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這位永葆童心的“90後”不簡單

92歲的傅琢很不簡單。這一點,從他對自己人生的概括中就可見端倪:童年是在戰火中悲苦度過,青年時期經歷了新中國的成立,中老年時趕上了改革開放好時代。

6月21日,記者在衢州龍遊見到了這位九旬老人。他,精神抖擻,思維清晰,笑言自己是“90後”:身體雖然漸漸老去,但心靈依舊保持年輕。

衢州這位永葆童心的“90後”不簡單

傅琢在彈琴

節儉的九旬老人,拿出10萬元積蓄捐助母校

結識傅老,源於前不久老人做的一件事:一口氣拿出10萬元現金,捐助給母校——龍遊縣溪口小學,作為給孩子們添置書籍和教學材料的專項資金。

這個義舉,讓兒媳膜拜不已:公公其實是個很節省的人,平常水果都捨不得買,沒想到為了教育事業這般慷慨,他是全家人學習的榜樣。

事實上,這個想法,傅老已經醞釀了三年。

兒子傅壓西說,這些年,老父親不止一次跟自己說起,百年之後要做幾件事,一是捐獻遺體用作醫學研究,二是拿出10萬元積蓄捐贈給母校。

記者問老人為什麼會想到給母校捐款。

傅老想了想,這樣作答:“飲水當思源。溪口小學是我的啟蒙搖籃,總想盡點綿薄之力。另外,知識是燭光,為無數人照亮理想、信仰和前行的方向,我的這點錢杯水車薪,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們汲取到更多的知識力量。”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作為黨齡和共和國同齡的老黨員,傅老把捐贈的時間提前了,“在這樣特殊的時候捐贈,算是我為教育事業獻上的一份敬意。”

捐贈的時間也是經過挑選的,放在5月31日——第二天就是六一兒童節,為此,溪口小學還專門舉辦了一場儀式。

傅老告訴記者,他站在臺上,注視著臺下的孩子,個個朝氣蓬勃。那一刻,他想到當年的自己,在那個日寇鐵騎肆意踐踏的年代,雖然戰火紛飛,但心中仍懷揣夢想,對生活滿懷激情。那一刻,傅老眼圈紅了。

人生應有記載,九旬翁至今還在記錄生活

傅老,很有才華。

兩年前的重陽節,傅老將自己10年間的隨筆集合到了一塊,裝訂成冊,取名《九旬翁心靈宅院》。從2007年開始,傅老堅持寫隨筆,都是有感而發。

傅老贈送給記者一本《九旬翁心靈宅院》,記者花了兩天時間細細拜讀。

傅老的隨筆簡潔明瞭,細化到某年某月某日,還備註天氣狀況。內容可謂事無鉅細:既有家裡發生的點點滴滴,比如孫子考上公務員,第四代呱呱落地,和老同事出門旅行;也有對人生的感悟,覺得心靈能夠撐起世界,改變自己的思想、處世風格;其中不乏往昔回憶,上世紀40年代,在最黑暗的黎明前,身為小學教員的他,毅然決然參加地下工作,探求和確立了救國救民的歷史使命和初心……

行文通暢、文風清麗,還時不時引經據典,字裡行間展現出老人的閱歷沉澱和文化修養——傅老是師範生出身,從小對文字情有獨鍾。

在傅老看來,人生應有記載,有價值探求,有歷史回顧,有詩情表達,這也是他一直到現在還在堅持記錄生活的主要原因。

記者瞭解到,傅老堅持記錄生活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想給兒孫們留下點精神財富。

會彈電子琴會拉二胡,80歲時學會電腦打字

日常生活裡,傅老淡泊名利,溫和寬厚,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他多才多藝,採訪當天,老人即興給記者彈奏了一段電子琴版《梁祝》,靈巧的雙手在琴鍵上跳躍,時而悠揚時而頓挫;一曲終了,見眾人未盡興,他又拉了段二胡,同樣婉轉動聽。

他勤勉努力,曾以80歲的高齡,學會在電腦上打字。雖然在這期間經歷不懂拼音等困難,但在兒孫的幫助下,最終還是成功掌握。現如今,他能夠遊刃有餘地上網、在電腦上寫作,最得意的,莫過於獨立完成《九旬翁心靈宅院》一冊,密密麻麻有140頁A4紙。

閒暇時間,他手不釋卷,什麼書都看,《老子》、唐詩宋詞、隨筆雜談等等,在他家的書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許多書;他還每天堅持閱報,自費訂閱六七類報紙。負責照顧老人日常起居的保姆說,有時候大半夜自己一覺醒來,還看到老人在全神貫注地挑燈讀報。

他還注重強身健體,儘管已是耄耋之齡,但每天還騎車去江濱公園走路。傅老住在新一路,去趟江濱路來回就要半個小時,走路又要一個小時,但他從未懈怠。

採訪中也聊到了高壽祕訣,傅老說,倒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大約和清淡飲食、煙酒不沾有關,當然,葆有樂觀心態這一點很重要。

(原標題《一位永葆童心的“90後”》,原作者 方俊 餘宏勝 。編輯 錢潔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