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萌芽研究所BUD 2019-08-16
"

最近有人諮詢我,說自家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特別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首先我想請大家問問自己:你父母打過你嗎?你打過別人嗎?

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一面鏡子,反應了我們兒時與父母相處的經歷還有現在我們與身邊人相處的模式。如果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況呢?或者說,你是不是不允許孩子有表達不滿的權利呢?

"

最近有人諮詢我,說自家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特別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首先我想請大家問問自己:你父母打過你嗎?你打過別人嗎?

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一面鏡子,反應了我們兒時與父母相處的經歷還有現在我們與身邊人相處的模式。如果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況呢?或者說,你是不是不允許孩子有表達不滿的權利呢?

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比如說,孩子的奶奶給孩子煮了一碗紫菜湯,孩子說這一碗紫菜湯是“噁心”的。這時候你是不是馬上就反對他的這個行為,跟孩子說,奶奶煮紫菜湯很辛苦,你不可以說紫菜湯是“噁心”的。相信許多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是為了在成人的人際交往中避免尷尬。

但是事後如果沒有加以引導,孩子就會以為他的“噁心”“不舒服”的情緒是無用的,類似的事件再發生時,他就不會表現出“不舒服”的情緒。這便是很多霸凌的行為背後,家庭氛圍起到了很大的原因。

"

最近有人諮詢我,說自家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特別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首先我想請大家問問自己:你父母打過你嗎?你打過別人嗎?

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一面鏡子,反應了我們兒時與父母相處的經歷還有現在我們與身邊人相處的模式。如果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況呢?或者說,你是不是不允許孩子有表達不滿的權利呢?

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比如說,孩子的奶奶給孩子煮了一碗紫菜湯,孩子說這一碗紫菜湯是“噁心”的。這時候你是不是馬上就反對他的這個行為,跟孩子說,奶奶煮紫菜湯很辛苦,你不可以說紫菜湯是“噁心”的。相信許多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是為了在成人的人際交往中避免尷尬。

但是事後如果沒有加以引導,孩子就會以為他的“噁心”“不舒服”的情緒是無用的,類似的事件再發生時,他就不會表現出“不舒服”的情緒。這便是很多霸凌的行為背後,家庭氛圍起到了很大的原因。

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那如果當我們察覺到孩子有被打的行為時,我們應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

你可以嘗試這3個建議:

  1. 複述法幫助孩子表達意願、學習勇敢。像幫助孩子積累如何說“不”的想法,這些都是學齡前孩子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我的玩具,我不想分享給你”——坦白表達歸屬感;“你不可以打我,我會生氣的”——鼓勵不畏懼對方的強大;“打人是不對的,我放開我”——主動嘗試解決問題。這些方法和策略對孩子都是有效的。
  2. 接納孩子的感受,鼓勵真實、不做判斷。每個孩子被打後會出現的反應都是不同的,有的會愣在當場,有的會迎難而上,有的會選擇反擊。而我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理解和接納,哪怕這些行為在你心底不一定是接受的。
  3. 不需要去懷疑一個不懂得反擊的孩子,是不是不會保護自己的利益。當你產生太多這些念頭時,你就會開始否定孩子的情緒,你會認為孩子不懂得反擊是懦弱、以後會被欺負…… 這是標籤代入,也會讓你離孩子真實的情況越來越遠。
  4. 好的建議是,接納感受,無論好壞。我們應該不斷地承認和證實他們當下的情緒,而不是否認情緒的重要性。這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承認,比如,“哥哥打你,你很迷茫,因為你不明白哥哥為什麼要打你,對吧?”/“哥哥打你,你很難過,所以你哭了”,把孩子當下的情緒表達出來,這意味著讓孩子知道其實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這才是支持的力量。
  5. 幫助孩子打破告密包袱。我在《教養力》書的第167頁舉過一個例子,我自己在引導孩子去看手足衝突的時候,也會跟孩子說“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一定要向大人尋求幫助。”對於孩子被打來說,也同樣屬於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知道如何在關係中迎難而上,甚至他根本不介意被打,但有些孩子會藏在心裡,不知所措。
  6. 不管是孩子被欺負了、受到了傷害、不知道如何迴應,向心智和觀念更成熟的大人尋求幫助,這是安全基地的來源。因為在那一刻,孩子確信大人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孩子也相信可以跟大人一起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安全依戀關係。
"

最近有人諮詢我,說自家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特別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首先我想請大家問問自己:你父母打過你嗎?你打過別人嗎?

