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

1.

面對“智能手機”,家長的憂與樂

近來有個學生的家長,跟我反映她家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叫思思,今年四年級,最近總是吵著要媽媽的手機。

有時說,作業寫完啦,要用手機檢查錯題。有時說,作業裡面有個問題不懂,要用手機查資料。還有時說,同學們會在群裡發微信,約定週末的聚會。

思思媽媽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但是又擔憂孩子過於依賴手機,進而影響學習。思思的媽媽並非多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這樣的顧慮。

"

1.

面對“智能手機”,家長的憂與樂

近來有個學生的家長,跟我反映她家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叫思思,今年四年級,最近總是吵著要媽媽的手機。

有時說,作業寫完啦,要用手機檢查錯題。有時說,作業裡面有個問題不懂,要用手機查資料。還有時說,同學們會在群裡發微信,約定週末的聚會。

思思媽媽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但是又擔憂孩子過於依賴手機,進而影響學習。思思的媽媽並非多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這樣的顧慮。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針對這一問題,我看到家長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放任型。此類家長聲稱孩子用手機可以方便於學習,並且,還要求孩子隨身攜帶手機,哪怕是去學校。理由是:擔心孩子的安全,要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

第二種是禁止型。此類家長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從不允許孩子單獨使用手機。並聲稱: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手機遊戲會耽誤學習,一切以學習為重。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智能手機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工具了,人們用手機來娛樂、交友、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想不到的app,沒有找不到的app。”

沒有智能手機,讓人感覺寸步難行。尤其是移動支付的便利,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一機在手,世界我有”。

對於孩子們來說,手機更是充滿著無盡的誘惑。要不要給孩子用手機,怎樣管理孩子使用手機,成了困擾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2.

智能時代,左右為難的家長

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應該逃避。如何解除家長們的困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索。

近來,翻看了很多新書,偶然間,竟找尋到了答案。這本書正是美國作家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兩位作家都是臨床心理醫生,尤其是達琳·斯維特蘭,更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

"

1.

面對“智能手機”,家長的憂與樂

近來有個學生的家長,跟我反映她家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叫思思,今年四年級,最近總是吵著要媽媽的手機。

有時說,作業寫完啦,要用手機檢查錯題。有時說,作業裡面有個問題不懂,要用手機查資料。還有時說,同學們會在群裡發微信,約定週末的聚會。

思思媽媽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但是又擔憂孩子過於依賴手機,進而影響學習。思思的媽媽並非多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這樣的顧慮。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針對這一問題,我看到家長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放任型。此類家長聲稱孩子用手機可以方便於學習,並且,還要求孩子隨身攜帶手機,哪怕是去學校。理由是:擔心孩子的安全,要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

第二種是禁止型。此類家長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從不允許孩子單獨使用手機。並聲稱: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手機遊戲會耽誤學習,一切以學習為重。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智能手機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工具了,人們用手機來娛樂、交友、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想不到的app,沒有找不到的app。”

沒有智能手機,讓人感覺寸步難行。尤其是移動支付的便利,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一機在手,世界我有”。

對於孩子們來說,手機更是充滿著無盡的誘惑。要不要給孩子用手機,怎樣管理孩子使用手機,成了困擾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2.

智能時代,左右為難的家長

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應該逃避。如何解除家長們的困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索。

近來,翻看了很多新書,偶然間,竟找尋到了答案。這本書正是美國作家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兩位作家都是臨床心理醫生,尤其是達琳·斯維特蘭,更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這本《讓孩子學會思考》,作者們對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新興的一代,他們身上的很多問題,都來源於對手機等現代科技產品的依賴,以及成年人的越俎代庖。“即刻滿足”是這一代人的標籤,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有家長們可依賴;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孩子們都能從手機上找打答案。

為了改變孩子們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現狀,作者們提示大家:要想培養出自信、獨立並勤于思考的孩子,在對待手機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決斷。

3.

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拋去我們所熟知的積極的影響,要想解除心中的疑惑,我們更應該看到手機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那一面。

只有我們清楚地瞭解,手機到底如何危害了孩子,我們才能夠用更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

1.

