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不完美媽媽 範文 童教雷鳴 2019-08-26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寫作文,主要有以下5種原因:

第一,作文的教學思路從語言邏輯出發,忽略了人的思維特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字、詞、句、段、篇章等邏輯上的構成部分,安排學生從組詞造句、寫話、寫段來學習,這是非常恰當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安排。但是,對人的思維特性還是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忽略了我們的思維上的一些特性。

我們人是如何說話的?又是如何寫作的?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我們對外輸出信息的過程,我們弄清楚這個信息輸出過程的邏輯,就能夠明白寫作文訓練的基本邏輯。這些問題的研究不用多麼高深的科學儀器,只需要我們大家去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就行,尤其是跟朋友、家人嘮家常的時候。

在話家常時,我們可以說個不停,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且我們可以回憶感受下,我們在說一句話之後,緊接著第二句話就跟著出來,然後是三句、四句……我們的大腦都沒怎麼去思考,就會有一大堆話說出來。這個情況即使是再不怎麼說話的人,只要他心情放鬆與別人聊起天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就出來了。

這種說話的思維特性,本質上與寫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把這種思維特性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來,孩子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去訓練寫作文。

根據輸出思維的特性,只要孩子們會說話,他就一定會寫作。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用口說,一個用手寫,兩者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作訓練上過於注重語言組成部分的邏輯,卻忽略了人本身說話、寫作的動作上的邏輯。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寫作文,主要有以下5種原因:

第一,作文的教學思路從語言邏輯出發,忽略了人的思維特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字、詞、句、段、篇章等邏輯上的構成部分,安排學生從組詞造句、寫話、寫段來學習,這是非常恰當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安排。但是,對人的思維特性還是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忽略了我們的思維上的一些特性。

我們人是如何說話的?又是如何寫作的?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我們對外輸出信息的過程,我們弄清楚這個信息輸出過程的邏輯,就能夠明白寫作文訓練的基本邏輯。這些問題的研究不用多麼高深的科學儀器,只需要我們大家去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就行,尤其是跟朋友、家人嘮家常的時候。

在話家常時,我們可以說個不停,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且我們可以回憶感受下,我們在說一句話之後,緊接著第二句話就跟著出來,然後是三句、四句……我們的大腦都沒怎麼去思考,就會有一大堆話說出來。這個情況即使是再不怎麼說話的人,只要他心情放鬆與別人聊起天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就出來了。

這種說話的思維特性,本質上與寫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把這種思維特性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來,孩子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去訓練寫作文。

根據輸出思維的特性,只要孩子們會說話,他就一定會寫作。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用口說,一個用手寫,兩者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作訓練上過於注重語言組成部分的邏輯,卻忽略了人本身說話、寫作的動作上的邏輯。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講為主,學生練為輔,導致學生缺少足夠的練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都會圍繞一篇作文題目進行大量的分析。這個出發點其實非常好,就是讓學生們有大量的感覺體驗,從不知道怎麼寫,到知道怎麼寫,然後下筆寫作文,這個邏輯其實是說得通的,說得過去的。

但是,現實卻又給我們迎頭一擊:孩子們寫的作文千篇一律,要麼全是一樣的包餃子很開心,要麼全是考砸了被老爸痛毆一頓……孩子們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因就是老師的講解表面上看打開學生的思維,實際上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樣的道理,很多人 提倡給孩子們看範文,但是發現在寫作文的時候還是跳不出那個範文的框架,寫作文還是沒有什麼進步,寫得一時,但長期看還是沒有效果。

在另一方面,老師過多的講解,學生的寫作時間就減少,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作文的練筆。寫作文是思維的輸出,練的少,思維就是比較模糊、不清晰。只有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他們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清晰;思維越清晰,寫作水平才會自然提升。

所以,在寫作上,老師不需要講太多,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寫作的基本方法,然後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就可以。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寫作文,主要有以下5種原因:

