好。”

“照理來說,我的原生家庭,應該是很健康的那種。但是,為什麼我現在還會很抑鬱和糾結呢?”

你怎麼看?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看完第一個故事的時候,你會不會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這個,就是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的劣根性!它給你的性格、社交、婚姻等,帶來的破壞性力量,是根植於骨頭和血液中的!它會跟隨你一輩子,永遠無法消除!”

言下之意就是:“誰讓你出生在這種家庭呢!點兒背不能賴社會!你完全無力反抗,甚至,連慢慢享受的權利都沒有!”

那麼當你看完第二個故事的時候,又會作何反應呢?“納尼?健康的原生家庭,也會生產出不健康的孩子?不會吧?這個是個案吧?還有別的隱情吧?”

作為一個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和職業催眠師,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故事二,並不是個案。性格有缺陷的孩子,不是隻成長於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中的!

頓時,你會不會覺得,你之前,瞭解到了一堆假的原生家庭理論?!

"

前幾天接了一個case,是一位剛剛離異的單身媽媽,她的寶寶只有6個月大。

“Vivian,我知道,’爸爸缺失’會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我想知道,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輕,它對我閨女的影響?”

“我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我跟著媽媽。在家庭中,一直沒有男性角色。所以到了很大,我才逐漸學會,如何和男性交往。”

“但是,畢竟,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我對男性有天然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所以,我的婚姻,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但是我明白,我對於老公的不接受,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已經到我的血液裡了,我的人生和婚姻已經這樣的。但是,我實在不希望,我閨女,再受到同樣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不希望看到,因為她出生在離異家庭中,等她長大後,再對男性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我不希望,她再次經歷失敗的婚姻!”

“我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一位長期抑鬱的互聯網公司高管,在約我給他做催眠,來調節他的狀態的時候,是這樣描述他的情況的。

“雖然我的老闆和團隊,都很認可我。但是我自己,總是很糾結,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我的自信心,就一直被自我否定著,從而導致情緒長期消沉。”

“父母看出我情緒不好,會經常開導我,說我做的已經很好了。但是我明白,其實從小,他們對我,就是沒有什麼要求的。所以,我怎麼做,他們都會覺得很好的。”

“從小,我的學習和各方面,都還好。所以,他們從來,都不過多要求我什麼。給我的反饋,也從來都是積極健康的。我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很好。”

“照理來說,我的原生家庭,應該是很健康的那種。但是,為什麼我現在還會很抑鬱和糾結呢?”

你怎麼看?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看完第一個故事的時候,你會不會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這個,就是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的劣根性!它給你的性格、社交、婚姻等,帶來的破壞性力量,是根植於骨頭和血液中的!它會跟隨你一輩子,永遠無法消除!”

言下之意就是:“誰讓你出生在這種家庭呢!點兒背不能賴社會!你完全無力反抗,甚至,連慢慢享受的權利都沒有!”

那麼當你看完第二個故事的時候,又會作何反應呢?“納尼?健康的原生家庭,也會生產出不健康的孩子?不會吧?這個是個案吧?還有別的隱情吧?”

作為一個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和職業催眠師,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故事二,並不是個案。性格有缺陷的孩子,不是隻成長於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中的!

頓時,你會不會覺得,你之前,瞭解到了一堆假的原生家庭理論?!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關於“原生家庭”,拋棄掉你原來聽說的一切,只記住下面這2點就夠了!

▍1.你的原生家庭,不欠你任何東西

我接待過很多來訪者,他們會把自己的學業受挫、事業失敗、婚姻失利、社交障礙等一切東西,都歸咎於他們的原生家庭。

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對我說:“Vivian,自打我發現自己狀態不好之後,我就努力改變。買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籍,想要自我提高。當看到'原生家庭'的時候,我就豁然開朗了!”

“我發現,按照'原生家庭'的理論,我現在性格中的所有弱點,都可以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找到根源。”

“發現了這個根源之後,我試圖去改變我的父母,來改變我的原生家庭環境。但是我的父母根本聽不進去,我簡直沒法和他們溝通。”

“現在,我很少回我父母家。因為一看見他們,我就會想到他們給我造成的性格缺陷。我就很恨他們。”

聽到這一席話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我的感覺是,把自己性格弱點的根源,指向原生家庭,並且不遺餘力地去試圖改變父母。這種做法,與其說她在努力“自我提高”,不如說她在努力“自我逃避”。

為什麼這麼說?她不是在改變嗎?為什麼還說她在逃避?

她是在改變,但是她改變的對象是誰?是她的父母,而不是她自己!所以,她在用“改變父母”,來逃避“改變自己”。或者,更準確地是說,她在用“改變父母的失敗”,來名正言順地逃避“改變自己”!

一個人,之所以能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你一定有你獨特的優點,和獨特的缺點。而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可以歸結到你的原生家庭的中。

Be fair!下次再談到原生家庭的時候,要整體地來評價,它給你帶來的所有影響:優點&缺點。要記住,你的父母,已經給你了,他們所認為能夠給到你的所有。你的原生家庭,不欠你任何東西!你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來屏棄你的原生家庭!

