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玩具 枝媽育兒說 2019-08-04
"

家有"一寶",孩子自從降生於此開始,就成了所有家裡人心尖上的寶貝,鉅細無比的百般愛護。但是在無比疼愛下的寶貝,竟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表現,是我們家長不想看到的。這些表現意味著什麼?需要去重視,並且干涉嗎?

一、易怒情緒時常出現

碰到不喜歡吃的綠色蔬菜、碰到不舒服的衣物蕾絲邊、突然厭倦的玩具,以及父母們達不到的小要求,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總是引起孩子怒火噴發,讓人猝不及防種情緒時,常常伴隨著難以自制的摔手邊的東西,搞破壞。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視,若不加以引導和安撫,將會導致孩子故意傷害身邊的人,嚴重的情況甚至發生自殘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縱容孩子發火,每次都是服從兒女訴求,這樣對孩子茁壯成長有影響。一些父母會採取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如此會致使孩子心理牴觸。出格的責罰怪罪,會讓孩子有更深的負面情緒,誘發兒女愈大的情緒浮動,從而愈發不跟從父母的引導。

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走出易怒情緒呢?首先家長們要擯棄"棍棒"論,無論什麼年齡層面的孩子,懲罰都因該再三思量。懲戒不是一種優秀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有時但凡孩子要哭鬧,家長就無比煩心,一心只想著讓孩子趕快安靜下來,而忽視了正確的做法手段。再者要去剖析孩子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例如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物品,或者他的感覺不舒適,其實這時候他產生的暴躁情緒只是想博得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跟他站在一起分擔排解。通過從這件事情的本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高度上來跟他交流,而不是一味指責埋怨,不注重孩子的情緒走向,這樣反而沒有效果。

"

家有"一寶",孩子自從降生於此開始,就成了所有家裡人心尖上的寶貝,鉅細無比的百般愛護。但是在無比疼愛下的寶貝,竟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表現,是我們家長不想看到的。這些表現意味著什麼?需要去重視,並且干涉嗎?

一、易怒情緒時常出現

碰到不喜歡吃的綠色蔬菜、碰到不舒服的衣物蕾絲邊、突然厭倦的玩具,以及父母們達不到的小要求,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總是引起孩子怒火噴發,讓人猝不及防種情緒時,常常伴隨著難以自制的摔手邊的東西,搞破壞。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視,若不加以引導和安撫,將會導致孩子故意傷害身邊的人,嚴重的情況甚至發生自殘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縱容孩子發火,每次都是服從兒女訴求,這樣對孩子茁壯成長有影響。一些父母會採取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如此會致使孩子心理牴觸。出格的責罰怪罪,會讓孩子有更深的負面情緒,誘發兒女愈大的情緒浮動,從而愈發不跟從父母的引導。

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走出易怒情緒呢?首先家長們要擯棄"棍棒"論,無論什麼年齡層面的孩子,懲罰都因該再三思量。懲戒不是一種優秀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有時但凡孩子要哭鬧,家長就無比煩心,一心只想著讓孩子趕快安靜下來,而忽視了正確的做法手段。再者要去剖析孩子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例如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物品,或者他的感覺不舒適,其實這時候他產生的暴躁情緒只是想博得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跟他站在一起分擔排解。通過從這件事情的本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高度上來跟他交流,而不是一味指責埋怨,不注重孩子的情緒走向,這樣反而沒有效果。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二、發現孩子沉默

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為孩子安排好太多的生活瑣事,從而阻撓了孩子自立,不願意交流,有些孩子內向,父母會覺得內向挺好的,尤其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十分招人喜歡。在排除了孩子語言障礙之後,孩子還是表現出沉默寡言的性格,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社交功能障礙,這是一個需警醒的訊息,家長萬萬不要加以輕視。

孩子出現怕跟人打交流、怕自己主動跟其他人說話,比如買東西,說謝謝等等,出現輕微焦慮、躲避心理,變得膽小、遲鈍,需要引起家長注意。這種狀況表明家長得要多放權,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不再溺愛的幫孩子辦了所有的事情。還需要父母多跟孩子交流,建立起跟孩子友誼的紐帶,創造一個愉悅輕鬆的家庭氛圍。可以制定家庭茶話會時間,主動與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激發孩子的交流慾望,從而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情緒發聲。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聚會、活動,可以先從孩子的舒適區朋友開始,逐漸擴大面積,讓孩子逐步適應與其他人的交流。

