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比如說孩子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杯水,就想伸手拿這杯水要喝。我們不讓孩子喝,就說:“寶寶別碰,那杯水好燙!”

我們的孩子會聽話嗎?他不會,他上去就抓那杯水,結果孩子被燙得“嗷”了一聲。 孩子從來沒有抓過熱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燙。

那是不是我們教育孩子就得燙孩子呢?

一定不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燙呢?

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放三杯水。第一杯水是涼水,第二杯水是溫水,第三杯水稍微熱一點。告訴孩子第一個叫涼,第二個叫熱,第三個叫燙。這樣逐步來體驗,孩子就懂了。

梅婷帶著陽陽去早教中心的時候,老師會讓家長做些有趣的體驗,比如讓媽媽模仿特別的聲音,當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時候,孩子也會愛參與,和你互動。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比如說孩子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杯水,就想伸手拿這杯水要喝。我們不讓孩子喝,就說:“寶寶別碰,那杯水好燙!”

我們的孩子會聽話嗎?他不會,他上去就抓那杯水,結果孩子被燙得“嗷”了一聲。 孩子從來沒有抓過熱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燙。

那是不是我們教育孩子就得燙孩子呢?

一定不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燙呢?

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放三杯水。第一杯水是涼水,第二杯水是溫水,第三杯水稍微熱一點。告訴孩子第一個叫涼,第二個叫熱,第三個叫燙。這樣逐步來體驗,孩子就懂了。

梅婷帶著陽陽去早教中心的時候,老師會讓家長做些有趣的體驗,比如讓媽媽模仿特別的聲音,當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時候,孩子也會愛參與,和你互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鼓勵寶寶

什麼叫鼓勵寶寶呢?

比如你帶著孩子去玩一個遊樂場,他非常費力的爬上一個臺階或者一個滑梯的時候,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沒錯,孩子會眼巴巴地看著你,期待你鼓勵他和誇他。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比如說孩子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杯水,就想伸手拿這杯水要喝。我們不讓孩子喝,就說:“寶寶別碰,那杯水好燙!”

我們的孩子會聽話嗎?他不會,他上去就抓那杯水,結果孩子被燙得“嗷”了一聲。 孩子從來沒有抓過熱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燙。

那是不是我們教育孩子就得燙孩子呢?

一定不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燙呢?

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放三杯水。第一杯水是涼水,第二杯水是溫水,第三杯水稍微熱一點。告訴孩子第一個叫涼,第二個叫熱,第三個叫燙。這樣逐步來體驗,孩子就懂了。

梅婷帶著陽陽去早教中心的時候,老師會讓家長做些有趣的體驗,比如讓媽媽模仿特別的聲音,當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時候,孩子也會愛參與,和你互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鼓勵寶寶

什麼叫鼓勵寶寶呢?

比如你帶著孩子去玩一個遊樂場,他非常費力的爬上一個臺階或者一個滑梯的時候,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沒錯,孩子會眼巴巴地看著你,期待你鼓勵他和誇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不過實際上我們平時習慣說什麼?

“你怎麼這麼笨,半天爬不上來”。

其實孩子是需要你的鼓勵的,那到底應該怎麼鼓勵孩子呢?並不是說:“寶寶好聰明,寶寶好棒”,除了這兩句沒了,可實際上真正誇孩子的方法很多。

誇孩子一定要具體,比如:“寶寶,你很努力的爬上了這個臺階,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媽媽真的為你自豪!”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比如說孩子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杯水,就想伸手拿這杯水要喝。我們不讓孩子喝,就說:“寶寶別碰,那杯水好燙!”

我們的孩子會聽話嗎?他不會,他上去就抓那杯水,結果孩子被燙得“嗷”了一聲。 孩子從來沒有抓過熱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燙。

那是不是我們教育孩子就得燙孩子呢?

一定不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燙呢?

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放三杯水。第一杯水是涼水,第二杯水是溫水,第三杯水稍微熱一點。告訴孩子第一個叫涼,第二個叫熱,第三個叫燙。這樣逐步來體驗,孩子就懂了。

梅婷帶著陽陽去早教中心的時候,老師會讓家長做些有趣的體驗,比如讓媽媽模仿特別的聲音,當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時候,孩子也會愛參與,和你互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鼓勵寶寶

什麼叫鼓勵寶寶呢?