"

前幾天接了一個case,是一位剛剛離異的單身媽媽,她的寶寶只有6個月大。

“Vivian,我知道,’爸爸缺失’會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我想知道,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輕,它對我閨女的影響?”

“我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我跟著媽媽。在家庭中,一直沒有男性角色。所以到了很大,我才逐漸學會,如何和男性交往。”

“但是,畢竟,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我對男性有天然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所以,我的婚姻,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但是我明白,我對於老公的不接受,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已經到我的血液裡了,我的人生和婚姻已經這樣的。但是,我實在不希望,我閨女,再受到同樣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不希望看到,因為她出生在離異家庭中,等她長大後,再對男性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我不希望,她再次經歷失敗的婚姻!”

“我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一位長期抑鬱的互聯網公司高管,在約我給他做催眠,來調節他的狀態的時候,是這樣描述他的情況的。

“雖然我的老闆和團隊,都很認可我。但是我自己,總是很糾結,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我的自信心,就一直被自我否定著,從而導致情緒長期消沉。”

“父母看出我情緒不好,會經常開導我,說我做的已經很好了。但是我明白,其實從小,他們對我,就是沒有什麼要求的。所以,我怎麼做,他們都會覺得很好的。”

“從小,我的學習和各方面,都還好。所以,他們從來,都不過多要求我什麼。給我的反饋,也從來都是積極健康的。我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很好。”

“照理來說,我的原生家庭,應該是很健康的那種。但是,為什麼我現在還會很抑鬱和糾結呢?”

你怎麼看?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看完第一個故事的時候,你會不會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這個,就是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的劣根性!它給你的性格、社交、婚姻等,帶來的破壞性力量,是根植於骨頭和血液中的!它會跟隨你一輩子,永遠無法消除!”

言下之意就是:“誰讓你出生在這種家庭呢!點兒背不能賴社會!你完全無力反抗,甚至,連慢慢享受的權利都沒有!”

那麼當你看完第二個故事的時候,又會作何反應呢?“納尼?健康的原生家庭,也會生產出不健康的孩子?不會吧?這個是個案吧?還有別的隱情吧?”

作為一個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和職業催眠師,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故事二,並不是個案。性格有缺陷的孩子,不是隻成長於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中的!

頓時,你會不會覺得,你之前,瞭解到了一堆假的原生家庭理論?!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關於“原生家庭”,拋棄掉你原來聽說的一切,只記住下面這2點就夠了!

▍1.你的原生家庭,不欠你任何東西

我接待過很多來訪者,他們會把自己的學業受挫、事業失敗、婚姻失利、社交障礙等一切東西,都歸咎於他們的原生家庭。

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對我說:“Vivian,自打我發現自己狀態不好之後,我就努力改變。買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籍,想要自我提高。當看到'原生家庭'的時候,我就豁然開朗了!”

“我發現,按照'原生家庭'的理論,我現在性格中的所有弱點,都可以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找到根源。”

“發現了這個根源之後,我試圖去改變我的父母,來改變我的原生家庭環境。但是我的父母根本聽不進去,我簡直沒法和他們溝通。”

“現在,我很少回我父母家。因為一看見他們,我就會想到他們給我造成的性格缺陷。我就很恨他們。”

聽到這一席話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我的感覺是,把自己性格弱點的根源,指向原生家庭,並且不遺餘力地去試圖改變父母。這種做法,與其說她在努力“自我提高”,不如說她在努力“自我逃避”。

為什麼這麼說?她不是在改變嗎?為什麼還說她在逃避?

她是在改變,但是她改變的對象是誰?是她的父母,而不是她自己!所以,她在用“改變父母”,來逃避“改變自己”。或者,更準確地是說,她在用“改變父母的失敗”,來名正言順地逃避“改變自己”!

一個人,之所以能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你一定有你獨特的優點,和獨特的缺點。而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可以歸結到你的原生家庭的中。

Be fair!下次再談到原生家庭的時候,要整體地來評價,它給你帶來的所有影響:優點&缺點。要記住,你的父母,已經給你了,他們所認為能夠給到你的所有。你的原生家庭,不欠你任何東西!你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來屏棄你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招你惹你了?別沒事總拿它說事兒

▍2.原生家庭存在的意義,是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可否認的是,原生家庭,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但是,原生家庭的生存模式,並不會註定,這個家庭中,孩子的生存模式。

原生家庭之於孩子的關係,並不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的宿命論關係。就像前面的故事裡面講的,健康家庭裡,可以培養出焦慮、抑鬱的孩子。而離異家庭,照樣可以培養出婚姻幸福美滿的孩子。

如果你已經很清晰地看到了,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很好,這個自省和覺察,是你能夠作出改變的開始。

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明確,你要改變的對象是誰?

如果因為影響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你就要跑回去改變父母,那麼就又回到第一個問題當中去了,你是在“自我逃避”,而不是“自我改變”。所以,改變的對象,一定是你自己!

當你懷著一顆對“原生家庭”感恩的心,又決心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地自我提高的時候,你會看到,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積極影響會越來越多,消極影響會越來越少。同時,你會一天一天地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轉載自網絡 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