第一,作文的教學思路從語言邏輯出發,忽略了人的思維特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字、詞、句、段、篇章等邏輯上的構成部分,安排學生從組詞造句、寫話、寫段來學習,這是非常恰當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安排。但是,對人的思維特性還是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忽略了我們的思維上的一些特性。

我們人是如何說話的?又是如何寫作的?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我們對外輸出信息的過程,我們弄清楚這個信息輸出過程的邏輯,就能夠明白寫作文訓練的基本邏輯。這些問題的研究不用多麼高深的科學儀器,只需要我們大家去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就行,尤其是跟朋友、家人嘮家常的時候。

在話家常時,我們可以說個不停,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且我們可以回憶感受下,我們在說一句話之後,緊接著第二句話就跟著出來,然後是三句、四句……我們的大腦都沒怎麼去思考,就會有一大堆話說出來。這個情況即使是再不怎麼說話的人,只要他心情放鬆與別人聊起天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就出來了。

這種說話的思維特性,本質上與寫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把這種思維特性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來,孩子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去訓練寫作文。

根據輸出思維的特性,只要孩子們會說話,他就一定會寫作。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用口說,一個用手寫,兩者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作訓練上過於注重語言組成部分的邏輯,卻忽略了人本身說話、寫作的動作上的邏輯。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講為主,學生練為輔,導致學生缺少足夠的練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都會圍繞一篇作文題目進行大量的分析。這個出發點其實非常好,就是讓學生們有大量的感覺體驗,從不知道怎麼寫,到知道怎麼寫,然後下筆寫作文,這個邏輯其實是說得通的,說得過去的。

但是,現實卻又給我們迎頭一擊:孩子們寫的作文千篇一律,要麼全是一樣的包餃子很開心,要麼全是考砸了被老爸痛毆一頓……孩子們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因就是老師的講解表面上看打開學生的思維,實際上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樣的道理,很多人 提倡給孩子們看範文,但是發現在寫作文的時候還是跳不出那個範文的框架,寫作文還是沒有什麼進步,寫得一時,但長期看還是沒有效果。

在另一方面,老師過多的講解,學生的寫作時間就減少,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作文的練筆。寫作文是思維的輸出,練的少,思維就是比較模糊、不清晰。只有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他們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清晰;思維越清晰,寫作水平才會自然提升。

所以,在寫作上,老師不需要講太多,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寫作的基本方法,然後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就可以。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三,過度強調作文成績,對作文優良太在意,忽略了人寫作時的心情體驗。

現在孩子們寫作文,大多都會被打分,尤其是比較嚴格的老師或家長。他們在看孩子們作文的時候,總會指出孩子們大量的問題,看到孩子的作文時就全是問題,很少看到孩子寫得好的地方。這樣的評價方式,嚴重地打擊孩子們的寫作積極性,辛辛苦苦寫一堆字出來,不是被打擊就是被責罵,哪還有心情繼續寫作。

對寫作沒有好的情感體驗,也是孩子們討厭寫作、害怕寫作的重要因素所在。在此,我們又要提一提說話的事情。

孩子們在襁褓之中時,還不會說話,那個時候他們發出的一個“baba、mama”的音時,我們做父母的都會興奮起來,會滿臉堆笑地對孩子說:“再說一個、再說一個。”我們有沒有在乎過孩子發的音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沒有,只有開心,只有高興,只有對孩子的認可。但是一到寫作的時候,就是這裡不行、那裡不行。明明兩件事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採取的評價方式卻完全不一樣。這是我認為孩子討厭寫作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寫作文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腦袋裡住著一個判官,追求作文完美,時刻準備著糾正寫作的錯誤。

大概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大腦裡真的就住著一個判官,會判斷有沒有錯字,有沒有句子寫錯了……這些種種的內心追求,都導致著孩子們在寫的時候,總會停下筆來,要麼用橡皮擦掉重寫,要麼用一堆塗改液、塗改紙修改,而且一修改就一大堆。

