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不完美媽媽 聰明孩子養成記 讀書 簡單心理Uni 2019-09-14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調節不意味著遷就

調節壓力不意味著你要遷就孩子的所有行為,或者必須總是平和溫柔地對待他/她。

事實上調節壓力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限制,試想你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為此生氣和訓斥他/她,對他/她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

此外,對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並不代表同意和屈從於他/她,事實上孩子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如何處理特定的事情,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決定,但作為決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對孩子給予共情和理解。

4.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告訴孩子沒有必要為了一件事情苦惱,就好像告訴一個發燒的人不用感到這麼熱一樣。

最好接受他們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應對正在經歷的壓力。父母可以表達適當的同理心,但當你讓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時反而會增加他/她的壓力,因為孩子可能會擔心他/她讓你感覺糟糕,這會傷害你。

5.

壓力不只有壞處

學習應對與年齡相符的壓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勝任力和復原力,我們要看到壓力帶來的積極面,就像鍛鍊可以讓肌肉強壯一樣,適度可調節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過個人應對能力的壓力才是不良壓力。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調節不意味著遷就

調節壓力不意味著你要遷就孩子的所有行為,或者必須總是平和溫柔地對待他/她。

事實上調節壓力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限制,試想你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為此生氣和訓斥他/她,對他/她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

此外,對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並不代表同意和屈從於他/她,事實上孩子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如何處理特定的事情,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決定,但作為決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對孩子給予共情和理解。

4.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告訴孩子沒有必要為了一件事情苦惱,就好像告訴一個發燒的人不用感到這麼熱一樣。

最好接受他們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應對正在經歷的壓力。父母可以表達適當的同理心,但當你讓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時反而會增加他/她的壓力,因為孩子可能會擔心他/她讓你感覺糟糕,這會傷害你。

5.

壓力不只有壞處

學習應對與年齡相符的壓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勝任力和復原力,我們要看到壓力帶來的積極面,就像鍛鍊可以讓肌肉強壯一樣,適度可調節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過個人應對能力的壓力才是不良壓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6.

有痛苦要說出來

孩子不太會用語言適度的表達他們的感受,而當我們能夠用語言表達情緒痛苦的時候,它就會從內部平靜下來。

嘗試幫助孩子描述他們可能正在經歷的事情,為感受貼上語言的標籤,即使這個時候你理解的並不全對,但你試圖向孩子傳達一種連聯結,你在告訴孩子內部的感受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這恰好也是用你的心智化推動孩子心智化的一個過程。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調節不意味著遷就

調節壓力不意味著你要遷就孩子的所有行為,或者必須總是平和溫柔地對待他/她。

事實上調節壓力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限制,試想你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為此生氣和訓斥他/她,對他/她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

此外,對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並不代表同意和屈從於他/她,事實上孩子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如何處理特定的事情,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決定,但作為決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對孩子給予共情和理解。

4.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告訴孩子沒有必要為了一件事情苦惱,就好像告訴一個發燒的人不用感到這麼熱一樣。

最好接受他們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應對正在經歷的壓力。父母可以表達適當的同理心,但當你讓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時反而會增加他/她的壓力,因為孩子可能會擔心他/她讓你感覺糟糕,這會傷害你。

5.

壓力不只有壞處

學習應對與年齡相符的壓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勝任力和復原力,我們要看到壓力帶來的積極面,就像鍛鍊可以讓肌肉強壯一樣,適度可調節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過個人應對能力的壓力才是不良壓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6.

有痛苦要說出來

孩子不太會用語言適度的表達他們的感受,而當我們能夠用語言表達情緒痛苦的時候,它就會從內部平靜下來。

嘗試幫助孩子描述他們可能正在經歷的事情,為感受貼上語言的標籤,即使這個時候你理解的並不全對,但你試圖向孩子傳達一種連聯結,你在告訴孩子內部的感受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這恰好也是用你的心智化推動孩子心智化的一個過程。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反思性養育的理念認為養育沒有正確答案,需要靈活性,只要不是過於堅持己見,也不過縱容,孩子們無論採取哪種凡事都會做得很好。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你堅信她們可以處理好,情況會好起來的,這些就就足以讓他們平靜。