面對“智能手機”,家長的憂與樂

近來有個學生的家長,跟我反映她家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叫思思,今年四年級,最近總是吵著要媽媽的手機。

有時說,作業寫完啦,要用手機檢查錯題。有時說,作業裡面有個問題不懂,要用手機查資料。還有時說,同學們會在群裡發微信,約定週末的聚會。

思思媽媽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但是又擔憂孩子過於依賴手機,進而影響學習。思思的媽媽並非多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這樣的顧慮。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針對這一問題,我看到家長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放任型。此類家長聲稱孩子用手機可以方便於學習,並且,還要求孩子隨身攜帶手機,哪怕是去學校。理由是:擔心孩子的安全,要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

第二種是禁止型。此類家長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從不允許孩子單獨使用手機。並聲稱: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手機遊戲會耽誤學習,一切以學習為重。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智能手機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工具了,人們用手機來娛樂、交友、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想不到的app,沒有找不到的app。”

沒有智能手機,讓人感覺寸步難行。尤其是移動支付的便利,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一機在手,世界我有”。

對於孩子們來說,手機更是充滿著無盡的誘惑。要不要給孩子用手機,怎樣管理孩子使用手機,成了困擾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2.

智能時代,左右為難的家長

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應該逃避。如何解除家長們的困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索。

近來,翻看了很多新書,偶然間,竟找尋到了答案。這本書正是美國作家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兩位作家都是臨床心理醫生,尤其是達琳·斯維特蘭,更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這本《讓孩子學會思考》,作者們對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新興的一代,他們身上的很多問題,都來源於對手機等現代科技產品的依賴,以及成年人的越俎代庖。“即刻滿足”是這一代人的標籤,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有家長們可依賴;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孩子們都能從手機上找打答案。

為了改變孩子們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現狀,作者們提示大家:要想培養出自信、獨立並勤于思考的孩子,在對待手機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決斷。

3.

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拋去我們所熟知的積極的影響,要想解除心中的疑惑,我們更應該看到手機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那一面。

只有我們清楚地瞭解,手機到底如何危害了孩子,我們才能夠用更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我把這個章節,做了簡單的概括。手機對孩子們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點表現:

1.手機會阻礙孩子發展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

有了手機,孩子們迷了路、做錯了題、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都會第一時間求助於手機,反而錯失了主動思考的機會。不能主動思考,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正如《讓孩子學會思考》中,作者這樣寫道:

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眼前出現問題,感到有點恐慌,絞盡腦汁思考可行方案的經歷可以讓他們受益匪淺,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為日後處理問題樹立信心。一個人練習的次數越多,他為下一次的突發事件儲備的可行方案就越多。

2.手機氾濫的信息阻礙了孩子記憶力的發展。

由於我們在手機上可以很輕鬆地獲取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包括電話號碼等,很多信息不再需要孩子們去記憶。這對孩子記憶力的發展是有害的。

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必要的鍛鍊,只有鍛鍊才會有增強的可能。過多的信息,並不是最好的。很多重要的常識,還是要記在腦子中,才最可靠。

3.過分依賴手機會導致孩子們責任感的缺失。

依靠手機進行時間管理和個人規劃,已經是現代人的一大趨勢。但過於依賴手機,會導致孩子逃避必要的責任。一旦對自我的管理失敗,就會傾向於把責任推向無辜的手機身上。

拋去技術的因素,對於各種管理來說,手機僅僅是一個工具,我們要使用,但不能完全依賴。就像時間管理的核心也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自己。

4.過度依賴手機社交會增加現實溝通的難度。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每天拿著一部手機,看得津津有味,但對於自己身邊人的溝通需求,卻熟視無睹。多少恩愛夫妻因此離婚,多少親子關係因此疏離。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要鍛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關乎到他們自信心的建立、責任感的構築。一個迷路的孩子,更應該依靠的是自己的大腦,而不是手機。

4.

合理使用高科技,讓手機助力成長

手機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是孩子們對於手機不假思索的依賴。聰明的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

那麼,什麼才算是合理呢?

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在《讓孩子學會思考》中,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

1.嚴格區分作業時間和手機時間。

2.刻意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3.家長與孩子,共同約定手機的使用規則。

4.社交方面,提倡面對面地交流,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並且,重要的事情要儘量當面說,禁止發短信。

"

1.