孩子們這樣去處理錯誤的時候,本來已有的寫作思維完全斷掉,無法再繼續寫下去。這也導致孩子們覺得寫作文很痛苦,內心很糾結。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寫作文,主要有以下5種原因:

第一,作文的教學思路從語言邏輯出發,忽略了人的思維特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字、詞、句、段、篇章等邏輯上的構成部分,安排學生從組詞造句、寫話、寫段來學習,這是非常恰當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安排。但是,對人的思維特性還是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忽略了我們的思維上的一些特性。

我們人是如何說話的?又是如何寫作的?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我們對外輸出信息的過程,我們弄清楚這個信息輸出過程的邏輯,就能夠明白寫作文訓練的基本邏輯。這些問題的研究不用多麼高深的科學儀器,只需要我們大家去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就行,尤其是跟朋友、家人嘮家常的時候。

在話家常時,我們可以說個不停,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且我們可以回憶感受下,我們在說一句話之後,緊接著第二句話就跟著出來,然後是三句、四句……我們的大腦都沒怎麼去思考,就會有一大堆話說出來。這個情況即使是再不怎麼說話的人,只要他心情放鬆與別人聊起天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就出來了。

這種說話的思維特性,本質上與寫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把這種思維特性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來,孩子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去訓練寫作文。

根據輸出思維的特性,只要孩子們會說話,他就一定會寫作。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用口說,一個用手寫,兩者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作訓練上過於注重語言組成部分的邏輯,卻忽略了人本身說話、寫作的動作上的邏輯。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講為主,學生練為輔,導致學生缺少足夠的練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都會圍繞一篇作文題目進行大量的分析。這個出發點其實非常好,就是讓學生們有大量的感覺體驗,從不知道怎麼寫,到知道怎麼寫,然後下筆寫作文,這個邏輯其實是說得通的,說得過去的。

但是,現實卻又給我們迎頭一擊:孩子們寫的作文千篇一律,要麼全是一樣的包餃子很開心,要麼全是考砸了被老爸痛毆一頓……孩子們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因就是老師的講解表面上看打開學生的思維,實際上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樣的道理,很多人 提倡給孩子們看範文,但是發現在寫作文的時候還是跳不出那個範文的框架,寫作文還是沒有什麼進步,寫得一時,但長期看還是沒有效果。

在另一方面,老師過多的講解,學生的寫作時間就減少,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作文的練筆。寫作文是思維的輸出,練的少,思維就是比較模糊、不清晰。只有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他們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清晰;思維越清晰,寫作水平才會自然提升。

所以,在寫作上,老師不需要講太多,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寫作的基本方法,然後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就可以。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三,過度強調作文成績,對作文優良太在意,忽略了人寫作時的心情體驗。

現在孩子們寫作文,大多都會被打分,尤其是比較嚴格的老師或家長。他們在看孩子們作文的時候,總會指出孩子們大量的問題,看到孩子的作文時就全是問題,很少看到孩子寫得好的地方。這樣的評價方式,嚴重地打擊孩子們的寫作積極性,辛辛苦苦寫一堆字出來,不是被打擊就是被責罵,哪還有心情繼續寫作。

對寫作沒有好的情感體驗,也是孩子們討厭寫作、害怕寫作的重要因素所在。在此,我們又要提一提說話的事情。

孩子們在襁褓之中時,還不會說話,那個時候他們發出的一個“baba、mama”的音時,我們做父母的都會興奮起來,會滿臉堆笑地對孩子說:“再說一個、再說一個。”我們有沒有在乎過孩子發的音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沒有,只有開心,只有高興,只有對孩子的認可。但是一到寫作的時候,就是這裡不行、那裡不行。明明兩件事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採取的評價方式卻完全不一樣。這是我認為孩子討厭寫作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寫作文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腦袋裡住著一個判官,追求作文完美,時刻準備著糾正寫作的錯誤。