而另一些孩子則可能需要額外的幫助,或者需要時間來恢復和補充能量。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練習我們的反思能力,將其這種能力作為接力棒在養育中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乃至他們的孩子。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調節不意味著遷就

調節壓力不意味著你要遷就孩子的所有行為,或者必須總是平和溫柔地對待他/她。

事實上調節壓力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限制,試想你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為此生氣和訓斥他/她,對他/她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

此外,對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並不代表同意和屈從於他/她,事實上孩子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如何處理特定的事情,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決定,但作為決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對孩子給予共情和理解。

4.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告訴孩子沒有必要為了一件事情苦惱,就好像告訴一個發燒的人不用感到這麼熱一樣。

最好接受他們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應對正在經歷的壓力。父母可以表達適當的同理心,但當你讓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時反而會增加他/她的壓力,因為孩子可能會擔心他/她讓你感覺糟糕,這會傷害你。

5.

壓力不只有壞處

學習應對與年齡相符的壓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勝任力和復原力,我們要看到壓力帶來的積極面,就像鍛鍊可以讓肌肉強壯一樣,適度可調節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過個人應對能力的壓力才是不良壓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6.

有痛苦要說出來

孩子不太會用語言適度的表達他們的感受,而當我們能夠用語言表達情緒痛苦的時候,它就會從內部平靜下來。

嘗試幫助孩子描述他們可能正在經歷的事情,為感受貼上語言的標籤,即使這個時候你理解的並不全對,但你試圖向孩子傳達一種連聯結,你在告訴孩子內部的感受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這恰好也是用你的心智化推動孩子心智化的一個過程。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反思性養育的理念認為養育沒有正確答案,需要靈活性,只要不是過於堅持己見,也不過縱容,孩子們無論採取哪種凡事都會做得很好。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你堅信她們可以處理好,情況會好起來的,這些就就足以讓他們平靜。

而另一些孩子則可能需要額外的幫助,或者需要時間來恢復和補充能量。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練習我們的反思能力,將其這種能力作為接力棒在養育中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乃至他們的孩子。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參考書目:

《反思的愛——看見自己,看見孩子》

《心智化臨床實踐》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調節不意味著遷就

調節壓力不意味著你要遷就孩子的所有行為,或者必須總是平和溫柔地對待他/她。

事實上調節壓力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限制,試想你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為此生氣和訓斥他/她,對他/她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

此外,對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並不代表同意和屈從於他/她,事實上孩子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如何處理特定的事情,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決定,但作為決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對孩子給予共情和理解。

4.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告訴孩子沒有必要為了一件事情苦惱,就好像告訴一個發燒的人不用感到這麼熱一樣。

最好接受他們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應對正在經歷的壓力。父母可以表達適當的同理心,但當你讓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時反而會增加他/她的壓力,因為孩子可能會擔心他/她讓你感覺糟糕,這會傷害你。

5.

壓力不只有壞處

學習應對與年齡相符的壓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勝任力和復原力,我們要看到壓力帶來的積極面,就像鍛鍊可以讓肌肉強壯一樣,適度可調節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過個人應對能力的壓力才是不良壓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6.

有痛苦要說出來

孩子不太會用語言適度的表達他們的感受,而當我們能夠用語言表達情緒痛苦的時候,它就會從內部平靜下來。

嘗試幫助孩子描述他們可能正在經歷的事情,為感受貼上語言的標籤,即使這個時候你理解的並不全對,但你試圖向孩子傳達一種連聯結,你在告訴孩子內部的感受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這恰好也是用你的心智化推動孩子心智化的一個過程。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反思性養育的理念認為養育沒有正確答案,需要靈活性,只要不是過於堅持己見,也不過縱容,孩子們無論採取哪種凡事都會做得很好。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你堅信她們可以處理好,情況會好起來的,這些就就足以讓他們平靜。

而另一些孩子則可能需要額外的幫助,或者需要時間來恢復和補充能量。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練習我們的反思能力,將其這種能力作為接力棒在養育中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乃至他們的孩子。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參考書目:

《反思的愛——看見自己,看見孩子》

《心智化臨床實踐》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在家庭系統中,最早顯示出“問題”的人常常是家庭中情緒最健康的人。當整個家庭否認和迴避家庭中的問題的時候,她/他將替代整個家庭來體驗和表達家庭中的“疾病”。