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一面鏡子,反應了我們兒時與父母相處的經歷還有現在我們與身邊人相處的模式。如果孩子被打了,卻絲毫不還手,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況呢?或者說,你是不是不允許孩子有表達不滿的權利呢?

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比如說,孩子的奶奶給孩子煮了一碗紫菜湯,孩子說這一碗紫菜湯是“噁心”的。這時候你是不是馬上就反對他的這個行為,跟孩子說,奶奶煮紫菜湯很辛苦,你不可以說紫菜湯是“噁心”的。相信許多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是為了在成人的人際交往中避免尷尬。

但是事後如果沒有加以引導,孩子就會以為他的“噁心”“不舒服”的情緒是無用的,類似的事件再發生時,他就不會表現出“不舒服”的情緒。這便是很多霸凌的行為背後,家庭氛圍起到了很大的原因。

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那如果當我們察覺到孩子有被打的行為時,我們應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

你可以嘗試這3個建議:

  1. 複述法幫助孩子表達意願、學習勇敢。像幫助孩子積累如何說“不”的想法,這些都是學齡前孩子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我的玩具,我不想分享給你”——坦白表達歸屬感;“你不可以打我,我會生氣的”——鼓勵不畏懼對方的強大;“打人是不對的,我放開我”——主動嘗試解決問題。這些方法和策略對孩子都是有效的。
  2. 接納孩子的感受,鼓勵真實、不做判斷。每個孩子被打後會出現的反應都是不同的,有的會愣在當場,有的會迎難而上,有的會選擇反擊。而我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理解和接納,哪怕這些行為在你心底不一定是接受的。
  3. 不需要去懷疑一個不懂得反擊的孩子,是不是不會保護自己的利益。當你產生太多這些念頭時,你就會開始否定孩子的情緒,你會認為孩子不懂得反擊是懦弱、以後會被欺負…… 這是標籤代入,也會讓你離孩子真實的情況越來越遠。
  4. 好的建議是,接納感受,無論好壞。我們應該不斷地承認和證實他們當下的情緒,而不是否認情緒的重要性。這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承認,比如,“哥哥打你,你很迷茫,因為你不明白哥哥為什麼要打你,對吧?”/“哥哥打你,你很難過,所以你哭了”,把孩子當下的情緒表達出來,這意味著讓孩子知道其實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這才是支持的力量。
  5. 幫助孩子打破告密包袱。我在《教養力》書的第167頁舉過一個例子,我自己在引導孩子去看手足衝突的時候,也會跟孩子說“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一定要向大人尋求幫助。”對於孩子被打來說,也同樣屬於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知道如何在關係中迎難而上,甚至他根本不介意被打,但有些孩子會藏在心裡,不知所措。
  6. 不管是孩子被欺負了、受到了傷害、不知道如何迴應,向心智和觀念更成熟的大人尋求幫助,這是安全基地的來源。因為在那一刻,孩子確信大人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孩子也相信可以跟大人一起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安全依戀關係。
小孩打鬧都是正常的?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成為孩子一生的痛

如果我們不鼓勵這種行為,而是以“獨立”為由,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那麼當孩子長大後遇到惡意的傷害,他們就會以為被威脅的內容是不可說、不能說的,甚至是羞恥的。

當孩子在被其他小朋友打的過程中,內心曾產生過的相似恐懼和感受就會阻止他們告訴成年人自己被霸凌過的經歷,讓事件和傷害持續得到惡化,這是我們最需要防範的問題。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