千萬不要覺得內向是好性格,過分內向會影響孩子未來生活中的決策能力、交流能力,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必備技能,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因為性格影響了命運。

"

家有"一寶",孩子自從降生於此開始,就成了所有家裡人心尖上的寶貝,鉅細無比的百般愛護。但是在無比疼愛下的寶貝,竟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表現,是我們家長不想看到的。這些表現意味著什麼?需要去重視,並且干涉嗎?

一、易怒情緒時常出現

碰到不喜歡吃的綠色蔬菜、碰到不舒服的衣物蕾絲邊、突然厭倦的玩具,以及父母們達不到的小要求,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總是引起孩子怒火噴發,讓人猝不及防種情緒時,常常伴隨著難以自制的摔手邊的東西,搞破壞。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視,若不加以引導和安撫,將會導致孩子故意傷害身邊的人,嚴重的情況甚至發生自殘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縱容孩子發火,每次都是服從兒女訴求,這樣對孩子茁壯成長有影響。一些父母會採取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如此會致使孩子心理牴觸。出格的責罰怪罪,會讓孩子有更深的負面情緒,誘發兒女愈大的情緒浮動,從而愈發不跟從父母的引導。

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走出易怒情緒呢?首先家長們要擯棄"棍棒"論,無論什麼年齡層面的孩子,懲罰都因該再三思量。懲戒不是一種優秀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有時但凡孩子要哭鬧,家長就無比煩心,一心只想著讓孩子趕快安靜下來,而忽視了正確的做法手段。再者要去剖析孩子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例如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物品,或者他的感覺不舒適,其實這時候他產生的暴躁情緒只是想博得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跟他站在一起分擔排解。通過從這件事情的本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高度上來跟他交流,而不是一味指責埋怨,不注重孩子的情緒走向,這樣反而沒有效果。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二、發現孩子沉默

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為孩子安排好太多的生活瑣事,從而阻撓了孩子自立,不願意交流,有些孩子內向,父母會覺得內向挺好的,尤其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十分招人喜歡。在排除了孩子語言障礙之後,孩子還是表現出沉默寡言的性格,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社交功能障礙,這是一個需警醒的訊息,家長萬萬不要加以輕視。

孩子出現怕跟人打交流、怕自己主動跟其他人說話,比如買東西,說謝謝等等,出現輕微焦慮、躲避心理,變得膽小、遲鈍,需要引起家長注意。這種狀況表明家長得要多放權,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不再溺愛的幫孩子辦了所有的事情。還需要父母多跟孩子交流,建立起跟孩子友誼的紐帶,創造一個愉悅輕鬆的家庭氛圍。可以制定家庭茶話會時間,主動與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激發孩子的交流慾望,從而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情緒發聲。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聚會、活動,可以先從孩子的舒適區朋友開始,逐漸擴大面積,讓孩子逐步適應與其他人的交流。

千萬不要覺得內向是好性格,過分內向會影響孩子未來生活中的決策能力、交流能力,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必備技能,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因為性格影響了命運。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三、沒有禮貌的行為

孩子的社交圈子很小,在一個家庭裡,習慣了家庭成員寵愛的孩子,總會覺得這個世界是以他自己為中心的,產生一些沒有禮貌的行為,比如經常性不屑感,頂撞等消極做法,讓親朋感到孩子逆反心態十分嚴重。

在家長為了孩子奔波忙碌的時候,如何避免孩子把這一切當成理所應當,對父母沒有感激之情,這是家庭教育中很大的一個課題。

孩子沒有禮貌是很多原因所導致的,其中除了父母的思維被太多生存瑣事所轉移,沒有鉅細無比的引導兒女,還跟父母平時對孩子的驕縱有著決定關係。父母溺愛孩子,往往依從孩子的要求,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萬物都是將自我做中心的,導致形成沒有禮貌的習慣。只有讓孩子學會對幫助和照顧自己的人以感激,明白因果道理,伴隨歲月的流逝,才能讓兒女真正的知道禮貌,並不是簡單的"說謝謝"才是講禮貌的行為。而是感恩,感恩愛他的人,感恩世界,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人們是值得尊敬的。