家庭治療系統課程在嘗試給到突破“問題”的思路。

下週五開課4折團購中

"
本文字數4200+|閱讀預計需要 11 min

正確的養育方式是否存在

文 | 馮莎(簡單心理認證·實習諮詢師)

編輯 | 鹿仙貝

現代社會父母們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們往往認為存在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達成這樣的目標是父母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們處於被過度監督和幫助的壓力之下,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復原的能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父母們中間充滿了不安、焦慮和競爭的氛圍,培養完美的孩子成為父母們努力實現的目標。

而事實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數的育兒類書籍,聽過很多他人的養育經驗,你發現相當多的時刻面對孩子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01

什麼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人類的嬰兒需要有養育者的照顧才能存活和長大,大量的觀察實驗表明,親子互動的質量與一個人的安全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父母的反思能力無疑讓父母在參與和孩子有關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們自己行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對孩子做出什麼樣的迴應是恰當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心體驗,為孩子的行為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親子中的互相影響,這些都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觸這個世界提供了基礎範式,成為人們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儘管很多父母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答案,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來自於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適合你們的就是正確的。

雖然這話聽上去就跟沒說一樣,但咱們姑且還是往下看看。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反思性的父母,當父母在感知和解釋某些行為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將它們與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關聯,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反思不僅會促進兒童的情緒調節,而且會預防父母情緒的挫敗,從而有助於調節親子雙方的情緒。簡單來說,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更好的處理壓力,同時平靜的孩子也會促成平靜的父母。

02 不具備反思能力的父母

可能只會憑本能進行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期末考試哭著回到家,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房間,媽媽關切的問他發生了什麼,然而孩子並沒有迴應媽媽繼續在房間哭著。

這個時候你會多等一會兒,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嗎?當孩子這樣說:“我恨死老師了,把考試題弄得這麼難”,面對他這樣的表現你會馬上批評和教育他嗎? 如果這時候恰好鄰居來做客你會感覺很丟臉嗎?

善於反思的家長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她表達痛苦和想法,不會急於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詢問。

當聽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師而自己及不承擔責任的時候,家長能夠感受到難過和失望的情緒,但你知道孩子做這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她太心煩意亂了,當下的狀態下他/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批評他/她和表達失望只會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對立面,如果戰火升級會將“考試失利”轉化成一場讓雙方都倍感挫敗的“親子教育”。

於是媽媽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孩子,等稍後平靜之後,媽媽開始和孩子討論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應對考試,引導孩子去了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別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僅憑本能快速反應的父母,總是能對孩子做出快速的評判並給出結論,孩子的心煩意亂會喚起父母的很多情緒,如果你試圖通過講道理、責罵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緒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數情況會激化矛盾,破壞親子關係。

如果你為了保持與孩子同一陣營向鄰居抱怨老師和考試,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好處。

03 做善於反思的父母

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中的安全依戀,也就說兒童的情緒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為能被兒童理解,這種親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緒互動會增進親子陪伴的質量。

兒童的心智化系統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並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與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關係,他們才能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善於反思的思考者。

一個心靈的心智化會推動另一個心靈的心智化,同樣父母心智化的失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困擾。

1.

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責了

當你為孩子的問題倍感自責,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你處在耗竭的狀態,怎麼能投入精力去幫助你的孩子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有一種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就能更好的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持續保持苛刻的或批評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

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被寬容的對待過,現在請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責。

2.

更加靈活的使用規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設立規則和邊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幫助和容納他們的衝動,緩和他們的情緒,也需要設定明確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限制。

沒必要尋求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正確,視情況而定是一個好的辦法,養育孩子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方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拋開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許他們難過

你總認為你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你的孩子情緒消極,對你的提議持續拒絕時候,你可能都要瘋了,你想幫助他/她解決問題,你看不得孩子難過,無法接受他/她拒絕你的幫助和好意。但有時候更好的選擇是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探索自己的解決之道。

4.

學習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調整養育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長,多數時間你會被失望折磨,倍感壓力。

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本來的樣子去養育他/她,這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競爭的社會,需要建立在你對他/她反思性養育理念基礎上的,尊重和順應他/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他/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當然,你失望的情緒還是很難化解的,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他/她的問題。

5.

學習更加相信自己

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確保大多時候做得都對,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麼都懂。

當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對如何行動有多重選擇,會讓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6.

