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幼兒園 吉利伴你回家 福娃談育兒 2019-09-07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那兩個視頻,我看到了。加在一起時長不過30秒,能透過這短短的半分鐘,就分析出孩子孤寂的,我特好奇,這個孤寂,究竟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其實,一個家長群,也是一個線上的公共場所。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第一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第二,群裡內容動輒幾十條,可能你所說的很重要的是很快就被刷屏頂掉,而私信給老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像上面說的,我相信在家長群裡的爸爸媽媽都經過類似事件,一個群,幾十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老師也會很緊張,畢竟,很多老師也是未婚的年輕人,所以請儘量的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

行為二:"奧斯卡"家長

我覺得戲精已經不足以形容這種類型的家長了,奧斯卡影帝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個班級群今天能不能夠清淨,全看這類家長今天忙不忙。如果恰好,那麼這個群裡將會出現以誇獎感謝老師為中心思想,以多種形式來表現,那正常直白類似於"老師辛苦啦"都是初級中的初級,我見過寫打油詩讚揚老師的……這種段位,我是服氣的。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那兩個視頻,我看到了。加在一起時長不過30秒,能透過這短短的半分鐘,就分析出孩子孤寂的,我特好奇,這個孤寂,究竟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其實,一個家長群,也是一個線上的公共場所。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第一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第二,群裡內容動輒幾十條,可能你所說的很重要的是很快就被刷屏頂掉,而私信給老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像上面說的,我相信在家長群裡的爸爸媽媽都經過類似事件,一個群,幾十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老師也會很緊張,畢竟,很多老師也是未婚的年輕人,所以請儘量的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

行為二:"奧斯卡"家長

我覺得戲精已經不足以形容這種類型的家長了,奧斯卡影帝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個班級群今天能不能夠清淨,全看這類家長今天忙不忙。如果恰好,那麼這個群裡將會出現以誇獎感謝老師為中心思想,以多種形式來表現,那正常直白類似於"老師辛苦啦"都是初級中的初級,我見過寫打油詩讚揚老師的……這種段位,我是服氣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上學的時候誇,放假的時候誇,過節誇,搞活動跨,以至於老師給群裡發第二天上課所需工具,也會有被誇獎……

這時候老師的心理:我需要的是你確認明天能帶著孩子和工具一起來學校,不是玩命誇我,然後壓根沒看通知喂……

其實,老師和家長之間,根本無需這樣的"商業捧場",家長和老師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平安、快樂的度過。大可以不必對老師如此的奉承,更無須送禮。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更應該像是攜手並進的合作伙伴,只要看得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就是對老師最好的褒獎。

行為三:群內秀娃拉廣告

這個行為每個群裡都有,畢竟哪個爹媽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棒的呢。可是畢竟家長群是為了方便溝通用的,不是孩子的秀場。

家長A:我家孩子繪畫得了**獎啦……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N張孩子的繪畫作品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棒啊,畫的真好"

家長B:我家孩子參加**臺的童星春晚啦……開場舞那個

N張孩子彩排現場圖,並且會很仔細的幫你圈出孩子的位置,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是多才多藝啊,小童星"

之後眾家長看著自己的娃:為啥多才多藝的都是被人家的孩子……陷入沉思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那兩個視頻,我看到了。加在一起時長不過30秒,能透過這短短的半分鐘,就分析出孩子孤寂的,我特好奇,這個孤寂,究竟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其實,一個家長群,也是一個線上的公共場所。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第一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第二,群裡內容動輒幾十條,可能你所說的很重要的是很快就被刷屏頂掉,而私信給老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像上面說的,我相信在家長群裡的爸爸媽媽都經過類似事件,一個群,幾十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老師也會很緊張,畢竟,很多老師也是未婚的年輕人,所以請儘量的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

