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3歲的時候,袁大哥就離開了母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一直到成年。

父親他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在送走袁大哥後就娶了現任的妻子,並誕下一兒一女。

但袁大哥並不怨恨父親再婚,而是為了再婚,父親一直隱瞞自己的存在,一個月除了給奶奶一點生活費之外,從不探望自己,甚至這份生活費,父親也是遮遮掩掩的給。

袁大哥怨恨的,是父親沒給自己應有的愛,只是單純的把自己推給奶奶,他在乎的也不是錢,而是為什麼父親可以疼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而對他卻不管不顧。

03 愛,不怕晚給,只怕不給

沒有分離,孩子的獨立人格難以發展,但沒有愛,孩子同樣也不能健康成長。

化解袁大哥心中戾氣的,並不是眾人的勸說,而是父親一句溫暖的話:

“我以後盡我最大努力,去關心你。”

這句話,袁大哥等了將近50年,瞬間,袁大哥彷彿成了3歲的孩子,嚎啕大哭。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3歲的時候,袁大哥就離開了母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一直到成年。

父親他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在送走袁大哥後就娶了現任的妻子,並誕下一兒一女。

但袁大哥並不怨恨父親再婚,而是為了再婚,父親一直隱瞞自己的存在,一個月除了給奶奶一點生活費之外,從不探望自己,甚至這份生活費,父親也是遮遮掩掩的給。

袁大哥怨恨的,是父親沒給自己應有的愛,只是單純的把自己推給奶奶,他在乎的也不是錢,而是為什麼父親可以疼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而對他卻不管不顧。

03 愛,不怕晚給,只怕不給

沒有分離,孩子的獨立人格難以發展,但沒有愛,孩子同樣也不能健康成長。

化解袁大哥心中戾氣的,並不是眾人的勸說,而是父親一句溫暖的話:

“我以後盡我最大努力,去關心你。”

這句話,袁大哥等了將近50年,瞬間,袁大哥彷彿成了3歲的孩子,嚎啕大哭。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3歲的時候,袁大哥就離開了母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一直到成年。

父親他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在送走袁大哥後就娶了現任的妻子,並誕下一兒一女。

但袁大哥並不怨恨父親再婚,而是為了再婚,父親一直隱瞞自己的存在,一個月除了給奶奶一點生活費之外,從不探望自己,甚至這份生活費,父親也是遮遮掩掩的給。

袁大哥怨恨的,是父親沒給自己應有的愛,只是單純的把自己推給奶奶,他在乎的也不是錢,而是為什麼父親可以疼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而對他卻不管不顧。

03 愛,不怕晚給,只怕不給

沒有分離,孩子的獨立人格難以發展,但沒有愛,孩子同樣也不能健康成長。

化解袁大哥心中戾氣的,並不是眾人的勸說,而是父親一句溫暖的話:

“我以後盡我最大努力,去關心你。”

這句話,袁大哥等了將近50年,瞬間,袁大哥彷彿成了3歲的孩子,嚎啕大哭。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不管孩子多少歲,長得多高多強壯,他始終渴望著父母的愛。

愛並不怕晚給,而是怕不給。

04 避免形成“單純分離”,愛和分離,父母要分情況給

或許大家對於“既有愛又有分離”這一個概念感到十分的模糊,摸不清其中的界限在哪裡。

只要從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入手,那麼界限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 分娩時--順產是成熟分離,不合理剖腹是單純分離

分娩是親子間第一次分離,也是一個人遭遇的第一個重大分離。分娩不僅僅是母親承受痛苦,孩子也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想象一下,母親的子宮是多麼溫暖多麼舒適,但現在你要被趕出這個搖籃,龐大的身軀被趕進一個狹窄的通道,而且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許多媽媽為了減少這種相互間的痛苦,又或者圖個好日子,選擇了剖腹產(單純分離)。

心理學家稱,自然分娩的疼痛是母子之愛的一個高峰。如果沒有經歷過這個疼痛,母親的生命知覺就會產生斷裂,她恍惚間覺得:孩子是醫生創造出來的。

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痛苦而拒絕自然分娩,就像不能因為痛苦而拒絕分離一樣。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3歲的時候,袁大哥就離開了母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一直到成年。

