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父母喜歡哄騙孩子的背後原因

  • 工作忙,為了一時省事。

有些父母工作忙,回到家只想休息。所以有時候在孩子纏著父母一起玩遊戲或者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以"現在沒空,有空再玩"或"下次帶你去玩"等哄騙話語來搪塞孩子,但卻沒有實現諾言,付出實際行動。

父母哄騙孩子,其實是對自己的執行力無法貫徹而表現出的搪塞和欺騙。長期的哄騙教育,對親子關係的親密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隔。

  • 自認為孩子不懂,可以敷衍了事。

在父母的心裡總是認為孩子年幼,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任性,糾纏時常常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哄孩子,以擺脫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父母不是加以解釋分析,而是採用哄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失去耐心,其實是一種教育意識缺乏,對孩子不負責的提現。

哄騙孩子,只是能讓父母的生活變得簡單一點,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父母長此以往地以哄騙教育孩子,必然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喜歡哄騙孩子的父母不妨看看以下四種對孩子的影響。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父母喜歡哄騙孩子的背後原因

  • 工作忙,為了一時省事。

有些父母工作忙,回到家只想休息。所以有時候在孩子纏著父母一起玩遊戲或者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以"現在沒空,有空再玩"或"下次帶你去玩"等哄騙話語來搪塞孩子,但卻沒有實現諾言,付出實際行動。

父母哄騙孩子,其實是對自己的執行力無法貫徹而表現出的搪塞和欺騙。長期的哄騙教育,對親子關係的親密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隔。

  • 自認為孩子不懂,可以敷衍了事。

在父母的心裡總是認為孩子年幼,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任性,糾纏時常常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哄孩子,以擺脫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父母不是加以解釋分析,而是採用哄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失去耐心,其實是一種教育意識缺乏,對孩子不負責的提現。

哄騙孩子,只是能讓父母的生活變得簡單一點,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父母長此以往地以哄騙教育孩子,必然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喜歡哄騙孩子的父母不妨看看以下四種對孩子的影響。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

  • 降低孩子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研究表明,幼兒是很容易產生視覺和聽覺滿足的。

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式教育,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媽媽說:"乖,把飯吃完,我就帶你去玩。";當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媽媽說:"趕緊把作業寫完,我就給你買冰淇淋。";當孩子請求你帶他去玩時,媽媽說:"乖,今天沒有空,我們下次在一起去。"可是,父母對孩子做出短暫性的承諾後就沒有了下文。

哄騙帶有欺騙性質,孩子雖小不懂事,但卻欺騙不得。當很多的事情父母都習慣性用各種理由哄騙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反覆多次後,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所說的承諾都是隨後一說,根本不可能會實現。

哄騙式教育孩子,時間一長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可信任,父母慢慢失去了權威,同時也會阻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賴、最具有安全感的人,但現在卻常常處在被父母欺騙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降低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父母喜歡哄騙孩子的背後原因

  • 工作忙,為了一時省事。

有些父母工作忙,回到家只想休息。所以有時候在孩子纏著父母一起玩遊戲或者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以"現在沒空,有空再玩"或"下次帶你去玩"等哄騙話語來搪塞孩子,但卻沒有實現諾言,付出實際行動。

父母哄騙孩子,其實是對自己的執行力無法貫徹而表現出的搪塞和欺騙。長期的哄騙教育,對親子關係的親密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隔。

  • 自認為孩子不懂,可以敷衍了事。

在父母的心裡總是認為孩子年幼,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任性,糾纏時常常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哄孩子,以擺脫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父母不是加以解釋分析,而是採用哄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失去耐心,其實是一種教育意識缺乏,對孩子不負責的提現。

哄騙孩子,只是能讓父母的生活變得簡單一點,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父母長此以往地以哄騙教育孩子,必然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喜歡哄騙孩子的父母不妨看看以下四種對孩子的影響。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

  • 降低孩子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研究表明,幼兒是很容易產生視覺和聽覺滿足的。

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式教育,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媽媽說:"乖,把飯吃完,我就帶你去玩。";當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媽媽說:"趕緊把作業寫完,我就給你買冰淇淋。";當孩子請求你帶他去玩時,媽媽說:"乖,今天沒有空,我們下次在一起去。"可是,父母對孩子做出短暫性的承諾後就沒有了下文。