行為二:"奧斯卡"家長

我覺得戲精已經不足以形容這種類型的家長了,奧斯卡影帝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個班級群今天能不能夠清淨,全看這類家長今天忙不忙。如果恰好,那麼這個群裡將會出現以誇獎感謝老師為中心思想,以多種形式來表現,那正常直白類似於"老師辛苦啦"都是初級中的初級,我見過寫打油詩讚揚老師的……這種段位,我是服氣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上學的時候誇,放假的時候誇,過節誇,搞活動跨,以至於老師給群裡發第二天上課所需工具,也會有被誇獎……

這時候老師的心理:我需要的是你確認明天能帶著孩子和工具一起來學校,不是玩命誇我,然後壓根沒看通知喂……

其實,老師和家長之間,根本無需這樣的"商業捧場",家長和老師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平安、快樂的度過。大可以不必對老師如此的奉承,更無須送禮。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更應該像是攜手並進的合作伙伴,只要看得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就是對老師最好的褒獎。

行為三:群內秀娃拉廣告

這個行為每個群裡都有,畢竟哪個爹媽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棒的呢。可是畢竟家長群是為了方便溝通用的,不是孩子的秀場。

家長A:我家孩子繪畫得了**獎啦……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N張孩子的繪畫作品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棒啊,畫的真好"

家長B:我家孩子參加**臺的童星春晚啦……開場舞那個

N張孩子彩排現場圖,並且會很仔細的幫你圈出孩子的位置,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是多才多藝啊,小童星"

之後眾家長看著自己的娃:為啥多才多藝的都是被人家的孩子……陷入沉思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除了秀娃,更多的是砸廣告,拉選票。什麼"最美萌寶"、"最佳小童星"、"口語小達人"

諸如此類,有些孩子可能同時參加了三四個,甚至更多類似的活動,一個投票的時間短的三五天,長的多達十幾天,每天在家長群內刷屏,讓老師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投票,有的家長甚至不惜花錢為孩子去刷票,試問我們從開始讓孩子參加比賽究竟是為了獎品還是為了鍛鍊孩子呢?用這樣的手段競爭,對孩子來講,真的好嗎?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家校溝通,這裡不是秀場,不是廣告群。所以請還給這個群初始的意義,給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留下一方淨土。在這裡,只談教育和孩子。

行為四:不看內容,直接回復"收到"

還是那個幼師朋友和我講的故事,好氣好笑又無奈。

某天在群內通知了一件事情,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廣而告之的事,所有朋友特地在通知後加了四個字"不用回覆"。然後@所有家長。

之後……

A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C寶家長:收到,老師辛苦

……

老師:大家知道就好,不用回覆。

之後……

N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F寶家長:好的,老師知道了

A寶家長再次: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再次……

宛如一個輪迴……

這也就罷了,還有的時候通知家長會註明讓家長"收到回覆"。一般會通知家長第二天帶上課需要的一些東西,老師會非常自信認真的核對是否真的每個家長都已經回覆了,即使這樣,回覆了。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那兩個視頻,我看到了。加在一起時長不過30秒,能透過這短短的半分鐘,就分析出孩子孤寂的,我特好奇,這個孤寂,究竟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其實,一個家長群,也是一個線上的公共場所。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第一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第二,群裡內容動輒幾十條,可能你所說的很重要的是很快就被刷屏頂掉,而私信給老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像上面說的,我相信在家長群裡的爸爸媽媽都經過類似事件,一個群,幾十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老師也會很緊張,畢竟,很多老師也是未婚的年輕人,所以請儘量的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

行為二:"奧斯卡"家長

我覺得戲精已經不足以形容這種類型的家長了,奧斯卡影帝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個班級群今天能不能夠清淨,全看這類家長今天忙不忙。如果恰好,那麼這個群裡將會出現以誇獎感謝老師為中心思想,以多種形式來表現,那正常直白類似於"老師辛苦啦"都是初級中的初級,我見過寫打油詩讚揚老師的……這種段位,我是服氣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上學的時候誇,放假的時候誇,過節誇,搞活動跨,以至於老師給群裡發第二天上課所需工具,也會有被誇獎……

