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不完美媽媽 尹建莉 服裝 陳鶴琴 睡眠 C語言 羽木舒親子育兒 2019-08-24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2歲的雲思睿“覺得做飯很好玩”,在媽媽的幫助下成了小“廚神”。

13歲的馬哲銘把編程當遊戲來玩,在爸爸的支持下成了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孩子的愛好,讓他們盡情去“玩”,引導他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多動手,多思考,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與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成績而制止他們,這樣不僅會打壓他們的學習慾望,也會在感情上和他們越走越遠。

愛好和興趣是藏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芽,有著頂石破土的力量,家長如不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無助感和無力感就會包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要麼就具有強烈的反叛情緒,要麼就會膽小怯懦,沒有主見。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為孩子設限。

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孩子才能愉悅地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發揮自己所長。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會演演繹出最好的人生。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2歲的雲思睿“覺得做飯很好玩”,在媽媽的幫助下成了小“廚神”。

13歲的馬哲銘把編程當遊戲來玩,在爸爸的支持下成了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孩子的愛好,讓他們盡情去“玩”,引導他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多動手,多思考,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與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成績而制止他們,這樣不僅會打壓他們的學習慾望,也會在感情上和他們越走越遠。

愛好和興趣是藏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芽,有著頂石破土的力量,家長如不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無助感和無力感就會包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要麼就具有強烈的反叛情緒,要麼就會膽小怯懦,沒有主見。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為孩子設限。

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孩子才能愉悅地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發揮自己所長。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會演演繹出最好的人生。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2

捨得讓孩子體驗,孩子才能扛起自己的未來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非常捨得。

花高價買學區房、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培訓班、花幾萬塊讓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只要對孩子好,再貴也捨得!

但是,你捨得讓孩子自己做飯、收拾碗筷嗎?捨得讓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嗎?

“你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不學。”

當父母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在生活中欠缺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孩子,不僅以後難於應對社會激烈的競爭,還會對現階段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說: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很多生活能力。

要想孩子健康成長,請把孩子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力交給他。

暑假期間,有一個小男孩在工廠幹活的視頻被大家熱傳。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2歲的雲思睿“覺得做飯很好玩”,在媽媽的幫助下成了小“廚神”。

13歲的馬哲銘把編程當遊戲來玩,在爸爸的支持下成了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孩子的愛好,讓他們盡情去“玩”,引導他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多動手,多思考,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與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成績而制止他們,這樣不僅會打壓他們的學習慾望,也會在感情上和他們越走越遠。

愛好和興趣是藏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芽,有著頂石破土的力量,家長如不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無助感和無力感就會包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要麼就具有強烈的反叛情緒,要麼就會膽小怯懦,沒有主見。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為孩子設限。

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孩子才能愉悅地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發揮自己所長。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會演演繹出最好的人生。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2

捨得讓孩子體驗,孩子才能扛起自己的未來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非常捨得。

花高價買學區房、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培訓班、花幾萬塊讓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只要對孩子好,再貴也捨得!

但是,你捨得讓孩子自己做飯、收拾碗筷嗎?捨得讓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嗎?

“你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不學。”

當父母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在生活中欠缺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孩子,不僅以後難於應對社會激烈的競爭,還會對現階段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說: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很多生活能力。

要想孩子健康成長,請把孩子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力交給他。

暑假期間,有一個小男孩在工廠幹活的視頻被大家熱傳。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視頻中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崗位上忙活一陣後告訴媽媽:錢還是不好掙,今後要好好學習。

網友們說:這種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到哪裡的。

與其費盡心力的幫孩子規劃未來,不如從現在開始,讓他體驗真實的生活,觸摸生活的不易。

詩人於戈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捨得讓孩子吃點生活的苦、學習的苦,你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的要能幹,在他親自觸摸生活的真實後,會更懂得感恩,更理解父母。

一個在生活中具備了責任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具備足夠的韌性與擔當。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2歲的雲思睿“覺得做飯很好玩”,在媽媽的幫助下成了小“廚神”。

13歲的馬哲銘把編程當遊戲來玩,在爸爸的支持下成了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孩子的愛好,讓他們盡情去“玩”,引導他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多動手,多思考,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與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成績而制止他們,這樣不僅會打壓他們的學習慾望,也會在感情上和他們越走越遠。

愛好和興趣是藏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芽,有著頂石破土的力量,家長如不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無助感和無力感就會包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要麼就具有強烈的反叛情緒,要麼就會膽小怯懦,沒有主見。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為孩子設限。

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孩子才能愉悅地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發揮自己所長。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會演演繹出最好的人生。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2

捨得讓孩子體驗,孩子才能扛起自己的未來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非常捨得。

花高價買學區房、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培訓班、花幾萬塊讓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只要對孩子好,再貴也捨得!