哄騙帶有欺騙性質,孩子雖小不懂事,但卻欺騙不得。當很多的事情父母都習慣性用各種理由哄騙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反覆多次後,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所說的承諾都是隨後一說,根本不可能會實現。

哄騙式教育孩子,時間一長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可信任,父母慢慢失去了權威,同時也會阻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賴、最具有安全感的人,但現在卻常常處在被父母欺騙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降低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孩子年幼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大家應該都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孟母帶著孟子三次搬家,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今,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讓孩子在謊言中長大,這潛移默化也會影響孩子。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以驗證那些經常被大人欺騙的孩子是否更傾向於歪曲事實。H他們共招募了186名兒童,隨機地將他們分配在兩組:"謊言"或"沒有謊言"。實驗證明,"謊言組"88%的孩子說謊,而且年紀越大越會說謊。

可見,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父母喜歡哄騙孩子的背後原因

  • 工作忙,為了一時省事。

有些父母工作忙,回到家只想休息。所以有時候在孩子纏著父母一起玩遊戲或者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以"現在沒空,有空再玩"或"下次帶你去玩"等哄騙話語來搪塞孩子,但卻沒有實現諾言,付出實際行動。

父母哄騙孩子,其實是對自己的執行力無法貫徹而表現出的搪塞和欺騙。長期的哄騙教育,對親子關係的親密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隔。

  • 自認為孩子不懂,可以敷衍了事。

在父母的心裡總是認為孩子年幼,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任性,糾纏時常常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哄孩子,以擺脫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父母不是加以解釋分析,而是採用哄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失去耐心,其實是一種教育意識缺乏,對孩子不負責的提現。

哄騙孩子,只是能讓父母的生活變得簡單一點,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父母長此以往地以哄騙教育孩子,必然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喜歡哄騙孩子的父母不妨看看以下四種對孩子的影響。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

  • 降低孩子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研究表明,幼兒是很容易產生視覺和聽覺滿足的。

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式教育,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媽媽說:"乖,把飯吃完,我就帶你去玩。";當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媽媽說:"趕緊把作業寫完,我就給你買冰淇淋。";當孩子請求你帶他去玩時,媽媽說:"乖,今天沒有空,我們下次在一起去。"可是,父母對孩子做出短暫性的承諾後就沒有了下文。

哄騙帶有欺騙性質,孩子雖小不懂事,但卻欺騙不得。當很多的事情父母都習慣性用各種理由哄騙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反覆多次後,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所說的承諾都是隨後一說,根本不可能會實現。

哄騙式教育孩子,時間一長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可信任,父母慢慢失去了權威,同時也會阻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賴、最具有安全感的人,但現在卻常常處在被父母欺騙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降低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孩子年幼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大家應該都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孟母帶著孟子三次搬家,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今,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讓孩子在謊言中長大,這潛移默化也會影響孩子。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以驗證那些經常被大人欺騙的孩子是否更傾向於歪曲事實。H他們共招募了186名兒童,隨機地將他們分配在兩組:"謊言"或"沒有謊言"。實驗證明,"謊言組"88%的孩子說謊,而且年紀越大越會說謊。

可見,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削弱孩子活動的內在動機和積極性。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聽過或見過有一些父母為了養成孩子做家務的習慣,用金錢或獎勵來哄騙孩子,引誘孩子付出勞動。

想要孩子幫忙洗碗,媽媽說:"孩子,中午的碗你去洗,洗完了媽媽獎勵你五塊錢。";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不加,媽媽說:"孩子,期中考要是有進步,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孩子跟著要出門,媽媽說:"孩子,你乖乖在家,媽媽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孩子當時聽到父母這樣的話,被美好的願望所吸引,老老實實地聽話,完成父母所說的。孩子期待著,盼望著父母承諾的實現,可是家長卻沒有把自己所說的話當回事,認為哄騙一下孩子也沒有關係。

這樣的哄騙一開始很見效,孩子也會為了得到獎勵而積極地去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可是時間一長,孩子們可能會對家務事或其他的任務厭倦了,就可能孩子開始根據父母提出的條件來衡量是否要去做,而不是發自內心主動去做。

  • 致使孩子的性格太矯情。

現代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的大人都以孩子為中心,打不得罵不得。當孩子一不開心,家長就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哄騙孩子,導致孩子無法認識自己的錯誤,遇見事情只會哭鬧,等著大人來解決。