"

家有"一寶",孩子自從降生於此開始,就成了所有家裡人心尖上的寶貝,鉅細無比的百般愛護。但是在無比疼愛下的寶貝,竟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表現,是我們家長不想看到的。這些表現意味著什麼?需要去重視,並且干涉嗎?

一、易怒情緒時常出現

碰到不喜歡吃的綠色蔬菜、碰到不舒服的衣物蕾絲邊、突然厭倦的玩具,以及父母們達不到的小要求,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總是引起孩子怒火噴發,讓人猝不及防種情緒時,常常伴隨著難以自制的摔手邊的東西,搞破壞。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視,若不加以引導和安撫,將會導致孩子故意傷害身邊的人,嚴重的情況甚至發生自殘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縱容孩子發火,每次都是服從兒女訴求,這樣對孩子茁壯成長有影響。一些父母會採取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如此會致使孩子心理牴觸。出格的責罰怪罪,會讓孩子有更深的負面情緒,誘發兒女愈大的情緒浮動,從而愈發不跟從父母的引導。

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走出易怒情緒呢?首先家長們要擯棄"棍棒"論,無論什麼年齡層面的孩子,懲罰都因該再三思量。懲戒不是一種優秀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有時但凡孩子要哭鬧,家長就無比煩心,一心只想著讓孩子趕快安靜下來,而忽視了正確的做法手段。再者要去剖析孩子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例如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物品,或者他的感覺不舒適,其實這時候他產生的暴躁情緒只是想博得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跟他站在一起分擔排解。通過從這件事情的本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高度上來跟他交流,而不是一味指責埋怨,不注重孩子的情緒走向,這樣反而沒有效果。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二、發現孩子沉默

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為孩子安排好太多的生活瑣事,從而阻撓了孩子自立,不願意交流,有些孩子內向,父母會覺得內向挺好的,尤其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十分招人喜歡。在排除了孩子語言障礙之後,孩子還是表現出沉默寡言的性格,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社交功能障礙,這是一個需警醒的訊息,家長萬萬不要加以輕視。

孩子出現怕跟人打交流、怕自己主動跟其他人說話,比如買東西,說謝謝等等,出現輕微焦慮、躲避心理,變得膽小、遲鈍,需要引起家長注意。這種狀況表明家長得要多放權,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不再溺愛的幫孩子辦了所有的事情。還需要父母多跟孩子交流,建立起跟孩子友誼的紐帶,創造一個愉悅輕鬆的家庭氛圍。可以制定家庭茶話會時間,主動與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激發孩子的交流慾望,從而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情緒發聲。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聚會、活動,可以先從孩子的舒適區朋友開始,逐漸擴大面積,讓孩子逐步適應與其他人的交流。

千萬不要覺得內向是好性格,過分內向會影響孩子未來生活中的決策能力、交流能力,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必備技能,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因為性格影響了命運。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三、沒有禮貌的行為

孩子的社交圈子很小,在一個家庭裡,習慣了家庭成員寵愛的孩子,總會覺得這個世界是以他自己為中心的,產生一些沒有禮貌的行為,比如經常性不屑感,頂撞等消極做法,讓親朋感到孩子逆反心態十分嚴重。

在家長為了孩子奔波忙碌的時候,如何避免孩子把這一切當成理所應當,對父母沒有感激之情,這是家庭教育中很大的一個課題。

孩子沒有禮貌是很多原因所導致的,其中除了父母的思維被太多生存瑣事所轉移,沒有鉅細無比的引導兒女,還跟父母平時對孩子的驕縱有著決定關係。父母溺愛孩子,往往依從孩子的要求,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萬物都是將自我做中心的,導致形成沒有禮貌的習慣。只有讓孩子學會對幫助和照顧自己的人以感激,明白因果道理,伴隨歲月的流逝,才能讓兒女真正的知道禮貌,並不是簡單的"說謝謝"才是講禮貌的行為。而是感恩,感恩愛他的人,感恩世界,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人們是值得尊敬的。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四、懶惰的行為

