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可能每個媽媽心裡,都會有一個疑問:天才是如何養成的?

前段時間看到《美國商業內幕》雜誌上有這樣一篇研究報道:受美國教育部扶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和範德堡大學發起了一個名為SMPY(Study of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的研究小組。這個小組以三位美國頂尖教育科學家為核心,從1971年起,便開始追蹤全美5000名最聰明的兒童的成長軌跡,尤其是那些在數理邏輯上Top 1%、0.1%甚至是0.01%的孩子。

這是歷史上研究天才孩子的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整整持續了40多年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而由此,科學家們取得了一個重大發現——

哪怕是再聰明的天才孩子,他們也需要通過家長和老師的幫助,才能讓潛能充分發揮。換句話說,先天的遺傳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孩子是否聰明,IQ分值在幼年就可以評測出來;但他將來能否有所成就,關鍵在於後天的培養。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01

你是不是也大跌眼鏡?我覺得這個結論非常有意義,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而這個直接證明了教育和引導對於孩子成材的重要性。那麼,媽媽們該怎麼去發現孩子的優勢之處

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天賦的閃光點可能還不會明顯體現出來。這時候,爸爸媽媽除了在陪伴孩子過程中處處留心仔細觀察,更直接的方法是從自己和另一半的身上去找。

不要忘了,基因的作用可是非常強大的哦!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我們來看看這些名人的父母——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母親是美國著名商界人士,曾任IBM高級主管;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父親其實才華橫溢,有著超凡的演講能力;

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父母同樣都是籃球好手;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家庭氛圍的薰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父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往往會耳濡目染地傳染給孩子。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社交網站Facebook的研究團隊在針對英語國家560萬個用戶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後發現,孩子更可能嶄露頭角的領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遺傳”,會多多少少受父母職業的影響,傾向於跟隨父母的腳步——比如,科學家父親培養出科學家女兒的概率,比其他職業的父親高出3.9倍。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妨直面自己的長短板,總結一下自己擅長的方向。要知道,那可是找到孩子天賦的一條捷徑,說不定能夠更高效地發掘出他們的潛能哦。

02

SMPY研究小組的發現也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如果疏於有效培養,孩子天賦再高,最終都還是會泯然眾人。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一個有心的伯樂,對我們而言尤為重要。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如果我們可以敏銳捕捉到孩子為之著迷的興趣點,並對此不遺餘力地加以重視、給予支持,那麼興趣就會變為孩子的特長,並最終將助力孩子取得更大成就。

美國心理學專家彼得•L•本森提出過一個“火花理論”。他認為,幾乎每個孩子都具備某種潛力——包括興趣、熱情、天賦或者關注等等。這些潛力是他們的“火花”,一旦被激發,則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快樂和自信,讓他們更具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但他同時也指出,僅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大部分家長卻沒有讓孩子的這股“火花”充分燃燒,甚至是完全忽視了它。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一個潛在的天才,卻因為我們的原因而被埋沒,這是多麼可惜呀!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確定並強化孩子的火花,不斷鼓勵它,支持它,點燃它。

為了更好地挖掘孩子天賦的“火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教授研究了一種“多方面”測驗,通過測試表格列舉了20項孩子的日常行為,包括唱歌、畫畫、情緒表達、思維邏輯等方方面面。

比如,孩子“唱歌時音階很準”、“能夠精彩地講故事”、“善於模仿各種動作和表情”等等。

這項測試旨在根據孩子的表現,推測出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天賦所在,並重點加以培養。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根據表格內容: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理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則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很多媽媽會覺得,讓孩子全面發展非常重要。因此她們往往會根據木桶理論,重點來補習孩子的短板。但其實,天才往往是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而只有先“揚長”,才能更好地“補短”。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當孩子的天賦被及時發掘,他們在某個領域被認可之後,這份成就感將會大大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有助於他們在相對不熟悉的方面積極拓展,有所突破。

如果,你還不是很確定孩子的優勢之處,那麼我的建議是,多嘗試吧!你終會發現孩子的閃光之處。

03

高爾基曾說:“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旺盛地燃燒起來,它成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勞動。”所謂勞動,在我看來就是實踐和付出。

所以,讓天賦引導孩子最終成功,當中還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有針對性的努力,也就是“刻意練習”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刻意練習”這一概念,是由德國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提出的。它並不僅僅只是單純把一件事情做一萬遍的簡單重複,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反饋體系,幫助我們做到高效而可怕的勤奮。

這其中,需要有目標,有方法,集中注意力,同時學會對結果進行分析,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只有這樣的刻意練習,才是有效的,才能幫助孩子不斷進步。

那麼,刻意練習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美國傑出新聞作者傑夫•科爾文在其作品《天才源自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出了建議:

1. 擁有一位導師

他們是各個領域的高手,能及時看到孩子的潛力,確定他們的學習區,給予他們更好的提點。

2. 大量重複的練習

在確定發展領域之後,需要全力投入。可以說,任何成功都不會輕而易舉,其中重複練習的數量甚至達到了單調乏味的程度。

3. 可持續的結果反饋

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在一次次的反饋中直視錯誤,明確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改進,才有可能不斷提升,並取得最後的成功。


研究了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04

作為家長,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但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無論是智商爆表的天才兒童,還是大部分的普通孩子,他們都可能成材。但那當中隔著一個最核心要素,那就是後天教育。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我們的用心引導下,充分發掘天賦,種下成功的種子,讓夢想開花結果。

作者簡介

我是Sharon,兩個混血寶貝的媽媽。海外留學生活多年,畢業於常青藤盟校。曾任職於跨國投行,後投身母嬰行業十多年。希望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和你一起發現更多育兒驚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