大概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大腦裡真的就住著一個判官,會判斷有沒有錯字,有沒有句子寫錯了……這些種種的內心追求,都導致著孩子們在寫的時候,總會停下筆來,要麼用橡皮擦掉重寫,要麼用一堆塗改液、塗改紙修改,而且一修改就一大堆。

孩子們這樣去處理錯誤的時候,本來已有的寫作思維完全斷掉,無法再繼續寫下去。這也導致孩子們覺得寫作文很痛苦,內心很糾結。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五,寫作的時候,腦袋想的太多,筆上卻沒有行動,寫的太少。

不僅寫作的時候,我們會這樣。平常說話的時候,也有這種情況存在。腦袋裡時時刻刻都在想,想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就是沒有落到實處來。比如兩人相距很遠,未曾相見的時候,感覺有好多話想要給對方說,可是一見面的時候,卻不知從何說起,話到嘴邊卻什麼都忘了。

寫作的時候,也會受到這種狀態的影響,我們的腦袋想的速度非常快,而我們寫的速度卻是有限的,無法和腦袋一樣寫得飛快。所以,我們腦袋一想快了,筆就跟不上,思維就會斷掉,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解除寫作的障礙,讓寫作像呼吸一樣自然

針對孩子們在寫作上的五大障礙,我們採取了三個對策,克服寫作的這五個問題,讓孩子們寫作就跟說話一樣,自然而簡單。

第一,不許停。

不許停就是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像說話一樣連續不斷地寫,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能停下來。這是針對第一、二個寫作障礙來設計的方法,大膽地讓孩子堅持寫作,不停地寫作。在不停寫作的過程中,尋找到一種與說話一樣連綿不斷的感覺。

為了找到這種感覺,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們在出現停頓不知如何寫的時候,要善於去寫自己的內心、腦袋的思考狀態。比如:“寫到這裡,我不知道該如何寫了,老師卻還是讓我繼續寫作文,還不能停下筆來,我腦袋裡空空的,不知道怎麼寫還能寫下東西來?……”這一大堆關於自己的狀態的文字,都可以寫在作文當中,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思維狀態,通過寫的方式認識到自己的狀態,並通過寫的方式來調整好狀態,繼續寫作文。

不許停地練習,時間不能太短,一般來說要15分鐘左右,尤其是三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們,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堅持寫上10分鐘左右。時間太短了,孩子還沒有進入寫自己的狀態就已經結束了,這對激發孩子們思維的作用就不大了。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寫作文,主要有以下5種原因:

第一,作文的教學思路從語言邏輯出發,忽略了人的思維特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字、詞、句、段、篇章等邏輯上的構成部分,安排學生從組詞造句、寫話、寫段來學習,這是非常恰當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安排。但是,對人的思維特性還是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忽略了我們的思維上的一些特性。

我們人是如何說話的?又是如何寫作的?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我們對外輸出信息的過程,我們弄清楚這個信息輸出過程的邏輯,就能夠明白寫作文訓練的基本邏輯。這些問題的研究不用多麼高深的科學儀器,只需要我們大家去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就行,尤其是跟朋友、家人嘮家常的時候。

在話家常時,我們可以說個不停,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且我們可以回憶感受下,我們在說一句話之後,緊接著第二句話就跟著出來,然後是三句、四句……我們的大腦都沒怎麼去思考,就會有一大堆話說出來。這個情況即使是再不怎麼說話的人,只要他心情放鬆與別人聊起天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就出來了。

這種說話的思維特性,本質上與寫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把這種思維特性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來,孩子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去訓練寫作文。

根據輸出思維的特性,只要孩子們會說話,他就一定會寫作。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用口說,一個用手寫,兩者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作訓練上過於注重語言組成部分的邏輯,卻忽略了人本身說話、寫作的動作上的邏輯。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講為主,學生練為輔,導致學生缺少足夠的練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都會圍繞一篇作文題目進行大量的分析。這個出發點其實非常好,就是讓學生們有大量的感覺體驗,從不知道怎麼寫,到知道怎麼寫,然後下筆寫作文,這個邏輯其實是說得通的,說得過去的。