但是,你捨得讓孩子自己做飯、收拾碗筷嗎?捨得讓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嗎?

“你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不學。”

當父母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在生活中欠缺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孩子,不僅以後難於應對社會激烈的競爭,還會對現階段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說: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很多生活能力。

要想孩子健康成長,請把孩子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力交給他。

暑假期間,有一個小男孩在工廠幹活的視頻被大家熱傳。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視頻中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崗位上忙活一陣後告訴媽媽:錢還是不好掙,今後要好好學習。

網友們說:這種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到哪裡的。

與其費盡心力的幫孩子規劃未來,不如從現在開始,讓他體驗真實的生活,觸摸生活的不易。

詩人於戈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捨得讓孩子吃點生活的苦、學習的苦,你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的要能幹,在他親自觸摸生活的真實後,會更懂得感恩,更理解父母。

一個在生活中具備了責任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具備足夠的韌性與擔當。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3

敢於 “不陪伴”,幫孩子找到成長源動力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總是強調要陪伴。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裡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需要“陪”嗎?我認為不需要。

尹建莉列舉了女兒圓圓養成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行為準則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圓圓忘記了寫作業,直到睡覺時才想起來,急得要哭,尹建莉安撫女兒的情緒後給出女兒三個選擇:

“你願意今天寫,就晚一會兒睡;要是想明天早上寫,媽媽提前一小時過來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寫,明天就去學校和老師說一下今天的作業忘了寫了,這一次就不寫了。

當孩子選擇晚睡把作業寫完時,尹建莉老師安頓好孩子,自己回臥室睡覺了。

只不過是裝睡,一直在暗中關注著女兒寫作業的情況,直到孩子寫完關燈睡覺,尹建莉老師才真正休息。

作為媽媽,尹建莉老師自然也心疼女兒。

但她認為,這種“不陪伴”也是孩子成長中應該體驗的“功課”,孩子從中一定能學到東西。

如果相同的情況下,陪著孩子熬夜寫作業,會讓孩子覺得不完成作業是他和家長共同的事。

時間長了,會在心理對家長形成綁架和依賴,不利於孩子自我責任意識的形成。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母愛最成熟之處就在於:讓孩子自己走向屬於他的人生之路。

而邁開這個步伐前至少要讓孩子知道屬於他自己的那份人生清單裡有什麼。

在一次次的“不陪伴”中,這份清單上的內容會被一條條的歸列完整。

孩子才能接受這份清單中的內容,找到自身的源動力。

而父母的“不陪伴”很多時候是把比陪伴更大的力量永遠留在了孩子身邊。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2歲的雲思睿“覺得做飯很好玩”,在媽媽的幫助下成了小“廚神”。

13歲的馬哲銘把編程當遊戲來玩,在爸爸的支持下成了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孩子的愛好,讓他們盡情去“玩”,引導他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多動手,多思考,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與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成績而制止他們,這樣不僅會打壓他們的學習慾望,也會在感情上和他們越走越遠。

愛好和興趣是藏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芽,有著頂石破土的力量,家長如不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無助感和無力感就會包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要麼就具有強烈的反叛情緒,要麼就會膽小怯懦,沒有主見。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為孩子設限。

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孩子才能愉悅地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發揮自己所長。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會演演繹出最好的人生。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2

捨得讓孩子體驗,孩子才能扛起自己的未來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非常捨得。

花高價買學區房、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培訓班、花幾萬塊讓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只要對孩子好,再貴也捨得!

但是,你捨得讓孩子自己做飯、收拾碗筷嗎?捨得讓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嗎?