這時候老師的心理:我需要的是你確認明天能帶著孩子和工具一起來學校,不是玩命誇我,然後壓根沒看通知喂……

其實,老師和家長之間,根本無需這樣的"商業捧場",家長和老師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平安、快樂的度過。大可以不必對老師如此的奉承,更無須送禮。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更應該像是攜手並進的合作伙伴,只要看得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就是對老師最好的褒獎。

行為三:群內秀娃拉廣告

這個行為每個群裡都有,畢竟哪個爹媽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棒的呢。可是畢竟家長群是為了方便溝通用的,不是孩子的秀場。

家長A:我家孩子繪畫得了**獎啦……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N張孩子的繪畫作品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棒啊,畫的真好"

家長B:我家孩子參加**臺的童星春晚啦……開場舞那個

N張孩子彩排現場圖,並且會很仔細的幫你圈出孩子的位置,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是多才多藝啊,小童星"

之後眾家長看著自己的娃:為啥多才多藝的都是被人家的孩子……陷入沉思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除了秀娃,更多的是砸廣告,拉選票。什麼"最美萌寶"、"最佳小童星"、"口語小達人"

諸如此類,有些孩子可能同時參加了三四個,甚至更多類似的活動,一個投票的時間短的三五天,長的多達十幾天,每天在家長群內刷屏,讓老師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投票,有的家長甚至不惜花錢為孩子去刷票,試問我們從開始讓孩子參加比賽究竟是為了獎品還是為了鍛鍊孩子呢?用這樣的手段競爭,對孩子來講,真的好嗎?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家校溝通,這裡不是秀場,不是廣告群。所以請還給這個群初始的意義,給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留下一方淨土。在這裡,只談教育和孩子。

行為四:不看內容,直接回復"收到"

還是那個幼師朋友和我講的故事,好氣好笑又無奈。

某天在群內通知了一件事情,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廣而告之的事,所有朋友特地在通知後加了四個字"不用回覆"。然後@所有家長。

之後……

A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C寶家長:收到,老師辛苦

……

老師:大家知道就好,不用回覆。

之後……

N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F寶家長:好的,老師知道了

A寶家長再次: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再次……

宛如一個輪迴……

這也就罷了,還有的時候通知家長會註明讓家長"收到回覆"。一般會通知家長第二天帶上課需要的一些東西,老師會非常自信認真的核對是否真的每個家長都已經回覆了,即使這樣,回覆了。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第二天依然還會有個別家長一臉懵懵的看著老師"啥時候通知的,我咋不知道"不知道你回覆個啥,家長一臉"不是我,我沒有"無奈老師只能翻開聊天記錄給家長看,這時的家長"哦哦,這個呀,嗨。我看人家都回復了,我也就趕緊跟著回覆了,沒看上面的內容"

所以這位家長,你究竟收到了啥,還有你回覆的時候到底灑脫個啥……

在此,真的是拜託各位家長,心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大。

首先,千萬千萬不要把家長群設置成免打擾模式,否則有些重要的通知可能會被漏掉。其次回覆"收到"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您看到並且理解了老師所通知的內容,可別和上面的家長一樣,敲倆字簡單,第二天"坑娃"就不好了。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那兩個視頻,我看到了。加在一起時長不過30秒,能透過這短短的半分鐘,就分析出孩子孤寂的,我特好奇,這個孤寂,究竟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其實,一個家長群,也是一個線上的公共場所。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第一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第二,群裡內容動輒幾十條,可能你所說的很重要的是很快就被刷屏頂掉,而私信給老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像上面說的,我相信在家長群裡的爸爸媽媽都經過類似事件,一個群,幾十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老師也會很緊張,畢竟,很多老師也是未婚的年輕人,所以請儘量的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