父親他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在送走袁大哥後就娶了現任的妻子,並誕下一兒一女。

但袁大哥並不怨恨父親再婚,而是為了再婚,父親一直隱瞞自己的存在,一個月除了給奶奶一點生活費之外,從不探望自己,甚至這份生活費,父親也是遮遮掩掩的給。

袁大哥怨恨的,是父親沒給自己應有的愛,只是單純的把自己推給奶奶,他在乎的也不是錢,而是為什麼父親可以疼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而對他卻不管不顧。

03 愛,不怕晚給,只怕不給

沒有分離,孩子的獨立人格難以發展,但沒有愛,孩子同樣也不能健康成長。

化解袁大哥心中戾氣的,並不是眾人的勸說,而是父親一句溫暖的話:

“我以後盡我最大努力,去關心你。”

這句話,袁大哥等了將近50年,瞬間,袁大哥彷彿成了3歲的孩子,嚎啕大哭。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不管孩子多少歲,長得多高多強壯,他始終渴望著父母的愛。

愛並不怕晚給,而是怕不給。

04 避免形成“單純分離”,愛和分離,父母要分情況給

或許大家對於“既有愛又有分離”這一個概念感到十分的模糊,摸不清其中的界限在哪裡。

只要從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入手,那麼界限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 分娩時--順產是成熟分離,不合理剖腹是單純分離

分娩是親子間第一次分離,也是一個人遭遇的第一個重大分離。分娩不僅僅是母親承受痛苦,孩子也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想象一下,母親的子宮是多麼溫暖多麼舒適,但現在你要被趕出這個搖籃,龐大的身軀被趕進一個狹窄的通道,而且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許多媽媽為了減少這種相互間的痛苦,又或者圖個好日子,選擇了剖腹產(單純分離)。

心理學家稱,自然分娩的疼痛是母子之愛的一個高峰。如果沒有經歷過這個疼痛,母親的生命知覺就會產生斷裂,她恍惚間覺得:孩子是醫生創造出來的。

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痛苦而拒絕自然分娩,就像不能因為痛苦而拒絕分離一樣。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新生兒時期--唯一合理不分離期

在新生兒時期(0~6)個月大,孩子會經歷兩個心理髮展時期:

正常自閉期(0~1個月)

在正常自閉期的這一個月裡,孩子的需求只是維持生命基本(吃喝拉撒睡),他仍然感覺自己在母親體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正常共生期(2~6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將媽媽和自己視為一體。

在這兩個時期裡,孩子並不具備探索世界的基本能力,他甚至都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

在新生兒時期,父母需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給與孩子沒限制的,無條件的愛。此時是人生中唯一合理不分離期。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3歲的時候,袁大哥就離開了母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一直到成年。

父親他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在送走袁大哥後就娶了現任的妻子,並誕下一兒一女。

但袁大哥並不怨恨父親再婚,而是為了再婚,父親一直隱瞞自己的存在,一個月除了給奶奶一點生活費之外,從不探望自己,甚至這份生活費,父親也是遮遮掩掩的給。

袁大哥怨恨的,是父親沒給自己應有的愛,只是單純的把自己推給奶奶,他在乎的也不是錢,而是為什麼父親可以疼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而對他卻不管不顧。

03 愛,不怕晚給,只怕不給

沒有分離,孩子的獨立人格難以發展,但沒有愛,孩子同樣也不能健康成長。

化解袁大哥心中戾氣的,並不是眾人的勸說,而是父親一句溫暖的話:

“我以後盡我最大努力,去關心你。”

這句話,袁大哥等了將近50年,瞬間,袁大哥彷彿成了3歲的孩子,嚎啕大哭。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不管孩子多少歲,長得多高多強壯,他始終渴望著父母的愛。

愛並不怕晚給,而是怕不給。

04 避免形成“單純分離”,愛和分離,父母要分情況給

或許大家對於“既有愛又有分離”這一個概念感到十分的模糊,摸不清其中的界限在哪裡。

只要從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入手,那麼界限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 分娩時--順產是成熟分離,不合理剖腹是單純分離

分娩是親子間第一次分離,也是一個人遭遇的第一個重大分離。分娩不僅僅是母親承受痛苦,孩子也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想象一下,母親的子宮是多麼溫暖多麼舒適,但現在你要被趕出這個搖籃,龐大的身軀被趕進一個狹窄的通道,而且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許多媽媽為了減少這種相互間的痛苦,又或者圖個好日子,選擇了剖腹產(單純分離)。