比如你帶著孩子去玩一個遊樂場,他非常費力的爬上一個臺階或者一個滑梯的時候,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沒錯,孩子會眼巴巴地看著你,期待你鼓勵他和誇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不過實際上我們平時習慣說什麼?

“你怎麼這麼笨,半天爬不上來”。

其實孩子是需要你的鼓勵的,那到底應該怎麼鼓勵孩子呢?並不是說:“寶寶好聰明,寶寶好棒”,除了這兩句沒了,可實際上真正誇孩子的方法很多。

誇孩子一定要具體,比如:“寶寶,你很努力的爬上了這個臺階,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媽媽真的為你自豪!”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認同寶寶表達

第三個叫認同寶寶的表達,大家知道寶寶的表達不只是語言,人類的表達也不只是語言。表達有很多形式,那寶寶的表達除了語言,還有什麼呢?沒錯,就是哭聲。

他的肢體語言,他用手指,他給你眨眼睛,都是寶寶的表達。

無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什麼,是說話還是哭還是眨眼睛,我們都要認同他的表達,不要因為他哭而阻止他,也不要因為他打地板而阻止他,要認同他的表現。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比如說孩子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杯水,就想伸手拿這杯水要喝。我們不讓孩子喝,就說:“寶寶別碰,那杯水好燙!”

我們的孩子會聽話嗎?他不會,他上去就抓那杯水,結果孩子被燙得“嗷”了一聲。 孩子從來沒有抓過熱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燙。

那是不是我們教育孩子就得燙孩子呢?

一定不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燙呢?

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放三杯水。第一杯水是涼水,第二杯水是溫水,第三杯水稍微熱一點。告訴孩子第一個叫涼,第二個叫熱,第三個叫燙。這樣逐步來體驗,孩子就懂了。

梅婷帶著陽陽去早教中心的時候,老師會讓家長做些有趣的體驗,比如讓媽媽模仿特別的聲音,當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時候,孩子也會愛參與,和你互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鼓勵寶寶

什麼叫鼓勵寶寶呢?

比如你帶著孩子去玩一個遊樂場,他非常費力的爬上一個臺階或者一個滑梯的時候,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沒錯,孩子會眼巴巴地看著你,期待你鼓勵他和誇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不過實際上我們平時習慣說什麼?

“你怎麼這麼笨,半天爬不上來”。

其實孩子是需要你的鼓勵的,那到底應該怎麼鼓勵孩子呢?並不是說:“寶寶好聰明,寶寶好棒”,除了這兩句沒了,可實際上真正誇孩子的方法很多。

誇孩子一定要具體,比如:“寶寶,你很努力的爬上了這個臺階,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媽媽真的為你自豪!”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認同寶寶表達

第三個叫認同寶寶的表達,大家知道寶寶的表達不只是語言,人類的表達也不只是語言。表達有很多形式,那寶寶的表達除了語言,還有什麼呢?沒錯,就是哭聲。

他的肢體語言,他用手指,他給你眨眼睛,都是寶寶的表達。

無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什麼,是說話還是哭還是眨眼睛,我們都要認同他的表達,不要因為他哭而阻止他,也不要因為他打地板而阻止他,要認同他的表現。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了這麼多,小七老師最後想讓大家記住一句話:早教效果現在看不出來,是未來才能看出來的。如果急於求成,會適得其反。因為早教不是教孩子學知識,而是開發他們的潛力,讓他們未來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好。

好啦,快用小七老師的辦法試一下吧~

"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小七老師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

在這個紀錄片中,有一位二胎媽媽Irene,頭胎是個兒子。最初她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所以沒有刻意操練他,當別人家孩子6個月大就在上游戲早教時,Irene的兒子還躺在地上玩,一直到兒子1歲半她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她帶著大兒子去面試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兒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沒有幼兒園願意接收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Irene覺得很後悔,因為不願意給兒子施加負擔,想讓他快樂的長大,結果卻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當初的想當然,造成了今日的後悔。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於是這位媽媽決定二胎一定要早早的做早教,丈夫卻說:“孩子上學早不是很可憐嗎?”