但是,現實卻又給我們迎頭一擊:孩子們寫的作文千篇一律,要麼全是一樣的包餃子很開心,要麼全是考砸了被老爸痛毆一頓……孩子們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因就是老師的講解表面上看打開學生的思維,實際上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樣的道理,很多人 提倡給孩子們看範文,但是發現在寫作文的時候還是跳不出那個範文的框架,寫作文還是沒有什麼進步,寫得一時,但長期看還是沒有效果。

在另一方面,老師過多的講解,學生的寫作時間就減少,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作文的練筆。寫作文是思維的輸出,練的少,思維就是比較模糊、不清晰。只有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他們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清晰;思維越清晰,寫作水平才會自然提升。

所以,在寫作上,老師不需要講太多,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寫作的基本方法,然後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就可以。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三,過度強調作文成績,對作文優良太在意,忽略了人寫作時的心情體驗。

現在孩子們寫作文,大多都會被打分,尤其是比較嚴格的老師或家長。他們在看孩子們作文的時候,總會指出孩子們大量的問題,看到孩子的作文時就全是問題,很少看到孩子寫得好的地方。這樣的評價方式,嚴重地打擊孩子們的寫作積極性,辛辛苦苦寫一堆字出來,不是被打擊就是被責罵,哪還有心情繼續寫作。

對寫作沒有好的情感體驗,也是孩子們討厭寫作、害怕寫作的重要因素所在。在此,我們又要提一提說話的事情。

孩子們在襁褓之中時,還不會說話,那個時候他們發出的一個“baba、mama”的音時,我們做父母的都會興奮起來,會滿臉堆笑地對孩子說:“再說一個、再說一個。”我們有沒有在乎過孩子發的音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沒有,只有開心,只有高興,只有對孩子的認可。但是一到寫作的時候,就是這裡不行、那裡不行。明明兩件事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採取的評價方式卻完全不一樣。這是我認為孩子討厭寫作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寫作文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腦袋裡住著一個判官,追求作文完美,時刻準備著糾正寫作的錯誤。

大概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大腦裡真的就住著一個判官,會判斷有沒有錯字,有沒有句子寫錯了……這些種種的內心追求,都導致著孩子們在寫的時候,總會停下筆來,要麼用橡皮擦掉重寫,要麼用一堆塗改液、塗改紙修改,而且一修改就一大堆。

孩子們這樣去處理錯誤的時候,本來已有的寫作思維完全斷掉,無法再繼續寫下去。這也導致孩子們覺得寫作文很痛苦,內心很糾結。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五,寫作的時候,腦袋想的太多,筆上卻沒有行動,寫的太少。

不僅寫作的時候,我們會這樣。平常說話的時候,也有這種情況存在。腦袋裡時時刻刻都在想,想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就是沒有落到實處來。比如兩人相距很遠,未曾相見的時候,感覺有好多話想要給對方說,可是一見面的時候,卻不知從何說起,話到嘴邊卻什麼都忘了。

寫作的時候,也會受到這種狀態的影響,我們的腦袋想的速度非常快,而我們寫的速度卻是有限的,無法和腦袋一樣寫得飛快。所以,我們腦袋一想快了,筆就跟不上,思維就會斷掉,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解除寫作的障礙,讓寫作像呼吸一樣自然

針對孩子們在寫作上的五大障礙,我們採取了三個對策,克服寫作的這五個問題,讓孩子們寫作就跟說話一樣,自然而簡單。

第一,不許停。

不許停就是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像說話一樣連續不斷地寫,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能停下來。這是針對第一、二個寫作障礙來設計的方法,大膽地讓孩子堅持寫作,不停地寫作。在不停寫作的過程中,尋找到一種與說話一樣連綿不斷的感覺。

