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春節,親朋好友聚集一堂,聊聊過去一年的得與失,暢想未來一年的新計劃。

然而,在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景象出現。

而其中最令人反感的就是孩子被各種逗弄了。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當初跨越三個省份,自駕八百多公里也要帶寶寶回老家來過年。本以為能帶孩子收穫一個充滿童真與自然的童年記憶,最後卻是以孩子的恐懼與害怕草草收場。

剛剛2週歲的小寶寶,對於陌生環境適應起來總是會比大人慢一些。哭一下、吵鬧幾句是在所難免的。於是,總能聽到有人對寶寶說:不許哭了,山裡好多大灰狼。再哭,你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大灰狼了。

本來還在哭鬧的小寶,聽到這個話立馬嚇得閉上了嘴,黏在我身上再也下來了。而最讓人崩潰的是,那幾天晚上,在家從來是一覺到天亮的小寶睡到凌晨一點左右的時候,總是會無緣無故地哭醒,任憑怎麼哄怎麼安慰都毫無用處。

寂靜的夜裡,只能抱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寶不停安慰。也許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句普通的玩笑話而已。帶給孩子的卻是心靈上的傷害。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同樣,之前在某視頻網站頒獎典禮上。

主持人仗著自己和小朋友爸媽是老朋友的關係。當著孩子爸媽和所有觀眾不停地開小朋友的玩笑。而一句“我是你爸爸”令剛剛有自我獨立意識的孩子陷入了情緒的谷底。

開玩笑這件事情,從來都是需要對方的配合與理解才能算作是玩笑;

而不分場合、不分對象的看似幽默的言語,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不是玩笑,是心靈的傷害。

有心理學專門針對兒童做過研究:孩子在三週歲左右其實就已經形成了獨立人格了,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也都是有感知的。

而並非是大家所說的:小孩子嘛,懂什麼呢。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臺灣明星林志穎之前帶孩子參加某綜藝節目時就說過,很多大人會覺得孩子不懂,但其實孩子都懂。而且對於周圍人的態度,孩子也能感受到。但是因為孩子處於一個懵懂的階段,所以對於大人講得話很容易信以為真。

微博上有一篇“關於過年期間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文章。

裡面講述了各種各樣的奇葩逗弄孩子的方法:

喂孩子喝酒、騙孩子吃辣椒、用警察恐嚇孩子

... ... ...

而底下網友們幾乎一邊倒的爆料了自己小時候都有被逗弄的經歷。

而這些被逗弄的經歷都或多或少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一些影響:

有人是因為被人開玩笑說不是爸媽親生的,一度對自己身世產生了懷疑;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還有因為無聊對小孩子說晚上睡著了有鬼來找,導致孩子成年了都不敢關燈睡覺的;

這樣的事情也許你我小時候都經歷過。但最後,卻彷彿“寶藏”一般流傳給了下一代。

欺凌弱小發生在自己是弱者的時候,我們總是抱怨世界不公、惡人太多;

但當我們的身份只是一個旁觀者甚至是逗弄者時,可能也就一笑而過了。

《生命時報》曾專門做過一則名為“你最討厭的逗小孩的方式”的數據統計,“逗孩子喝酒抽菸”和“對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分別高居榜上一二名的位置。

而像這些常見的中國式逗孩子,彷彿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文化中自發的一種現象,在像春節這樣的節假日尤為常見。隨著這種逗弄孩子的現象深入到每個家庭,我們似乎都忽視了這背後隱藏的一些隱患: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2016年的時候,廣西一2歲男孩在親戚哄逗下,喝了自釀米酒後出現昏迷、嘔吐、抽搐等症狀。經診斷,孩子因酒精中毒導致腦損傷和癲癇,智力、語言、運動發育遲緩。

同樣在16年的時候,武漢一戶人家的大女兒將自己僅僅2個月打的親生弟弟從家中扔出窗戶,弟弟當場死亡。起因竟然是被鄰居逗說“你爸媽有了弟弟,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最近又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杭州一個六年級的男生在作文中寫道“我是移動公司充話費送的,不是媽媽親生的”

而事件的起因就是男孩的媽媽因為生氣,隨口把網上的段子說給孩子聽了,沒想到孩子竟然當真了,當時就哭了很久並且一直記在心裡。

由此可見,那些習以為常的逗弄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與痛苦是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

除了這些之外,像隨意親吻孩子、把孩子拋向高空、逗孩子抽菸、跟孩子說“父母不愛你了”等等逗弄孩子的現象在生活當中都是再普遍不過了,而這些行為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身體上或心理上的傷害。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逗弄孩子的現象之所以越演越烈,孩子的無知和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是一方面,而父母的無視與軟弱也助長了這種風氣。生活中像小趙這樣因為礙於情面,害怕被說玩不起、沒意思的父母並不在少數。

在心理學領域裡,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與父母之間建立安全依戀的關係。

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都性格良好、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安全感差的孩子,往往性格敏感、不自信、害怕被拋棄。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所以,面對孩子被逗這件事,父母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孩子:

嚴詞拒絕是保護孩子的第一步。不要因為是熟人抹不開面子而無視孩子的健康與安全,

任由孩子被熟人逗弄。

當孩子被親吻、被捏鼻子,被拋向高中,我們一定要第一時間委婉拒絕。若部分人仍不放棄逗弄,那就選擇離開這群人吧。

當孩子被灌酒或者抽菸,我們要堅決拒絕並勸告逗弄者,並及時帶孩子離開,保護孩子的健康與安全。

拒絕是隔離逗弄者的一道過濾網,而安撫則是給予被逗弄孩子的一顆定心丸。

在孩子被逗弄之後,千萬不要任其發酵,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再去責備孩子。

當孩子被告知說“你媽媽不要你了”,我們要立馬去跟孩子去澄清,強調孩子在我們父母心中的重要性,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陰影。

當孩子被調侃“內向、小氣、自私、膽小”,我們必須站出來替孩子解圍,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所謂父母孩子一場,也不過就是一世的緣分和漸行漸遠的背影。既如此,請給予孩子一個純淨健康的童年,遠離“逗弄者們”。

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看法也請在下方留言。

請關注小貝(貝親人和),瞭解更多的育兒精彩內容,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讓“中國式逗小孩”毀了我們的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