孩子早上起床非常困難,寫作業也不積極,凡事都總是有應付的心理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警惕,是不是我們平時給孩子說"媽媽早上喊你起床","爸爸會提醒我做作業的"這種話的次數太多了,導致孩子產生了倦怠,衍生了偷懶情緒,自己的責任自己不想承擔,只願意依賴大人,相信別人能幫我消滅任何的狀況,而我不需要承擔後果。

這些狀況長輩的言傳身教就起到作用了,只有成為孩子生活中偉岸地榜樣,才能助孩子完成價值觀的建立,知道惰性,消極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除了作為榜樣,必要的教育對孩子也很有幫助,比如制定良好的時間表,如"晚上六點半準時寫作業"之類,要循序養成孩子的負責心理,給任何一件他所能做到的小事情冠名義務,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矛盾和後果。一個很有效的小方法培養孩子勤勞意識,就是給孩子一盆植物做道具,讓孩子自己照顧,在培養勤勞的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愛心,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懶惰現象是小孩子最容易出現的行為,在與懶惰有關的事情上不能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承擔懶惰帶來的後果和影響。根本上,孩子懶惰其主要根源還是出發於家人的溺愛,杜絕嬌寵,才能教育出一個自覺、獨立能力棒的孩子。

"

家有"一寶",孩子自從降生於此開始,就成了所有家裡人心尖上的寶貝,鉅細無比的百般愛護。但是在無比疼愛下的寶貝,竟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表現,是我們家長不想看到的。這些表現意味著什麼?需要去重視,並且干涉嗎?

一、易怒情緒時常出現

碰到不喜歡吃的綠色蔬菜、碰到不舒服的衣物蕾絲邊、突然厭倦的玩具,以及父母們達不到的小要求,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總是引起孩子怒火噴發,讓人猝不及防種情緒時,常常伴隨著難以自制的摔手邊的東西,搞破壞。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視,若不加以引導和安撫,將會導致孩子故意傷害身邊的人,嚴重的情況甚至發生自殘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縱容孩子發火,每次都是服從兒女訴求,這樣對孩子茁壯成長有影響。一些父母會採取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如此會致使孩子心理牴觸。出格的責罰怪罪,會讓孩子有更深的負面情緒,誘發兒女愈大的情緒浮動,從而愈發不跟從父母的引導。

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走出易怒情緒呢?首先家長們要擯棄"棍棒"論,無論什麼年齡層面的孩子,懲罰都因該再三思量。懲戒不是一種優秀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有時但凡孩子要哭鬧,家長就無比煩心,一心只想著讓孩子趕快安靜下來,而忽視了正確的做法手段。再者要去剖析孩子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例如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物品,或者他的感覺不舒適,其實這時候他產生的暴躁情緒只是想博得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跟他站在一起分擔排解。通過從這件事情的本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高度上來跟他交流,而不是一味指責埋怨,不注重孩子的情緒走向,這樣反而沒有效果。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二、發現孩子沉默

家庭成員寵愛孩子,為孩子安排好太多的生活瑣事,從而阻撓了孩子自立,不願意交流,有些孩子內向,父母會覺得內向挺好的,尤其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十分招人喜歡。在排除了孩子語言障礙之後,孩子還是表現出沉默寡言的性格,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社交功能障礙,這是一個需警醒的訊息,家長萬萬不要加以輕視。

孩子出現怕跟人打交流、怕自己主動跟其他人說話,比如買東西,說謝謝等等,出現輕微焦慮、躲避心理,變得膽小、遲鈍,需要引起家長注意。這種狀況表明家長得要多放權,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不再溺愛的幫孩子辦了所有的事情。還需要父母多跟孩子交流,建立起跟孩子友誼的紐帶,創造一個愉悅輕鬆的家庭氛圍。可以制定家庭茶話會時間,主動與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激發孩子的交流慾望,從而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情緒發聲。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聚會、活動,可以先從孩子的舒適區朋友開始,逐漸擴大面積,讓孩子逐步適應與其他人的交流。