面對“智能手機”,家長的憂與樂

近來有個學生的家長,跟我反映她家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叫思思,今年四年級,最近總是吵著要媽媽的手機。

有時說,作業寫完啦,要用手機檢查錯題。有時說,作業裡面有個問題不懂,要用手機查資料。還有時說,同學們會在群裡發微信,約定週末的聚會。

思思媽媽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但是又擔憂孩子過於依賴手機,進而影響學習。思思的媽媽並非多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這樣的顧慮。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針對這一問題,我看到家長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放任型。此類家長聲稱孩子用手機可以方便於學習,並且,還要求孩子隨身攜帶手機,哪怕是去學校。理由是:擔心孩子的安全,要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

第二種是禁止型。此類家長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從不允許孩子單獨使用手機。並聲稱: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手機遊戲會耽誤學習,一切以學習為重。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智能手機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工具了,人們用手機來娛樂、交友、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想不到的app,沒有找不到的app。”

沒有智能手機,讓人感覺寸步難行。尤其是移動支付的便利,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一機在手,世界我有”。

對於孩子們來說,手機更是充滿著無盡的誘惑。要不要給孩子用手機,怎樣管理孩子使用手機,成了困擾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2.

智能時代,左右為難的家長

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應該逃避。如何解除家長們的困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索。

近來,翻看了很多新書,偶然間,竟找尋到了答案。這本書正是美國作家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兩位作家都是臨床心理醫生,尤其是達琳·斯維特蘭,更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這本《讓孩子學會思考》,作者們對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新興的一代,他們身上的很多問題,都來源於對手機等現代科技產品的依賴,以及成年人的越俎代庖。“即刻滿足”是這一代人的標籤,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有家長們可依賴;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孩子們都能從手機上找打答案。

為了改變孩子們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現狀,作者們提示大家:要想培養出自信、獨立並勤于思考的孩子,在對待手機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決斷。

3.

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拋去我們所熟知的積極的影響,要想解除心中的疑惑,我們更應該看到手機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那一面。

只有我們清楚地瞭解,手機到底如何危害了孩子,我們才能夠用更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我把這個章節,做了簡單的概括。手機對孩子們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點表現:

1.手機會阻礙孩子發展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

有了手機,孩子們迷了路、做錯了題、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都會第一時間求助於手機,反而錯失了主動思考的機會。不能主動思考,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正如《讓孩子學會思考》中,作者這樣寫道:

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眼前出現問題,感到有點恐慌,絞盡腦汁思考可行方案的經歷可以讓他們受益匪淺,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為日後處理問題樹立信心。一個人練習的次數越多,他為下一次的突發事件儲備的可行方案就越多。

2.手機氾濫的信息阻礙了孩子記憶力的發展。

由於我們在手機上可以很輕鬆地獲取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包括電話號碼等,很多信息不再需要孩子們去記憶。這對孩子記憶力的發展是有害的。

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必要的鍛鍊,只有鍛鍊才會有增強的可能。過多的信息,並不是最好的。很多重要的常識,還是要記在腦子中,才最可靠。

3.過分依賴手機會導致孩子們責任感的缺失。

依靠手機進行時間管理和個人規劃,已經是現代人的一大趨勢。但過於依賴手機,會導致孩子逃避必要的責任。一旦對自我的管理失敗,就會傾向於把責任推向無辜的手機身上。

拋去技術的因素,對於各種管理來說,手機僅僅是一個工具,我們要使用,但不能完全依賴。就像時間管理的核心也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自己。

4.過度依賴手機社交會增加現實溝通的難度。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每天拿著一部手機,看得津津有味,但對於自己身邊人的溝通需求,卻熟視無睹。多少恩愛夫妻因此離婚,多少親子關係因此疏離。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要鍛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關乎到他們自信心的建立、責任感的構築。一個迷路的孩子,更應該依靠的是自己的大腦,而不是手機。

4.

合理使用高科技,讓手機助力成長

手機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是孩子們對於手機不假思索的依賴。聰明的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

那麼,什麼才算是合理呢?