心理學家稱,自然分娩的疼痛是母子之愛的一個高峰。如果沒有經歷過這個疼痛,母親的生命知覺就會產生斷裂,她恍惚間覺得:孩子是醫生創造出來的。

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痛苦而拒絕自然分娩,就像不能因為痛苦而拒絕分離一樣。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新生兒時期--唯一合理不分離期

在新生兒時期(0~6)個月大,孩子會經歷兩個心理髮展時期:

正常自閉期(0~1個月)

在正常自閉期的這一個月裡,孩子的需求只是維持生命基本(吃喝拉撒睡),他仍然感覺自己在母親體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正常共生期(2~6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將媽媽和自己視為一體。

在這兩個時期裡,孩子並不具備探索世界的基本能力,他甚至都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

在新生兒時期,父母需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給與孩子沒限制的,無條件的愛。此時是人生中唯一合理不分離期。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幼兒期~成年--有愛又有分離的關鍵時期

在進入幼兒期時,孩子從心理上也進入了分離期(6~36個月)。

在這個敏感時期,如果孩子不懂分離,那麼他們將變得自大;如果得不到愛,那麼他們將變得自卑;

這在身體上發展上最容易顯現:

當父母對孩子仍進行溺愛(不分離的表現),例如不讓孩子下地行走時刻抱著,那麼孩子將無法獲得行走能力;

當父母不對孩子進行鼓勵和支持(得不到愛的表現),例如此時對孩子的哭鬧、練習行走時的摔倒、甚至不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那麼孩子將變得沉默寡言,拒絕行走。

在這個時期,孩子剛剛意識到自己和母親是分開的個體,但以往所有事情都是母親(或者其他家人)為他完成,導致他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的挫折:

他認為自己是那麼強大,但實際上他仍然能力有限,需要身邊的人對他進行幫助才能完成探索世界的任務。

在這個時期,父母需要放手讓孩子進行獨立探索,分享他的喜悅和樂趣,也需要在他遭遇挫折的時候,給予他關懷和指導。

具體細化起來,以學走為例:孩子學走必然經歷無數次成功邁步和摔倒,在成功邁步時給予他積極的情緒反饋,在摔倒時同化他的挫折感,幫助他重新站立。

這一過程,將從幼兒期持續到孩子成年。

"

分離,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分離。只有讓孩子學會分離,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成健全的獨立人格。

可錯誤的分離方式,往往會讓本該關係親密的親子,變成互相仇視的敵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1 錯誤的分離方式,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父親

將近五十歲的袁立明對自己的父母做出了非常不孝的行為:

  • 婚後,他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 過春節,給父母送去了兩個殯葬用的花圈,中間還掛著一些汙穢物;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眾人的指責,兒子袁立明一一作出瞭解釋:

  • 父親偏心,資助弟弟買房但是無視他;
  • 父親汙衊自己“坑蒙拐騙偷”,慫恿妻子和自己離婚,導致自己妻離子散;

面對調解後,兒子坦然承認了自己錯了,邊扇自己邊給父親道歉,但他並沒有甘心。

調解員勸說他:不盡孝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袁大哥反問了兩件事:

  • 凡事都是相互的,沒有付出,他也可以有回報?這還有公理嗎?
  • 兒女錯了,給爹孃跪下認錯,如果爹孃做錯了怎麼辦?

這一切,源自於袁大哥童年的陰影:父親與他形成單純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02 單純分離,讓孩子拒絕家庭,拒絕父親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諮詢師榮瑋齡把分離分成了三種模式:

成熟分離:有愛的分離

拒絕分離:只有愛沒有分離

單純分離:只有分離沒有愛

“單純分離”,只關係的雙方名義上是親子,但拒絕愛與親密。所招致的結果,就是關係中的雙方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繫。袁大哥就是這樣的情況。

袁大哥眼裡透著恨意,一句一句的問父親:

“爹爹,你是我親爹不是?”

“我是你兒子不是?”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面對兒子的質問,老人一臉的羞愧,但又想起了兒子的不孝,不斷地說袁大哥沒有盡兒子的責任。而袁大哥,等的就是老人這句“沒有做到兒子該做的。”

  • 單純分離,是怎麼樣傷害袁大哥,讓他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憎恨的?

想起往事,袁大哥咬牙切齒地述說著,彷彿要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出來:

“我是怎麼長大的,你叫俺爹說!”