大兒子幼兒園面試不通過刺激到了媽媽,她一下子就回答:“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小七老師,早教是真的有用嗎?”

早教的確有用,這並不是小七老師的主觀推測,而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

美國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跟蹤接受早教學習和沒有早教學習的兒童持續到12歲,發現接受過早教的兒童,在閱讀、數學、寫作或者其他知識的成績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過早教的兒童。

答主@常有理 貼出了書中的圖,小七給大家參考一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人對早教都有誤解,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去學知識。

其實不是的。

早期教育,其實並不是在讓孩子這麼早的時候就學123,1+1=2,學abc,背四書五經,背唐詩宋詞,而是讓我們的孩子潛能得到開發,在未來能更容易的學會知識。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孩子的各項潛能就像地基,將來我們孩子這一生,這一棟大樓能夠蓋多高,能修多少層,能蓋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下面地基的深度和廣度。

也可以說,潛能相當於裝水的容器,比如一個水杯,知識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個孩子將來能學多少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在0到6歲這個關鍵期,把這個杯子變成一個碗,變成一個桶,變成一個缸,變成一片海,而不是這麼著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往裡邊倒水。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杯子,很快就倒滿。但是如果這個杯子不能擴大容積,它以後也就這麼點。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潛能遞減法則”的概念,指每個兒童都具備潛在能力,但是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

比如說生來具備一百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為這樣的人。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潛能開發,而不是知識的傳授。

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做早教呢?

其實在家裡,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兩個關鍵


第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遊戲 + 體驗 = 潛能開發。


我們人類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一樣,一個字,就是“玩”。我們人天性愛玩,我們的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任何關於孩子的早教一定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早教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Maria Montessori,也就是蒙臺梭利。他曾講過:其實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方法叫做實景教學。

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蘋果?你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象?

不是拿個圖片讓孩子去看,而是真實的把蘋果放到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多感官的去體驗這個東西。

視覺看,觸覺摸,嗅覺聞,還有味覺,咬一口這個蘋果到底是什麼味道,這樣孩子才能認識。

那大象一定不是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elephant就寫著大象,孩子就認識大象了,真正的最好的理想狀態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去看看真實的大象。

視覺看到大象高大的身子,嗅覺聞到大象周圍好臭,身上糞便的臭味,然後如果能近距離用手摸一摸大象粗糙的皮膚,多感官的體驗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第二點,叫:做 + 體驗。


遊戲加體驗,孩子才能學到東西。什麼叫體驗呢?

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學貓叫和狗叫呢,都會,是嗎?你還會學別的動物叫,但是你會不會學蝴蝶、蜂鳥叫呢?你會不會學恐龍叫呢?同樣是你的喉嚨和嗓子,為什麼你不會?

因為你沒體驗過,對嗎?這就是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孩子學習東西一定是要建立在有體驗的基礎上的。

記住這句話: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美國權威雜誌《Time》上曾經發表一個觀點:“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幼兒期,豐富的體驗、經驗可能豐富大腦。”

就是說我們做早期教育,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好更發達,且能開發更好,就是要給孩子各種豐富的體驗。

一句話來講,給寶寶丰富的適齡的多感官的體驗就是在做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到這兒,是不是什麼樣的遊戲和體驗都可以呢?

不是,這裡頭就要跟大家來講這個非常神祕重要的3+3原則,你如果懂得了這個3+3原則,你就知道了什麼是早教。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早教的3+3原則


一、關於遊戲


這個早教的3+3原則的第一個,關於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一致性和適齡的,我們一個個來說。

(1)可重複的

為什麼說孩子的遊戲必須是可重複的呢?