千萬不要覺得內向是好性格,過分內向會影響孩子未來生活中的決策能力、交流能力,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必備技能,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因為性格影響了命運。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三、沒有禮貌的行為

孩子的社交圈子很小,在一個家庭裡,習慣了家庭成員寵愛的孩子,總會覺得這個世界是以他自己為中心的,產生一些沒有禮貌的行為,比如經常性不屑感,頂撞等消極做法,讓親朋感到孩子逆反心態十分嚴重。

在家長為了孩子奔波忙碌的時候,如何避免孩子把這一切當成理所應當,對父母沒有感激之情,這是家庭教育中很大的一個課題。

孩子沒有禮貌是很多原因所導致的,其中除了父母的思維被太多生存瑣事所轉移,沒有鉅細無比的引導兒女,還跟父母平時對孩子的驕縱有著決定關係。父母溺愛孩子,往往依從孩子的要求,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萬物都是將自我做中心的,導致形成沒有禮貌的習慣。只有讓孩子學會對幫助和照顧自己的人以感激,明白因果道理,伴隨歲月的流逝,才能讓兒女真正的知道禮貌,並不是簡單的"說謝謝"才是講禮貌的行為。而是感恩,感恩愛他的人,感恩世界,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人們是值得尊敬的。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四、懶惰的行為

孩子早上起床非常困難,寫作業也不積極,凡事都總是有應付的心理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警惕,是不是我們平時給孩子說"媽媽早上喊你起床","爸爸會提醒我做作業的"這種話的次數太多了,導致孩子產生了倦怠,衍生了偷懶情緒,自己的責任自己不想承擔,只願意依賴大人,相信別人能幫我消滅任何的狀況,而我不需要承擔後果。

這些狀況長輩的言傳身教就起到作用了,只有成為孩子生活中偉岸地榜樣,才能助孩子完成價值觀的建立,知道惰性,消極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除了作為榜樣,必要的教育對孩子也很有幫助,比如制定良好的時間表,如"晚上六點半準時寫作業"之類,要循序養成孩子的負責心理,給任何一件他所能做到的小事情冠名義務,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矛盾和後果。一個很有效的小方法培養孩子勤勞意識,就是給孩子一盆植物做道具,讓孩子自己照顧,在培養勤勞的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愛心,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懶惰現象是小孩子最容易出現的行為,在與懶惰有關的事情上不能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承擔懶惰帶來的後果和影響。根本上,孩子懶惰其主要根源還是出發於家人的溺愛,杜絕嬌寵,才能教育出一個自覺、獨立能力棒的孩子。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重視了,別再用愛的藉口傷害他

除以上列舉之外,溺愛附帶的消極影響還有頗多,家長需要"吾日三省",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過分嬌慣,引發了對孩子極為不利的因素,影響了孩子良好秉性的形成?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包辦,導致了孩子放慢了成長速度,形成了不積極的生活態度?

孩子的一顰一笑永遠牽動著雙親的心,孩子一點不同的變化,相信與孩子相處的父母也能感覺到。在感受到孩子以上的負面情緒及習慣出現的時候,不要去迴避它,儘早的去直面、消解他們成才中浮出的生活的插曲,從而愈快地杜絕不良習慣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除了積極教導孩子,和組建良好的規則之外,父母的做法尤為重要。父母首先要做出一個樂觀的生活情緒,永葆熱愛,才能將這片暖陽發散給孩子,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而不是默許、忍耐、萬般呵護的寵溺。孩子是父母最忠誠的學生,我們要以身作則,那些沐浴暖陽、正能量足的父母,才能有效地指明著兒女長成一個獨立的,熱愛生活的成年人。

身為長輩,我們承擔的不單單是從正常起居中照顧孩子那麼簡單,寵愛孩子沒有過錯,但對兒女成長有助的方式一定是"引導",這才是我們父母角色在孩子的人生中應該站立的位置,就像一顆啟明星,一個風向標,一位引路人,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意義所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