孩子任性、矯情起來確實很人抓不著頭腦,大多數家長採用"哄騙"的辦法往往也是很不得已。但是哄騙的教育方法看似簡單有效,能夠快速地處理孩子哭鬧的問題。但這種教育方式的負面效應也是隨之而來的。

孩子開始對父母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父母一不答應,就開始用哭鬧的方式來對付父母,養成不好的習慣。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敢向前,畏畏縮縮,等著家長來替他們解決。孩子全方面依賴父母,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雖然哄騙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但是並不意味著父母要完全杜絕對孩子說謊,凡事都要向孩子坦言。家長要學會分清情況對孩子哄騙教育,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助一臂之力。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父母喜歡哄騙孩子的背後原因

  • 工作忙,為了一時省事。

有些父母工作忙,回到家只想休息。所以有時候在孩子纏著父母一起玩遊戲或者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以"現在沒空,有空再玩"或"下次帶你去玩"等哄騙話語來搪塞孩子,但卻沒有實現諾言,付出實際行動。

父母哄騙孩子,其實是對自己的執行力無法貫徹而表現出的搪塞和欺騙。長期的哄騙教育,對親子關係的親密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隔。

  • 自認為孩子不懂,可以敷衍了事。

在父母的心裡總是認為孩子年幼,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任性,糾纏時常常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哄孩子,以擺脫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父母不是加以解釋分析,而是採用哄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失去耐心,其實是一種教育意識缺乏,對孩子不負責的提現。

哄騙孩子,只是能讓父母的生活變得簡單一點,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父母長此以往地以哄騙教育孩子,必然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喜歡哄騙孩子的父母不妨看看以下四種對孩子的影響。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

  • 降低孩子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研究表明,幼兒是很容易產生視覺和聽覺滿足的。

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式教育,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媽媽說:"乖,把飯吃完,我就帶你去玩。";當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媽媽說:"趕緊把作業寫完,我就給你買冰淇淋。";當孩子請求你帶他去玩時,媽媽說:"乖,今天沒有空,我們下次在一起去。"可是,父母對孩子做出短暫性的承諾後就沒有了下文。

哄騙帶有欺騙性質,孩子雖小不懂事,但卻欺騙不得。當很多的事情父母都習慣性用各種理由哄騙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反覆多次後,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所說的承諾都是隨後一說,根本不可能會實現。

哄騙式教育孩子,時間一長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可信任,父母慢慢失去了權威,同時也會阻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賴、最具有安全感的人,但現在卻常常處在被父母欺騙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降低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孩子年幼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大家應該都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孟母帶著孟子三次搬家,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今,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讓孩子在謊言中長大,這潛移默化也會影響孩子。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以驗證那些經常被大人欺騙的孩子是否更傾向於歪曲事實。H他們共招募了186名兒童,隨機地將他們分配在兩組:"謊言"或"沒有謊言"。實驗證明,"謊言組"88%的孩子說謊,而且年紀越大越會說謊。

可見,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削弱孩子活動的內在動機和積極性。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聽過或見過有一些父母為了養成孩子做家務的習慣,用金錢或獎勵來哄騙孩子,引誘孩子付出勞動。

想要孩子幫忙洗碗,媽媽說:"孩子,中午的碗你去洗,洗完了媽媽獎勵你五塊錢。";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不加,媽媽說:"孩子,期中考要是有進步,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孩子跟著要出門,媽媽說:"孩子,你乖乖在家,媽媽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孩子當時聽到父母這樣的話,被美好的願望所吸引,老老實實地聽話,完成父母所說的。孩子期待著,盼望著父母承諾的實現,可是家長卻沒有把自己所說的話當回事,認為哄騙一下孩子也沒有關係。

這樣的哄騙一開始很見效,孩子也會為了得到獎勵而積極地去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可是時間一長,孩子們可能會對家務事或其他的任務厭倦了,就可能孩子開始根據父母提出的條件來衡量是否要去做,而不是發自內心主動去做。

  • 致使孩子的性格太矯情。

現代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的大人都以孩子為中心,打不得罵不得。當孩子一不開心,家長就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哄騙孩子,導致孩子無法認識自己的錯誤,遇見事情只會哭鬧,等著大人來解決。