學習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別人

我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假設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希望有人能聽你傾訴,安慰你,因此你對孩子難過的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做法非常擔心,對他/她拒絕向你傾訴感到挫敗和難過,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頭腦和身體,能幫助你緩解壓力的方式不見得是你孩子需要的。

04 親子關係高於一切

父母需要負責修復親子關係

這樣說可能你會不贊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論是你陪孩子玩兒,輔導功課,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給他們限定規則和制度,相比於你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對效果產生更多的影響的是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

在所有關係中,憤怒和衝突都是正常的,雖然面對這些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處理好。

只有當這些憤怒和衝突使你們的關係破裂,帶來的壓力超過他們能應付的程度時,孩子才會有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因為這些超出了孩子應付的能力,所以關係破裂的時候父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進行修復,這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在這段關係裡你是成年人。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05 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用反思的方法去應對

反思可以讓你感受到壓力之下經歷著什麼,比如你本來為了緩解壓力去健身,卻因為不能堅持而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

相信壓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應對的,這本身就可以緩解壓力,幫助我們建立復原力。想要保護孩子免受一切壓力的願望會讓你對壓力過度擔憂,過快介入或者過於用力去保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

1.

陪伴和觸摸本身就會緩解壓力

陪伴本身就可會減低疼痛、降低皮質醇水平,降低心率。壓力大的情況下,撫摸或者皮膚接觸可以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2.

容納孩子的壓力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我理解,我會在這裡,我也會幫你,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人能幫你容納這些強烈的感受的時候,這些感受就不再是難以承受的了。

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尋求建議、意見或指導。

可能在傾聽他們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和不安越來越大,這些是孩子在進行壓力轉移,當負擔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們的應對系統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如果你真的是想為孩子減壓,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去容納他/她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對自己寬容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3.

調節不意味著遷就

調節壓力不意味著你要遷就孩子的所有行為,或者必須總是平和溫柔地對待他/她。

事實上調節壓力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限制,試想你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為此生氣和訓斥他/她,對他/她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和憤怒的事情。

此外,對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並不代表同意和屈從於他/她,事實上孩子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如何處理特定的事情,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決定,但作為決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對孩子給予共情和理解。

4.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

壓力是一種主觀體驗,告訴孩子沒有必要為了一件事情苦惱,就好像告訴一個發燒的人不用感到這麼熱一樣。

最好接受他們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應對正在經歷的壓力。父母可以表達適當的同理心,但當你讓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時反而會增加他/她的壓力,因為孩子可能會擔心他/她讓你感覺糟糕,這會傷害你。

5.

壓力不只有壞處

學習應對與年齡相符的壓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勝任力和復原力,我們要看到壓力帶來的積極面,就像鍛鍊可以讓肌肉強壯一樣,適度可調節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過個人應對能力的壓力才是不良壓力。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6.

有痛苦要說出來

孩子不太會用語言適度的表達他們的感受,而當我們能夠用語言表達情緒痛苦的時候,它就會從內部平靜下來。

嘗試幫助孩子描述他們可能正在經歷的事情,為感受貼上語言的標籤,即使這個時候你理解的並不全對,但你試圖向孩子傳達一種連聯結,你在告訴孩子內部的感受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這恰好也是用你的心智化推動孩子心智化的一個過程。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反思性養育的理念認為養育沒有正確答案,需要靈活性,只要不是過於堅持己見,也不過縱容,孩子們無論採取哪種凡事都會做得很好。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你堅信她們可以處理好,情況會好起來的,這些就就足以讓他們平靜。

而另一些孩子則可能需要額外的幫助,或者需要時間來恢復和補充能量。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練習我們的反思能力,將其這種能力作為接力棒在養育中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乃至他們的孩子。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參考書目:

《反思的愛——看見自己,看見孩子》

《心智化臨床實踐》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在家庭系統中,最早顯示出“問題”的人常常是家庭中情緒最健康的人。當整個家庭否認和迴避家庭中的問題的時候,她/他將替代整個家庭來體驗和表達家庭中的“疾病”。

家庭治療系統課程在嘗試給到突破“問題”的思路。

下週五開課4折團購中

養育孩子,有正確答案嗎?| 6個要點,教你成為有反思性的父母

⬇️點擊原文,直達課程頁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