“你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不學。”

當父母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在生活中欠缺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孩子,不僅以後難於應對社會激烈的競爭,還會對現階段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說: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很多生活能力。

要想孩子健康成長,請把孩子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力交給他。

暑假期間,有一個小男孩在工廠幹活的視頻被大家熱傳。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視頻中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崗位上忙活一陣後告訴媽媽:錢還是不好掙,今後要好好學習。

網友們說:這種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到哪裡的。

與其費盡心力的幫孩子規劃未來,不如從現在開始,讓他體驗真實的生活,觸摸生活的不易。

詩人於戈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捨得讓孩子吃點生活的苦、學習的苦,你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的要能幹,在他親自觸摸生活的真實後,會更懂得感恩,更理解父母。

一個在生活中具備了責任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具備足夠的韌性與擔當。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3

敢於 “不陪伴”,幫孩子找到成長源動力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總是強調要陪伴。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裡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需要“陪”嗎?我認為不需要。

尹建莉列舉了女兒圓圓養成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行為準則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圓圓忘記了寫作業,直到睡覺時才想起來,急得要哭,尹建莉安撫女兒的情緒後給出女兒三個選擇:

“你願意今天寫,就晚一會兒睡;要是想明天早上寫,媽媽提前一小時過來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寫,明天就去學校和老師說一下今天的作業忘了寫了,這一次就不寫了。

當孩子選擇晚睡把作業寫完時,尹建莉老師安頓好孩子,自己回臥室睡覺了。

只不過是裝睡,一直在暗中關注著女兒寫作業的情況,直到孩子寫完關燈睡覺,尹建莉老師才真正休息。

作為媽媽,尹建莉老師自然也心疼女兒。

但她認為,這種“不陪伴”也是孩子成長中應該體驗的“功課”,孩子從中一定能學到東西。

如果相同的情況下,陪著孩子熬夜寫作業,會讓孩子覺得不完成作業是他和家長共同的事。

時間長了,會在心理對家長形成綁架和依賴,不利於孩子自我責任意識的形成。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母愛最成熟之處就在於:讓孩子自己走向屬於他的人生之路。

而邁開這個步伐前至少要讓孩子知道屬於他自己的那份人生清單裡有什麼。

在一次次的“不陪伴”中,這份清單上的內容會被一條條的歸列完整。

孩子才能接受這份清單中的內容,找到自身的源動力。

而父母的“不陪伴”很多時候是把比陪伴更大的力量永遠留在了孩子身邊。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照片中是一對母女,女孩兒叫高雅,先天失明,每天早晨高雅從媽媽手中接過導盲棍一步步摸索著向學校走去。

高雅一直以為是自己“獨自”走在上下學的路上。

卻不知每一天,媽媽都把手機調成靜音,悄悄地跟在自己身後,好幾次自己摔倒了,媽媽也忍著不過來扶自己一把。

媽媽為什麼會這麼“狠心”?

“總有一天,我和她的爸爸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希望那時她可以獨自面對。”

高雅媽媽知道,只有這樣“狠心”女兒才會獨立、自信。

而只有讓女兒認知到父母的“不陪伴”,才能讓女兒走得更遠。


"

一個2歲的娃娃,居然能給媽媽做飯!

這可不是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喲,是開煤氣、開冰箱,有模有樣的配菜炒菜。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傢伙叫雲思睿,視頻中他熟練的用攪拌器打散雞蛋,下鍋翻炒,簡直逆天。

網友們感慨:多少20多歲的人還不如這個2歲的小娃娃,這“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帶出來的啊。

雲思睿的媽媽說,她偶然發現孩子喜歡做飯,就試著讓他做,只不過因為孩子還小,做飯時媽媽必須陪在旁邊監護,同時她也會教孩子一些做飯方面的安全知識。

就這麼簡單!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意思是媽媽要把一隻手藏起來,不要總替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的孩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怎麼愛,則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懂得放手,懂得引導和幫助孩子獲得獨立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1

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都能引爆小宇宙

我們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沒有自省過是否耐心觀察過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的愛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

當很多城市把垃圾分類當成新話題時,微博上爆出一個看點:上海靜安區的一名13歲男孩馬哲銘用C語言改裝垃圾桶,垃圾分類只需3秒鐘。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小馬同學今年剛上初一,從小就對編程很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爸爸幫忙焊接,自己則設計和編程。

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和玩也差不多”,玩著玩著就玩出成就,自己也長大了!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2歲的雲思睿“覺得做飯很好玩”,在媽媽的幫助下成了小“廚神”。

13歲的馬哲銘把編程當遊戲來玩,在爸爸的支持下成了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孩子的愛好,讓他們盡情去“玩”,引導他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多動手,多思考,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與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成績而制止他們,這樣不僅會打壓他們的學習慾望,也會在感情上和他們越走越遠。

愛好和興趣是藏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芽,有著頂石破土的力量,家長如不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無助感和無力感就會包圍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要麼就具有強烈的反叛情緒,要麼就會膽小怯懦,沒有主見。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為孩子設限。

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孩子才能愉悅地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發揮自己所長。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會演演繹出最好的人生。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2

捨得讓孩子體驗,孩子才能扛起自己的未來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非常捨得。

花高價買學區房、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培訓班、花幾萬塊讓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只要對孩子好,再貴也捨得!