孩子任性、矯情起來確實很人抓不著頭腦,大多數家長採用"哄騙"的辦法往往也是很不得已。但是哄騙的教育方法看似簡單有效,能夠快速地處理孩子哭鬧的問題。但這種教育方式的負面效應也是隨之而來的。

孩子開始對父母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父母一不答應,就開始用哭鬧的方式來對付父母,養成不好的習慣。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敢向前,畏畏縮縮,等著家長來替他們解決。孩子全方面依賴父母,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雖然哄騙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但是並不意味著父母要完全杜絕對孩子說謊,凡事都要向孩子坦言。家長要學會分清情況對孩子哄騙教育,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助一臂之力。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並非完全不可取,重點是要分情況

  • 這3種哄騙,切忌對孩子說

第一、承諾型謊言不可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一旦做出了承諾,父母就要去執行,千萬不要把對孩子的承諾當成玩笑話,隨便說說而已。說了但做不到,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好很大的失落感。除非父母能夠實現承諾,否則別輕易許諾。

第二、情感型謊言不可說。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建立在父母身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特別強。如果你常對孩子說:"你這樣做,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在大人的眼裡看來是玩笑話,但是對孩子的幼小心靈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會大大損害孩子的安全感。

第三、恐嚇型謊言不可說。

孩子的判斷能力不強,有時候總會把父母說出的一些恐嚇型的謊言信以為真。比如媽媽說:"你再吵,我就把你扔出去。",孩子雖然能夠及時地停止吵鬧,但是孩子的內心卻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常常處在害怕慌張的狀態中。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正當我們準備野餐食物時,閨蜜小婷的女兒正纏著她要買風箏。閨蜜不同意,勸孩子說:"今天先不買風箏了好不好,我們沒有時間放風箏,下次媽媽再給你買。"女兒聽後,哭鬧得更加大聲,和媽媽說道:"我才不信你,你每次都只是隨便說說的,都沒有實現過。上次你說要給我買布娃娃,結果到現在還沒買。"閨蜜面對孩子的哭鬧,感到非常苦惱。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哄騙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哭鬧或者是無理要求。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父母常常以這樣的教育孩子,只能暫時性地讓父母生活簡單一點,而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父母喜歡哄騙孩子的背後原因

  • 工作忙,為了一時省事。

有些父母工作忙,回到家只想休息。所以有時候在孩子纏著父母一起玩遊戲或者出門的時候,父母總是以"現在沒空,有空再玩"或"下次帶你去玩"等哄騙話語來搪塞孩子,但卻沒有實現諾言,付出實際行動。

父母哄騙孩子,其實是對自己的執行力無法貫徹而表現出的搪塞和欺騙。長期的哄騙教育,對親子關係的親密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隔。

  • 自認為孩子不懂,可以敷衍了事。

在父母的心裡總是認為孩子年幼,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父母在孩子任性,糾纏時常常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哄孩子,以擺脫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父母不是加以解釋分析,而是採用哄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失去耐心,其實是一種教育意識缺乏,對孩子不負責的提現。

哄騙孩子,只是能讓父母的生活變得簡單一點,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父母長此以往地以哄騙教育孩子,必然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喜歡哄騙孩子的父母不妨看看以下四種對孩子的影響。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

  • 降低孩子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研究表明,幼兒是很容易產生視覺和聽覺滿足的。

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式教育,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媽媽說:"乖,把飯吃完,我就帶你去玩。";當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媽媽說:"趕緊把作業寫完,我就給你買冰淇淋。";當孩子請求你帶他去玩時,媽媽說:"乖,今天沒有空,我們下次在一起去。"可是,父母對孩子做出短暫性的承諾後就沒有了下文。

哄騙帶有欺騙性質,孩子雖小不懂事,但卻欺騙不得。當很多的事情父母都習慣性用各種理由哄騙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反覆多次後,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所說的承諾都是隨後一說,根本不可能會實現。

哄騙式教育孩子,時間一長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可信任,父母慢慢失去了權威,同時也會阻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賴、最具有安全感的人,但現在卻常常處在被父母欺騙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降低對別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孩子年幼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大家應該都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孟母帶著孟子三次搬家,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今,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讓孩子在謊言中長大,這潛移默化也會影響孩子。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以驗證那些經常被大人欺騙的孩子是否更傾向於歪曲事實。H他們共招募了186名兒童,隨機地將他們分配在兩組:"謊言"或"沒有謊言"。實驗證明,"謊言組"88%的孩子說謊,而且年紀越大越會說謊。