行為二:"奧斯卡"家長

我覺得戲精已經不足以形容這種類型的家長了,奧斯卡影帝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個班級群今天能不能夠清淨,全看這類家長今天忙不忙。如果恰好,那麼這個群裡將會出現以誇獎感謝老師為中心思想,以多種形式來表現,那正常直白類似於"老師辛苦啦"都是初級中的初級,我見過寫打油詩讚揚老師的……這種段位,我是服氣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上學的時候誇,放假的時候誇,過節誇,搞活動跨,以至於老師給群裡發第二天上課所需工具,也會有被誇獎……

這時候老師的心理:我需要的是你確認明天能帶著孩子和工具一起來學校,不是玩命誇我,然後壓根沒看通知喂……

其實,老師和家長之間,根本無需這樣的"商業捧場",家長和老師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平安、快樂的度過。大可以不必對老師如此的奉承,更無須送禮。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更應該像是攜手並進的合作伙伴,只要看得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就是對老師最好的褒獎。

行為三:群內秀娃拉廣告

這個行為每個群裡都有,畢竟哪個爹媽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棒的呢。可是畢竟家長群是為了方便溝通用的,不是孩子的秀場。

家長A:我家孩子繪畫得了**獎啦……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N張孩子的繪畫作品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棒啊,畫的真好"

家長B:我家孩子參加**臺的童星春晚啦……開場舞那個

N張孩子彩排現場圖,並且會很仔細的幫你圈出孩子的位置,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是多才多藝啊,小童星"

之後眾家長看著自己的娃:為啥多才多藝的都是被人家的孩子……陷入沉思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除了秀娃,更多的是砸廣告,拉選票。什麼"最美萌寶"、"最佳小童星"、"口語小達人"

諸如此類,有些孩子可能同時參加了三四個,甚至更多類似的活動,一個投票的時間短的三五天,長的多達十幾天,每天在家長群內刷屏,讓老師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投票,有的家長甚至不惜花錢為孩子去刷票,試問我們從開始讓孩子參加比賽究竟是為了獎品還是為了鍛鍊孩子呢?用這樣的手段競爭,對孩子來講,真的好嗎?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家校溝通,這裡不是秀場,不是廣告群。所以請還給這個群初始的意義,給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留下一方淨土。在這裡,只談教育和孩子。

行為四:不看內容,直接回復"收到"

還是那個幼師朋友和我講的故事,好氣好笑又無奈。

某天在群內通知了一件事情,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廣而告之的事,所有朋友特地在通知後加了四個字"不用回覆"。然後@所有家長。

之後……

A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C寶家長:收到,老師辛苦

……

老師:大家知道就好,不用回覆。

之後……

N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F寶家長:好的,老師知道了

A寶家長再次: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再次……

宛如一個輪迴……

這也就罷了,還有的時候通知家長會註明讓家長"收到回覆"。一般會通知家長第二天帶上課需要的一些東西,老師會非常自信認真的核對是否真的每個家長都已經回覆了,即使這樣,回覆了。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第二天依然還會有個別家長一臉懵懵的看著老師"啥時候通知的,我咋不知道"不知道你回覆個啥,家長一臉"不是我,我沒有"無奈老師只能翻開聊天記錄給家長看,這時的家長"哦哦,這個呀,嗨。我看人家都回復了,我也就趕緊跟著回覆了,沒看上面的內容"

所以這位家長,你究竟收到了啥,還有你回覆的時候到底灑脫個啥……

在此,真的是拜託各位家長,心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大。

首先,千萬千萬不要把家長群設置成免打擾模式,否則有些重要的通知可能會被漏掉。其次回覆"收到"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您看到並且理解了老師所通知的內容,可別和上面的家長一樣,敲倆字簡單,第二天"坑娃"就不好了。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因為一般情況下需要家長回覆的內容,大概率上是需要家長提前做準備的。老師很忙,並沒有時間天天在群裡和家長們互動。