但是,你捨得讓孩子自己做飯、收拾碗筷嗎?捨得讓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嗎?

“你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不學。”

當父母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在生活中欠缺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孩子,不僅以後難於應對社會激烈的競爭,還會對現階段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說: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很多生活能力。

要想孩子健康成長,請把孩子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力交給他。

暑假期間,有一個小男孩在工廠幹活的視頻被大家熱傳。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視頻中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崗位上忙活一陣後告訴媽媽:錢還是不好掙,今後要好好學習。

網友們說:這種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到哪裡的。

與其費盡心力的幫孩子規劃未來,不如從現在開始,讓他體驗真實的生活,觸摸生活的不易。

詩人於戈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捨得讓孩子吃點生活的苦、學習的苦,你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的要能幹,在他親自觸摸生活的真實後,會更懂得感恩,更理解父母。

一個在生活中具備了責任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具備足夠的韌性與擔當。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03

敢於 “不陪伴”,幫孩子找到成長源動力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總是強調要陪伴。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裡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需要“陪”嗎?我認為不需要。

尹建莉列舉了女兒圓圓養成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行為準則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圓圓忘記了寫作業,直到睡覺時才想起來,急得要哭,尹建莉安撫女兒的情緒後給出女兒三個選擇:

“你願意今天寫,就晚一會兒睡;要是想明天早上寫,媽媽提前一小時過來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寫,明天就去學校和老師說一下今天的作業忘了寫了,這一次就不寫了。

當孩子選擇晚睡把作業寫完時,尹建莉老師安頓好孩子,自己回臥室睡覺了。

只不過是裝睡,一直在暗中關注著女兒寫作業的情況,直到孩子寫完關燈睡覺,尹建莉老師才真正休息。

作為媽媽,尹建莉老師自然也心疼女兒。

但她認為,這種“不陪伴”也是孩子成長中應該體驗的“功課”,孩子從中一定能學到東西。

如果相同的情況下,陪著孩子熬夜寫作業,會讓孩子覺得不完成作業是他和家長共同的事。

時間長了,會在心理對家長形成綁架和依賴,不利於孩子自我責任意識的形成。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母愛最成熟之處就在於:讓孩子自己走向屬於他的人生之路。

而邁開這個步伐前至少要讓孩子知道屬於他自己的那份人生清單裡有什麼。

在一次次的“不陪伴”中,這份清單上的內容會被一條條的歸列完整。

孩子才能接受這份清單中的內容,找到自身的源動力。

而父母的“不陪伴”很多時候是把比陪伴更大的力量永遠留在了孩子身邊。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照片中是一對母女,女孩兒叫高雅,先天失明,每天早晨高雅從媽媽手中接過導盲棍一步步摸索著向學校走去。

高雅一直以為是自己“獨自”走在上下學的路上。

卻不知每一天,媽媽都把手機調成靜音,悄悄地跟在自己身後,好幾次自己摔倒了,媽媽也忍著不過來扶自己一把。

媽媽為什麼會這麼“狠心”?

“總有一天,我和她的爸爸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希望那時她可以獨自面對。”

高雅媽媽知道,只有這樣“狠心”女兒才會獨立、自信。

而只有讓女兒認知到父母的“不陪伴”,才能讓女兒走得更遠。


2歲暖男每日給媽媽做飯:“別人家的孩子”你也可以擁有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曾說: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立面對世界。

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其實,看那些優秀的孩子,無一不寫滿父母教育的印記。

愛孩子,就給他信任、給他空間,讓他去經歷、去體驗。

讓他學會在真實的人生中行走,讓他在一次次的放手中,自立自強。

—END—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公眾號——羽木舒親子育兒,記得點贊呦!

作者簡介:傑西,一個關注自我成長,不斷與情緒握手言和的職場女性,用愛心寫暖心的文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