為了找到這種感覺,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們在出現停頓不知如何寫的時候,要善於去寫自己的內心、腦袋的思考狀態。比如:“寫到這裡,我不知道該如何寫了,老師卻還是讓我繼續寫作文,還不能停下筆來,我腦袋裡空空的,不知道怎麼寫還能寫下東西來?……”這一大堆關於自己的狀態的文字,都可以寫在作文當中,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思維狀態,通過寫的方式認識到自己的狀態,並通過寫的方式來調整好狀態,繼續寫作文。

不許停地練習,時間不能太短,一般來說要15分鐘左右,尤其是三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們,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堅持寫上10分鐘左右。時間太短了,孩子還沒有進入寫自己的狀態就已經結束了,這對激發孩子們思維的作用就不大了。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不許想。

針對第五個寫作障礙,我們讓孩子們在寫作的時候,不要想的太快,而是讓想的速度和寫的速度保持一致,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中。這樣腦袋裡,有什麼就寫什麼,想出來的內容不太多就不會造成腦袋通路的堵塞,只要思維不堵塞,寫作就會順利進行下去。

第三,不許改。

這是針對第三、第四個寫作障礙來設置的。在寫作過程中,不要在乎我們大腦裡的判官,也不要在乎老師的評價,就是在寫的過程中不去修改自己的錯誤。即使不會寫的寫拼音,哪怕拼音不會畫個圖案也是可以的。允許自己的寫作有不完美的地方,在內心上放開對完美的追求,接納自己的錯誤。

為了達到真正的不許改,我們在評價孩子作文的時候,可以點出孩子們寫得好的地方找他們的優點不找他們的缺點。同時,多鼓勵孩子們大量寫,寫得越多越好。

當然,作文也不是完全不改的,比如說每週要上交的作文,建議要引導孩子們去修改調整,尤其是五六年級以上的孩子們,三四年級的引導起來也沒什麼大的效果。又比如孩子們要參加作文比賽,可以引導孩子們好好修改一下自己的作文。

在這裡,我們所強調的不許改,是在寫作過程中不許改,寫完以後是可以修改的。目的是保證孩子們的思維持續、連貫,如果寫的時候改來改去的寫作過程就容易被打斷,無法進行下去。

"

文|童教雷鳴

寫在前面的話: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非常頭痛,還起了一個順口溜:“作文作,作的我腦殼痛。”只要老師給我們佈置作文,下面哀嚎一片。後來有幸進入學生課堂教孩子們寫作文,一開始看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充滿好奇,但一聽到是作文,就在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哀嚎聲。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

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

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孩子們對作文的害怕,幾十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一直是孩子們學習的心病。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對寫作文很有興趣,堅持每天都寫一點內容,對寫作文倒是沒有什麼不好的感受,反而覺得寫作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寫作文,主要有以下5種原因:

第一,作文的教學思路從語言邏輯出發,忽略了人的思維特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字、詞、句、段、篇章等邏輯上的構成部分,安排學生從組詞造句、寫話、寫段來學習,這是非常恰當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安排。但是,對人的思維特性還是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忽略了我們的思維上的一些特性。

我們人是如何說話的?又是如何寫作的?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我們對外輸出信息的過程,我們弄清楚這個信息輸出過程的邏輯,就能夠明白寫作文訓練的基本邏輯。這些問題的研究不用多麼高深的科學儀器,只需要我們大家去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就行,尤其是跟朋友、家人嘮家常的時候。

在話家常時,我們可以說個不停,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且我們可以回憶感受下,我們在說一句話之後,緊接著第二句話就跟著出來,然後是三句、四句……我們的大腦都沒怎麼去思考,就會有一大堆話說出來。這個情況即使是再不怎麼說話的人,只要他心情放鬆與別人聊起天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就出來了。