另外,各位家長回覆的時候,可以寫上自己孩子的名字,因為畢竟老師最熟悉的就是孩子,回覆時"**媽媽收到"會比直接回復"收到"更容易讓老師進行統計。老師如果特別註明"不用回覆",那麼就請寶爸寶媽知曉就好啦,配合老師,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群,每個群都有自己的標籤。家長群是家長和幼兒園鏈接的紐帶,在這個群裡,只有兩個主題,孩子和教育

"

隨著小萌新的入園,各位家長手機中也多出了一個叫做"家長群"的組織,這個群的重要程度堪比有著BOSS存在的工作群,甚至,這個群裡的活躍度,一點不比家族群裡養生刷屏的頻率差。

可是群裡家長可能不經意的一些行為,真的會讓老師非常難做,甚至讓老師抓狂到恨不得自己退群。

以下幾種行為,為了孩子,千萬不要有哦

行為一:過度關注

一個家長群,少說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這個群裡不止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可能都在這個群裡。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可能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些家長偏偏在群裡@老師,可能這個事情,就變成了"群體事件"

昨天開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幼師朋友的泣血傾訴,在朋友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形容表述中,我搞明白的了事情的起因:

開學第一天,朋友拍了班級的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孩子們也很正常,都在玩玩具還是什麼的。直到有一個寶媽出現,吹皺一池春水……額……應該是掀起百尺巨浪。大概對話如下:

"誒呀,我家寶寶真可憐,一個人孤單落寞的在角落裡孤寂……"

視頻裡看就是這個寶寶一個人跑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拿玩具,然後又被玩具吸引自己直接就在旁邊開玩,孩子的臉上只看到了專注,是真沒啥孤寂,就是一個人在玩,挺自得其樂的那種。

於是朋友又拍了個視頻發到群裡,表示孩子只是自己玩的非常專注,並不是孤立或者不合群。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誰曾想,再次後的半小時,朋友就不停地被各位小朋友的家長@

"老師,我家寶寶看起來也有點孤單呢,希望老師多多引導他"

"老師,我家娃咋沒在視頻裡呢,他去哪了,是不是被罰了"

"老師,我看視頻裡我兒子手裡的玩具好像旁邊幾個小朋友也很喜歡,能不能維持一下他們玩的秩序,別打起來了"

"老師……"

"老師……"

老師:"……"

終於,N久之後出現了匡扶正義的家長"孩子們看起來都很好啊,玩的都很投入嘛。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難道大人到了新環境就能立馬放飛自我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那兩個視頻,我看到了。加在一起時長不過30秒,能透過這短短的半分鐘,就分析出孩子孤寂的,我特好奇,這個孤寂,究竟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其實,一個家長群,也是一個線上的公共場所。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第一是保護孩子的隱私,第二,群裡內容動輒幾十條,可能你所說的很重要的是很快就被刷屏頂掉,而私信給老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就像上面說的,我相信在家長群裡的爸爸媽媽都經過類似事件,一個群,幾十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老師也會很緊張,畢竟,很多老師也是未婚的年輕人,所以請儘量的私信和老師進行溝通。

行為二:"奧斯卡"家長

我覺得戲精已經不足以形容這種類型的家長了,奧斯卡影帝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個班級群今天能不能夠清淨,全看這類家長今天忙不忙。如果恰好,那麼這個群裡將會出現以誇獎感謝老師為中心思想,以多種形式來表現,那正常直白類似於"老師辛苦啦"都是初級中的初級,我見過寫打油詩讚揚老師的……這種段位,我是服氣的。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上學的時候誇,放假的時候誇,過節誇,搞活動跨,以至於老師給群裡發第二天上課所需工具,也會有被誇獎……

這時候老師的心理:我需要的是你確認明天能帶著孩子和工具一起來學校,不是玩命誇我,然後壓根沒看通知喂……

其實,老師和家長之間,根本無需這樣的"商業捧場",家長和老師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平安、快樂的度過。大可以不必對老師如此的奉承,更無須送禮。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更應該像是攜手並進的合作伙伴,只要看得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就是對老師最好的褒獎。