我們孩子要學會一樣東西,是需要多次重複的,並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學會唱一首新歌,需要多久?比如薛之謙的歌,你要學會他一首新歌,你要聽幾遍才能學會,並不是一遍就能學會吧?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他也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學會一樣東西,所以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是可重複的,而不是隻能玩一次。

躲貓貓遊戲就是一個重複性的遊戲,並且玩躲貓貓還能教會孩子物體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可以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母嬰話題高贊答主@兒科醫生雨滴在知乎也提到了,玩躲貓貓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物理衡存這個概念。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說,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每一次遊戲的過程和結果要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媽媽經常會從門後頭鑽出來逗孩子,孩子被逗得咯咯笑。

但是你知道嗎?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每次要從同一個地方躲進去,然後再從同一個地方冒出來。

你千萬不要一會從左邊,一會從右邊,一會從上邊,一會從下邊,因為這樣孩子會不確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因為他在做一個“再確認”的過程,他得知道媽媽剛才上哪去了,媽媽消失了嗎?媽媽還會出來的,他在等著去確認你會不會出來。

如果你真的又從門後邊出來了,孩子會非常的開心。

所以其實孩子你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孩子開心的笑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而是因為孩子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適齡性

適齡性就是說我們教育孩子跟孩子玩的遊戲是給多大的孩子玩的?

比如,0歲到1週歲的寶寶可以做的遊戲和聽的音樂非常多,不同的月齡段會不一樣,小七老師先說兩個。

比如說六個月的時候,孩子一定要玩的一種玩具叫手搖鈴,一定要玩。

另外,孩子從一開始聽音樂建議聽輕柔的,然後節奏明快的,節奏感強的讓孩子跟隨節奏感能產生興趣,而不是一開始要聽那些激烈的搖滾樂。

另外對於像古典音樂和外國音樂來講也是非常適合的。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應該做的遊戲非常的多,比如說舉個例子,音樂的遊戲,需要讓孩子來聽音樂,需要讓孩子跟隨節拍跟你來做共同的互動。比如聽歌,踩節拍丟手絹的遊戲。

二、關於體驗


關於體驗一定是體驗是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體驗當中,我們是鼓勵寶寶的和認同寶寶表達的。

(1)充滿歡樂的

第一個,讓體驗充滿歡樂。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這個體驗也一定得是歡樂的,如果是不歡樂的,孩子就不愛參與了嘛。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比如說孩子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杯水,就想伸手拿這杯水要喝。我們不讓孩子喝,就說:“寶寶別碰,那杯水好燙!”

我們的孩子會聽話嗎?他不會,他上去就抓那杯水,結果孩子被燙得“嗷”了一聲。 孩子從來沒有抓過熱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燙。

那是不是我們教育孩子就得燙孩子呢?

一定不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燙呢?

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放三杯水。第一杯水是涼水,第二杯水是溫水,第三杯水稍微熱一點。告訴孩子第一個叫涼,第二個叫熱,第三個叫燙。這樣逐步來體驗,孩子就懂了。

梅婷帶著陽陽去早教中心的時候,老師會讓家長做些有趣的體驗,比如讓媽媽模仿特別的聲音,當這件事情是有趣的時候,孩子也會愛參與,和你互動。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2)鼓勵寶寶

什麼叫鼓勵寶寶呢?

比如你帶著孩子去玩一個遊樂場,他非常費力的爬上一個臺階或者一個滑梯的時候,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沒錯,孩子會眼巴巴地看著你,期待你鼓勵他和誇他。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不過實際上我們平時習慣說什麼?

“你怎麼這麼笨,半天爬不上來”。

其實孩子是需要你的鼓勵的,那到底應該怎麼鼓勵孩子呢?並不是說:“寶寶好聰明,寶寶好棒”,除了這兩句沒了,可實際上真正誇孩子的方法很多。

誇孩子一定要具體,比如:“寶寶,你很努力的爬上了這個臺階,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媽媽真的為你自豪!”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3)認同寶寶表達

第三個叫認同寶寶的表達,大家知道寶寶的表達不只是語言,人類的表達也不只是語言。表達有很多形式,那寶寶的表達除了語言,還有什麼呢?沒錯,就是哭聲。

他的肢體語言,他用手指,他給你眨眼睛,都是寶寶的表達。

無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什麼,是說話還是哭還是眨眼睛,我們都要認同他的表達,不要因為他哭而阻止他,也不要因為他打地板而阻止他,要認同他的表現。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說了這麼多,小七老師最後想讓大家記住一句話:早教效果現在看不出來,是未來才能看出來的。如果急於求成,會適得其反。因為早教不是教孩子學知識,而是開發他們的潛力,讓他們未來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好。

好啦,快用小七老師的辦法試一下吧~

別讓錯誤的早教理念,毀了你的孩子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