這種說話的思維特性,本質上與寫作也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把這種思維特性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來,孩子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去訓練寫作文。

根據輸出思維的特性,只要孩子們會說話,他就一定會寫作。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用口說,一個用手寫,兩者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作訓練上過於注重語言組成部分的邏輯,卻忽略了人本身說話、寫作的動作上的邏輯。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講為主,學生練為輔,導致學生缺少足夠的練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都會圍繞一篇作文題目進行大量的分析。這個出發點其實非常好,就是讓學生們有大量的感覺體驗,從不知道怎麼寫,到知道怎麼寫,然後下筆寫作文,這個邏輯其實是說得通的,說得過去的。

但是,現實卻又給我們迎頭一擊:孩子們寫的作文千篇一律,要麼全是一樣的包餃子很開心,要麼全是考砸了被老爸痛毆一頓……孩子們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因就是老師的講解表面上看打開學生的思維,實際上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同樣的道理,很多人 提倡給孩子們看範文,但是發現在寫作文的時候還是跳不出那個範文的框架,寫作文還是沒有什麼進步,寫得一時,但長期看還是沒有效果。

在另一方面,老師過多的講解,學生的寫作時間就減少,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作文的練筆。寫作文是思維的輸出,練的少,思維就是比較模糊、不清晰。只有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他們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清晰;思維越清晰,寫作水平才會自然提升。

所以,在寫作上,老師不需要講太多,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寫作的基本方法,然後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就可以。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三,過度強調作文成績,對作文優良太在意,忽略了人寫作時的心情體驗。

現在孩子們寫作文,大多都會被打分,尤其是比較嚴格的老師或家長。他們在看孩子們作文的時候,總會指出孩子們大量的問題,看到孩子的作文時就全是問題,很少看到孩子寫得好的地方。這樣的評價方式,嚴重地打擊孩子們的寫作積極性,辛辛苦苦寫一堆字出來,不是被打擊就是被責罵,哪還有心情繼續寫作。

對寫作沒有好的情感體驗,也是孩子們討厭寫作、害怕寫作的重要因素所在。在此,我們又要提一提說話的事情。

孩子們在襁褓之中時,還不會說話,那個時候他們發出的一個“baba、mama”的音時,我們做父母的都會興奮起來,會滿臉堆笑地對孩子說:“再說一個、再說一個。”我們有沒有在乎過孩子發的音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沒有,只有開心,只有高興,只有對孩子的認可。但是一到寫作的時候,就是這裡不行、那裡不行。明明兩件事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採取的評價方式卻完全不一樣。這是我認為孩子討厭寫作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寫作文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腦袋裡住著一個判官,追求作文完美,時刻準備著糾正寫作的錯誤。

大概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大腦裡真的就住著一個判官,會判斷有沒有錯字,有沒有句子寫錯了……這些種種的內心追求,都導致著孩子們在寫的時候,總會停下筆來,要麼用橡皮擦掉重寫,要麼用一堆塗改液、塗改紙修改,而且一修改就一大堆。

孩子們這樣去處理錯誤的時候,本來已有的寫作思維完全斷掉,無法再繼續寫下去。這也導致孩子們覺得寫作文很痛苦,內心很糾結。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五,寫作的時候,腦袋想的太多,筆上卻沒有行動,寫的太少。

不僅寫作的時候,我們會這樣。平常說話的時候,也有這種情況存在。腦袋裡時時刻刻都在想,想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就是沒有落到實處來。比如兩人相距很遠,未曾相見的時候,感覺有好多話想要給對方說,可是一見面的時候,卻不知從何說起,話到嘴邊卻什麼都忘了。

寫作的時候,也會受到這種狀態的影響,我們的腦袋想的速度非常快,而我們寫的速度卻是有限的,無法和腦袋一樣寫得飛快。所以,我們腦袋一想快了,筆就跟不上,思維就會斷掉,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解除寫作的障礙,讓寫作像呼吸一樣自然