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在《讓孩子學會思考》中,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

1.嚴格區分作業時間和手機時間。

2.刻意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3.家長與孩子,共同約定手機的使用規則。

4.社交方面,提倡面對面地交流,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並且,重要的事情要儘量當面說,禁止發短信。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除了以上這些,我還有幾點需要補充。

1.關於要不要給孩子配手機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家庭情況、自身需求以及孩子的個性來綜合決定。

總的來說,低年級學生平時有家長接送,有什麼問題,家長可以隨時和學校的老師聯繫,小學生並不需要把手機帶到學校去。

而在家裡,如何使用手機,我也建議,要雙方商量,彼此確定合適的手機使用時段以及手機使用時長。在孩子說服家長退讓的過程中,實際上也鍛鍊了自身的談判能力。家長不應該錯失這樣好的鍛鍊機會。

有的時候,家長要外出,而家中只有孩子一人的情況下,那麼,給孩子留一部手機,保持聯絡暢通,就很有必要。

所以說,要因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2.你想孩子怎樣使用手機,你就應該怎樣使用手機。

榜眼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示範如何使用科技產品,直接影響了孩子對於手機的感官認識。

你用手機打遊戲,那手機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遊戲機。如果你用手機學習,那手機就是強大的學業通關利器。

手機只是工具,怎麼使用是我們的問題。一切都可以引導,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使用手機,但收穫卻完全不同的原因。

3.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的體育運動。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們實際上並不總是喜歡玩手機。有的時候是因為無聊,實在沒什麼意思,在家中,便只有玩手機最便利。

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以家庭為單位,長期堅持一項有益的體育運動,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有利於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溝通。

懂得放下手機,我們才是手機的主人。

4.多讀書,在書中尋找答案。

現在很多人,依賴手機的便捷,而越來越沒有耐心,享受沉浸式閱讀的美好。

然而,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們不應該因為手機的即時性而放棄讀書。

就像我,如果思思的媽媽跟我傾訴苦惱的時候,我選擇在手機搜索答案,完全的拿來主義,看看網絡上對於手機利弊到底是如何處理的話,那麼,我就會非常可惜地,錯過了這本非常好的書籍《讓孩子學會思考》。

"

1.

面對“智能手機”,家長的憂與樂

近來有個學生的家長,跟我反映她家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叫思思,今年四年級,最近總是吵著要媽媽的手機。

有時說,作業寫完啦,要用手機檢查錯題。有時說,作業裡面有個問題不懂,要用手機查資料。還有時說,同學們會在群裡發微信,約定週末的聚會。

思思媽媽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但是又擔憂孩子過於依賴手機,進而影響學習。思思的媽媽並非多慮,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這樣的顧慮。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針對這一問題,我看到家長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放任型。此類家長聲稱孩子用手機可以方便於學習,並且,還要求孩子隨身攜帶手機,哪怕是去學校。理由是:擔心孩子的安全,要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

第二種是禁止型。此類家長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從不允許孩子單獨使用手機。並聲稱: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手機遊戲會耽誤學習,一切以學習為重。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智能手機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工具了,人們用手機來娛樂、交友、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想不到的app,沒有找不到的app。”

沒有智能手機,讓人感覺寸步難行。尤其是移動支付的便利,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一機在手,世界我有”。

對於孩子們來說,手機更是充滿著無盡的誘惑。要不要給孩子用手機,怎樣管理孩子使用手機,成了困擾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2.

智能時代,左右為難的家長

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我們不應該逃避。如何解除家長們的困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索。

近來,翻看了很多新書,偶然間,竟找尋到了答案。這本書正是美國作家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兩位作家都是臨床心理醫生,尤其是達琳·斯維特蘭,更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這本《讓孩子學會思考》,作者們對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新興的一代,他們身上的很多問題,都來源於對手機等現代科技產品的依賴,以及成年人的越俎代庖。“即刻滿足”是這一代人的標籤,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有家長們可依賴;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孩子們都能從手機上找打答案。

為了改變孩子們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現狀,作者們提示大家:要想培養出自信、獨立並勤于思考的孩子,在對待手機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決斷。

3.