行為三:群內秀娃拉廣告

這個行為每個群裡都有,畢竟哪個爹媽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棒的呢。可是畢竟家長群是為了方便溝通用的,不是孩子的秀場。

家長A:我家孩子繪畫得了**獎啦……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N張孩子的繪畫作品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棒啊,畫的真好"

家長B:我家孩子參加**臺的童星春晚啦……開場舞那個

N張孩子彩排現場圖,並且會很仔細的幫你圈出孩子的位置,刷屏ing

眾家長:"恭喜恭喜,**真是多才多藝啊,小童星"

之後眾家長看著自己的娃:為啥多才多藝的都是被人家的孩子……陷入沉思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除了秀娃,更多的是砸廣告,拉選票。什麼"最美萌寶"、"最佳小童星"、"口語小達人"

諸如此類,有些孩子可能同時參加了三四個,甚至更多類似的活動,一個投票的時間短的三五天,長的多達十幾天,每天在家長群內刷屏,讓老師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投票,有的家長甚至不惜花錢為孩子去刷票,試問我們從開始讓孩子參加比賽究竟是為了獎品還是為了鍛鍊孩子呢?用這樣的手段競爭,對孩子來講,真的好嗎?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家校溝通,這裡不是秀場,不是廣告群。所以請還給這個群初始的意義,給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留下一方淨土。在這裡,只談教育和孩子。

行為四:不看內容,直接回復"收到"

還是那個幼師朋友和我講的故事,好氣好笑又無奈。

某天在群內通知了一件事情,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廣而告之的事,所有朋友特地在通知後加了四個字"不用回覆"。然後@所有家長。

之後……

A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C寶家長:收到,老師辛苦

……

老師:大家知道就好,不用回覆。

之後……

N寶家長:收到,謝謝老師

F寶家長:好的,老師知道了

A寶家長再次:收到,謝謝老師

B寶家長再次……

宛如一個輪迴……

這也就罷了,還有的時候通知家長會註明讓家長"收到回覆"。一般會通知家長第二天帶上課需要的一些東西,老師會非常自信認真的核對是否真的每個家長都已經回覆了,即使這樣,回覆了。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第二天依然還會有個別家長一臉懵懵的看著老師"啥時候通知的,我咋不知道"不知道你回覆個啥,家長一臉"不是我,我沒有"無奈老師只能翻開聊天記錄給家長看,這時的家長"哦哦,這個呀,嗨。我看人家都回復了,我也就趕緊跟著回覆了,沒看上面的內容"

所以這位家長,你究竟收到了啥,還有你回覆的時候到底灑脫個啥……

在此,真的是拜託各位家長,心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大。

首先,千萬千萬不要把家長群設置成免打擾模式,否則有些重要的通知可能會被漏掉。其次回覆"收到"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您看到並且理解了老師所通知的內容,可別和上面的家長一樣,敲倆字簡單,第二天"坑娃"就不好了。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因為一般情況下需要家長回覆的內容,大概率上是需要家長提前做準備的。老師很忙,並沒有時間天天在群裡和家長們互動。

另外,各位家長回覆的時候,可以寫上自己孩子的名字,因為畢竟老師最熟悉的就是孩子,回覆時"**媽媽收到"會比直接回復"收到"更容易讓老師進行統計。老師如果特別註明"不用回覆",那麼就請寶爸寶媽知曉就好啦,配合老師,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群,每個群都有自己的標籤。家長群是家長和幼兒園鏈接的紐帶,在這個群裡,只有兩個主題,孩子和教育

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別覺得是為娃好

老師需要合理運用微信群,及時和家長溝通傳達園內消息。家長對群內消息及時關注掌握,並且恰到好處的配合,家長群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