“別昧著良心爹!說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3歲的時候,袁大哥就離開了母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一直到成年。

父親他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在送走袁大哥後就娶了現任的妻子,並誕下一兒一女。

但袁大哥並不怨恨父親再婚,而是為了再婚,父親一直隱瞞自己的存在,一個月除了給奶奶一點生活費之外,從不探望自己,甚至這份生活費,父親也是遮遮掩掩的給。

袁大哥怨恨的,是父親沒給自己應有的愛,只是單純的把自己推給奶奶,他在乎的也不是錢,而是為什麼父親可以疼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而對他卻不管不顧。

03 愛,不怕晚給,只怕不給

沒有分離,孩子的獨立人格難以發展,但沒有愛,孩子同樣也不能健康成長。

化解袁大哥心中戾氣的,並不是眾人的勸說,而是父親一句溫暖的話:

“我以後盡我最大努力,去關心你。”

這句話,袁大哥等了將近50年,瞬間,袁大哥彷彿成了3歲的孩子,嚎啕大哭。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不管孩子多少歲,長得多高多強壯,他始終渴望著父母的愛。

愛並不怕晚給,而是怕不給。

04 避免形成“單純分離”,愛和分離,父母要分情況給

或許大家對於“既有愛又有分離”這一個概念感到十分的模糊,摸不清其中的界限在哪裡。

只要從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入手,那麼界限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 分娩時--順產是成熟分離,不合理剖腹是單純分離

分娩是親子間第一次分離,也是一個人遭遇的第一個重大分離。分娩不僅僅是母親承受痛苦,孩子也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想象一下,母親的子宮是多麼溫暖多麼舒適,但現在你要被趕出這個搖籃,龐大的身軀被趕進一個狹窄的通道,而且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許多媽媽為了減少這種相互間的痛苦,又或者圖個好日子,選擇了剖腹產(單純分離)。

心理學家稱,自然分娩的疼痛是母子之愛的一個高峰。如果沒有經歷過這個疼痛,母親的生命知覺就會產生斷裂,她恍惚間覺得:孩子是醫生創造出來的。

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痛苦而拒絕自然分娩,就像不能因為痛苦而拒絕分離一樣。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新生兒時期--唯一合理不分離期

在新生兒時期(0~6)個月大,孩子會經歷兩個心理髮展時期:

正常自閉期(0~1個月)

在正常自閉期的這一個月裡,孩子的需求只是維持生命基本(吃喝拉撒睡),他仍然感覺自己在母親體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正常共生期(2~6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將媽媽和自己視為一體。

在這兩個時期裡,孩子並不具備探索世界的基本能力,他甚至都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

在新生兒時期,父母需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給與孩子沒限制的,無條件的愛。此時是人生中唯一合理不分離期。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 幼兒期~成年--有愛又有分離的關鍵時期

在進入幼兒期時,孩子從心理上也進入了分離期(6~36個月)。

在這個敏感時期,如果孩子不懂分離,那麼他們將變得自大;如果得不到愛,那麼他們將變得自卑;

這在身體上發展上最容易顯現:

當父母對孩子仍進行溺愛(不分離的表現),例如不讓孩子下地行走時刻抱著,那麼孩子將無法獲得行走能力;

當父母不對孩子進行鼓勵和支持(得不到愛的表現),例如此時對孩子的哭鬧、練習行走時的摔倒、甚至不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那麼孩子將變得沉默寡言,拒絕行走。

在這個時期,孩子剛剛意識到自己和母親是分開的個體,但以往所有事情都是母親(或者其他家人)為他完成,導致他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的挫折:

他認為自己是那麼強大,但實際上他仍然能力有限,需要身邊的人對他進行幫助才能完成探索世界的任務。

在這個時期,父母需要放手讓孩子進行獨立探索,分享他的喜悅和樂趣,也需要在他遭遇挫折的時候,給予他關懷和指導。

具體細化起來,以學走為例:孩子學走必然經歷無數次成功邁步和摔倒,在成功邁步時給予他積極的情緒反饋,在摔倒時同化他的挫折感,幫助他重新站立。

這一過程,將從幼兒期持續到孩子成年。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形成健全獨立人格,請教會孩子怎麼樣分離

淅爸有話說:合理的分離,是有愛,同時也有分離。倘若只有分離而沒有愛,孩子將拒絕家庭、拒絕父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