針對孩子們在寫作上的五大障礙,我們採取了三個對策,克服寫作的這五個問題,讓孩子們寫作就跟說話一樣,自然而簡單。

第一,不許停。

不許停就是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像說話一樣連續不斷地寫,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能停下來。這是針對第一、二個寫作障礙來設計的方法,大膽地讓孩子堅持寫作,不停地寫作。在不停寫作的過程中,尋找到一種與說話一樣連綿不斷的感覺。

為了找到這種感覺,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們在出現停頓不知如何寫的時候,要善於去寫自己的內心、腦袋的思考狀態。比如:“寫到這裡,我不知道該如何寫了,老師卻還是讓我繼續寫作文,還不能停下筆來,我腦袋裡空空的,不知道怎麼寫還能寫下東西來?……”這一大堆關於自己的狀態的文字,都可以寫在作文當中,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思維狀態,通過寫的方式認識到自己的狀態,並通過寫的方式來調整好狀態,繼續寫作文。

不許停地練習,時間不能太短,一般來說要15分鐘左右,尤其是三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們,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堅持寫上10分鐘左右。時間太短了,孩子還沒有進入寫自己的狀態就已經結束了,這對激發孩子們思維的作用就不大了。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第二,不許想。

針對第五個寫作障礙,我們讓孩子們在寫作的時候,不要想的太快,而是讓想的速度和寫的速度保持一致,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中。這樣腦袋裡,有什麼就寫什麼,想出來的內容不太多就不會造成腦袋通路的堵塞,只要思維不堵塞,寫作就會順利進行下去。

第三,不許改。

這是針對第三、第四個寫作障礙來設置的。在寫作過程中,不要在乎我們大腦裡的判官,也不要在乎老師的評價,就是在寫的過程中不去修改自己的錯誤。即使不會寫的寫拼音,哪怕拼音不會畫個圖案也是可以的。允許自己的寫作有不完美的地方,在內心上放開對完美的追求,接納自己的錯誤。

為了達到真正的不許改,我們在評價孩子作文的時候,可以點出孩子們寫得好的地方找他們的優點不找他們的缺點。同時,多鼓勵孩子們大量寫,寫得越多越好。

當然,作文也不是完全不改的,比如說每週要上交的作文,建議要引導孩子們去修改調整,尤其是五六年級以上的孩子們,三四年級的引導起來也沒什麼大的效果。又比如孩子們要參加作文比賽,可以引導孩子們好好修改一下自己的作文。

在這裡,我們所強調的不許改,是在寫作過程中不許改,寫完以後是可以修改的。目的是保證孩子們的思維持續、連貫,如果寫的時候改來改去的寫作過程就容易被打斷,無法進行下去。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小結:不許停、不許想、不許改三個要求實際是遵循身、腦、心三個方面設計出來的三個小技巧。在這三方面進行恰當的引導,孩子們的身、心、腦就會處於最佳的配合狀態,從而讓孩子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從而讓孩子們感覺到寫作就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簡單。

結束語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本文,首先是為大家分析了孩子為什麼害怕寫作文的五個原因,然後我們針對性地提出不許停、不許想、不許改三個寫作的要求,通過這三個寫作要求讓孩子們寫作能力得到大量地訓練,體會到寫作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最後,再為大家特別說明一點,這個方法是每一個堅持寫作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通過這三個原則可以打通我們每個人在寫作上的任督二脈,也就是打通我們的寫作通路這是一個通過練習才能達成的事情,所以希望各位家長和老師讓孩子們多多練習寫作,這樣對孩子們才能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另外,如果您想系統地瞭解寫作的訓練方法,可以參考我們的寫作專欄,重點其實非常簡單,希望您能抓住重點,快速訓練出孩子的寫作能力。

個人簡介:@童教雷鳴,從事教育15年,專注於6-16歲孩子的潛能開發和學習提升,科學分析教育問題,做簡單的事,堅持做,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