可見,父母總是對孩子實行哄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孩子容易養成撒謊的習慣。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削弱孩子活動的內在動機和積極性。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聽過或見過有一些父母為了養成孩子做家務的習慣,用金錢或獎勵來哄騙孩子,引誘孩子付出勞動。

想要孩子幫忙洗碗,媽媽說:"孩子,中午的碗你去洗,洗完了媽媽獎勵你五塊錢。";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不加,媽媽說:"孩子,期中考要是有進步,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孩子跟著要出門,媽媽說:"孩子,你乖乖在家,媽媽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孩子當時聽到父母這樣的話,被美好的願望所吸引,老老實實地聽話,完成父母所說的。孩子期待著,盼望著父母承諾的實現,可是家長卻沒有把自己所說的話當回事,認為哄騙一下孩子也沒有關係。

這樣的哄騙一開始很見效,孩子也會為了得到獎勵而積極地去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可是時間一長,孩子們可能會對家務事或其他的任務厭倦了,就可能孩子開始根據父母提出的條件來衡量是否要去做,而不是發自內心主動去做。

  • 致使孩子的性格太矯情。

現代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的大人都以孩子為中心,打不得罵不得。當孩子一不開心,家長就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哄騙孩子,導致孩子無法認識自己的錯誤,遇見事情只會哭鬧,等著大人來解決。

孩子任性、矯情起來確實很人抓不著頭腦,大多數家長採用"哄騙"的辦法往往也是很不得已。但是哄騙的教育方法看似簡單有效,能夠快速地處理孩子哭鬧的問題。但這種教育方式的負面效應也是隨之而來的。

孩子開始對父母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父母一不答應,就開始用哭鬧的方式來對付父母,養成不好的習慣。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敢向前,畏畏縮縮,等著家長來替他們解決。孩子全方面依賴父母,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雖然哄騙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但是並不意味著父母要完全杜絕對孩子說謊,凡事都要向孩子坦言。家長要學會分清情況對孩子哄騙教育,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助一臂之力。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哄騙教育並非完全不可取,重點是要分情況

  • 這3種哄騙,切忌對孩子說

第一、承諾型謊言不可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一旦做出了承諾,父母就要去執行,千萬不要把對孩子的承諾當成玩笑話,隨便說說而已。說了但做不到,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好很大的失落感。除非父母能夠實現承諾,否則別輕易許諾。

第二、情感型謊言不可說。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建立在父母身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特別強。如果你常對孩子說:"你這樣做,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在大人的眼裡看來是玩笑話,但是對孩子的幼小心靈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會大大損害孩子的安全感。

第三、恐嚇型謊言不可說。

孩子的判斷能力不強,有時候總會把父母說出的一些恐嚇型的謊言信以為真。比如媽媽說:"你再吵,我就把你扔出去。",孩子雖然能夠及時地停止吵鬧,但是孩子的內心卻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常常處在害怕慌張的狀態中。

“把飯吃了就去玩”,“哄騙教育”對孩子的4大影響,家長要知道

  • 偶爾可以對孩子說白色謊言。

所謂的白色謊言,是指善意的謊言,來自一個諺語。這類謊言有時是必要的。人都喜歡幻想,幻想的世界是自己描繪的一個夢,是甜蜜美滿的。但現實是冷酷的,缺少了浪漫色彩。所以偶爾對孩子說一些"白色謊言",讓他們沉浸在美好裡,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第一,為了孩子更加自信勇敢。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學習一些課外技能,比如畫畫,唱歌等。同時,父母要多誇讚孩子,畫得真好看,唱歌好好聽。即使孩子可能做得不夠好,但父母要儘可能從中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

第二,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孩子常看的小故事改編,教導孩子要勤清洗時可以對孩子說:"寶寶,要乖乖洗漱,好好洗手,洗白白才能和白雪公主一樣美麗哦。"父母用這種白色謊言教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又有何不可呢?

孩子愛哭鬧是正常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保持耐心,不要為了一時的省事而一味對孩子進行哄騙教育。其實,只要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耐心地給孩子分析教育,孩子自然也能靜下心來和父母一起談論。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