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拋去我們所熟知的積極的影響,要想解除心中的疑惑,我們更應該看到手機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那一面。

只有我們清楚地瞭解,手機到底如何危害了孩子,我們才能夠用更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我把這個章節,做了簡單的概括。手機對孩子們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點表現:

1.手機會阻礙孩子發展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

有了手機,孩子們迷了路、做錯了題、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都會第一時間求助於手機,反而錯失了主動思考的機會。不能主動思考,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正如《讓孩子學會思考》中,作者這樣寫道:

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眼前出現問題,感到有點恐慌,絞盡腦汁思考可行方案的經歷可以讓他們受益匪淺,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為日後處理問題樹立信心。一個人練習的次數越多,他為下一次的突發事件儲備的可行方案就越多。

2.手機氾濫的信息阻礙了孩子記憶力的發展。

由於我們在手機上可以很輕鬆地獲取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包括電話號碼等,很多信息不再需要孩子們去記憶。這對孩子記憶力的發展是有害的。

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必要的鍛鍊,只有鍛鍊才會有增強的可能。過多的信息,並不是最好的。很多重要的常識,還是要記在腦子中,才最可靠。

3.過分依賴手機會導致孩子們責任感的缺失。

依靠手機進行時間管理和個人規劃,已經是現代人的一大趨勢。但過於依賴手機,會導致孩子逃避必要的責任。一旦對自我的管理失敗,就會傾向於把責任推向無辜的手機身上。

拋去技術的因素,對於各種管理來說,手機僅僅是一個工具,我們要使用,但不能完全依賴。就像時間管理的核心也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自己。

4.過度依賴手機社交會增加現實溝通的難度。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每天拿著一部手機,看得津津有味,但對於自己身邊人的溝通需求,卻熟視無睹。多少恩愛夫妻因此離婚,多少親子關係因此疏離。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要鍛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關乎到他們自信心的建立、責任感的構築。一個迷路的孩子,更應該依靠的是自己的大腦,而不是手機。

4.

合理使用高科技,讓手機助力成長

手機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是孩子們對於手機不假思索的依賴。聰明的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

那麼,什麼才算是合理呢?

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在《讓孩子學會思考》中,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

1.嚴格區分作業時間和手機時間。

2.刻意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3.家長與孩子,共同約定手機的使用規則。

4.社交方面,提倡面對面地交流,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並且,重要的事情要儘量當面說,禁止發短信。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除了以上這些,我還有幾點需要補充。

1.關於要不要給孩子配手機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家庭情況、自身需求以及孩子的個性來綜合決定。

總的來說,低年級學生平時有家長接送,有什麼問題,家長可以隨時和學校的老師聯繫,小學生並不需要把手機帶到學校去。

而在家裡,如何使用手機,我也建議,要雙方商量,彼此確定合適的手機使用時段以及手機使用時長。在孩子說服家長退讓的過程中,實際上也鍛鍊了自身的談判能力。家長不應該錯失這樣好的鍛鍊機會。

有的時候,家長要外出,而家中只有孩子一人的情況下,那麼,給孩子留一部手機,保持聯絡暢通,就很有必要。

所以說,要因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2.你想孩子怎樣使用手機,你就應該怎樣使用手機。

榜眼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示範如何使用科技產品,直接影響了孩子對於手機的感官認識。

你用手機打遊戲,那手機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遊戲機。如果你用手機學習,那手機就是強大的學業通關利器。

手機只是工具,怎麼使用是我們的問題。一切都可以引導,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使用手機,但收穫卻完全不同的原因。

3.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的體育運動。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們實際上並不總是喜歡玩手機。有的時候是因為無聊,實在沒什麼意思,在家中,便只有玩手機最便利。

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以家庭為單位,長期堅持一項有益的體育運動,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有利於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溝通。

懂得放下手機,我們才是手機的主人。

4.多讀書,在書中尋找答案。

現在很多人,依賴手機的便捷,而越來越沒有耐心,享受沉浸式閱讀的美好。

然而,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們不應該因為手機的即時性而放棄讀書。

就像我,如果思思的媽媽跟我傾訴苦惱的時候,我選擇在手機搜索答案,完全的拿來主義,看看網絡上對於手機利弊到底是如何處理的話,那麼,我就會非常可惜地,錯過了這本非常好的書籍《讓孩子學會思考》。

“媽,我可不可以用手機?”聰明的家長這樣應對……

小結:

正是這本《讓孩子學會思考》,讓我開始總結、思考這一代年輕人和手機的關係,也正是這本書,讓我清楚地看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可能面臨的一些陷阱。

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

達琳·斯維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的文字,讓人獲益。

歡迎關注@安之騰 ,讓我陪你一起閱讀、一起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